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小米汽車正式亮相,已經不遠了。
近日,多家媒體實探北京亦莊小米汽車工廠,發現已開工,量產落地箭在弦上。
據界面新聞,一位接近小米汽車的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汽車現在正處于試生產階段,這項工作開展不足一個月。目前小米每周生產大約50輛樣車,夜間工人很少。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小米汽車拿到工信部的批文預計在最近兩個月,最遲年底前可獲批,然后可以開始量產。”
目前,小米汽車亦莊工廠又在大規模地招聘車間工人,招聘規模在100人上下,平均薪資在6000至7000元,每日工作時長為8小時,周末雙休,隨時入職。
據證券時報,近期外媒報道,小米公司已經獲得了中國相關部門的批準,可以進行電動汽車的生產。這意味著,這家智能手機制造商距離明年量產汽車的目標更進一步。對此消息,小米方面尚未有公開回應。
而據界面新聞,記者向一位接近發改委的人士求證,該人士對小米汽車獲批傳聞一事并未否認。
這是否意味著雷軍的造車夢已經離實現不遠了?
已經獲得造車資質?
小米汽車近期動作頻頻
對于想跨界造車的企業來說,造車資質是必須跨過的門檻。
據證券時報,此前市場曾有傳言稱,小米造車將承接北京寶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沃汽車”)的造車資質。不過在今年6月,工信部發布了《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第371批)》,其中在“撤銷企業及產品”部分中出現了寶沃汽車的身影。寶沃汽車自行申請注銷了乘用車的汽車生產資質。這意味著,小米造車資質或許難以通過“借雞下蛋”的形式解決。
不過據外媒報道,負責監管中國汽車行業新投資和產能的國家發改委本月早些時候批準了總部位于北京的小米公司生產電動汽車,小米將成為自2017年底以來第四家獲得發改委批準的合資企業。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照現行的法規,國內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必須取得兩個資質才能生產銷售:其一,是發改委有關汽車投資企業生產項目的備案,新能源車企需要證明自身的融資能力、研發能力、生產能力、品質保障等多方面實力,得到發改委認可。得到該資質后,企業需要在2年內建設工廠,3年內銷售車輛;其二,是工信部主管的汽車生產企業準入資質,車企需要滿足《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
此前,新能源汽車“雙資質”極難獲得。這也是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選擇代工的原因之一,更是博郡汽車收購一汽夏利、拜騰汽車收購一汽華利的最重要原因。如果真的得到了發改委的認可,意味著小米已經拿到了半張“造車入場券”。不過小米對此并未公開回復。
而據界面新聞,記者向一位接近發改委的人士求證,該人士對小米汽車獲批傳聞一事并未否認。
雖然“獲得造車資質”的問題沒有明確實錘,但近期小米汽車相關消息頻現。
公開資料顯示,近日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登記備案“xiaomiev”(EV即純電動車)網站域名。該公司成立于2021年11月,法定代表人為雷軍,注冊資本10億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技術開發、新能源車整車制造、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的技術研發、道路機動車輛生產等,由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全資持股。
除此之外,小米還在增持汽車智能底盤系統供應商上海同馭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馭汽車”)。公開資料顯示,近期同馭汽車發生工商變更,股東新增小米旗下北京小米智造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公司注冊資本由約3499.39萬人民幣增至約3946.34萬人民幣,增幅約12.77%。
近期,也有網友曬出在烏魯木齊-昌吉城市快速路上偶遇了經過偽裝的四輛小米汽車在路上飛馳。8月19日,雷軍也現身新疆,發布了一條“測試一下#小米mixfold3#徠卡光學、四攝五焦段”的微博。有細心網友注意到,照片中拉起的橫幅字樣疑似“為小米汽車而戰”。
上半年已投入25億
明年上半年量產的目標不變
“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聲譽,再次披掛上陣,為小米汽車而戰!”2022年3月底,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宣布,小米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領域,未來10年將投入100億美元。雷軍認為,智能電動汽車是未來10年最寬廣的發展賽道。
小米財報顯示,2022年小米在智能電動汽車等新業務上投入了31億元。2023年一季度,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為11億元。而在日前小米集團發布的二季度財報顯示,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當季投入達14億元。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業績交流會上表示,小米汽車的實際投入力度還要更大,小米最初入局造車就是以未來進入全球前五的電動汽車品牌為戰略目標進行布局。不僅做全棧自研,還自建了汽車工廠,所以資金投入比已經披露出來的數字更高。
此外他還透露,小米汽車剛剛結束了夏測,且進展非常順利,小米汽車在2024年上半年量產的目標沒有改變。“目前來說(造車)非常地順利,應該是超越我們原來的預期和計劃。”
“汽車行業已進入淘汰賽階段”
今年以來,我國汽車產銷同比穩定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我國汽車銷售達到1562.6萬輛,同比增長7.9%,在全球車市中占據約31%的市場份額。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452.6萬輛,同比增長41.7%,市場滲透率達29%。
“新能源車市場仍然保持著高增長的態勢,但絕大多數新能源車企都面臨著‘增量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汽車行業的淘汰賽正加速到來。”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雷平近日表示,隨著眾多造車新勢力的入場和布局,新能源車賽道開始激烈的群雄混戰,常勝者不再常勝,后來者迎頭趕上,領跑者優勢漸顯,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兩極分化日益加劇,汽車市場表現進入動蕩調整期。
目前,不少車企高管都認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將迎來淘汰賽。
此前,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強調,汽車行業已進入淘汰賽階段,不競爭不會有繁榮,競爭才有優勝劣汰。他表示,企業制勝首先要有核心科技,新能源汽車變革是一場技術革命,有核心技術企業才能活下來,如果只是簡單拼裝,活下來的概率很小。其次,要有好的戰略方向,行業機遇窗口期只有3-5年,車型、技術路線選擇很重要。另外,要有快速決策機制,汽車企業往往體量大,決策機制漫長,但新能源汽車市場就像戰場,革命到后期,有些車企會崩盤,這時候需要快速決策。
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稱,智能電動車的三年淘汰賽開始,只有5家車企能活下來。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認為,下一個10年,市場將進行一場“32進8”的淘汰賽,只有少數主流品牌能夠存活,300萬~500萬輛的規模是晉級門檻。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則表示,2030年新車銷量中新能源車銷售占比將接近100%。同時競爭下汽車企業會越來越少,也許中國市場的主要玩家數量會小于5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行業或將出現“卷”到更高程度的行為。
?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