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黃金周,旅游市場“熱度超標”。這幾天,各地都在復盤黃金周里的表現:北京共接待游客1187.9萬人次,其中外省來京旅游人數達503.6萬人次,同比增長167.5%;有亞運盛會加持的浙江表示,全省接待游客總量、日均接待人次、旅游收入總額等主要指標均創歷史同期新高;擁有大熊貓、九寨溝、三星堆的四川,知名景區持續火爆,全省16家5A級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數量和門票收入同比分別增長523.14%和776.55%……
為了聚攏人氣,各地除了發放各類“硬核”優惠等措施,今年還用上了各種暖心的“小手段”。比如,有的地方宣布開放政府食堂,向游客提供特色簡餐,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內部停車場也向游客敞開大門;有的景區在公共等候區域免費播放露天電影,并發放方便面、月餅、熱姜茶、雨衣等暖心物資……人們都說,現在流行“寵游客”。
對于任何一個城市來說,游客來了,能不能玩得好,都是一種考驗。特別是黃金周這樣的長假,因為客流激增,吃飯、停車、逛景區都少不了排隊,此時如果能夠為游客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寵愛”之舉,或許就能熨平他們的焦慮,緩解他們的疲勞。
“寵游客”的方式花樣百出,但本質是在做同一件事,那就是拿出東道主的姿態熱情待客,強化服務保障、優化消費體驗,讓游客感受到被尊重、被厚待,在他們心里留下美好印象。被溫暖打動過的游客,自然會成為當地旅游形象的宣傳者。任何漂亮的文案都抵不過游客口口相傳的稱贊,正因如此,“寵游客”越來越流行,這背后體現著各地對發展旅游、拉動消費的重視和期待。
“寵游客”可以是繁忙假期的應急之舉,更應體現在平時的每一天。不斷完善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更加透明、健康、現代化的商業環境,是“寵游客”;解決好熱門目的地、熱點景區和文博場館的預約難、入園難、停車難,以及鄉村旅游點的如廁難等現實問題,是“寵游客”;認真對待游客的集體“吐槽”,比如有的景區為了增加二次收入,大門越修越遠、商業街越修越長、擺渡車越換越亂,把諸如這些游覽中的不便化解掉,真正做到“游客有所盼,我必有所應”,也是“寵游客”。
游客的需求看似紛繁復雜,其實很簡單——在珍貴的假期出門走走,無非想玩得開心、順心、不鬧心。站在游客的角度多想一步,讓他們的出游體驗更順暢。事實一再證明,誰對游客好,游客就會說誰好,誰“寵游客”,市場也一定會寵愛誰。?(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張 雪)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