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研發、臨港生產,是浦東在探索的一條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路徑。近日,總投資超過20億元的上海碧博生物藥CDMO(合同研發生產)生產平臺臨港二期項目開工建設,計劃明年底建成3萬升大規模哺乳動物細胞生產線。今年5月,臨港一期項目在“生命藍灣”竣工,成為抗體藥物、重組蛋白藥物等生物藥的生產基地。
這兩個項目將與張江的上海市生物醫藥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聯動,為醫藥企業提供從研發到生產的全流程服務。“2019年以來,中國企業研發的很多生物藥進入了臨床試驗晚期和上市階段,對CDMO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碧博生物高級副總裁徐琦博士說,“開展這種業務的固定資產投資很大,好在政府給了很多支持,推動張江中試平臺和臨港生產平臺順利建成。”
專業團隊作技術支撐,儀器設備由政府購置
張江中試平臺坐落于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發展中心,這里的抗體藥物中試線(50—2000升)已完成設備驗證,處于試運行階段。記者看到,中試線上的技術人員在哺乳動物細胞培養罐、微生物發酵罐旁調試設備,這些大罐將用于中試研發抗體藥物。
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積宗介紹,抗體藥物中試線是生物醫藥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的一個模塊,建設和運行經費由市發改委、市科委、浦東新區政府聯合出資。“平臺的主要功能是為生物醫藥產業提供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服務。我們正在建設4個模塊,除了抗體模塊,還有口服固體制劑、細胞檢測、細胞治療藥物研發制備模塊。”
為建設高質量的平臺模塊,市生物醫藥科技發展中心遴選了多個專業團隊作為技術支撐方,如碧博生物、熙華檢測、愛薩爾生物,平臺上的儀器設備則通過財政經費購置。
“政府出資購置硬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這種合作模式,有望讓眾多醫藥企業受益。“這種合作模式對創新型企業和產業培育很有利。”徐琦說,“因為很多創新型醫藥企業是輕資產企業,如果自己出資建中試線,負擔會很重。政府出資購買設備,讓碧博生物等CDMO公司發揮生產線建設技術優勢和生產工藝優勢,就能高效地建好平臺,為一大批企業和科研團隊服務。”
不以短期盈利為目的,希望留下高水平團隊
李積宗表示,功能型平臺秉承“公益性、開放性、樞紐型、引領性”原則,為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業的生物醫藥研發提供服務,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平臺不以短期盈利為目的,關鍵是做好技術服務和落地對接,把高水平的科研團隊和中小企業留在上海,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加強張江研發與臨港生產的銜接,也是把優質企業留在上海的有效途徑。“張江藥谷給醫藥企業提供了很好的研發環境,但過去因為缺少產業用地等資源,很多企業選擇到外地生產。”徐琦說,“現在,臨港給張江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以碧博生物為例,在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的支持下,公司去年決定將生產平臺建在臨港。今年5月竣工的一期全技術一體化生產平臺涵蓋哺乳動物細胞培養、微生物發酵、基因治療和制劑灌裝生產線,總產能超過2萬升。一期平臺每年可為50家以上生物醫藥企業提供研發技術服務,定制生產150批次以上,有望帶動上下游設備、原輔料、耗材產值超過20億元,形成生物醫藥產值超過100億元。
計劃明年底建成投產的二期平臺,哺乳動物細胞培養單罐體積達3萬升,總規劃產能超過20萬升,將創造生物藥生產領域的世界紀錄,助力浦東打造世界級創新產業集群。(記者 俞陶然)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