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過50%,很多制造業企業插上“數字翅膀”后,比同類企業飛得更快、更有效率。
日前,中國證券報記者實地調研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松機器人”)了解到,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突破多項關鍵核心技術,面向應用場景打造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成套裝備解決方案,助力機器人產業高端化發展。“隨著技術不斷發展和產業升級,智能制造持續推進,機器人產業已成為全球經濟的新引擎之一。中國作為全球機器人產業的重要發展地區,已多年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新松機器人總裁張進表示。
● 本報記者 任明杰 宋維東
參與重大工程建設
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車。這條跨越伶仃洋的“交通脊梁”,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在這項綜合建設難度極高的跨海集群工程背后,凝結著新松機器人的智慧。
深中通道擁有目前世界上最寬最長的鋼殼沉管隧道,隧道體需要承受巨大的海水壓力。作為沉管結構重要的“鋼鐵外衣”,其焊接工作量及難度可想而知。
在高難度的焊接作業中,新松機器人的焊接機器人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鋼殼智能制造車間,機器人可以模擬人類嫻熟工匠的焊接手法,自主完成焊接任務。
“作為國內最早攻克工業機器人中厚板焊接技術的企業,我們創新性地將3D視覺、點激光尋位、激光焊縫跟蹤、機器人在線控制、機器人智能焊接等先進技術融入到機器人焊接工作站中。”張進介紹,機器人可自適應和規劃不同工件的焊接需求,自動調整焊接姿態,有效解決了鋼殼焊接過程中工件種類多、作業流程頻繁更換等難題,相關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了國家重大工程由國產機器人來造。
在深中通道工程建設中大展身手,正是新松機器人近年來充分發揮自主創新優勢承擔國家重大工程、打破國外公司壟斷的縮影,展示了一家智能制造企業的深厚功力。
扎根于沈陽的新松機器人,自誕生起就蘊藏著自主創新的基因。新松機器人脫胎于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取名“新松”是為了紀念“中國機器人之父”——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原所長蔣新松。蔣新松在開拓我國機器人學研究和產業化建設、推動自動化領域發展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自動控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學專家。
“新松機器人從成立伊始就要站在國際競技舞臺,攻克技術難關,打造機器人自主品牌。”張進說,“當時,行業主要圍繞機器人研發和應用兩方面開展工作。以哈工大為代表的研發力量在機器人核心技術攻關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以新松機器人為代表的企業則是應用落地的重要力量。”
彼時,機器人在國內還屬“小眾產業”,市場應用有限。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提速、產業升級持續推進及自主核心技術不斷突破,疊加人力成本提升,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引入機器人從事生產作業。機器人成為生產制造和日常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進入黃金時期,給新松機器人等企業帶來巨大發展機遇。在此背景下,公司嶄露頭角。在新松機器人生產車間入口處,放置著中國第一臺工業機器人。這款于1982年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制的示教再現型工業機器人,開啟了國產機器人邁向自主發展的新紀元。
在這臺工業機器人旁邊,放置著新松第一臺倉儲式AGV(移動機器人)、新松第一臺激光導航叉車AGV、國內首臺合裝AGV、新松第一臺物流轉運AGV、國內鋰電行業第一臺懸臂式AGV等產品。新松機器人不同發展階段的標志性產品,正是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縮影。
憑借領先的技術和過硬的產品,新松機器人頻繁亮相國際舞臺和重要場合。在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北京八分鐘”中24臺“冰屏”移動機器人精美亮相,新松工業機器人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沈陽分會場上“跨界演出”,外界對“新松”品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們在機器人研發和制造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資源,并對行業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張進表示,面對機器人產業和市場發展新趨勢,公司近年來重點圍繞“3+3+N”戰略,即工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三大類核心產品;面向焊接自動化、裝配自動化、物流自動化形成三大應用技術方向;圍繞全球重點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孵化具有高度競爭力和良好成長性的業務。
在這一戰略支撐下,新松機器人打造了一批拳頭產品,涵蓋具有柔性化、輕量化特征的10KG系列、20KG系列低載型工業機器人,以及具備高靈活度和穩定性的50KG、210KG系列中載型和重載型工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包括裝配型、搬運型產品以及工業清潔機器人等;特種機器人包括自動轉載機器人系統、裝備自動保障系統等。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新松機器人產品品類豐富,為下游各領域的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服務。”張進說。
