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里、滴滴相繼發生系統崩潰事件。11月12日,阿里系多款APP出現無法訪問或服務異常情況。11月27日,上海、北京、廣州等多地用戶反饋,滴滴出行APP無法使用,地圖無法加載。
兩起網絡事故著實給廣大用戶帶來不少困擾。尤其是滴滴出行APP在當天晚間出現宕機,不少用戶無法聯系到網約車司機,嚴重影響正常出行,騎行用戶則遇到寒風中不能鎖車的尷尬局面,給上班族通勤造成極大不便。
在數字經濟迅速發展的當下,每個人的吃穿住行用都與手機深度綁定,頭部互聯網企業提供的數字公共產品和平臺,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具備公共基礎設施屬性,其安全穩健運行既是對客戶最基本的責任,更關乎經濟社會正常運轉。接二連三的網絡事故不僅讓公眾發出“大廠技術都靠不住”的質疑,更引發對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一系列擔憂。
互聯網行業格局在不斷變化,新的競爭對手不斷出現,頭部企業占有市場優勢地位,但如果不能帶來舒適體驗,甚至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令平臺黏著度大打折扣,消費者就會尋找更優解決方案。
為此,相關企業亟需對其數據中心、云平臺的安全管理重視起來。一方面要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重點研發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等技術,實現以技術管控技術;另一方面要加強人才儲備,完善應急響應機制和故障預案演練,落實到每個環節、每步流程中,一旦發生狀況也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妥善解決。此外,相關主管單位、行業協會也要切實履行監管責任,指導行業經營者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完善保障措施、強化事故應急處置能力,以高水平網絡安全保障互聯網行業高質量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芃達)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