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誠
近年來,海螺集團圍繞轉型升級,推進高質量發展,以信息化、智能化賦能,推動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經濟效益和水泥產能分別位于世界同行業第一、第二,“十三五”期間,累計實現營業收入8236億元、利潤1660億元,連續四年實現“四連增、四刷新”,盈利能力進入我國充分競爭領域制造業企業前三,并在生產運營、管控決策、產業化發展等方面構建了新優勢。9月26日,《中國企業報》記者就把握數字時代、搶占競爭新高地這一話題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誠。
樹立行業標桿,實現水泥全流程智能生產
王誠認為,水泥工業屬于傳統流程型行業,相較于離散型工業,信息化管理難度更大,行業本身也沒有系統化、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的先例。
因此,海螺在實施信息化管理的頂層設計時,以企業生產運營需求為導向進行設計研發,建成了包含“智能生產平臺”“運維管理平臺”和“智慧管理平臺”三大平臺的全球首個水泥全流程智能制造工廠,形成了“以智能生產為核心”“以運行維護做保障”“以智慧管理促經營”的水泥智能制造模式,基本實現了信息化、智能化生產運營。王誠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海螺集團信息化、智能化發展進行了闡述。
全流程覆蓋。通過運用移動物聯、傳感監測、三維仿真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牽線搭橋”,一體化打通生產管控、設備管理、安全環保和營銷物流等所有核心業務,在行業率先建立“一鍵輸入、全程智控”的生產模式。
高度智能化。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提煉、固化和統一海螺40多年在生產、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積累的經驗,形成水泥生產大數據知識庫,應用于數字化礦山管理系統、專家自動操作系統、智能質量控制系統等。
社會經濟效益顯著。高度的智能化、信息化集成,有效提升生產力和管理效率,進一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降低排放消耗,形成了自有的水泥智能工廠系統解決方案,目前已在集團下屬38家工廠推廣應用,年增效逾10億元,減排二氧化碳750多萬噸,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對標世界一流,運營管理質量大幅優化
“海螺集團通過全面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使生產、管理、供銷和質量數據環環相扣,從而有效提升管控和決策效率,實現更加精準與透明的現代化管理。”王誠從“經營管理,供銷管理,安全生產”三個方面進行了解讀。
經營管理。建立以產品生產為主線的生產制造執行系統,建成以成本管理為核心、以實物量指標和價值量指標為抓手的財務智能系統,建立以實驗室為核心的質量管理系統,通過對產品質量的定義、執行、回饋和優化,嚴格把控各環節質量指標。
供銷管理。水泥企業建成以供、銷為主線的供銷物流管理系統。建立以客戶服務為導向,覆蓋銷售全業務、全流程、多系統融合的云化銷售系統,實現銷售管理流程與內容標準的統一。
安全生產。建設以“集團、二級子公司、三級子公司”為架構的安全生產管理系統,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
創新商業模式,激發產業鏈創新鏈協同發展
“隨著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深入應用,海螺集團生產力和管理能力邁上新臺階,創新鏈向產業化遞進,進一步向一流企業的產業規模和產業結構方向靠攏。”王誠說。
海螺集團在安徽蕪湖、滁州等水泥工廠完成了全球首個5G“超級上行”端到端的商業應用,打造了礦車無人駕駛、礦區爆破無人機巡檢、廠區人員安全行為檢測、碼頭裝船遠程操控等多個信息化應用平臺,并在各平臺上開發了設備管理、能源管理、云化銷售等20余個工業軟件,接入各類物聯網設備40余萬個,衍生出更多商業價值。
王誠表示,“十四五”期間,海螺集團將按照國務院國資委和安徽省國資委的部署要求,扎實推進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和工業互聯網建設,持續加快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步伐,重點圍繞產業數字化升級,全面推廣水泥全流程智能工廠技術,實現水泥全流程智能制造,全力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持續提升海螺的核心競爭優勢,2022年年底建成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跨行業、跨領域的“雙跨”平臺,打造數字化產業公司,力爭“十四五”末形成百億級產值,到2035年形成一個千億級的新的產業集群,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好效益發展,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國有企業新擔當、新作為。
(本報記者 張曉梅 / 吳明 張驊)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