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趨勢(ID:zgtrend)| 那一夫
杭州亞運會的圣火剛剛點燃。
這是中國第三次辦亞運會了。對于亞運,人們已經不再那么興奮。
亞運還有什么好看的!?
這個觀點頗能代表一部分中國人。
我有幸經歷了三屆亞運,北京亞運的時候還被強拉去參加作文比賽,無病呻吟地寫了篇八股文章,自己都覺得牙酸。
1990年北京亞運,看的主要是國家的體面,以及中國人的自強不息。
一個泱泱大國經風沐雨穿越歷史的重重迷霧,終于再次站到世界舞臺的中央,那首《亞洲雄風》傳唱得很廣。那時候中國正被制裁,一場亞運傳遞的是不管國際風云變幻中國不走回頭路的意思。
2010年廣州亞運看的是市民與現代都市之間的包容、和諧。
圖注:2010年11月28日,《北京日報》3版
廣州把亞運變成了“家務事”,“國家”主動或被動讓位給了一座城市。
家務事嘛,于是到處都充斥了斤斤計較的味道。亞運標志沒能鋪滿整座城市,因為外景布置經費只有幾千萬,亞運公益宣傳廣告總是被各種理由擠到非黃金時段,70座場館只有12座是新建的。
大到經費怎么花,小到免費地鐵政策是否合適,人人都可以表達意見。亞運妨礙了人們的生活,亞運組織者給受影響市民發了開幕式彩排門票“賠禮”,讓他們成了廣州亞運最早的觀眾。
據說那是第一次湊齊亞奧理事會全部成員的亞運,團結、開放貫穿始終,廣州人自信滿滿,賺錢與愛國,家事與國事,事事關心。
事實上,08奧運之后,中國人對大型綜合運動會的熱情陡降,要問就是“祖上也是富過的(奧運金牌榜第一)”,2023年杭州亞運還能看些啥,還真是有點讓人費思量。
不過,當9月23日晚21點01分,當“相約杭州”的前奏響起,當青綠色的背景光幕徐徐點亮,當漫天的星光與燈火點亮杭州這座千年之城的夜空,答案也就在那一刻匯聚成河。
杭州與亞運的相遇,要傳遞的是一種數字生存的理念,它說小可小,無非衣食住行,也說大可大,關乎產業升級,關乎一個國家未來要走的路。
歷史進程中的杭州亞運
最初聽說杭州申辦亞運,我的第一想法是,這不就是牛刀殺雞。
在任何一個比拼城市進化的場合,當然也包括亞運會,杭州與亞洲乃至世界絕大多數城市同臺競爭基本上都屬于“犯規”的存在。
的確,杭州也是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獲得了這屆亞運會的主辦權。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一定要選出第三座最能代表中國舉辦亞運的城市,那么杭州的確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和北京與廣州相比,杭州“中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標簽閃亮,主打的就是未來感,是新技術浪潮下不等、不靠,自己搏一個出路的使命感。
無論是做國際關系研究,還是當記者,我和不少老外——上至一國總理,下到街邊販夫走卒,都聊過中國城市。二三十年前,他們脫口而出的只有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再后來深圳被提到的次數多了,大約十年前,杭州悄然躋身于這個行列。
我以為他們發現杭州是因為終于走出傳統的窠臼,在故宮、長城這些傳統東方元素之外,發現了江南、西湖的靈秀,沒想到最真實的答案卻是互聯網,是淘寶和支付寶。
站在2023年的杭州,恍惚間互聯網已經有了那么一點前塵往事的感覺,它散入尋常百姓家,只有最熱門的技術,才會讓人微微動容。
但亞運是世界的,所以這一刻的杭州也是世界的。不管中國人對互聯網多么的習以為常,這個時刻仍然是中國數字化、智能化實力的一次全面展示。
不信的話,請看。
火炬手,大型綜合體育盛會的火炬手撐死不過幾百,而杭州亞運首創數字火炬手,截至9月15日,3個月時間,參與者突破了1億人。
這1億火炬手在現實世界中都是真實存在的,而且,他們在數字世界上也同樣獨一無二。
