建設一體化數據流通體系,全面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進數據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近段時間,北京、上海、貴州、湖北等地陸續出臺政策文件,明確未來幾年建成千億級規模數據要素市場的目標,并推進社會數據有序流通、加快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業內人士認為,相關舉措釋放出各地政府支持數據要素市場流通和開發利用的強烈信號,意味著全國性的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將全面加速。同時,將促進各類數據要素投入生產和經營活動中,用數據驅動業務創新,釋放數據價值。
日前,上海發布《立足數字經濟新賽道推動數據要素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到2025年,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國家級數據交易所地位基本確立;數據要素產業動能全面釋放,數據產業規模達50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5%,引育1000家數商企業。
不只上海。近來,不少地方積極部署,因地制宜探索數據基礎制度,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打造數據要素配置樞紐高地。
北京近日印發《關于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進一步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實施意見》,提出推動建立供需高效匹配的多層次數據交易市場,充分挖掘數據資產價值,打造數據要素配置樞紐高地。力爭到2030年,北京市數據要素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元。日前發布的《湖北省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到2024年底,數據要素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體系搭建完成;2025年底,全國數據要素市場中部樞紐初步建成。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地方先行先試,推動數據資源化、資產化,嘗試破解數據“確權難”“供給難”“交易難”等問題。
上海數據交易所8月21日發布“數據要素市場繁榮計劃”,將面向全國范圍內的數據要素市場相關企業,推出關于開展促進數據要素流通專項激勵資金的方案,擬設立一億元人民幣的專項激勵資金,以繁榮數商生態、活躍場內交易。
日前印發的《貴州省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實施方案》提出,當地將創新數據產權制度,探索數據產權登記新方式,強化數據要素優質供給,規范數據流通交易。到2025年底,當地數據資源化、資產化改革要取得重大突破,數據流通交易走在全國前列,年交易額突破100億元。
賽智產業研究院院長趙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近期部署來看,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的主基調是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賦能實體經濟,主要包含三個重要方向:一是公共數據的開放共享和授權開發利用,二是社會數據的流通交易和應用服務,三是數據資產化和金融創新。
“各地細化數據基礎制度陸續出臺,表明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已經形成全社會共識,釋放出各地政府支持數據要素市場流通和開發利用的強烈信號,意味著全國性的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將全面加速。”他說。
事實上,我國正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充分發揮海量數據規模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
去年年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數據二十條”)發布,以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為重點,系統布局了數據基礎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今年以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發布,強調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組建國家數據局,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等。
隨著多方加快探索數據流通新模式、創新場景應用,數據要素價值持續釋放,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今年4月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1.57萬億元,同比增長18%。此外,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數據交易規模超700億元,預計2025年整體市場規模將超2200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數據要素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動力引擎,但整體來看,當前我國數據要素市場發展處于初級階段,仍有需要繼續探索、細化的空間。
中國信通院專家認為,具體而言,數據估值定價缺乏依據,有待發揮市場作用;流通規則尚不完善,有待鼓勵積極探索;流通技術仍未成熟,有待強化技術支撐。
展望下一步,數據要素相關制度體系和配套政策將進一步完善。近日,財政部制定印發《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將有助于進一步推動和規范數據相關企業執行會計準則,準確反映數據相關業務和經濟實質。工信部則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等地數據交易機構高質量建設,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探索多種形式的數據交易模式;推動全國統一數據登記平臺高水平建設,指導開展數據資產價值評估試點,打通數據要素流通堵點。
趙剛認為,隨著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的制度障礙逐步破除,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將全面加速,持續激發數據資源供給能力,助推數據要素市場規范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記者 郭倩 實習生 劉鴻秀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