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IPO鐘聲敲響。
投資界-天天IPO獲悉,9月14日晚,全球芯片設計巨頭ARM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此次IPO發行價51美元/股,收盤大漲近25%,市值高達65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70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ARM打破了美股近年來的蕭條,募資48.7億美元,成為今年募資之王。
誕生于上世紀70年代,ARM經歷了起起落落,直到2016年被當時全球掃貨的軟銀孫正義看中,最終以320億美元收入囊中。時過境遷,這幾年軟銀日子并不好過,最艱難時一度將ARM擺上貨架,差點賣給了英偉達黃仁勛。
令人意外的是,作為ARM背后的掌舵人,軟銀孫正義卻意外缺席了敲鐘儀式。猶記得去年宣布告別時,孫正義坦言自己將全身心投入到ARM中。如果說孫正義近年來糟糕的投資生涯需要一個完滿句號,那便是ARM。
市值4700億,七年前,他兇悍搶下ARM
這一次,ARM可謂一波三折,所幸最終獲得10倍超額認購。而基石投資陣容也浮出水面——蘋果、英特爾、三星、英偉達、臺積電、聯發科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巨頭。
期間有一個細節:ARM上市前一天,孫正義在舊金山與紐約的銀行家舉行了電話會議,并敲定了51美元/股的發行價格。他們原本可以把發行價定得更高,但為了首日股價的表現好看一些,最終維持原來定價區間的最高發行價格。
上市這一刻,孫正義等了7年。
那是2016年的一個夏夜,孫正義在他位于加州伍德賽德的豪宅中舉辦宴會,與會者中便有ARM時任CEO西蒙·塞格斯。
在餐桌上,塞格斯與孫正義討論了ARM的技術,解釋了如何將桌子、椅子、冰箱、汽車、門等任何東西變成“有線物體”。“孫正義當時追問我,如果沒有金錢的限制,我們的技術能創造出多少設備?”塞格斯被這樣的思考方式驚訝到了。
幾天后,塞格斯在辦公室里接到了來自東京的電話,正是孫正義打來的,后者表示要馬上見到他和ARM董事長斯圖爾特·錢伯斯。盡管當時錢伯斯正在地中海的一艘游輪上休假,但孫正義卻不想再等了,直接派了私人飛機接上賽格斯,并說服錢伯斯將游輪停靠在馬爾馬里斯港。
開門見山,孫正義一見到兩人就直接開口表明,他今天前來不為別的,他想要收購ARM,而且是100%收購。隨后,孫正義給出了一個令ARM董事會難以拒絕的價格——320億美元,這要比ARM當時的市值高出43%。幾乎沒有人能夠拒絕這個報價,不出意料地,這筆交易在兩周內就搞定了,華爾街再次驚嘆孫正義的大手筆和速度之快。
在IPO前不久,軟銀集團以640億美元的估值,從愿景基金手中回購了該公司25%的股份。好在,ARM今天凌晨收盤市值最終還是超出了640億美元,孫正義也能松了一口氣。
賣2500億顆芯片,收入卻降了,最大客戶來自中國
ARM憑什么撐起數千億市值?
