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資源配置和服務均衡性逐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應急處置能力明顯增強,中西醫發展更加協調,有序就醫和診療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為實現這一目標,既要加大人力、資源和資金投入,也要完善制度安排,提升管理和技術水平。其中,長期持續的資本支持至關重要。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截至今年3月底,A股有481家醫藥生物上市公司,分屬于醫療服務、醫療器械、醫藥流通、醫藥研發制造銷售等領域,上市首發募集資金超4000億元。其中,科創板允許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上市,使一批具備優質“創新基因”的生物科技企業獲得資金支持。截至目前,103家科創板生物醫藥企業首發募集資金超1648億元。
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用于研發新藥、配置高端醫療裝備等,持續提升我國醫療衛生服務水平。2021年,醫藥生物行業481家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接近千億元,平均研發投入為2億元;2022年,已公布研發投入的120家上市公司累計投入為405億元,平均研發投入為3.4億元。單就科創板醫藥生物企業而言,2021年,103家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達281億元,平均研發投入為2.72億元,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持續投入研發為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巨大動能。例如,在重大疾病治療領域,PD-1抗體是近年來腫瘤治療領域最大的突破。隨著國內藥企入局并持續投入重金研發,目前,國產PD-1抗體的數量增至8款,且國內售價為全球最低。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醫療衛生領域仍存在短板和不足,在新藥原始創新、高端醫療裝備發展等方面仍與部分發達國家存在差距。“十四五”時期是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推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時期。筆者認為,資本市場可從三方面進一步賦能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其一,鼓勵優質、具有“硬實力”的醫藥生物企業IPO。醫藥生物行業是典型的投入高、風險高、產出周期長的行業。2021年下半年以后,很多仍處于研發階段的醫藥企業面臨融資困境。而鼓勵有實力的醫藥生物企業IPO,有利于促進風險投資、私募基金等對其進行投資。
其二,支持已上市醫藥生物企業再融資。企業上市之后,無論是為了持續創新研發,還是豐富產品管線,都持續需要資金支持。通過再融資這一途徑,不僅能幫企業解決資金難題,還能助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激發創新活力、改善發展預期。
其三,鼓勵醫藥生物企業之間并購重組。一方面,受多重因素影響,近年來小型生物科技公司的估值大幅縮水,這些處于研發階段的生物科技公司短期內很難實現盈利,抗風險能力亟待提升;另一方面,現金流較為充裕的大型制藥企業需要布局更多新產品和技術以提升企業競爭力。鼓勵醫藥生物企業之間并購重組,有助于提升產業集中度,促進企業轉型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