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9日報道 據《日本經濟新聞》8月8日報道,6月,一名女生就讀清華大學。她叫“華智冰”,對文學和藝術很感興趣,是人工智能創造出的“虛擬大學生”。“華智冰”在微博上發布的視頻流傳到全世界。
據清華大學介紹,“華智冰”具備不斷學習的能力,能對文字、圖像、視頻數據進行學習,并變得越來越聰明。除了會作詩和繪畫外,“華智冰”還具有探索能力,未來還會設計網頁、編寫代碼等。
報道稱,科學家們的目的是打造出像人一樣具備多種思維活動的通用人工智能。有上百名科研人員參與該項目,其所使用參數是“GPT-3”的10倍,能讓“華智冰”更聰明。“GPT-3”是2020年在美國誕生的人工智能語言模型,可寫出流暢的文章。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報告稱,從學術期刊上的人工智能相關論文引用率看,2020年中國已經首次超過美國。中國所占比例為20.7%,超過了美國所占的19.8%。據悉,自2012年以來,中國的人工智能論文數量已達24萬篇,遠遠超過美國的15萬篇。中國在圖像認知和生成等方面取得了優秀成果。
要創造出可以使用語言的最先進人工智能,離不開充足的人才和資金支持。東京都立大學副教授小町守準指出,“能夠進行開發的是很有限的參與者”。研發出“悟道2.0”的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將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百度、小米等合作。
報道稱,盡管美國的企業和大學在人工智能相關學術組織中仍有很大影響力,但如果聚焦于個人,就會發現中國的實力正在凸顯。過去中國的人工智能專家往往在美國很活躍,但近年來他們主要致力于在本國培養人才。
報道指出,擁有很多可用于人工智能開發的數據也是中國的優勢。據估計到2030年,中國連接互聯網的物聯網設備將接近80億臺。它們涉及汽車、基礎設施、機器人等領域,能產生龐大的數據。
報道提到,中國2017年制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的目標。
由美國谷歌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擔任負責人的美國人工智能國家安全委員會,在今年3月發布的報告中表明危機感,稱“人工智能的主導權很可能被中國奪走”。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