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廣州的人工智能賽道好不熱鬧,第二屆廣州·琶洲算法大賽、“域見杯”醫檢人工智能開發者大賽引發海內外創新團隊激烈競逐。兩場大賽有著鮮明的共同特點——產業出題,AI回答。
人工智能發展逐漸呈現出應用滲透力強、技術創新快、國際競爭激烈等特點,正加速與產業深度融合,展現出強大的賦能效應。人們對人工智能與產業融合的前景充滿期待。如何拓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使其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廣州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構筑了優勢賽道。
新一代人工智能已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引領未來的戰略性領域。應用,是人工智能從技術走向產業的關鍵環節。如何推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怎樣在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新一輪的融合競爭中掌握主導權?數字經濟規模已連續6年排名全國第一的廣東省,不斷地探尋著答案。
制造業強省廣東,擁有廣州、深圳兩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正全力打造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新引擎。廣州市坐擁龐大的粵港澳大灣區應用市場以及多重政策利好,近年來堅持應用牽引,開辟了“造車健城”(智能制造、智能駕駛、智慧醫療、智慧城市)四大優勢賽道,培養出多姿多彩、獨具特色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和生態。
場景應用多點開花
人工智能發力應用,正形成強勁風口。今年4月,百度飛槳(廣州)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落地“琶洲算谷”,旨在為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賦能,支持企業和開發者繞過復雜底層技術研究,便捷經濟地實現行業應用落地,也充分反映出廣州作為人工智能創新應用高地的磁吸力。
廣州既是千年商都,又是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其中電子信息制造業全國領先。產業鏈條長、創新要素集聚、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為人工智能企業在廣州扎根發展提供沃土,引得龍頭企業紛至沓來。目前,廣州已培育和聚集了小馬智行、致景科技、樹根互聯、極飛科技等一大批人工智能優秀企業。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記者走訪廣州人工智能龍頭企業發現,AI對于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及城市發展的賦能早已打破地域、行業界限,令各種新業態新模式釋放出前所未有的潛能。
AI如何重構制造業場景?走進樹根互聯股份有限公司展廳,人們對于未來工廠、企業、產業的多種想象已真實呈現在眼前。
在湖南長沙,一臺焊接機器人剛剛垂下手頭的焊槍,600公里外的廣州樹根互聯大屏幕上,各項指標實時呈現。“這是我們的客戶三一重工的智能工廠實景。在全球任何地方都能對生產做實時優化和管理,機器、工人、物料、環境等實現全要素透明,我們稱之為‘透明工廠’。”樹根互聯聯合創始人、CEO賀東東告訴記者,透明工廠的背后是AI技術的強大支撐。“萬物互聯是前提,比如屏幕顯示有1.8萬多臺設備,不同類型和品牌、動態的海量參數,全部實時連接,AI技術大幅降低連接成本。通過大數據建模,我們為設備打造‘數字孿生’,并通過AI視覺等技術實現精準管理、智能決策。”
被AI重構的不僅是工廠本身,還有“透明化”的向外延伸,貫穿企業產、銷、研發、服務全流程。“比如售后,機器售出后全部可做智能化聯網管理。例如,在三一重工已出售設備中,此刻有17.5萬多臺設備正在工作。企業掌握售后開機情況變化,有助于其更精準地做好不同區域的銷售預測。”賀東東說,“同時,AI還能讓制造企業實現售后服務智能化。在‘云端+終端’平臺上,所有設備、工程師、服務車輛、物料網點全部聯網,接到客戶維修要求后,從接單、派單到出工、維修都能精準控制,全程不到24小時。”
目前,樹根互聯在裝備制造、汽車等數十個細分行業深度賦能,連接120多萬臺高價值工業設備,總資產規模超萬億元,累計為客戶新增效益達130多億元、降低成本120多億元。在廣州,從樹根互聯等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到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都在以AI技術為利器加速“智造”升級。
不僅在制造業領域,AI在廣州城市交通、自動駕駛領域的全面滲透,也帶來了顛覆性變革。全球首個智慧地鐵示范站建成,L4級自動駕駛、無人機技術領先全國……這背后是廣州成長起來的佳都科技、文遠知行、小馬智行、億航智能等一批企業在“AI+車輛交通”領域的大膽探索。
走進廣州天河區的佳都智慧大廈,佳都科技集團自研的地鐵智慧車站、華佳Mos智慧地鐵大腦等新一代智慧交通產品令人眼前一亮。
記者在智慧地鐵大腦運營管控平臺上看到,地鐵客流、行車分布、車內擁擠度等信息一目了然。“智慧大腦可基于實時客流做精準預測,協助疏導管控人流;智能算法可以幫助調度人員動態,調整發車間隔、停靠站點,在車輛運力和乘客等候時長之間找到最優方案……最大的突破在于運維。廣州地鐵有15條線路,共200多萬臺設備,有了智慧大腦,未來整個地鐵運維費用有望下降近一半。目前該平臺已在廣州地鐵18號線、22號線落地。”佳都科技集團智能軌道交通行業部副總裁嚴波說。
