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形成‘新藥篩選—動物實驗—臨床研究—注冊上市’鏈條,初步形成一批典型兩業融合發展模式。”這是試點兩年,位于北京市大興區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交出的兩業融合成績單。
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是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2020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后確定40個區域和80家企業作為試點單位。在北京,被譽為“中國藥谷”的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中關村唯一冠名生物醫藥產業的專屬園區,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歷經20年發展,注冊企業達6000多家,有12個國家級監管機構和科研院所,以及120余個各類服務平臺。憑借扎實的制造業底子,基地抓住“制造業服務化”“服務型制造業”契機,蹚出一條兩業融合的新路。
生產研發深度融合
雖偏居北京南六環外,“中國藥谷”卻不乏人們熟知的網紅打卡地。同仁堂健康旗下知嘛健康零號店就是人氣頗高的一家。工作日的下午,出沒于此的散客和團隊絡繹不絕,當天出爐的消夏甜點已被搶購一空。
“同仁堂知嘛健康零號店于2019年正式落成。”同仁堂健康藥業知嘛健康市場營銷副總監何晶告訴記者,同仁堂健康在以產品為導向向以服務為導向的戰略轉型中,打造了新零售業務旗艦店。零號店位于同仁堂健康藥業大興生產基地,在基地管委會的扶持下,打造出沉浸式購物體驗中心,孵化出很多受年輕人追捧的新品。
在她眼中,知嘛健康不只是零售,更是打造的一個健康生活方式空間,覆蓋全生命周期、全健康歷程的管理。從按照年輕消費者喜好孵化出第一個標準化產品——紅罐膏方,到衍生出越來越多的業務模式,“前店后廠”的兩業融合使這里吸引了更多新生消費力量,打造出大量高質量的藥食同源系列產品,帶來經濟效益的明顯提升。
如今,紅罐膏方系列產品已經從單店產品轉向線上線下全渠道鋪開。“這是第一個從終端消費者需求出發,由消費者、渠道定義的產品。”何晶說,從門店反向孵化,在單店或小部分區域取得成功后,在工廠實現柔性生產,已經成為知嘛健康慣常的產品孵化理念。從山楂椰味、莫吉托味的慕斯蛋糕到新推出的荔枝口味咖啡,還有即將上市的速凍包子、榴蓮麻花……這些隨時令而變的無添加美味食品,不僅體現了同仁堂的匠心,更使產品譜系日益家族化。
如果說零號店帶來了體驗中心的親切感,北京希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兩業融合則更有生物醫藥園區的“硬朗”。這是一家兼具硬實力與軟實力,專注細胞和基因治療(CGT)全領域一站式合同制造和開發組織(CDMO)創新轉化的平臺企業,將服務和制造融為一體。
隨著細胞治療2021年在國內開啟商業化,基因治療研發日益火爆。今年6月30日,希濟生物8000平方米GMP廠房正式落成,標志著“中國藥谷”細胞基因治療產業具備規模化生產服務的基礎。作為目前京津冀最大的細胞基因治療生產基地,這里建立了以基因藥物、病毒載體藥物和細胞藥物為核心的共性技術平臺,可為基因細胞藥物企業提供質粒、病毒、細胞等產品的工藝開發、質量控制、生產和注冊等服務。
“我們這類平臺企業的存在,可以讓研發企業少走彎路,使研發和生產靈活融合。”該公司副總經理吳燕告訴記者,他們的目標客戶有兩類。一類是包括高校在內的基因細胞研發機構。隨著我國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的建立,高校院所和醫院紛紛參與到制藥行業中來。“我們憑借自主技術積累,幫他們把工藝工序走通,實現技術迭代,提高研發效率,加速研發進程。”
另一類客戶是初創型企業,這些企業不需要花大價錢自建廠房,委托希濟生物即可進行藥品研發、注冊和商業化生產。為滿足不同需求,希濟生物工廠在管線設計時做了比較靈活的布局,以滿足不同產品工藝的需求。
延展鏈條提質增效
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是通過技術滲透、產業聯動、鏈條延伸、內部重組等途徑,打破原有產業邊界、促進產業交叉融合、育成新業態新模式,實現制造業和服務業相互支撐、融合互動的動態過程,最終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升級。
知嘛健康和希濟生物都通過“制造業服務化”或“服務型制造業”,實現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這種由傳統的以產品制造為核心,向提供豐富服務內涵產品的服務轉變,是未來制造業發展的方向。而“中國藥谷”正是一個從制造業起家、具有深厚底蘊的產業基地。
