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大家普遍認識到,這一課題,復雜且難度大。如何真正認識數字化,跳出傳統工業化思維是解題的關鍵。數字化轉型是高難度的前沿課題,在此我簡單談幾個問題,但很多問題仍需進一步探索,現在沒有標準答案。
一、深入認識數字化轉型的內涵
深入認識數字化轉型的內涵,是解題的起點。通過不斷反思總結的良性循環,我們才能加深對數字化的認識,才能不在數字化轉型的探索過程中偏離軌道。
具體到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首先要明白“轉什么”。這一問題,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無法用三言兩語概括。“轉什么”,是全方位的轉型,不是具象到某一工藝或某種技術。數字化轉型是數字革命匯聚而成,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一種新趨勢,包括經濟數字化、社會數字化、政府數字化,已經是一種新的文明形態,也就是數字文明。當然這種文明形態還只是雛形,還在進一步演變中。
數字化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不只是技術革命帶來的生產工藝改進、生產方式變化,更重要的是人類思維方式的革命。這是關于思維范式、研究范式的革命,將顛覆傳統理論構建的認識框架。原來,我們從三維的視角認識世界,數字革命將帶領我們從三維走向四維,甚至高維。
“以虛控實”,是數字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實”指的是現實的物理世界;“虛”指的是超三維的虛擬世界。這對于我們來說,就是一場革命。傳統的認知邏輯無法解釋當下的數字革命。因為物理世界的邏輯是二值邏輯,只有真、假二值,要么“是”,要么“不是”。超三維的虛擬世界的邏輯是既“是”又“不是”,既“不是”又“是”,一種量子狀態。受傳統認知邏輯的限制,雖然我們一只腳已經跨進了超三維的虛擬世界,但是沒有完全進入。走向超三維的虛擬世界,要推動思維范式的轉型。如果按照傳統的工業化思維方式考慮數字化,很多問題將無解。比如數據確權、數據交易問題,按照傳統工業化條件下所有權、產權的思路是無解的。對數據先“確權”本身就是工業化思維的一個體現。
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數字革命大趨勢中微觀主體的轉型。這種轉型意味著微觀主體要重新定義、重新構建。如果中小企業這些微觀主體仍然沿用傳統的工業化思維,簡單地把信息化、自動化理解為數字化,則不可避免地會被時代淘汰。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我們對一些基本問題要有新的認識,比如“什么是企業”。同時,我們需要及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現實情況。
數字化轉型是中小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次良機。無論是“彎道超車”,還是“換道超車”,都是在強調跨越式發展的可能性。這就是說,有些階段可以跨越,不必亦步亦趨、按部就班地發展。有些企業可能認為,連信息化都沒有做好,如何做到數字化。這就是原有的路徑依賴局限了認知。工廠的機械化、自動化不等于數字化,企業管理的信息化也不等于數字化。數字化包括企業的核算方式、管理方式、生產組織方式、營銷模式的徹底變革。不僅是企業整體的改變,還有企業與企業之間、行業與行業之間關系的變革,也意味著政府的指導支持方式,營商環境的標準也需要改變。
要重構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重新認識數字化的底層運行邏輯。在工業化條件下如何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我們已經掌握了很多成熟經驗。但在數字化條件下,我們要跳出工業化思維,重新思考這一問題。如果仍然沿用工業化的邏輯,政府就無法實現良好的治理成效,企業也不會有十足的獲得感。只有反復思考,不斷調整,才能讓政府與市場形成發展合力,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當前,經濟發展面臨行業細分和供應鏈交叉融合的趨勢。比如,在工業化條件下,我們強調的是產業政策,是產業分工基礎上的產品、服務同代(同代技術、模式)的競爭與壟斷。現在我們談得更多的是供應鏈,是產業融合基礎上的數字服務跨代競爭與合作。所以,數字化的邏輯與工業化的邏輯有很大區別。數字化的邏輯包括“以虛控實”、“以軟件定義產品”,虛擬化正逐漸覆蓋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在工業化條件下形成的經濟學概念,比如壟斷、競爭、破產。以工業化時期的標準衡量數字化,很可能會阻礙數字化的發展,掉入傳統思維方式的陷阱。
二、數字化服務市場是一個新市場
數字化是一個新的市場形態。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數字化轉型助推數字化服務市場的形成,因為所有行業都需要數字化服務。因此,數字化服務市場形成了新的市場生態。數字化催生新業態、新生態、新經濟、新模式,但還存在一些認識偏差。一些人認為硬核技術的創新是創新,模式、業態的創新就不是創新。其實任何技術的創新,都需要新模式、新業態的支撐。從整體上看,制度創新是前提,然后是模式、業態的創新,最后是要素創新,也就是技術上的創新。以人工智能為例,這樣的技術只有在大國、大企業才能進行研發的原因,就在于技術創新要依托制度、模式的創新。因此,要有新的支持政策和監管規則,因為適用于工業化的監管規則已經不適合現在了。我們不能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狀態,痛點、難點和堵點是“癥狀”,而非“病因”。
數字化轉型,政府的工作重心是培育新市場,構建適宜的環境,而不是在既有路徑上給予一些原子化支持。例如,為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共享長三角科技創新資源,長三角地區開展長三角科技創新券通用通兌試點工作。創新券是指利用長三角試點區域財政科技資金,支持試點區域內科技型中小企業向長三角區域內服務機構購買專業服務的一種政策工具。這樣的探索,是值得深思的。政府發力的重點是強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包括互聯網基礎設施、安全基礎設施等,尤其是其中的標準、規則,這是重要的市場環境。政府自身的數字化要先做好,因為政府數字化是企業數字化及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前置條件,是數字化營商環境的基礎。
三、數字化轉型需要新的財務規則
新的財務規則主要關切的是數據問題。數據,既是資源,也可以變成資產,甚至是資本。如何讓數據進入資產負債表,正確評估企業的資產、價值、信用,這是一個大問題,需要我們及時調整財務規則。
四、數字化轉型需要大中小企業一體化推動
數字化轉型是整體的,不應把中小微企業獨立出來。大中小企業之間應當形成市場化合作,發揮大企業的作用,以企業培育企業,以市場監管市場,政府通過大企業幫助中小微企業,效果可能更好。大企業包括平臺企業、龍頭企業、供應鏈大企業、數據大企業,它們更能從供需兩方面推動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 劉尚希)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