為了做到這個獨一無二,技術團隊準備了上萬億數字人形象,大概是地球現有人口的兩百倍,參與者選擇和自己最貼近的形象,并由區塊鏈技術來確保其唯一性,并且它還會關聯一系列的亞運后續體驗和數字資產。
更狠的是,剛剛點燃的亞運主火炬,就是線下火炬手汪順和數字人一起點燃。
這個非實體的數字人代表的是1億實體的人,你也可以理解為本屆亞運會的主火炬是由1億人共同點燃的。數字點火,這一點很杭州。
果然,杭州很懂“連接”,懂流量,懂親自體驗的價值。
最優的數字生存應該是最接近自然的,潤物細無聲的。
為了讓虛擬世界的天空留下我曾經飛過的痕跡,打造數字火炬手平臺的支付寶技術團隊甚至專門開發了一款新的三維互動引擎Galacean,確保它能夠實現億級規模的覆蓋,并且在最新的Mate 60到8年前的iPhone 8上都可以做到絲滑運行,不卡頓。
不炫技,卻能看山是山。
假如你已經注冊成為了亞運火炬手,在注冊時自拍的那1秒,你可能不知道背后有58個控制器正為了你臉部的細節認真工作,你可以把它想象成58個“泥人張”大師分工完成一個肖像作品,然后由AI把他們捏合。
大型運動會常常伴隨著科技創新,普通人往往更容易被第一次發現所震撼。
比如1904年奧運會開始有了電影攝錄,1924年奧運有了實況廣播,1964年東京奧運有了現場電視直播,1996年奧運首次觸網,2020年奧運開始上云……
但是這種技術關鍵節點的爆發遠不如體系性爆發帶給世人的沖擊那么強烈,還記得北京冬奧會日本網友的那句評價吧——
“僅僅半年時間,人類科技的發展竟如此驚人?!?/strong>
不過,北京冬奧只是上半場,更聚焦于現場的參與者,而2023年的杭州亞運表達的主題則是,數字經濟時代已經來臨,智能生活已經屬于所有人,亞洲所有人都可以像杭州市民一樣憑借一部手機就能初步體驗在現實空間與數字空間的穿梭。
與其說,中國是用兩場大型運動會展示數字技術的進步,不如說它是在宣示,不管前面有多少困難,都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的決心。
在北京感受厚重,在廣州享受和諧,在杭州接受震撼,中國的三座亞運之城,似乎在不經意之間構建了一個歷史的閉環。
智能亞運于杭州,水到渠成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杭州亞運宣告了亞運必將因為智能化而變得大不同。
之前的雅加達亞運會和仁川亞運會,都試圖展示一個移動互聯時代。印尼為此一口氣做了9個App,來為游客觀眾提供吃喝住行購票等服務,仁川亞運汲取了雅加達的教訓,官方投入1億元專門開發了獨立App,但由于支持的場景有限,導致觸達用戶的數量并不理想。
而本屆杭州亞運會,所有人,不管你是運動員、教練、工作人員,還是觀眾,只需要打開支付寶,進入“智能亞運一站通”的小程序,甚至不需要單獨開發、下載一個App,在這里——
一張“亞運Pass”,讓你可以在亞運景區景點、文博場館一碼通行;
有英語、韓語、印尼語、阿拉伯語……7國語言客服,隨叫隨應;
有54個亞運會競賽場館、18個亞運會非競賽場館、亞運村內10個服務臺、4個機場接待點;
還有亞運村內全覆蓋,包括超市、洗衣店、移動營業廳等40多個商家。
一個小程序,打通了”衣食住行游購娛“各種服務場景、集成各種城市服務的綜合平臺,它聚合中國移動、商湯科技、網易有道、天貓、高德等15個技術能力服務商和2萬多個商家,覆蓋28個服務場景。
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這一刻我們應該感謝支付寶對我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在杭州,我們第一次發現,中國人的生活日常,已經領先于亞運會的日常。
這樣的“一站式”在杭州亞運上蔚為尋常。
你以為數字火炬手只是點燃火炬?其實是打開了亞運“元宇宙”的大門。擁有這個分身,你可以化身無人機,在空中觀看“小蓮花”的花開花閉,也可以穿越到為寧波象山帆板中心體驗劈波斬浪……
? ? ? ? ?
