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上海迎來了一年中最熱的日子,但三伏天的酷暑并未阻礙如火如荼的造船作業。盛夏午后,上海外高橋船廠船塢內一片繁忙,碼頭上的工人來來往往——這是國內造船業的一個縮影。
繁忙景象背后,是造船業新一輪大周期下,我國造船訂單量再居世界首位。7月12日,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6月份,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9.6%、72.6%和53.2%,以修正總噸計分別占47.3%、67.2%和46.8%,均位居世界第一。
從持續多年的產能出清到自2020年開始回暖向上,作為我國制造業的“皇冠”,造船業將在2023年下半年迎來訂單交付和業績初步兌現。有券商分析,在上一波周期中,新簽船舶訂單的交付時間短則1年長則3年,預計本輪交付將于2023年開始加速兌付,船企業績有望逐步改善。
“過去三年,中國簽訂的新船訂單所對應的2023年至2025年預計交付量為1713萬/1688萬/1429萬CGT(修正總噸)。價格方面,高價訂單陸續進入收獲期,下半年頭部造船廠有望迎來業績拐點。”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量價齊升
支撐船企業績改善
雖然造船業在2020年迎來了復蘇周期,但此后兩年,大部分上市船廠的業績依舊虧損。2021年,中國重工、中國船舶、國瑞科技、中船防務、中科海訊等5家公司扣非后凈利潤皆為虧損。在業內人士看來,造船業剛剛復蘇,船企新增訂單也尚未兌現成利潤,因此,船企業績改善需要時間。
克拉克森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造船價格持續提升,克拉克森造船價格指數連續13周上漲,較2023年初上升3%,較2021年初上升33%。
一方面,造船價格上漲,另一方面,造船的主要材料鋼材在今年迎來了下跌,這也意味著造船業原材料成本下降,因此其兌現的利潤勢必較過去有所突破。
不僅如此,在長達10年的產能出清后,2021年世界造船活躍產能利用率同比大幅攀升,達93.9%;全球大部分的2022年新接訂單都將在2024年之后交付,造船業已呈現產能偏緊狀態。
《證券日報》記者在廣船國際造船廠和外高橋造船廠看到,大部分船塢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態。
廣船國際新接的汽車滾裝船訂單量穩居全球榜首,且大多為LNG船型,凈利潤較高。“目前已累計承接7000-9200車系列船型訂單達到32艘,全球市場份額躍升至25%,在汽車運輸船市場領域攀升至世界第一。”廣船國際內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同為國內排名前五的外高橋造船廠,其船塢也基本飽和,除了承擔國內首艘國產郵輪的最后調試工作,集裝箱船、汽車船的訂單也都排滿。“新接訂單以集裝箱船為主,汽車滾裝船多是LNG船,這種船型造船難度較大,但利潤也較高,今年已經交付了幾艘LNG船。”外高橋造船廠內部人士透露。
船企業績也已出現顯著改善態勢。中國船舶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74家重點監測船舶企業實現累計收入1376.4億元,同比增長31.3%;利潤總額46.4億元,同比扭虧為盈。行業利潤率也在同步改善,2023年1月份至5月份我國船舶行業的累計利潤率達3.37%,同比上漲3.76個百分點;今年5月份單月利潤率達5.85%,同比上漲3.61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多家上市船廠在今年一季度實現業績增長。例如,中國重工一季度扭虧為盈。亞星錨鏈一季度實現凈利潤5895.62萬元,同比增長122.02%;扣非凈利潤4545.57萬元,同比增長48.14%。中國海防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37億元;扣非凈利潤562.75萬元,同比增長24.10%。中船科技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6.70億元;扣非凈利潤1034.67萬元,同比增長271.51%。天海防務也于一季度扭虧為盈,報告期內營業收入6.58億元,扣非凈利潤869.91萬元,同比上升1720.25%。
此外,中國重工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9億元至2.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實現扭虧為盈。中國船舶則在上半年業績預告中表示,上半年預計實現凈利潤5億元-6億元,同比增加約155.43%至206.51%。中國船舶內部人士在公開場合表示,公司扣非凈利潤有望在三季度迎來拐點。
華創證券表示,船企業績的改善表明我國造船業由內外多重因素共振驅動的復蘇邏輯得到持續驗證,下游旺季帶動造船訂單量價復蘇仍有超預期可能。量價齊升疊加鋼價下行等因素,造船業盈利復蘇曙光已現,預計國內船企將陸續迎來業績改善的拐點。
造船業大周期帶動
上下游企業謀求IPO
“在行業稍有好轉之時,各中小船企還在恢復元氣中。”前述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造船廠大批量上市仍需等待行業趨勢的進一步演繹。”
在造船大周期的帶動下,雖然造船廠還未大規模尋求上市,但拖船和修船公司卻開始有所行動。
今年3月底,船舶管理第一股洲際船務成功在港股IPO。
資料顯示,洲際船務成立于2012年,主要向客戶提供航運和船舶管理服務。按2020年管理的第三方船舶數量計,洲際船務在總部位于中國的船舶管理服務提供商中位居首位;按2021年國際航線的運力計,公司為總部位于中國的第五大航運服務公司及第五大干散貨航運服務公司。
下游船運方面,中聯航運正在籌劃上市;錦江航運IPO已于7月14日獲得上交所審核通過;國航遠洋去年登陸北交所;今年5月份,德翔海運向港交所遞交二次上市申請,迄今仍在排隊中。
“隨著造船訂單相繼進入業績兌現期,產業鏈上下游及周邊修船租船的企業也開始進入訂單爆滿和業績兌現期,因此一些周邊企業開始謀求上市了。”上海玉漭物流董事長楊洪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