當前,新松機器人進一步強化以機器人與自動化技術為核心,孵化智能裝備、智能物流、智能交通等產品線,運用智能化軟件將機器人應用與上述智能制造裝備相融合,為客戶提供完整的數字化工廠解決方案。公司為汽車、3C、航空航天、半導體、鋰電、醫療等20余個行業的頭部企業提供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成套裝備解決方案。
關鍵技術自主可控
新松機器人積極開展機器人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打破了國外企業長時間的市場和技術壟斷,打造了集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核心產品與行業系統解決方案為一體的全產業價值鏈。
“自成立以來,公司先后完成國家重要科技攻關800余項,制定了多項機器人產業國家及行業標準,自主掌握工業機器人控制、伺服系統設計、機器人軟件設計和編程、運動學規劃、3D視覺、力感知等核心技術。”張進說。
圍繞共性技術、前沿技術、市場需求進行研發創新,新松機器人賦能產業升級。近年來,新松機器人在汽車、電子、半導體、醫療、新能源等行業持續發力,加大研發投入,取得了重要成果。
“以汽車行業為例,工業機器人應用越來越廣泛,沖壓、焊接、噴涂、總裝四大工藝基本上都由機器人實現。”張進說,“機器人不僅可以生產高質量的汽車零部件,還能幫助汽車制造商實現智能制造。”
焊接在汽車制造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藝。工業機器人可用來執行各種焊接任務,例如點焊、拖焊、MIG焊接等。“工業機器人可以執行高精度的焊接任務,大大提高焊接質量和效率。”張進表示,經過攻關,公司的工業機器人在汽車白車身焊接方面實現重大突破,產品已在國內很多車企中推廣使用,實現了國產替代進口。
張進介紹,一輛汽車平均有4000個焊點。公司結合整車廠技術要求,打造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的點焊機器人,在注重專業化、柔性化、智能化的同時,兼容匹配性、耐用度和整體協同性,車身焊點合格率超99%,焊點重復精度嚴格控制在0.1mm以內,從焊點質量、生產效率、工藝要求等多維度滿足用戶需求,打破了國外壟斷局面。
近年來,新松機器人在關鍵零部件領域實現了一系列突破。公司擁有以機器人控制系統、制造管理系統、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系統為代表的各類軟件產品,以及以控制器、驅動器、伺服電機、智能工業相機為代表的各類硬件產品,實現了關鍵技術自主可控。
技術突破帶來市場拓展,并為新松機器人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源。“外資企業、合資企業、大型國企、大型民營企業客戶占比超過2/3,客戶的綜合抗風險能力和市場影響力較強。”張進說。
加快智能升級
機器人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是經濟社會智能化變革的關鍵工具。近年來,中國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成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經典案例。
作為制造業的重要生產工具,各類機器人已被廣泛應用,在汽車、新能源、電子等場景逐步實現替代人工。隨著下游行業快速發展,機器人產業發展空間不容小覷,并推動相關產業高端化發展。
2023年發布的《“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提出,面向社會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需求,遴選有一定基礎、應用覆蓋面廣、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重點領域,聚焦典型應用場景和用戶使用需求,開展從機器人產品研制、技術創新、場景應用到模式推廣的系統推進工作;支持一些新興領域探索開展機器人應用。
隨著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機器人產業發展有了新趨勢、新變化。值得一提的是,當前,人形機器人已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產業的新賽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發展潛力大、應用前景廣。
“未來,機器人將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張進說,隨著技術進一步革新,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各項政策陸續落地,機器人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工信部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在關鍵技術突破、重點產品培育、場景應用拓展、產業生態營造、支撐能力強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部署,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
“機器人正在走向智能化,逐步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發展,以更好地與人類進行交流和互動,將應用于更多新領域。”張進表示,公司將積極布局“機器人+AI”前沿領域,圍繞AI大模型、智能視覺感知、數字孿生、結構仿生等前沿技術領域進行研發投入,培育孵化人工智能產業方向新業務,探索人形機器人與公司實際業務結合的應用場景,逐步實現機器人與AI等新技術交叉融合。
在張進看來,機器人產業前景廣闊,特別是在智能化、柔性化生產模式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會進一步提高,機器人的應用空間將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國產機器人技術不斷突破,并在更大范圍得到應用。隨著國產替代進口深入推進,國內機器人研發制造企業將迎來更大發展空間。“公司將充分發揮綜合競爭優勢,為廣大用戶提供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成套裝備解決方案,打造國際化的機器人研發制造企業。”張進說。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