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還在努力推進中,對6G的探索卻已開始。《日經亞洲評論》日前報道,從6G專利申請量上來看,中國以40.3%的占比高居全球首位。
在日前舉行的“2021年6G研討會—6G愿景展望”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韓夏表示,面向2030年商用的6G仍處于愿景需求研究及概念形成階段,6G技術方向及方案仍在探索中。工信部將全力推進6G創新發展,前瞻布局6G網絡技術儲備。
5G商用是基礎
全球5G規模化商用已步入快車道,據統計,全球5G商用網絡數量已達176張。我國5G商用兩年來,在網絡建設、用戶市場、融合應用、標準研制等方面進展迅速。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5G網絡,截至今年8月,累計建成5G基站達103.7萬個,占全球70%以上。5G終端用戶突破4億,是全球最大的用戶群體。打造了上萬個5G應用創新案例,尤其是在媒體、醫療、交通、教育等行業形成了一批典型應用。
按照移動通信10年一代的發展規律,啟動6G研究的時機已成熟。不過,韓夏強調,要以5G成功商用夯實6G發展基礎。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聞庫表示,對于發展6G,既需要前瞻布局6G技術預研,同時也要扎實做好5G商用及5G-A演進,為6G發展打好基礎。
韓夏表示,要準確把握5G商用推進與6G研究布局之間的承接關系,推進其協調互促發展。既要全力推進5G網絡部署和規模化應用,為6G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也要深入分析總結現有5G難以滿足的應用方向,逐步明確6G的潛在業務場景,引導6G愿景需求的形成和完善。
推動6G創新發展
如何推動6G創新發展?韓夏介紹說,一方面,要深入開展6G潛在關鍵技術研究。優化芯片、新材料等支撐產業的發展布局,形成上下游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強化全球6G推進組織、各類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間的交流合作,推動形成全球統一的6G標準。
“針對一些普遍認為有成效、有價值的6G潛在技術方向,除理論研究外,還需要做硬件試驗驗證、研制測試樣機和試商用等面向產業化的研究,通過不斷實踐來檢驗技術性能。”聞庫說。
IMT-2030(6G)推進組組長、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要強化基礎技術、多學科交叉技術等研究,實現低中高頻譜的高效利用,與衛星、高空平臺等非地面移動通信網絡的融合,以及與社會、行業應用的協同創新。尤其是要維護全球統一的6G國際標準,避免國際標準分裂。
全球領先地區已開始6G技術研發進程,專家預計在未來10年后將推出首批6G產品及基礎設施。據了解,韓國在今年6月成立了“6G研發戰略委員會”,與產業界、學術研究機構及專家等共同推進6G研發。歐盟委員會正在準備一項關于歐洲6G智能網絡和服務戰略伙伴關系的提案,開展6G相關研究活動。
2019年6月,工信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指導產業界成立了IMT-2030(6G)推進組,積極推進6G愿景需求研究、關鍵技術研發、標準研制及國際合作交流等各項工作。推進組于今年6月發布《6G總體愿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白皮書,系統闡述了6G總體愿景、應用場景、潛在技術趨勢等。
6G能帶來什么
6G能帶來什么?專家認為,5G時代的萬物互聯將走向6G時代的萬物智聯。
韓夏表示,未來6G將極大拓展移動通信網絡能力與服務邊界,持續深化物聯網應用范圍和領域,有效服務智能化生產與生活,助力構建“萬物智聯、數字孿生”的美好社會。
“6G將增加意識空間,進一步拓展通信空間,通過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間的智能交互重塑世界,服務萬物智聯社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說。
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介紹說,6G將圍繞“萬物智聯、數字孿生”愿景,催生通感互聯、全息通信、數字孿生等新業務場景。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無線CTO童文認為,未來6G將如同一個巨大的分布式神經網絡,集通信、感知、計算等能力于一身,深度融合物理世界、生物世界和數字世界,真正開啟一個一切都將被感知、連接和智能的“萬物智聯”新時代。
“6G的核心愿景是實現智能體之間的互聯,構建包括人與智能機器共享的通信網絡。6G時代將實現網絡、終端、業務、算力、存儲、數據六大人工智能資源的大融合,為千行百業提供人工智能平臺。”OPPO研究院標準研究部部長楊寧說。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