前不久,佳都科技發布了交通大模型,為城市交通打造“強人工智能”助手。大模型賦能下的地鐵虛擬數字員工“小佳”,可流暢解答乘客的出行問詢,全面升級車站無人值守客服模式。嚴波表示,該大模型具備智能客服、智能運維、應急指揮3個軌道交通場景的成熟應用落地能力,將大幅促進軌道交通智能化提升。
AI與自動駕駛的融合同樣令人暢想。在今年舉辦的第133屆廣交會上,文遠知行的“文遠小巴”、億航智能的自動駕駛飛行器等成了吸引海內外采購商的“流量擔當”。文遠知行展出的全球首款前裝量產的L4級自動駕駛小巴沒有駕駛艙,卻能以時速40公里暢行工業園區、旅游景區,迄今已在廣州、北京、阿布扎比等18個海內外城市開展路測和運營。億航智能展出的3款自動駕駛飛行器,繪制了一幅充滿科技感的“天空之城”畫面:沒有飛機駕駛員,乘客只需選定目的地即可悅享旅途;針對高層火險,精準破窗、有效控制火勢蔓延;針對短途空中物流,精準定位、自主規劃航線……據介紹,億航智能已在我國16個城市開拓18個針對空中游覽等應用場景的運行試點,飛行足跡已遍布12個國家和地區。
AIGC(生成式AI)技術正在重構各行各業,醫療檢測是最令人期待的領域之一。作為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的承建單位,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早已在醫檢AIGC領域有所布局。
目前,金域醫學服務全國縣域醫療機構近1.8萬家。“在多年服務中我們感到,專業的醫生、檢驗師是稀缺的、分布不均衡的。未來讓AI智能醫生到一線服務,有助于實現醫療服務下沉、90%大病不出縣的目標。目前,金域醫學的智慧醫檢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金域醫學副總裁李映華說,通過在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多模態AI等方面的建設,金域醫學已開發出宮頸細胞學AI輔篩、新生兒遺傳代謝病輔助診斷、智慧報告解讀系統等創新產品。他滿懷期待,一旦AIGC技術真正落地醫檢領域,將助力基層醫生快速提升臨床水平,讓患者享受更快、更精準的診療服務。
“鏈長制”壯大產業鏈
“人工智能場景應用既是廣州市的產業特色,也是廣州推動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重要抓手。”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鏈的“總鏈主”——廣州無線電集團有限公司技術創新部部長鄧家青深有感觸地說。近年來,該集團發揮頭雁引領和生態主導作用,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組織廣州人工智能產業鏈各鏈主單位在各自領域打造創新應用場景,帶動一批人工智能新場景落地生根。
“造車健城”應用高地的形成,正是廣州近年來積極探索構建人工智能產業“鏈長制”、充分激發龍頭企業活力的成果。
記者從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鏈牽頭單位廣州市科技局了解到,廣州近年來先后印發了《廣州市關于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行動計劃(2020—2022年)》《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提出以“鏈長制”培育壯大人工智能產業鏈的戰略舉措——開展“十百千”戰略,建設10個人工智能產業園、100個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示范、1000家左右人工智能企業,確定“造車健城”優勢賽道,每條賽道遴選一批重點培育企業,形成百花齊放、相互賦能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在“鏈長制”下,廣州全力扶持人工智能鏈主企業,支持重點領域的龍頭企業聯合產業上下游企業、高校院所、專業機構,共建AI創新平臺和產業生態。
誰來當鏈主?鏈主不是自封的,而是從產業中自然涌現的。近年來,廣州精心遴選出多個在各自賽道沉淀多年、廣受業內認可、具備較強創新力和引領力的企業作為鏈主,在多領域牽頭打造AI開放創新平臺。目前,已打造佳都科技智慧交通、金域醫學臨床檢驗與病理診斷、廣電運通金融智造與服務、科大訊飛機器人智能交互等6個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圍繞平臺逐步培育起技術和應用生態。
“總鏈主”廣州無線電集團,在政府支持下建設了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該中心去年9月試運營,到今年5月已服務220多家企業,其中45.3%為‘專精特新’企業;應用孵化數量全國領先,實現100多家解決方案國產化替代。今年1月至5月,為廣州相關企業節省算力支出5300余萬元。”鄧家青說,該集團還聯合多家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攻克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難題。
人工智能讓工業互聯網步入“下半場”。樹根互聯作為廣州市重點產業鏈“軟件和信創”的鏈主企業、國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持續擴大在廣東小家電、定制家居、紡織服裝等多個產業集群的“朋友圈”,以AI新技術賦能行業“智造”升級。如定制家居“獨一無二”的屬性,使中小型企業在智能化升級道路上舉步維艱。樹根互聯為定制家居產業集群打造的“平臺+共享工廠”模式,為產業鏈中小企業串聯起訂單轉換、個性定制、柔性生產、透明交付等多個生產環節,大大提升了訂單交付效率。前不久,樹根互聯發布了針對不同場景的工業互聯網智能操作系統,既可幫企業打造智能工廠和基于AI算法的數字企業,也可協助龍頭企業及地方政府打造智能化產業鏈集群。
在細分行業的鏈主企業引領下,人工智能生態已在垂直行業日漸繁榮。
