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蔚
近日,住建部、應急管理部印發《關于加強超高層建筑規劃建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嚴格控制新建超高層建筑,實行超高層建筑決策責任終身制。“限高令”的出臺引起了業內和消費者的廣泛關注。什么是超高層建筑?對于置業者而言,買房時應該選多層還是高層?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40層以上為超高層建筑
什么樣的建筑是超高層建筑呢?《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咨詢了中建三局總工程師張琨。他告訴記者,超高層建筑指40層以上或高度為100米以上(滿足一種條件即可)的建筑。
中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規定,建筑高度超過100米時,不論住宅及公共建筑均為超高層建筑。根據世界超高層建筑學會的最新標準,300米以上為超高層建筑。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200米以上的高樓數量為895座,300米以上的為94座,400米以上的為12座,500米以上的共有6座,600米以上的1座。上海有60座高樓,香港達到了86座,而深圳更是以113座高樓位居高樓榜榜首。
《通知》規定,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人以下城市嚴格限制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層建筑,不得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層建筑。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人以上嚴格限制250米以上超高層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層建筑。各地相關部門審批80米以上住宅建筑、100米以上公共建筑建設項目時,應征求同級消防救援機構意見,以確保與當地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
設計規范中沒有定義小高層
張琨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現在的建筑一般分為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綜合性建筑等,其中公共建筑和綜合性建筑都屬于比較高的大樓,而住宅建筑的高度也有很多變化,像農村自建房、別墅、樓梯房、電梯房等高度都不同,通常會用低層、多層、高層等來劃分。
低層房屋一般是指高度不超過10米的建筑,這種建筑表現為1-3層,像農村自建房、平房和別墅之類的就屬于低層建筑。低層建筑的結構都比較簡單,而且建筑時間短、造價低、地基要求低,有著更好的居住舒適度。不過這種建筑占地多,常見的低層住宅一般位于別墅區。
多層房屋的高度一般在10米到24米之間,差不多為4-6層的建筑。多層建筑一般是磚混結構,也有一些會用鋼筋混凝土來建造。這種房子一般都是聯排,所以采光、通風效果都不錯,而且公攤面積小、套內面積大,受到不少消費者的喜歡。
人們經常聽到的小高層,其實是開發商創造的概念,實際設計規范中并沒有對小高層進行定義。一般來說,建筑高于24米的樓房被稱為小高層,這種房子都是采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而且配置有電梯。
對于那些12層以上的建筑一般都稱之為高層房屋,這種房子戶型比較復雜,采光、通風有局限性,其容積率高,極受開發商的青睞。
中間樓層性價比高
為什么出臺“限高令”對超高層建筑嚴加管理?諸葛找房分析師關榮雪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是針對超高層建筑各地攀比現象嚴重,盲目跟風,另一方面是從安全管理方面考慮的,如遇地震、火災等災害,超高層建筑易造成更大的傷亡和損失。另外,超高層建筑為保持正常的運作,在電梯、空調、供水、供暖、管理等方面要多消耗大量的能源。
對于消費者而言,置業時應選擇什么樣的住宅建筑呢?多層、高層各有什么優缺點?對此,關榮雪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一般情況下,高層的建筑標準、建筑質量要高于多層,如果居住在較高的樓層,則視野開闊,空氣質量較好,噪音低。但同時,高層住宅容積率高,居住體驗感比較差。
多層住宅通常得房率較高,基本在85%-90%,小高層得房率約80%-85%,高層的得房率最低,一般在70%-75%左右。
一般多層住宅南北通透,房型合理,而高層住宅一般采用框架結構,加上要考慮電梯的位置,因而戶型設計難如人意。所以從房型構造格局上看,多層住宅要好于高層住宅,當然在價格方面,多層住宅往往要比高層貴不少。
高層住宅的優點是可以節約土地,增加住房和居住人口,缺點是投資大,后期維護費用高,高層的物業管理費通常也要比多層的物業管理費高。
目前,城市在售商品住宅以高層居多,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建議消費者買房時不要選擇太低的樓層,因為樓層太低比較潮濕,易招蚊蟲,也常受到噪音的污染,而頂層則謹防隔熱和防水設施不好,次頂層通常是一棟樓中價格最貴的房子,性價比較優的選擇為中間樓層,兼具高層和多層住宅的優勢,有更好的室內通風和采光,又遠離塵土、噪音等污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