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近日披露的《2024年度中國證監會部門預算》顯示,加強對上市公司、債券發行人、新三板掛牌公司、IPO企業等進行檢查,加強對重點風險領域風險公司監測或檢查。其中,在具體指標方面,明確“組織部署對首發企業檢查比例不低于25%”,而2023年和2022年,這一指標均為不低于5%。
2021年1月份,證監會發布實施《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以下簡稱《現場檢查規定》),規定了首發企業現場檢查工作的程序、方式及要求。制度實施以來,證監會調動系統力量,對100家首發企業有序實施現場檢查,及時糾正了一些企業的信息披露不規范等問題,對發現財務造假線索的3家企業依法立案稽查。通過嚴格的現場檢查,層層傳導監管壓力,對“帶病闖關”形成有力震懾。
今年3月15日,證監會發布實施修訂后的《現場檢查規定》。修訂后的《現場檢查規定》強調“申報即擔責”。彼時,證監會提出,下一步將大幅提高現場檢查比例、擴大覆蓋面。
監管部門始終對欺詐發行行為予以全方位“零容忍”打擊,堅決阻斷發行上市“帶病闖關”,從源頭上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在反復重申對“一查就撤”的現象追究到底、嚴格落實“申報即擔責”的背景下,證監會明確將首發企業檢查比例從“不低于5%”大幅提升至“不低于25%”,結合“不提前告知直接開展檢查的機制”,目的就是通過嚴格的現場檢查,層層傳導監管壓力,對“帶病闖關”形成有力震懾,確保上市公司的質量經得起考驗。同時,也是提醒那些有闖關念頭的企業自覺退出,倒逼發行人進一步提高申報質量,倒逼中介機構提高執業和服務水平,從根本上整治IPO企業在檢查過程中撤回上市申請的現象。
筆者認為,基于此,擬IPO企業要樹立“申報即擔責”的理念和正確的“上市觀”,確保IPO發行申請文件特別是經營財務等方面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真實反映企業經營能力。如果抱著“一撤了之”的心態,那是萬萬行不通的,因為監管部門的態度非常明確:對于出現欺詐發行等違法違規情形的要進行全鏈條回溯和問責,“一查就撤”休想“一走了之”。
保薦機構不僅要推動優質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更要將不符合要求的企業擋在門外。這就要求保薦機構健全內部決策和責任機制,立足專業、勤勉盡責,以可投性為導向執業展業,切實扛起防范財務造假的責任,擔起資本市場“看門人”職責。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嚴把IPO入口關,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最為關鍵的一環。隨著一系列舉措相繼落地,IPO生態必將發生變化,資本市場增“量”提“質”會進一步顯現,進而提升市場的吸引力。(擇遠)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