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伊始,中國汽車市場“價格戰”就打響了。2月19日,比亞迪宣布“電比油低”,公司王朝網旗下秦PLUS榮耀版新車型正式上市,起售價為7.98萬元。比亞迪此舉引發業內外高度關注。短短幾天,長安汽車、吉利汽車、哪吒汽車、上汽通用五菱等國內車企紛紛宣布降價。
上海證券報記者日前調研采訪獲悉,競爭激烈的中國車市正在掀起新一輪的“價格戰”,價格下探的同時,新能源車加速向傳統燃油車要市場份額。業內人士表示,伴隨新能源車滲透率的提升和市場競爭的加劇,中國汽車產業的變革進入“深水區”。
從“油電同價”到“電比油低”
“電比油低”。作為國內首家停產燃油車的車企,比亞迪2月19日通過公司社交媒體平臺發布了明確針對燃油車的新宣傳語。有接近比亞迪的人士對記者說,公司此舉旨在獲取傳統燃油車的市場份額,通過產品性價比優勢來主動參與市場競爭。
具體來看,此次上市的比亞迪秦PLUS榮耀版DM-i(混動)5款車型售價為7.98萬元至12.58萬元,這意味著比亞迪的新能源混動車型首次進入了7萬元區間。同時,秦PLUS榮耀版EV(純電動)5款車型售價為10.98萬元至13.98萬元,這使得純電動車型進入10萬元區間。對比目前市場上主流合資燃油車的價格,比亞迪的混動、純電新能源車型均已實現“電比油低”。
去年2月,比亞迪就通過秦PLUS冠軍版新能源車以9.98萬元的入門價格,首次將新車價格下探至10萬元以內,實現了“油電同價”,直擊當時國內市場主流合資燃油車的“護城河”。僅僅一年過去,秦PLUS榮耀版便對燃油車發起新一輪價格攻勢。在降價2萬元的同時,秦PLUS榮耀版還搭載了比亞迪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實現配置升級。
今年2月18日,比亞迪公告,在汽車領域,公司完成了從整車技術到上游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的全覆蓋,以及更上游的車規半導體的垂直整合,構建出覆蓋產業鏈上下游的完整產業生態。
比亞迪有關人士介紹,秦PLUS家轎車型能在煥新升級的同時實現“電比油低”,得益于公司規模效應和垂直整合的實力。2023年,比亞迪秦家族車型年銷量超過48萬輛。規模的提升和上下游的垂直整合,使得比亞迪可以在保證整車收益的情況下,讓渡零部件環節的利潤,讓超級混動等新能源技術普惠用戶。
比亞迪的降價之舉開啟了新能源車“降價潮”。2月19日,造車新勢力哪吒汽車也宣布多款主力新能源車型降價。其中,哪吒X、AYA、S等車型全系降價5000元至2.2萬元。哪吒汽車有關人士指出,此次價格調整是公司對市場整體價格形勢的回應。
2月19日,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事業部副總經理周钘在其社交媒體發聲:“一個字,跟。”隨后,上汽通用五菱宣布五菱星光新能源插混車型進階版售價由10.58萬元調整為9.98萬元,售價降至10萬元以內。
吉利汽車本周推出吉利帝豪L HiP“龍騰版”車型,起售價為8.98萬元,原版車型指導價為10.98萬元起,入門車型價格降低2萬元。長安汽車旗下啟源品牌本周也將其A05車型售價下探至7.89萬元,綜合優惠1.1萬元左右,價格比秦PLUS更低。
新能源汽車行業機遇與危機并存
“新能源汽車發展只會越跑越快,不會給我們留下‘停下來、慢下來、喘口氣’的機會。”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2月18日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表示,當前汽車產業變革已進入“深水區”,電動化變革繼續駛在快車道,智能化變革開始換擋提速。
王傳福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全球第一,占到全球60%以上的比重,形成了具有韌性和競爭力的完整產業鏈,是高質量發展的代表性產業。
王傳福認為,汽車電動化將進一步深入,預計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單月滲透率可能會超過50%。同時,中國新能源車品牌國內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提升,從2020年的38%提升至2023年的56%,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了高認可度和品牌優勢。
不過,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玩家眾多和產能龐大,國內多家車企負責人近期也表達了擔憂。就在2月18日開工首日,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和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均在公司開工信中敲響警鐘稱,2024年將迎來更為激烈的車市競爭。何小鵬表示,2024年是中國汽車品牌進入“血海”競爭的第一年,也將是淘汰賽的第一年。上汽集團旗下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對記者表示,隨著行業迎來新一輪“價格戰”,接下來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將可以用“卷”和慘烈來形容。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預計,2024年中國汽車市場將延續增長態勢,新車總銷量將超過3100萬輛,同比增長3%以上。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150萬輛。根據中汽協統計,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49.5萬輛,這意味著新一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仍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空間。
“2024年是新能源車企站穩腳跟的關鍵年,競爭注定非常激烈。”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中國汽車行業正在經歷結構性巨變。從燃油車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成本下探、“油電同價”給燃油車廠商帶來巨大壓力,燃油車產品更新換代相對較慢,產品智能化程度不高,更多依賴于優惠的價格來持續吸引客戶。但是,從新能源汽車的角度來看,隨著碳酸鋰價格下跌,電池成本降低,造車成本有所下降,并且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發展,已經形成規模效應。
但是,行業規模的增長并不能掩蓋企業競爭的激烈。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認為,中國汽車行業參與者之間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行業從原來的傳統品牌與新勢力品牌競爭,演變為傳統自主品牌、傳統合資品牌、造車新勢力、華為等信息通信技術企業四方角逐。與此同時,汽車企業盈利性被進一步削弱,目前100余個新能源乘用車品牌中僅有極少數品牌盈利。
資深汽車行業分析師梅松林對記者指出,新能源車企的成功關鍵是要讓消費者看得見、感受得到兩大價值:性價比和產品強。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在產業發展的第一階段,性價比正逐漸超越傳統燃油車。未來,新能源汽車只有做到價廉物美,才能行駛得更遠。(記者 俞立嚴)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