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以來,全國中藥材價格持續上漲引發各方關注。來自中藥材專業網站數據,今年上半年,當歸、黨參、牡丹皮、黃連、白術、甘草等常見中藥材均出現大幅度的價格上漲。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廣州的中藥材價格近期也普遍走高。
中藥材漲價后,對上、下游產業鏈均產生較大影響,有長期服用中藥的患者表示,如今一服滋補中藥的價格已從過去的60元漲到100元。有專家則建議建立國家統籌的中藥材戰略儲備庫,以平抑中藥材價格波動。
批發市場:
有中藥材漲幅超80% 商戶稱漲價后影響銷量
位于荔灣區的清平中藥材專業市場是華南地區重要的中藥材批發市場。在該市場從事中藥材批發的廖國安告訴記者:“從沒見過中藥材價格漲得這么厲害。”
在廖國安的攤位上擺放著十幾種中藥材,這些中藥材都源自外地。他說,中藥材價格從2021年已經有上漲,今年漲幅格外明顯。“像酸棗仁統貨的價格達到900元/公斤,當歸統貨價格已經漲到250元/公斤。”
他告訴記者,像當歸、黨參、牡丹皮、黃連、白術、白芍、甘草、防風、棗仁等常見中藥材的價格都有上漲,有的相比去年同期漲幅在80%以上。今年6月,廖國安還去了廣西和江西的多個中藥材種植產地,實地了解中藥材種植情況。但他表示,中藥材原材料價格上漲,作為批發商的他們并未從中受益。他告訴記者,自從酸棗仁漲價后銷量就一直較低,肉蓯蓉最便宜的也要400元/公斤,買的人也很少;而像菟絲子、柴胡、半枝蓮、板藍根等常見中藥材的價格,有的也有50%以上的漲幅,漲價后銷量都減少了很多,現在他只能通過網上銷售走量。
在廣州國際醫藥港,部分從事滋補類中藥材批發的商戶也告訴記者,中藥材價格今年以來持續走高。某藥材行經理韋芳(化名)告訴記者,中藥材價格從今年初一直漲到現在,并且這輪漲價還在進行中。而漲價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很大一部分中藥材品類的銷量有所下降。“我們也是從產地拿貨,進貨價貴了,我們也只能高價賣。”
種植戶:
中藥材種植艱辛 并未立即從漲價中受益
顏泳棉從事中藥材種植已有20多年,他表示:“過去中藥材單個品種漲價比較普遍。但今年,中醫上用量較大的麥冬、黨參、川貝、黃芪、當歸、沙苑子、天然牛黃等都在漲,這表明市場行情有些異常。”
顏泳棉和拍檔在廣州增城以及惠州、清遠等地承包了不少山地來種植中藥材,總種植面積超過1萬畝,每周末他都要到種植園中查看中藥材長勢。盡管近期中藥材價格上漲,但顏泳棉并沒有喜上眉梢。“中藥材種植周期長,即便近期價格上漲,種植戶也不可能立即受益。特別是高品質道地中藥材,需要從種苗選育、種植管理等方面執行嚴格的技術標準,產量上升通常需要5年以上。”
而種植中藥材的艱辛遠非旁人可以想象。顏泳棉介紹,以白術為例,施肥、打藥、田管等各個環節都不能馬虎,一旦有一個環節出錯,就會導致顆粒無收。“白術怕水,雨后排水不及時就會死亡,而白術采收后不能連作,同一塊地要先種其他作物,過幾年才能再種白術,因此十分金貴。”他還介紹,如常用大宗中藥材品種防風也是一種需要用心呵護的中藥材,其種植周期需要3~5年,即便是遇到好行情,也不能“寅吃卯糧”提前采收。“提前采收,藥效可能不達標。”他說。
產量波動、需求上升、資本涌入……
多重原因導致中藥材價格走高
在顏泳棉看來,中藥材價格上漲是周期性的,他表示,此輪中藥材價格上漲有幾個原因:
一是如今種植戶面臨的成本壓力普遍較大,前些年因為價格低,一些種植戶減少了種植面積,還有不少人選擇棄種,量少價格自然就漲起來了。
二是中藥材需求在增加。隨著廣大群眾對中藥材的認可度進一步加深,中藥保健的市場需求也在提升。
三是中藥材種植易受天氣影響,產量波動大,太熱或太冷都會歉收。像近年來國內部分中藥材種植區出現干旱或洪澇災害,都會造成中藥材減產。
四是有熱錢涌入中藥材市場,助推價格上漲。今年初,有醫藥公司得知顏泳棉在大面積種植中藥材,就向他提出希望能收購他種植的全部中藥材,但被他拒絕了。“一來我們種植的中藥材大部分有穩定銷路,二來中藥材是有周期性的,必須到了成熟季節才能采收,不能進行投機。”
作為資深從業者,他認為近期部分中藥材價格走高有囤積炒作之嫌。“以當歸為例,隨著資本涌入,炒藥者先收購市場上成熟的當歸壓貨,等到第二年要種植新的當歸幼苗時,他們又從種植戶手中高價收購當歸幼苗。這樣一來,市場上的舊當歸被收購,新當歸還沒上市,價格就會被推高。”
