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中國電影金雞獎創立40年之際
新華社廈門12月30日電?題:為時代立傳 為人民放歌——寫在中國電影金雞獎創立40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鄧倩倩、趙雪彤、付敏、吳劍鋒
2021年接近尾聲,象征中國電影界“專家獎”的“金雞”再次被點亮。30日晚,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在福建廈門舉行。
12月30日拍攝的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現場。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自2019年起走進廈門的金雞獎,如今和廈門特區共同迎來“不惑之年”。40年前,金雞獎在昂首奮進的期盼下誕生。40年來,一部部光影故事穿過時光長河,烙印著時代發展的生動記憶,也寫下人民文藝的絢麗篇章。
從歷史中走來的“放映機”
翻閱金雞獎的獲獎影片,就是閱覽一本時代“大事記”,這座含金量很高的電影獎,從誕生起就與時代律動同頻共振,成為記錄新中國蓬勃發展的歷史“放映機”。
金雞獎起源于改革開放初期。彼時,一批頗具反思精神和開放思想的影片在金雞獎上嶄露頭角。從《廬山戀》《駱駝祥子》到《芙蓉鎮》,這些經典力作在大熒幕上呈現了時代轉折期的人間冷暖。
《西安事變》《開國大典》《焦裕祿》《離開雷鋒的日子》……它們,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對于革命歷史和時代英模的致敬。
《我的父親母親》《云水謠》《集結號》《中國合伙人》……題材類型、拍攝思路更加豐富,這是邁入新世紀,中國百姓文化生活愈加豐富的體現。
獲得32屆金雞獎的《紅海行動》,以“撤僑行動”彰顯大國擔當;現象級3D大片《流浪地球》講述“人類命運共同體”故事,開啟國產科幻影視的序幕。近年來以嶄新面貌走紅的新主流電影,則是中國人視野更加開闊、心態更加自信的果實。
“一直以來,金雞獎都是以時代為主題,包括宏大的愛國主義敘事、人民群眾的生活熱點,選取充滿正能量且在藝術上追求精致的影片。”福建省電影家協會主席章紹同說。
章紹同曾經三次獲得金雞獎最佳音樂獎,也擔任過四屆評委。他說,金雞獎評獎始終堅持從善如流、顧全大局等準則,使其成為國內權威的電影“專家獎”。在他看來,好的中國電影是民族文化和時代特點的結合。
看見大時代下的平凡人
近年來,新主流電影令人產生共情的,不僅是家國敘事,更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在國慶獻禮大片中,《我和我的祖國》系列開創了“集萃式人物故事”的新模式,串聯多個故事呈現時代進程。有觀眾在影評中寫道:“每一個無名的‘我’都是歷史書里看不到的,卻又像是在身邊,有笑有淚、有血有肉。”
保障開國大典國旗順利升起的電動旗桿設計安裝者、國防科技戰線的普通科研工作者、北京奧運會期間的出租車司機……時代發展映照在這些平凡人的悲歡離合中,也成為電影鏡頭的焦點。
文藝是時代的號角,好的文藝作品發揮著引領時代的作用。
12月30日,獲得最佳故事片獎的《守島人》領獎代表發表獲獎感言。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剛剛斬獲第34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的《守島人》,還原了王繼才夫婦32年與惡劣自然環境頑強抗爭、相伴為國守護孤島的經歷,致敬各行各業堅守平凡、創造非凡的人們。
深入基層創作、為人民抒懷,才能創作出更具情感、更有生命力的作品。
電影《我不是藥神》,以草根群像式的現實刻畫來思考社會,引發全國熱議,摘得多項大獎。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廈門大學電影博物館館長張艾弓說,現實主義創作是中國電影的傳統,“關注現實、為人民發聲,觸摸時代跳動最劇烈的脈搏,是中國電影百年來的寶貴傳承。”
12月30日,張藝謀憑借影片《懸崖之上》獲得最佳導演獎。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共筑電影強國夢
金雞獎創立的初衷,是以“金雞啼鳴”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起舞”。40年來,伴隨一次次金雞報曉,中國電影也在奮進中不斷成長、成熟。
從表彰先進到培育新人,中國電影成長機制不斷完善。
2019年,金雞獎落戶廈門,將在這海濱鷺島連續舉辦十年。同年起,金雞電影節設立創投大會,扶持電影新人新作,為電影未來輸送血液。創投大會至今合計征集了2000余個完整孵化中的電影項目。
“已經有不少青年電影人活躍在藝術圈,無限的潛力等待被激發。”今年參加創投大會的青年制片人魏一諾說,“我們也將用精品力作贏得時代認可,努力成為德藝雙馨的電影人。”
從專注自身到兼容并蓄,中國電影變得更加開放多元。
2021年,金雞獎增設最佳外語片獎。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任仲倫說,中國電影界不僅要滿足國內觀眾的文化需求,也要對外展示開放健康的大國胸襟,歡迎優秀的外國影片走進來。
正值“不惑”的金雞獎與中國電影依然在強國路上一路奔跑。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