2002年生物醫藥產業基地起步時,定位就是以制造業為主的園區;2006年加入中關村,定位為生物醫藥主陣地。經過多年發展,園區企業在制造之外,往下游延展出銷售、流通環節;往上游接入研發階段,將技術轉化成產品。隨著制造業企業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不斷向上下游延伸產業鏈條,臨床前藥學服務、臨床試驗服務等配套行業也應運而生。
2021年9月,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獲批國家發展改革委第二批兩業融合發展試點區域,從金融、政策、市場、監管等方面為企業賦能,聚焦產業前沿,布局特色產業園區和關鍵核心技術服務平臺,加快產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打造“醫藥·科技+金融·服務”產業融合發展模式。
“兩業融合,是從企業經營層面實現服務環節和制造環節的融合。”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管委會副主任高巖告訴記者,“希濟生物、知嘛健康、誠益通、中科基因等一批企業已經成為兩業融合的典型代表,我們才敢說基地有資源、有條件蹚出一條路,我們有信心在這條路上走得更快更遠。”
生物醫藥每個環節都很專業。有調查發現,生物醫藥領域的科學家創業成功率不足5%。如此嚴酷的大浪淘沙,使科學家創業不可能像傳統大藥企一樣自建臨床、藥理、動物實驗等專業部門。為降低成本,他們會傾向于選擇深耕自己擅長的研發領域,其他環節則通過市場化購買服務來解決,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這是服務業與制造業結合的內在邏輯。現在我們要做的,是按照市場規律推波助瀾。”高巖說,與外地相比,北京發展生物醫藥優勢在于人才、臨床和監管資源。打造兩業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就是要將這些優勢快速轉化為產業優勢。“兩業融合最核心的點,是在合適的階段匹配最合適的資源。我們會在更多環節提供定向加速,提高效率,促進產業發展。”
補齊短板完善生態
兩年前,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擴區至22.5平方公里。為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基地管委會下了大功夫。
今年以來,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重點推進與落地園區的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簽訂合作協議,在平臺建設、人才培養、成果轉化、活動舉辦開展等方面進行合作;成立生物醫藥基地區域倫理服務中心,補齊產業生態短板;今年8月北京生物信息智算中心項目開工在即,助力園區在靶點發現、新藥篩選方面提升效能……目前,園區內已有12家國家認可實驗室(CNAS實驗室)、6家第三方醫學實驗室。
同樣在今年,基地內的細胞基因治療產業園、北京國際核酸藥物產業園、醫工融合創新產業園等特色產業園區按下施工“快進鍵”。中關村藥谷生物產業研究院院長聶書君表示,規劃建設六大特色產業園,就是要提前布局生物醫藥產業的特色賽道,提供特色服務,集聚特優人才,出臺特殊政策,取得搶占前沿賽道、批次引進項目的效果。
此外,他們還成立金融投資服務聯盟,集合銀行、基金、券商、協會等多層次、多階段的金融服務機構,給不同階段企業精準提供融資渠道選擇和個性化產品;定期舉辦中國藥谷院士專家大講堂等學術交流活動,營造專業化氛圍;全面梳理市區政策,聚焦園區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的企業,強化政策引導和精準服務,支持企業精耕細作,及時回應企業訴求。
產業要素高度集中,產業生態日臻完善,讓越來越多生物醫藥企業愿意到這里安家。“基地經常會舉辦基因細胞或生物醫藥的沙龍活動,促進上下游企業間良性互動。這里有網格員,有領導包片,對企業訴求響應迅速。”吳燕告訴記者,在落地“中國藥谷”一年半的時間里,希濟生物在簽合同超過20項,訂單總金額已超1.5億元人民幣。
有試點還遠遠不夠。今年年初,北京市發展改革委與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等11家單位共同制定了《關于北京市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強化推動形成國家、北京市兩級兩業融合試點示范體系。在北京,兩業融合將不斷走深走實。
(記者 楊學聰)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