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hatGPT、文心一言成為頂流的當下,人類開啟人工智能時代成為共識,任何跟人工智能相關的消息都撩撥著公眾的心。
近日,“人工智能將成為浙江中小學必修課程”的消息刷屏。那么,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來厘清幾個問題——
首先,人工智能課能不能成為浙江中小學必修課?
課程的設立非常嚴格且涉及內容廣泛。無論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課程還是高中階段的必修課,都需要教育部等國家相關職能部門來確定。
因此,浙江不會也不能單獨將人工智能課程設置為全省中小學必修課。“人工智能將成為浙江中小學必修課程”的消息系誤讀。
但在省內部分動作比較快的地方,人工智能已成為中小學的選修課。例如,去年3月,溫州市就印發了《溫州市中小學推進人工智能教育實施方案》,提出將人工智能列入溫州中小學課程體系,到2025年,建成1000所人工智能實驗學校,實現人工智能教育全覆蓋。
那么,現在浙江中小學的課程中,有人工智能的內容嗎?
實際上,浙江作為國內最早在中小學試水人工智能教育的省份之一,人工智能雖沒有作為一門獨立的必修課,但相關知識內容早已滲透進中小學各階段教學中。
杭州市教研室信息技術教研員、省特級教師李偉介紹,2004年,人工智能相關內容就出現在浙江高中的信息技術課本中;小學、初中則要晚幾年,但也已列入了十余年。
要說這些年變化最多的教材,一定是信息技術和信息科技的課本。2020年9月,浙江迭代更新了三年級到九年級信息技術教輔,其中小學五、六年級學生就已開始在課本里接觸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內容,八年級則新增Python(計算機編程語言)課程內容。如果順利的話,今年9月,浙江小學、初中學生又能用上根據2022年國家信息科技課程新課標、由省教研室編寫的信息科技新教輔。
記者翻閱小學六年級上、初中八年級下的信息科技教材和高中的信息技術教材,發現幾冊教材中人工智能內容占比都不小。從標題看,初中和小學都有涉及認識人工智能、語音識別技術、語音合成技術、人工智能倫理等內容。高中信息技術教材的《選擇性必修4》里,這段時間因為ChatGPT爆火而帶熱的神經網絡學習,就是其中一節的內容。
李偉說,中小學的教材需要有銜接性。小學階段,學生側重初體驗人工智能;初中,學生要了解人工智能基礎原理并實踐;而高中對人工智能的學習更系統化。
“科技發展速度很快,教材也需要盡量跟上。3年就更新教材,在教材領域算是相當快的。”李偉說,新版教材與人工智能相關教學內容的比重還會大幅增加,幾乎每個年級的教材都會涉及。內容會更貼合人工智能當下發展最新情況,例如現下最火的ChatGPT可能會出現在教輔中。
其實,人工智能課怎么上并不是重點,我們更要關心的是,如何培養不被AI“淘汰”的人?
常年深耕技術類課程教育一線的李偉已將目光投至更遠處——人工智能讓獲取知識越來越方便,也讓知識更快速過時。他想的是,教育工作者如何去深度理解人工智能,并對傳統教育方式進行改革。
前不久,在一場題為“ChatGPT與未來教育”的沙龍上,有上海教育界專家提出:人們不再崇拜知識,覺得它太容易得到,解決方案也不難找,因此認為它不再有用。這樣的傾向是對人工智能的誤讀,需要引起警惕。
“中小學教育的目標最終必須指向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更多樣的思維能力、良好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等。僅以傳遞知識為核心的教育模式已到了必須改變的關口。”李偉以ChatGPT為例,教育應該培養的是ChatGPT的創造者,而不是純粹的使用者。ChatGPT本身不能替代人,善于將ChatGPT與自身技能結合進行創造性工作,比單純使用ChatGPT更有價值。
可以預見,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開啟,中小學教育也將迎來改革新浪潮。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