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澠池至淅川高速公路西峽至淅川段XXTJ-3項目經理部施工紀實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澠池至淅川高速公路西峽至淅川段XXTJ-3項目經理部位于南陽市淅川縣,項目線路全長14.145公里,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西淅高速是河南省高速公路“雙千工程”之一,更是淅川縣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其控制性工程張灣特大橋橫跨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區——丹江口水庫庫區。
攻堅克難,以精進之勢澆筑進度質量
張灣特大橋位于淅川縣張灣村附近,橋身全長2.9公里,是丹江口水庫上最長的橋梁,也是豫西南在建最長公路橋梁。特大橋連續梁最大跨度100米,跨越省道S335,為全線最長的現澆梁。
該施工區域跨越漢江二級支流老灌河,老灌河最大水深15米,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加之其位于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保護區,施工組織及環保要求極高,施工難度極大。為此,項目經理部統籌規劃、合理布置,技術團隊通過統籌規劃、科學研判,最終敲定以筑島和搭設鋼棧橋結合的方案進行深水施工。
自2019年8月9日特大橋首根樁基開鉆以來,項目團隊緊盯目標任務不放松,堅持“掛圖作戰”,在施工過程中不斷優化施工工藝,保障工程進度。面臨汛期施工,質量和安全風險極難把控的現狀,項目部迎難而上,加大人力物力投入,24小時晝夜不間斷施工,認真編制各項施工方案,積極創新思維、優化資源配置、多措并舉、敢于攻堅、敢于碰硬,最終實現項目如期完成。項目采用的水中大型駁船等施工方式有效克服了時間緊、任務重、氣候多變、環保要求高、疫情等不利影響因素,全員團結一致、不等不靠,僅用2個月完成了水中樁基施工,4個月完成水中下部結構施工,1年完成橋梁下部結構施工,提前11天完成大橋貫通節點,使得張灣特大橋成為全線首個貫通的控制性工程。張灣特大橋的貫通受到國內多家媒體密切關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民日報》、新華社、人民網、交通運輸部官網等14家主流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報道,地方媒體更是連續多天宣傳報道。
開拓創新,以精準之力打造智慧工地
項目積極推進智慧工地建設,以智慧手段驅動打造“品質工程”。項目在施工中積極推廣使用四新和BIM技術,采用數字化、信息化手段提高項目管理效率。在智能物料管理系統方面,項目通過監控實現車輛識別、物料收方、車輛定位等功能。在環境監測系統方面,項目采用智慧工地監測手段,在工地周界布置揚塵噪聲在線監測設備及噴淋降塵設備,按照環保標準設置閾值,實現超限自動預警、自動噴淋,力爭達到“塵不離地、土不出場”的項目施工要求。在BIM技術運用上,結合BIM建模及智慧工地建立安全巡查板塊,打造進度管理可視化、安全隱患預警數字化、內部流程整改智能化的閉環管理系統,從而為提高項目管理效率,促進“平安工地”建設順利實施打下堅實基礎。為確保高質量完成橋面鋪裝施工,項目團隊在全線范圍內首創采用四軸橋面攤鋪整平機,相比傳統攤鋪機,“四軸”橋面攤鋪整平機多一條攪龍軸,起到刮平分料作用,并能有效減輕其他軸的負擔,極大提高攤鋪平整度。項目部也因此作為全線樣板工程供各標段觀摩,極大提高了公司品牌影響力。項目部與中科院武漢研究所積極合作,大大提高了施工的科技水準,共取得專利14項(已授權6項,已受理8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已受理2項),國家級QC一等獎1項,省級BIM大賽一等獎1項,省級工法1項,省級新技術開發應用成果1項,省級科學成果二等獎1項。
穩扎穩打,以精細之心做優項目管理
項目密切聯系職工群眾,精細開展包括黨建、職工工作生活等項目核心管理工作,扎實推進“創崗建區”“村企共建”及黨史學習教育活動,著力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項目部高度重視員工日常的工作生活以及身心健康情況,做到第一時間掌握員工情緒變化,第一時間進行疏導安撫。同時,項目部通過系列比武活動來挖掘、培養與展示員工的各種才能,以此來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
項目部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新模式。2020年5月,項目黨支部與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上集鎮賈溝村、陜西省銅川市宜君縣太安鎮焦坪村簽訂村企共建協議,在交流中共同發現和及時總結了黨建工作中的新問題、新特點、新思路,形成互利共贏的新合作模式,推動黨建工作向縱深發展。
自項目部成立以來,先后獲得“優秀青年突擊隊”“五四紅旗團支部”“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特殊貢獻施工單位”及“優秀施工單位”等稱號。因組織有序的工作團隊、扎實苦干的工作作風得到了當地政府及業主的高度認可,在業主月度施工進度、安全環保、工程質量、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的綜合考評中始終名列前茅。
西淅高速公路實現河南省高速公路“網起來、環起來、串起來”,它填補了淅川縣不通高速的空白。項目建成后,西淅高速將與十淅高速湖北段相接,實現兩省高速公路互聯互通,這對沿線地區物流互聯互通、經濟融合發展、文旅產業發展、招商引資、產業結構調整、脫貧攻堅等方面起到重大的促進作用。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