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托管模式、柔性供應鏈模式……近年來,我國出口跨境電商蓬勃發展,新模式不斷涌現。越來越多制造業企業積極擁抱跨境電商,拓寬銷售渠道,從產品出海向品牌出海升級。同時,隨著跨境電商平臺和物流體系不斷完善,海外消費者采購習慣逐漸向線上轉移,跨境電商已成為不少外貿企業獲取訂單的重要途徑。
業內專家表示,國內跨境電商興起,給出海企業提供了全新商業基礎設施,為中國制造的轉型乃至形成獨特的全球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撐。然而,跨境電商平臺僅憑價格優勢越來越難以維持長期競爭力,不僅需要提供與海外平臺比肩的優質產品和電商服務,也要探析當地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進一步提升產品差異和競爭優勢。
服務企業“走出去”
記者見到王博文時,他正和研發團隊小伙伴們商討最新的保溫杯設計。9月初,王博文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帶著自主研發的保溫杯入駐多多跨境電商。沒想到,他們設計、研發、生產的保溫杯受到了海外市場的歡迎,收獲了源源不斷的訂單。
王博文是浙江麥鉑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公司主要生產不銹鋼器皿。“過去,我們一直給膳魔師、星巴克等品牌代工,在設計、研發、制造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但由于外需不旺、同質化競爭等原因,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如何提升產品的銷售量和利潤率成了公司發展繞不開的話題。”王博文坦言,得益于多多跨境電商的全托管模式,給從前只做代工的企業打開了一扇窗。
在多多跨境電商上,類似王博文這樣“無心插柳”的商家還有很多。做外貿起家的王國慶是山東青島睫詩雅睫毛工坊負責人,工廠日產假睫毛達5000盒,主要面向海外市場銷售。新冠疫情期間,訂單縮減了近90%,工廠經營一度舉步維艱。
為解決銷售渠道的問題,從去年10月開始,王國慶嘗試加入跨境電商。“原本只是覺得多一個平臺,多一條銷路。沒想到,現在跨境訂單占到公司75%以上的業務量。”王國慶說,現在每天在多多跨境電商平臺能發上萬單。
“多多跨境旨在為廣大制造廠家找訂單、增利潤。”拼多多集團董事長、首席聯席執行官陳磊告訴記者,多多跨境電商是國內最早全面推行全托管模式的跨境電商平臺之一,為商家提供包括網站引流、跨境物流、知識產權等在內的一站式服務,制造工廠只需專心做好生產和品控。而對于海外消費者而言,全托管模式對于商品質量和履約時效有較好保障。
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看來,我國有大量的外貿企業,給很多品牌做過多年代工,生產、品控能力極強,但缺乏銷售、運營方面的能力,欠缺進入海外市場的能力。跨境電商創新推出的全托管模式,給有出海需求的企業提供了全新的商業基礎設施。
培育更多自主品牌
前不久,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發布的《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制造品牌出海現狀及趨勢洞察》提到,當前海外客戶群體趨于年輕化,更加傾向于通過跨境直播等網絡化、媒體化方式快速了解企業生產能力。
“傳統工廠轉型線上,我們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距離。”王博文告訴記者,為了讓海外消費者“看見”工廠的生產實力,他在網上開設了VR實景展廳,讓買家隨時隨地都能探廠。事實證明,通過優質的內容傳播,引發客戶興趣進而購買,是一種高效、低成本的獲取客戶和轉化訂單的手段。如今,王博文在多多跨境電商上銷售的自有品牌產品日均銷量近千單,每款保溫杯的利潤率也比代工時上漲了30%。
好貨該有好價,但作為代工廠,利潤始終處于U形曲線的最底端。對此,在浙江省臨海市杜橋鎮從事太陽鏡生產的金煒烽深有體會。“以前的銷售渠道就兩種,給別人代工以及為跨境賣家供貨。”金煒烽說,通過跨境電商平臺,不僅實現了從批發到零售的轉型,銷售也從歐洲擴展到智利、中東等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創立品牌后,利潤比過去漲了整整一倍。
“跨境電商平臺發展,不僅要把外貿的增長點和新動能培育起來,更要把自主品牌和創新發展動力培育起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表示,按照工商管理中的大三元理論,企業在全球供應鏈管理中主抓的3個環節是品牌管理、研發設計和市場營銷,其余可以選擇外包,“如果跨境電商平臺能夠為企業提供很好的平臺服務,讓他們回歸本職,將精力放在核心的‘三元’上,那企業很有可能獲得更高效率成長,擁有更強國際競爭力”。
張建平說,多多跨境電商等一批跨境電商平臺正在給企業提供高質量出海的路徑和發展空間,非常期待能夠培育出一批中國品牌龍頭企業,參與全球競爭。
市場潛力進一步釋放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達2.11萬億元,占外貿的比重由2015年的不到1%增長至5%。今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達1.1萬億元,同比增長16%。165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已建跨境電商產業園區690個,海外倉數量超1500個。
與此同時,我國跨境電商平臺已形成一定比較優勢。比如,阿里巴巴已形成以天貓國際、考拉海購等為主的跨境進口平臺,以速賣通、國際站為主的跨境出口平臺;拼多多旗下跨境電商平臺TEMU已進入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海外跨境市場的開拓,現在還只是開始。”陳磊認為,多多跨境將不斷促進平臺服務快速迭代,持續創新,為中國制造出海創造更多紅利。
精準找到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商品,是商家進入跨境電商市場的關鍵環節。多多跨境電商推出的“先出單后發貨”預售模式,一定程度上很好解決了這個痛點問題。在這種模式下,賣家無需提前備貨到倉,而是根據實際產生的銷售訂單發貨。出單后,商家需在24小時內發貨至多多跨境電商的國內倉。
“跨境電商平臺的最終價值,是要通過自身優勢,把確定性的需求傳遞給上游廠商。”李鳴濤認為,跨境電商給企業提供了一個可控的貿易通道,無論品牌方還是生產商,都可以利用跨境電商平臺更好去把握、洞察客戶需求,及時調整產品和品牌定位。“這是跨境電商未來深層次的價值體現,我們也期待更多國內的跨境電商平臺能夠在這條路上形成獨特的全球競爭能力,以此支持中國制造轉型。”李鳴濤說。 (經濟日報記者 吉蕾蕾)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