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政府管理和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的助手,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按照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引導民營企業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偉大變革中再立新功。
黨的十九大報告重申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明確提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并提出了一系列與民營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新思想新部署,為我國民營經濟發展指出了光明前景,極大振奮了民營企業家的發展信心。據統計,我國民營企業達到2600多萬家,注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對國家的稅收貢獻超過50%,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對外直接投資占比均超過60%,技術創新和新產品占比超過70%,城鎮就業占比超過80%,對新增就業貢獻率超過90%。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工商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政府管理和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的助手,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按照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引導民營企業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偉大變革中再立新功。
引導民營企業專注實體經濟,為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命脈,是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的重要支柱。只有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夯實根基,才能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突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國內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實體經濟經營狀況有了一定改善,但實體經濟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工商聯將持續把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作為重中之重,推動開展實體經濟降成本行動,了解各行業企業成本情況以及存在的突出問題,推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及物流、用能、用地等成本。開展區域性營商環境評估及政策評估工作,反映企業訴求,推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落地落細落實。樹立一批志在實體、產業報國的優秀企業典型,引導廣大民營企業把做優做強做大實體經濟作為發展方向和使命擔當,為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和高質量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助推民營企業創新轉型發展,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企業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創新能力的競爭。民營企業發展出路在于順應經濟發展大勢,踐行新發展理念,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國際競爭力。近年來,大批民營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進入新領域新業態、實施產業梯度轉移、跨區域重組整合等多元化創新方式,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但不容忽視的是,大多數民營企業仍處于價值鏈中低端,面臨發達國家質量優勢和發展中國家成本優勢的雙重擠壓。工商聯將搭建創新服務載體,推動建立科企對接、產學研合作平臺,引導民營企業積極投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支持行業商會或龍頭企業發起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打造“雙創”服務平臺,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開展全國工商聯科技進步獎評選,做好國家獎項推薦工作,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攻關。引導和服務民營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堅持品質至上、至誠服務,推出更多的知名產品和知名品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開展民營企業全面提高質量情況調研,制定并落實工商聯引導民營企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意見,引導企業進行質量變革,提升各行業企業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
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國家戰略,為高質量發展拓展空間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定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等系列國家戰略,同時提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這些戰略和部署,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于引導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具有重要意義,是促進我國經濟協調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也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和廣闊空間。工商聯將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和部署,開展民營企業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和光彩行等活動,引導民營企業參與雄安新區建設,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發展,深入參與推動西部大開發、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優先發展等戰略的實施。
引導民營企業抓住鄉村振興帶來的發展機遇,積極投入綠色有機農業生產經營,提升農產品的供給質量,促進新能源和環境治理等技術在農村的推廣應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引導民營企業樹立生態文明觀,大力發展綠色制造,實現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促進生產的有機統一,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制定并落實工商聯服務軍民融合工作的意見,繼續舉辦軍民融合高科技成果展和軍民兩用技術創新應用大賽等活動,打造軍民融合工作品牌,促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發展。開展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走出去培訓,引導和服務有條件、有實力的民營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充分發揮工商聯民間外交優勢,加強與境外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工商社團的交流合作,推動境外中資企業商會組織建設。
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是市場經濟中的“關鍵少數”和特殊人才。企業家精神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源泉,是企業家發現機會、創造價值的精神力量。
在當前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有些企業因為經營理念落后、創新能力不足、營商環境不佳等原因,看不清發展方向,找不到轉型路標,企業經營困難,失去發展信心。在這種情況下,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對于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意義尤為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非常關心企業家隊伍成長和作用發揮,高度重視企業家精神培育和民營經濟發展。特別是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企業家群體、企業家精神、企業家作用的高度重視。工商聯將認真貫徹落實《意見》精神,持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組織開展民營企業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活動,培養企業家國家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深化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感情認同,以產業報國、實業強國為己任,積極參與國家發展戰略,為國家強盛、民族復興貢獻力量。開展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表彰和“弘揚企業家精神,爭做新時代表率”活動,注重培養敬業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帶動作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積極參與設立全國統一的企業維權平臺,推動甄別糾正一批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整合資源探索建立法律服務中心、維權中心和中小微企業法律援助機制,幫助民營企業依法保護合法權益,讓企業家安心發展。企業文化是企業家精神在企業的擴展和外在表現,優秀的企業文化是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內生動力。工商聯將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家從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學習探索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培育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探索總結中國企業新時代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民營企業的文化底蘊和管理水平。
推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為高質量發展優化環境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公平市場環境、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加大反腐敗力度,查處了一批腐敗分子和不法商人,官商勾結現象有所收斂。同時,在一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中依然存在不敢擔當、不愿與企業家聯系交往,或者與企業家交往心里不踏實、怕有嫌疑的現象。2016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為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領導干部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交往是經常的、必然的,也是必需的。這種交往應該為君子之交,做到親清兩個字。工商聯將從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角度出發,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建言獻策,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實施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破除歧視性限制和各種隱性障礙,營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圍繞規范交往行為、加強聯系服務、推動政企溝通、優化法律環境、營造輿論環境等方面,制定踐行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措施并抓好落實。持續開展“法律三進”活動,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自覺把守法誠信作為安身立命之本,堅守契約精神,在經營管理和政商交往中不越規矩、不踩紅線、不破底線,遵紀守法辦企業,光明正大搞經營。積極探索新時代商業道德倫理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民營企業家形象,讓企業家成為受尊重的社會公眾人物,引領社會新風尚,為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凝聚正能量。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