最最重要的是與數字時代相匹配的運營方式、管理理念。
比如包含100棟樓房、200萬平方米使用面積,將接待2萬名“村民”的亞運村,基本上就是一個“云智能體”。
在平臺端,“智慧指揮平臺”通過各種機器人及傳感器就能一屏掌握亞運村管理數據,實現高效智能調度;在生活端,一個“云端生活社區”將亞運村餐飲、交通、商業等服務全面上“云”,隨時產生的工作生活需求,都可以通過掃描隨處可見的二維碼得到快速響應。
杭州亞運,如果說還有什么值得我們去發掘的秘密,很可能不是誰得了金牌,中國得到了多少獎牌,而是又有什么新應用在無聲無息中落了地。
此時此刻,你可以對云計算、網絡通信、智能儀表、視覺智能……都感到陌生,但你可能會在杭州街頭找到可以充電的公共座椅、能自動指路的智能路牌、能記錄運動數據的智慧步道、隨時抓拍精彩瞬間的識別桿……
杭州會告訴你,智能在這里是一種價值選擇,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亞運只不過適逢其會。
所以,智能亞運,杭州不需要特別構思,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數字亞運是一個新的開始
杭州在數字化的道路上奔跑了超過二十年。
本屆亞運會的明星,數字火炬的傳遞、最后的數字人點火,還有亞運史上首個一站式數字觀賽服務平臺,都是在支付寶上進行的,并且由支付寶提供技術支持。
數字化平臺的優越性在杭州亞運上得到全方位的展現。
這不由得會讓人想起那張編號200310126550336的交易清單,淘寶擔保支付的第一筆成交。我們很難穿越回二十年前,感受當初那些創業者的心境,但無論如何,他們估計也不會想到20年前的三臺臺式電腦、一張Excel表單,能成為時代的推手,參與千萬人的造夢工程。
在杭州賣了三十多年蔥包燴的吳阿姨,店面雖小,卻是一家深受中外游客青睞的網紅店。
她表示,一張支付寶二維碼就可以幫她做好跨國小生意,跨越語言、貨幣、地理等重重阻礙。她還為自己立下了亞運會小目標:向外國游客賣出2000單蔥包燴。
吳阿姨的小目標,向我們解釋本屆數字亞運的一個側面,這屆亞運還將成為移動支付互聯的亞運會。
隨著亞運各項賽事的進行,當越來越多入境游客來到杭州的街頭巷尾,借助已經普及的掃碼支付,像杭州市民逛自己的城市那樣玩轉杭州,甚至像中國外地人一樣玩轉亞運6城,你會突然發現,突破地理、心理上的隔絕,原來也可以如此簡單。
只需要“下載支付寶App后綁定境外銀行卡”或者“直接使用境外電子電子錢包”,前者涵蓋了Visa、Mastercard、JCB等幾乎所有主流國際信用卡,而后者也已經覆蓋了中國香港、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
一個外國人恐怕很難想到那是怎樣的連接,怎么樣的便利——
是11萬+餐館、100+星級酒店、3000+咖啡館、1000+茶館、1000+酒吧、近萬家奶茶店,
是2萬輛出租車、1600多條公交線、12條地鐵,
是超過100個風景區,
還是250+商場和綜合體、上千家便利店、超5000個小超市、超2000個農貿市場、超一萬家服裝店。
科技的初衷就是賦予人最大的自由與解放,移動支付可以給人這樣的自由,它證明了它可以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通用語言。
在全世界銀行卡的支付成功率通常為80%,而支付寶可以超過90%,境外信用卡刷卡交易費率平均為2%-3%,支付寶針對不同行業客戶收取0~0.6%。
數據每一個、每零點一個百分點的升降,背后都是十萬、百萬計的代碼,幾十、上百次的反復優化。
必須承認,我們正生活在一個撕裂的時代,但是在本屆亞運會上,我們卻清晰地看到某種彌合撕裂的途徑。
今天,全球頭號玩家紛紛扎堆移動支付賽道。Google Pay、PayPal、微信紛紛注資南亞、東南亞錢包公司和數字銀行,以便將自家支付入口嵌入其支付平臺。有的干脆直接上手開發當地版錢包,比如Google就專門開發了個印度版Google Pay,產品細節非常本土化,能支持用戶用印地語念出銀行賬號來完成支付。
2021年全年,南亞、東南亞地區有30家金融科技公司和5家數字銀行完成新一輪融資和注資,3個錢包宣布啟動IPO,2個錢包完成IPO,并都刷新了本國IPO募資記錄。
印度國家銀行RBI數據則顯示,印度本地錢包一度超過了90個。Boku聯合Juniper Research發布的《2021移動錢包報告》顯示,印度、印尼消費者人均使用2.74個錢包。
扎克伯格2019年曾直言:美國金融體系已經過時了。他說的就是由銀聯、支付寶、微信在中國以及海外構建的移動支付體系。
杭州亞運,突出展示了中國移動支付面對同行強大的優勢。其中,或許孕育著中國更好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構建引動支付國際清算網絡的契機。
二維碼是由日本人發明的,但是它的正確打開方式,是由中國人定義的。
在杭州,支付寶會告訴你二維碼還孕育了無數種新的可能,數字的力量,可以轉化為生活中的點滴幸福,也可以成為連接中國和世界的一座橋梁。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