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加力布局智能制造
“成本降下去、效率提上來”,數字化、智能化正在改變著中國制造的面貌。近來,智能制造產業項目正加快建設步伐,一批智能工廠、無人車間不斷涌現。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多地調研了解到,廣大制造業企業正積極運用5G、數字孿生、工業機器人等新技術新產品,念好“轉型經”,激發企業發展內生動力。
“成本降下去、效率提上來”
在微網優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1.2萬平方米的5G智慧工廠里,自動貼片機、自動光學檢測儀、機械臂24小時不間斷運行,每天有6萬臺網絡通訊設備在這里下線。
6月16日,微網優聯5G全連接工廠自動化產線啟動試運行。“通信終端產品的生產高度標準化、精細化,擁有更高的生產效率,意味著在行業內占據更多市場份額。”公司制造中心總經理黃春生告訴記者,現在生產效率比傳統工藝提升了40%,產品質檢準確率提升至99.5%以上,產線布線成本降低100余萬元。
“成本降下去、效率提上來,企業有更多的能力開辟新市場空間。”黃春生說,公司目前聯合中國移動投資5000萬元建設“5G全連接工廠”,二期項目有望于9月正式投產,一臺網絡通信終端產品從上料到出貨僅15分鐘便可完成。
記者采訪了解到,不少工業企業正緊抓新一輪技術變革的機遇,升級新技術、建設數字化生產線,在轉型升級中積蓄發展優勢。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我國已建成2100多個高水平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其中209個是示范標桿工廠。“我們對這209個企業做過智能化改造前后的成效分析,發現改造以后,這些工廠的產品研發周期縮短了20.7%,生產效率提升了34.8%,產品的不良品率降低了27.4%,碳排放減少了21.2%。”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
北京交通大學中國高端制造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朱明皓表示,通過智能制造投資布局,企業不僅提高生產效率,持續改善產品品質,還將帶動新技術、新裝備快速發展,催生新的產業形態。
數字化向全產業鏈加速延伸
隨著提質增效降本效果不斷顯現,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也正向企業生產全鏈條延伸。
記者在位于上海市松江經開區的上海諾雅克電氣有限公司的高端電器智能工廠看到,從物料“走上”生產線,到產品“走進”成品庫,一臺低壓電器產品的智能化無人生產一氣呵成。
“輔以5G、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應用,工廠每8小時產量從約60臺提升至100臺,下線合格率達到100%,并實現全部產品可追溯。”諾雅克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企業正在將數字化應用向生產全產業鏈延伸,今年智能工廠還將啟動二期工程建設,屆時上料、裝備、包裝等生產流程將全面實現自動化。
上海市松江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顧文磊說,經開區正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5G網絡布點等,圍繞中電信息港、騰訊云等項目,啟動創建數字化創新產業園,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數”前行。
從產品設計、原材料管理,到產品加工、物流運輸……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企業將數字化智能化嵌入生產管理全鏈條。
以工業互聯網的運用為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表示,工業互聯網應用深度已經從生產輔助環節的信息化向核心生產環節的數據分析優化拓展。
“目前工業互聯網在視覺質檢、智能倉儲、質量追溯、智能排產、精益生產等8個場景中的應用占比超過50%,在優化工藝、設備故障診斷與預測等建模分析類場景的使用占比大幅提升,范圍從龍頭企業向全行業覆蓋。”余曉暉說。
開展多層次應用推廣
與企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相輔相成的,是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軟件等關鍵產品的供給能力不斷增強。
從工業機器人、工業軟件的增長趨勢可見一斑。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2022年統計數據,自2013年起,中國已連續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占全球機器人市場份額已達51.9%。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工業軟件產品收入同比增長13.1%。
根據《“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部署,到2025年,70%的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建成500個以上引領行業發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智能制造裝備和工業軟件市場滿足率分別超過70%和50%。
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將研究制定促進裝備數字化發展的政策措施,以智能裝備創新,支撐數字中國建設。同時,加快融合型技術創新突破,加大復雜設計、先進工藝等制造技術攻關,加快5G、工業互聯網等規模化部署和應用。
“我們將開展多層次的應用推廣。”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面向重點行業,打造一批世界級智能工廠和智慧供應鏈。面向中小企業,大規模推行工藝優化、精益管理和流程再造等針對性解決方案,以智能化重塑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記者 郭倩 李力可 龔雯)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