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渠道多元 常態化退市威懾力漸強
繼*ST新億成為年內首家觸及重大違法類退市公司之后,年內首家“1元退市”以及首家財務類退市公司也分別浮出水面。業內專家表示,退市新規實施以來,機制不斷完善,“應退盡退”已成市場共識。隨著全面注冊制漸行漸近,常態化退市機制加速形成,將加快A股新陳代謝,優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多家公司拉響退市警報
3月25日,*ST艾格再度跌停,收報0.68元,連續第16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據此測算,即便后續四個交易日每天都漲停報收,屆時*ST艾格的股價仍將低于1元,從而觸及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的退市規定。這意味著*ST艾格基本鎖定退市,成為2022年首家“1元退市”的公司。
同時,年內首家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的公司也浮出水面。3月24日晚間,*ST長動公告稱,公司2021年度報告顯示,2021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負,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負,且財務會計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觸及深交所終止上市條款,根據深交所相關規定,公司股票于2021年3月25日起停牌。
在此之前,年內首家觸及重大違法強制情形退市的公司已經出現。3月22日晚間,*ST新億公告稱,鑒于公司股票被上交所終止上市,根據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將于2022年3月30日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根據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ST新億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財務造假,追溯調整后,公司2018年至2020年連續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營業收入均低于1000萬元,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此外,還有多家上市公司拉響退市警報。除*ST長動外,3月25日,*ST濟堂發布了關于公司股票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被終止上市的第二十二次風險提示公告。深南股份、宜華健康等十幾家公司存在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而被強制退市的可能性,近期均發布了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
退市新規實施以來,A股退市速度明顯加快。海通證券研報顯示,2019年至2021年退市數量(不含吸收合并退市)分別為10家、16家和20家,同比增速分別為100%、60%、25%,這三年的退市公司數量占A股全部退市數量的31%。
“新的退市制度廢除了暫停上市、恢復上市和重新上市之后,大量的垃圾股就不再被爆炒,炒殼賭殼的游戲基本宣告終結,也使得1元退市標準有效發揮了作用。”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
常態化退市機制逐步形成
退市新規實施以來,相關機制不斷完善,“應退盡退”已成市場共識。
證監會2月25日就《關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公開征求意見,旨在適應注冊制改革和常態化退市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監管工作。隨后,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和中國結算發布了配套實施辦法并公開征求意見。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分析稱,退市新規實施以來,發揮了兩大作用,一是有力地震懾了違規、造假行為;二是強化了法律制度的嚴肅性,給市場釋放了重要信號——不合格就退,沒有回旋余地,也讓一些炒ST股的人斷了念想。
隨著全面注冊制實施在即,常態化退市機制加速形成,將加快A股新陳代謝。“退市新規給市場注冊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經濟學者、允泰資本創始合伙人付立春表示,在退市規則逐漸完善的情況下,各種類型的退市逐漸出現,這是很重要也很有意義的一個現象和信號。
上述多位受訪專家均認為,隨著退市制度的不斷完善,退市公司數量也會不斷增加。上市公司優勝劣汰的同時,也將保證資本市場行穩致遠。
董登新認為,隨著全面注冊制的實施,A股市場包容性將大幅提升,因此要求退市制度更嚴格。
“A股常態化退市機制正在逐步形成。”海通證券首席分析師荀玉根在研報中表示,退市制度是注冊制實施的重要配套制度,有助于保障注冊制下市場生態能夠實現優勝劣汰的自我凈化,實現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動態平衡,緩解上市公司發行給市場帶來的資金壓力,也有助于優化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