在招股書中,ARM將自身定位為CPU行業的領導者,主要業務為設計、開發和授權高性能、低成本、高能效的CPU產品和相關技術,這也是其立身之本。據悉,有超過260家公司報告稱,他們在上一財年中發貨了基于ARM的芯片,其中不乏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AMD、英特爾、英偉達、高通、三星電子等全球巨頭。
不夸張地說,ARM的芯片無處不在。招股書透露,ARM自成立以來芯片出貨量累計超過2500億顆,運行著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軟件。另據ARM估計,全世界有大約70%的人都在使用基于ARM的產品。
透過一紙招股書,ARM最新營收一覽無遺。2021財年至2023財年,ARM年收入分別為20.27億美元、27.03億美元、26.79億美元;凈利潤則分別為3.88億美元、5.49億美元、5.24億美元。
可以發現,ARM的營收水平在2023財年出現了下滑。而這種下滑趨勢仍在繼續——在截至6月30日的最新財季,ARM季度收入同比下降2.5%至6.75億美元,凈利潤從上一財年同期的2.25億美元降至1.05億美元,同比減少過半。
其中,版稅收入是ARM最賺錢的業務,占比總收入60%。但基于ARM架構的產品大部分價格都較為便宜,而ARM又是從芯片價格中抽成,并非針對終端產品收費,因此帶來的收入卻并不高。在2022年,基于ARM技術的芯片總價值達989億美元,但ARM的版稅收入卻只有16.8億美元 ,僅占芯片價值的1.7%。
為此,ARM開始另辟蹊徑,試圖站上今年AI大模型這一爆火風口。在招股書中,ARM明確表示,隨著世界越來越多地轉向支持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的計算,自己將成為這一轉變的核心,堅信CPU在所有人工智能系統中都是至關重要的。
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AI市場的大頭還是被GPU公司賺走。GPU霸主英偉達便是最典型的案例,今年股價已飆升超200%,市值增加約8000億美元。根據華爾街的報告顯示,市面上被炒到4萬美元的英偉達GPU芯片H100 ,有超90%的收入幾乎全被英偉達收入囊中。
而ARM專注于CPU的架構基礎,并不是創建大模型所需的GPU以及AI專用芯片的架構,只能說是在構建AI大模型中發揮了外圍作用。例如英偉達新一代超級芯片GH200,其中就包含基于ARM架構的CPU。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市場是ARM的重中之重。在報告期內,來自中國的營收分別占ARM總營收的約25%、18%和20%,包括直接營收和來自與ARM中國的關系的營收。
眾所周知,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智能手機用戶,且在過去十年一直是半導體行業收入和增長的重要來源。為此,ARM在招股書坦言,如若未能保持來自中國的收入、進入中國新的和現有的市場或在中國獲得新業務領域的吸引力,或ARM在中國的競爭中失去市場份額,可能會對其經營業績和競爭地位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此外,目前整個芯片行業仍在與銷售低迷作斗爭,庫存過剩加劇了這一局面。尤其是在智能手機市場——這正是ARM目前最核心業務,沒有之一。就連芯片巨頭高通也撐不住,直言來自手機制造商的訂單仍在下滑。
黃仁勛垂涎,孫正義生涯最后一戰
有趣的是,當中還有一個插曲:ARM一度差點就被孫正義賣了。
原本一切順利的話,孫正義會收到一筆來自英偉達的660億美元巨款,但最終圍繞ARM的收購交易還是在去年2月宣告失敗。
這還要從2020年4月說起。彼時軟銀已開始深陷虧損泥潭,不得不將ARM擺上了貨架,以尋求緩解財務壓力。孫正義邀請高盛敲定買方,并希望買方能為這項業務支付約520億美元,超過2016年支付的320億美元。
隨后,高盛曾與蘋果公司接觸,但蘋果決定不收購。于是,高盛又試圖成立一個由高通、三星和英偉達組成的財團來收購ARM,但最終只剩下英偉達還留在談判桌上。后來,軟銀與英偉達之間進入到了拉鋸戰,直到同年9月才達成協議,確定將以現金加股票的形式完成。
一旦交易完成,這不僅是軟銀史上最大規模的資產出售,也將是全球芯片行業史上規模最大的收購案之一。彼時,軟銀與英偉達表示,擬議的交易需滿足慣例的成交條件,包括獲得英國、中國、歐盟和美國的監管批準,預計交易將在約 18 個月內完成。
但現實總是充滿了戲劇性的變化。因各方監管機構均未能批準,最終英偉達還是放棄了對ARM的收購。
時不我待,軟銀很快啟動了ARM獨立IPO的準備工作。但這個時機并不算好,過去兩年一眾科技公司的赴美上市計劃陷入了漫長的上市低谷。到底有多慘淡——今年截止目前,美國IPO交易融資規模僅為142億美元,相比2021年暴跌了94%。
