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與中共楚雄州委宣傳部在論壇上聯合發布了全國首只手工業發展指數——“新華·楚雄彝繡產業發展指數”。該指數從品牌化、規模化、市場化和專業化四方面,構建了楚雄彝繡產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指數運行結果顯示,2022年楚雄彝繡產業發展總指數為145.89點,較基期增長45.89%;彝繡產業化發展總體呈現齊頭并進的態勢。
圖1“新華·楚雄彝繡產業發展指數”在海南博鰲正式發布
圖2 楚雄彝繡產業發展總指數運行結果
品牌化分指數顯示:彝繡文化向彝繡品牌轉變
“新華·楚雄彝繡產業發展指數”品牌化分指數運行結果顯示,2022年,楚雄彝繡產業品牌化指數運行點為145.07點,基期以來復合增速達20.44%。同時,2022年同比增速34.45%,遠超過去兩年平均增速。通過深度挖潛彝繡文化內涵,著力加強品牌創新、品牌活動和品牌推廣,楚雄彝繡品牌張力正在呈現加速提升態勢。
圖3 楚雄彝繡產業品牌化分指數運行結果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李汶娟介紹,近年來,楚雄州深挖經濟價值,建強彝繡產業,全面推動“繡片變名片”,打造了保證純手工、楚雄原產地的“楚雄彝繡”區域公用品牌,打響了“七彩彝繡”“咪依嚕”“納蘇”“彝家公社”“索玉”等一批知名彝繡品牌。
中國經濟信息社指數事業部主任曹占忠在解讀該指數時指出,楚雄彝繡堅持民族文化保護中傳承,持續加大文化保護和傳承投入力度,以彝繡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基礎,以時尚元素為引領,彝繡品牌市場影響力實現大幅提升。
規模化分指數顯示:彝繡產業從手工作坊向規模經營轉變
“新華·楚雄彝繡產業發展指數”規模化分指數運行結果顯示,2022年,楚雄彝繡產業規模化指數達到123.86點,基期以來復合增速11.29%,楚雄彝繡產業正逐步由傳統手工作坊向現代規模化經營轉變。
圖4 楚雄彝繡產業發展規模化分指數運行結果
李汶娟表示,為了促進楚雄彝繡產業規模化發展,楚雄州組建由宣傳部門牽頭抓總的彝繡產業發展工作專班,成立以彝繡為主營業務的州文化發展集團公司、彝繡產業聯盟,積極構建“宣傳部門拓市場、宣傳委員當點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繡坊”的工作落實機制,把全州繡娘組織起來打造“指尖產業”,全州培育彝繡經營戶538戶,其中規上企業12家,建成彝繡車間77個、繡坊260個,形成“區域有園區、縣縣有企業、鄉鄉有車間、村村有繡坊”的發展格局。
曹占忠在解讀時提到,楚雄持續推動彝繡產業集聚和規模發展,推動繡娘團隊建設。2022年,楚雄彝繡繡娘人數達到5.7萬人,相比2020年增加近7000人,奠定彝繡產業規模化發展動力,彝繡產業將進入規模快速發展的窗口期。
市場化分指數顯示:彝繡繡品向商品轉變
“新華·楚雄彝繡產業發展指數”市場化分指數運行結果顯示,2022年,楚雄彝繡市場化指數達149.24點,基期以來復合增速22.16%,其中2022年同比增速28.89%,楚雄彝繡市場化進程進一步加速。
圖5 楚雄彝繡產業發展市場化分指數運行結果
據介紹,為了解決彝繡產業市場化的問題,楚雄州深化滬滇、閩滇文化合作交流,推動楚雄彝繡走進北京國際時裝周、上海時裝周、紐約時裝周、米蘭時裝周,與東方國際集團、肯德基、莆田三福等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與莆田市湄洲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管委會合作開發“媽祖文化”“楚雄彝繡”非遺聯名文創產品,并在全球1.2萬多個媽祖文創產品店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并與英國、意大利、澳大利亞、德國等國家服裝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
曹占忠認為,通過積極引入市場元素,楚雄彝繡產業市場化水平在不斷提升。當地通過將民族手工刺繡融入更多應用場景,提升實用價值,推動繡品變商品,實現彝繡更多的可能性。
專業化分指數顯示:經營模式從綜合經營向專業分工轉變
“新華·楚雄彝繡產業發展指數”專業化分指數運行結果顯示,2022年,楚雄彝繡產業專業化指數運行點為149.21點,基期以來復合增速22.15%,2022年同比增速32.25%,楚雄彝繡正由傳統綜合經營模式加速向專業化分工模式轉變,楚雄彝繡產業專業化能力未來將進一步提升。
圖6 楚雄彝繡產業發展專業化分指數運行結果
據介紹,楚雄州通過構建“文產園區”的園區模式、“州文化發展公司+產業聯盟+骨干企業+協會(合作社)+繡娘”的產業模式、“傳統工藝、定點幫扶、來料加工、自主創新、聯名開發、高端定制”的生產模式,持續推進彝繡產業專業化發展。“楚雄通過打破傳統經營模式,創新構建針對彝繡產業的園區模式、產業模式、生產模式,不斷推進專業化發展水平”,曹占忠說。
中國經濟信息社是新華社直屬專業經濟信息服務機構,旗下的“新華指數”是全領域、全流程指數服務機構,是指數領域的“國家隊”。由中國經濟信息社和楚雄州委宣傳部聯合研發的“新華·楚雄彝繡產業發展指數”指標體系包括4項一級指標、12項二級指標和若干項三級指標;主要指標來自官方機構發布的數據,并以部分特色互聯網大數據進行豐富與補充,通過系統科學方法合成計算。
圖7 《新華·楚雄彝繡產業發展指數報告》
雙方共同編制的《新華·楚雄彝繡產業發展指數報告》對上述各項指標運行情況進行了詳細梳理,同時還總結了楚雄彝繡民族文化產業化發展經驗,刻畫了楚雄彝繡民族文化產業化發展路徑,不僅為楚雄彝繡產業發展提供數字參考,也為全國民族文化產業化提供“楚雄模式”,更為向世界展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成果提供“中國視角”。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