“漲價效應”傳導:
藥企成本壓力大 市民一服中藥或漲至100元
中醫藥產業鏈包括上游中藥材種植、中游中藥加工制造以及下游中藥流通,如今,中藥材漲價帶來的效應也正在向產業鏈各環節傳導。
某醫藥公司張經理告訴記者,中藥材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正逐步傳導到藥企。“如果中藥材價格持續上漲,醫療機構也會受到波及。”他解釋,中藥材持續漲價推高中成藥原料成本,而醫療機構藥品招標采購價格和終端價格短期內不會調整,藥企在原料采購、生產銷售中遭遇“雙重擠壓”,經營生產成本趨高。“像我們現在去市場上收購中藥材,價格都在上漲,但我們供應給醫院的中藥材是按照事先簽好的合同價格收購,所以,我們在藥品采購中面臨的成本上漲壓力非常大。”
張經理表示,醫藥公司在向醫療機構供應中藥材時有價格浮動機制,根據原料價格變化,收購價格可能有10%上下的浮動;但實際上,部分緊缺中藥材的漲幅不止這個幅度,所以會導致生產成本上漲。
某公立醫院副院長向記者表示,因為醫院的中藥材供應是通過公開招投標方式進行,有穩定的來源和相對固定的協議價格,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傳導到醫院還需要一定時間。“我們醫院的中藥湯劑和飲片的價格也都是相對固定的,所以消費者暫時還不會感受到影響;但那些在公立醫院以外的醫療機構進行中醫治療或服用中藥的市民,肯定已經感受到中藥材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了。”
在位于柯木塱的某中醫門診部,有十多位居住在附近的居民長期來這里煎服中藥。今年60多歲的方伯服用滋補肝腎的中藥已有3個月了,由于中藥材成本上漲,如今同樣的一服中藥價格已從過去的60多元漲到100元。但即便如此,該門診部負責人丁偉強告訴記者,這已經是“友情價”了。“價格上漲后選擇中藥治療的人難免會有所減少,大家會對價格更加在意。”丁偉強表示,以前一服中藥幾十元就夠了,但中藥材普遍漲價后,喝一天的中藥可能就要100元,這對那些長期服用中藥的患者來說成本會有所增加。
專家建議:
建立國家統籌的中藥材戰略儲備庫
中國中藥協會近日發布倡議書提出,本輪藥材價格出現較長時間的異常上漲,勢必給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協會呼吁,為有效平抑中藥材市場價格異常波動,保證藥品質量和市場供應,堅決反對以任何形式哄抬和操縱藥材價格、投機炒作等。
該協會中藥材種植養殖專委會資深專家、第三屆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劉紅衛也表示,中藥材價格的暴漲暴跌,最終危害的是整個行業。“種植戶如果因為價格上漲而跟風,很可能因為種植面積過大迎來價格暴跌;而如果中藥材價格快速上漲,對藥企的中成藥供應也是一大考驗。”
劉紅衛曾經做過調查,我國正常年用量5萬噸以上中藥材有14種,1~5萬噸的是53種,5000~10000噸的是54種,1000~5000噸的是150種。“以上扣除50多種資源多、價格平穩的品種,需要重點關注的大約在220個品種左右。”
劉紅衛建議,可從全國年用量5000噸以上的品種入手,組織相關專家研究確定國家收儲的中藥材品種、規格、數量、價格及庫存輪換等。“特別是要建立中藥材分類分級管理目錄,建立儲備中藥材目錄和定點儲備企業名單,設立專項風險基金,組織相關專家對中藥材儲備品種和定點儲備企業進行評估,建立國家統籌的中藥材儲備庫,逐步形成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管理科學、運行高效的中藥材戰略儲備體系;同時,可以從國家層面統籌,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等超大城市建立相對獨立的中藥材戰略儲備庫,并在道地藥材產地設立動態的中藥材流通質保倉。”
在劉紅衛看來,中藥材戰略儲備可以發揮“蓄水池”作用,實施“豐儲欠補”。“可以在某些藥材價格低迷、種植戶需要支持的時候加大戰略儲備,解決‘藥賤傷農’問題,同時規避高價儲備風險,防止價格暴漲暴跌。”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