金域醫學在引領廣州“政產學研金用”智慧醫檢生態共建方面邁出重要步伐。“AI在醫檢領域的應用還面臨明顯障礙,比如只能做單一的指定任務,與醫生的交互方式簡單、不能深入交流等。”李映華說。如何探尋智慧醫檢的更多可能?金域醫學與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華為聯合打造“域見杯”醫檢人工智能開發者大賽。“辦賽兩年,我們欣喜地發現越來越多開發者對醫檢人工智能賽道產生了濃厚興趣,正逐步實現凝聚生態伙伴、構建智慧醫檢新范式的大賽初衷。”2023“域見杯”總決賽上,金域醫學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耀銘說。
金域醫學打造的中國醫檢行業首個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近日正式上線,聚焦臨床檢驗與病理診斷,可滿足開發者一站式AI研發需求。“我們希望用平臺帶動數據、技術、產業鏈資源整合,推動形成醫檢領域人工智能產業集群。”金域醫學副總裁梁小丹說。
又如佳都科技作為廣州市人工智能及軌道交通產業鏈“雙鏈主”,深耕智慧大交通主賽道,搭建“佳都+”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創新“模型+場景+生態”3層共建模式,不斷擴大合作生態圈。目前已聚集包括云從科技、奧比中光、文遠知行等在內的近150家產業鏈企業,上下游供應鏈伙伴超過2500家。
全面賦能任重道遠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繁榮為全球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應用開辟了新的可能。廣州也在加緊推進大模型落地——今年5月,云從科技發布大模型“從容”,在金融、游戲等場景擁有良好的交互性能;6月,數說故事發布國內首個專注Social領域的商業大模型“SocialGPT”,并推出八大商業場景化AI應用;華南理工大學開源了中文領域生活空間主動健康大模型基座Proactive HealthGPT,加速大模型在慢性病、心理咨詢等領域的應用……
雖說大模型賽道火熱,但要讓AI全面賦能龐大的產業體系,依然任重道遠。一方面,制造企業要享受AI紅利還存在較高門檻。“由于制造業本身的數字化轉型剛剛開始,作為AI要素的數據還很貧乏,垂直領域的工業知識細分程度又非常高,因此與通用人工智能領域相比,AI新技術在制造業的應用更難。”賀東東坦言。
另一方面,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缺芯少核”、高端人才緊缺等瓶頸問題也是廣州面臨的挑戰。在聚集了科大訊飛、唯品會等眾多頭部企業的廣州市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核心片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與人工智能企業的交流中他們發現,企業最大的訴求集中在人才、算力等方面。
當前,錨定“制造業當家”的廣東正以人工智能為切入點,全面推動數字與產業融合,重構新制造。廣州作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被寄予厚望。記者從廣州市科技局了解到,廣州正從多方面著手破解AI賦能千行百業的一系列難題,構建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和產業高地。
聚力創新,廣州布局前沿算法,突破人工智能技術瓶頸。今年4月,琶洲算法庫正式開啟,首批已入駐約100個產業算法模型。廣州著力構建高水平研發平臺體系,打造了以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為引領,6個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為主體,眾多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企業技術中心參與的“1+6+N”創新體系,推動核心技術持續突破。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的腦機接口技術全國領先,開發了腦機AI智慧病房、冥想腦機接口交互系統、腦機疲勞駕駛預警系統等成果。
著眼應用,廣州強化“造車健城”優勢賽道,培育全球引領型龍頭企業。廣州設立人工智能重大科技專項,重點支持應用及創新平臺。在智能制造領域中,在全國首創提出“四化”賦能專項行動,目前已打造3家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90個國家級、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智慧醫療領域已擁有多家智慧醫院;智慧城市領域打造了智慧城市大腦“穗智管”……為讓豐富的應用場景賦能產業,廣州遴選100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典型案例,發布“最具創新價值落地案例TOP30”榜單,充分釋放龍頭企業的引領示范力。
強健產業,廣州聚集各方資源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為解企業資金、人才之渴,廣州開展“人工智能貸”專項融資服務行動,推動云從科技等一批人工智能企業上市,去年以來通過資金池撬動合作銀行為824家人工智能企業提供授信超86億元;制定人工智能急需緊缺人才目錄,完善引才機制,建設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支持人才團隊攜帶項目“帶土移植”;圍繞產業鏈薄弱環節精準招商,已形成近30個人工智能產業重點載體、4個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園。 (經濟日報記者 鄭 楊)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