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2日-13日,由中國經濟時報社主辦的“經濟前瞻論壇2023年會”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為“半年度形勢分析和‘十四五’中后期展望”。
圖為經濟前瞻論壇2023年會現場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馬建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黨組成員余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會長、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主講教授韓保江作主旨演講。
馬建堂指出,當下經濟走勢是長期因素與短期因素疊加、經濟因素與偶發因素交織、國內因素與國際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中長期因素和短期因素交互疊加,國內影響與國際因素共同影響,使我國疫后經濟總體上持續回升、整體好轉,但回升和好轉過程有波動、有挑戰。他表示,隨著我國積極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培育,經濟競爭新優勢正在逐步形成,這是我國未來國民經濟能夠保持5%左右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
余斌表示,中國經濟再平衡,就是要把經濟增長從過度依靠投資增長轉變到立足于消費擴張的軌道上來。實現這一重大轉變事關中長期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首先,實現這一轉變并不是否定投資的作用。投資依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實現這一轉變必須加快發展服務業,有效擴大就業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再次,實現這一轉變要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
黃群慧表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如何內在統一地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安全理念把握發展、衡量發展和推進發展,而高質量發展內在統一于以人民為中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發展觀,推進高質量發展需要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原則,以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出發點,把握經濟政策的優先順序和著力點。
韓保江認為,“十四五”后半期乃至更長時期的經濟發展離不開“新舊并存,優化升級的混合動力”。要確保經濟發展動力強勁,一是優化新舊動能混合發力的“離合機制”;二是確保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三是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嚴格保護產權、穩定預期;四是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五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宏觀經濟治理能力。
在論壇主題演講環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費洪平、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許偉、國家信息中心原首席經濟師祝寶良等嘉賓分別發言。
此外,論壇舉辦期間還發布了《2022年度城市運營指數藍皮書》。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