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并對“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出了要求。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是穩固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的迫切需要,必須把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
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總體向好
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近年來,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總體向好,完備的產業體系、強大的動員組織和產業轉換能力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諸多方面提供了重要物質保障。
一方面,我國產業體系完備的特征不斷強化。近年來,我國不斷鞏固產業體系較為完備的優勢。目前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四成以上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特別是高鐵、5G技術和設備、新能源汽車等先后成長為領先世界的關鍵產業鏈。
另一方面,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我們把擴大內需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立足點,推動經濟發展向內需主導轉變,國內循環在我國經濟中的作用顯著上升。在此基礎上,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極大提升了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同時,我們強調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一些領域已經呈現出外商投資主動與我國發展戰略相契合的趨勢,為我國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供助力。
但還需要看到,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靠尚需解決一些痛點難點問題。
一是中小企業較為脆弱,這加大了產業鏈供應鏈斷裂風險。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重在“鏈”,即產業生態系統。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水平,需要大中小企業協力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要素,實現融通發展、內外聯動。雖然中小企業數量眾多且單個企業對產業鏈供應鏈影響較小,但其對經濟環境較敏感、抗風險能力較低,是存在產業鏈供應鏈斷裂風險的主要“節點”。
二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仍面臨挑戰。構建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這就要求進一步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從制度建設著眼,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快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破除各種封閉小市場、自我小循環,不斷提高政策的統一性、規則的一致性、執行的協同性。
三是關鍵技術、設備和物資仍存在“卡脖子”風險。當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尚存在部分領域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技術和設備、關鍵基礎材料過度依賴進口,以及質量技術基礎不完善、共性技術創新體系缺失等問題,使我國對產業鏈供應鏈部分關鍵環節的掌控力較弱,局部受阻或斷裂的風險較大。
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
當前,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正持續顯現。我們需乘勢而上,持續鞏固經濟恢復的基礎,積極應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特別是要在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上切實發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
第一,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針對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存在的“卡脖子”問題,需對重點行業產業鏈供應鏈進行系統梳理,摸清薄弱環節、找準風險點,分行業做好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助力地方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推動對項目、平臺、人才、資金的一體化配置運用,著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要從保障我國產業安全和國家安全的角度出發,著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力爭重要產品和供應渠道都至少有一個替代來源,形成必要的產業備份系統。
第二,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持續鞏固制造業優勢。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實體經濟中最重要和最基礎的部分。我國制造業規模已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在驅動經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促進制造業提質增效,能有力增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相對完備的重要優勢。需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企業根植性,促進產業在國內有序轉移,當向外轉移時要盡量把產業鏈關鍵環節留在國內。
第三,以企業為主體,促進“點”“鏈”協同。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中小企業做專做精,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帶動作用,使其重點掌控產業鏈供應鏈中戰略意義強、技術含量高的關鍵環節,引導產業鏈供應鏈重點企業制定供應鏈風險預警和應對方案,提升其節點支撐能力。
第四,推動產業鏈跨區域合作,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立足國內大循環,將產業鏈優勢和大市場優勢相結合,優化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布局。明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產業鏈補短板和鍛長板的關鍵環節,以及需要協調推進的重點項目,使其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水平中發揮更大作用。進一步推動超大城市功能疏解,把中心城市帶動周邊市縣共同發展作為培育都市圈的重要內容,形成更加合理有序的產業分工格局。加大對內開放力度,加快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增強中西部地區產業承接能力,實現東中西部合理分工、協同聯動發展。
第五,切實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促進關鍵技術和產品的國際供應更為多元化,改善我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建立與高水平開放相適配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數據庫、安全評價體系及預警機制,并進一步深化區域合作。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