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正走上溫和復蘇之路。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3月份,百強房企銷售額同比增長8.2%,其中3月份銷售額環比上升36.7%,同比上升24.6%,呈雙增長態勢。
正如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在2022年業績會上作的比喻,當前的市場就像今年春天趕上的閏二月,雖然溫度稍微低一點,但畢竟春天還是來了。
不過,也有人擔心市場回暖是否可持續。在筆者看來,全面持續性回暖或許尚需時日,但從長期來看,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可期。
促使近期市場回暖的因素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我國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累積的購房需求進一步釋放;二是各地支持剛需及改善性需求的利好政策已傳導至市場端,正逐步落實見效,提振市場和企業信心;三是多數房企為了抓住市場機會,實施大力度讓利的促銷策略;四是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土地市場正在升溫,帶動新房市場加速回溫。
展望未來,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有多方面因素支撐,前景樂觀。
首先,需求端基本面穩定。在外部環境不發生突發性變化的情況下,一段時間內,我國房地產市場仍能保持12億平方米、10億元銷售額的需求線,這是業內共識。當前我國城鎮化率達65.2%,盡管城市新增常住人口增長速度可能會放緩,但總體上仍將不斷增加。更重要的是,從熱點城市成交情況來看,改善性需求購買潛力可能比剛需更大,相關政策仍需在釋放改善性需求上進一步發力。
其次,房地產政策利好不斷。當下,優化限購、降低首付、補貼稅費、提高貸款額度逐漸成為調控政策的“標準配置”;不動產“帶押過戶”正在全面推廣,百余城已開閘;數十個城市首套房貸利率進入“3時代”……隨著經濟恢復預期向好,在政策引導下住房需求逐步釋放,房地產市場的積極信號持續增加。
第三,房企信用逐漸得到修復。“金融16條”“三支箭”等政策接連落地,房企融資及信用修復出現好轉跡象。數據顯示,一季度房地產企業共發行境內債券149只,規模超1500億元。從股權融資看,據不完全統計,自去年11月底放開A股房企股權融資以來,獲交易所受理的房企定增預案涉及募資規模已超過450億元。拓寬房企融資渠道,一來可促進“保交樓”順利落實;二來可為優質房企加碼服務業務,向新發展模式轉型提供動力;三來可以助力優質企業下場拿地,優化資產質量。
第四,中心城市仍是帶動樓市復蘇的“主力選手”。房地產市場進入深度調整期以來,中心城市彰顯了較強韌性,率先帶動樓市走上復蘇通道,這不僅表現在住房消費市場中,更體現在土地市場中。從當下北京、深圳、杭州等地土地市場表現來看,民營房企加速入場、土拍溢價率提升等投資端回暖現象重現,這意味著行業景氣度提升,強信用企業有望率先走向“銷售回款增加-外部融資改善-杠桿有序擴張-報表盈利修復”的良性循環。
總之,研究新情況、發現新機遇、探索新辦法,進一步穩住房地產基本盤,仍是加強我國經濟發展動能的重要一環。在“房住不炒”定位下,仍需進一步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夯實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基礎,促進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