但擺在軟銀的面前沒有退路了。“從一開始,如果不是軟銀身處危機,ARM是我們最不想出售的資產。”孫正義曾在去年11月如此反思。顯然,他當務之急是如何讓當年這一筆天價投資收獲回報,甚至彌補軟銀愿景造成的窟窿。
浮沉半生,孫正義算是完成了80%的人生目標,已經萌生了退意,正如去年宣布淡出軟銀財報會。人生光景來到了66歲,他多次隱約透露著,ARM大概就是生涯最后一戰。
全球最大IPO鐘聲敲響。
投資界-天天IPO獲悉,9月14日晚,全球芯片設計巨頭ARM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此次IPO發行價51美元/股,收盤大漲近25%,市值高達65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70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ARM打破了美股近年來的蕭條,募資48.7億美元,成為今年募資之王。
誕生于上世紀70年代,ARM經歷了起起落落,直到2016年被當時全球掃貨的軟銀孫正義看中,最終以320億美元收入囊中。時過境遷,這幾年軟銀日子并不好過,最艱難時一度將ARM擺上貨架,差點賣給了英偉達黃仁勛。
令人意外的是,作為ARM背后的掌舵人,軟銀孫正義卻意外缺席了敲鐘儀式。猶記得去年宣布告別時,孫正義坦言自己將全身心投入到ARM中。如果說孫正義近年來糟糕的投資生涯需要一個完滿句號,那便是ARM。
市值4700億,七年前,他兇悍搶下ARM
這一次,ARM可謂一波三折,所幸最終獲得10倍超額認購。而基石投資陣容也浮出水面——蘋果、英特爾、三星、英偉達、臺積電、聯發科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巨頭。
期間有一個細節:ARM上市前一天,孫正義在舊金山與紐約的銀行家舉行了電話會議,并敲定了51美元/股的發行價格。他們原本可以把發行價定得更高,但為了首日股價的表現好看一些,最終維持原來定價區間的最高發行價格。
上市這一刻,孫正義等了7年。
那是2016年的一個夏夜,孫正義在他位于加州伍德賽德的豪宅中舉辦宴會,與會者中便有ARM時任CEO西蒙·塞格斯。
在餐桌上,塞格斯與孫正義討論了ARM的技術,解釋了如何將桌子、椅子、冰箱、汽車、門等任何東西變成“有線物體”。“孫正義當時追問我,如果沒有金錢的限制,我們的技術能創造出多少設備?”塞格斯被這樣的思考方式驚訝到了。
幾天后,塞格斯在辦公室里接到了來自東京的電話,正是孫正義打來的,后者表示要馬上見到他和ARM董事長斯圖爾特·錢伯斯。盡管當時錢伯斯正在地中海的一艘游輪上休假,但孫正義卻不想再等了,直接派了私人飛機接上賽格斯,并說服錢伯斯將游輪停靠在馬爾馬里斯港。
開門見山,孫正義一見到兩人就直接開口表明,他今天前來不為別的,他想要收購ARM,而且是100%收購。隨后,孫正義給出了一個令ARM董事會難以拒絕的價格——320億美元,這要比ARM當時的市值高出43%。幾乎沒有人能夠拒絕這個報價,不出意料地,這筆交易在兩周內就搞定了,華爾街再次驚嘆孫正義的大手筆和速度之快。
在IPO前不久,軟銀集團以640億美元的估值,從愿景基金手中回購了該公司25%的股份。好在,ARM今天凌晨收盤市值最終還是超出了640億美元,孫正義也能松了一口氣。
賣2500億顆芯片,收入卻降了,最大客戶來自中國
ARM憑什么撐起數千億市值?
在招股書中,ARM將自身定位為CPU行業的領導者,主要業務為設計、開發和授權高性能、低成本、高能效的CPU產品和相關技術,這也是其立身之本。據悉,有超過260家公司報告稱,他們在上一財年中發貨了基于ARM的芯片,其中不乏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AMD、英特爾、英偉達、高通、三星電子等全球巨頭。
不夸張地說,ARM的芯片無處不在。招股書透露,ARM自成立以來芯片出貨量累計超過2500億顆,運行著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軟件。另據ARM估計,全世界有大約70%的人都在使用基于ARM的產品。
透過一紙招股書,ARM最新營收一覽無遺。2021財年至2023財年,ARM年收入分別為20.27億美元、27.03億美元、26.79億美元;凈利潤則分別為3.88億美元、5.49億美元、5.24億美元。
可以發現,ARM的營收水平在2023財年出現了下滑。而這種下滑趨勢仍在繼續——在截至6月30日的最新財季,ARM季度收入同比下降2.5%至6.75億美元,凈利潤從上一財年同期的2.25億美元降至1.05億美元,同比減少過半。
其中,版稅收入是ARM最賺錢的業務,占比總收入60%。但基于ARM架構的產品大部分價格都較為便宜,而ARM又是從芯片價格中抽成,并非針對終端產品收費,因此帶來的收入卻并不高。在2022年,基于ARM技術的芯片總價值達989億美元,但ARM的版稅收入卻只有16.8億美元 ,僅占芯片價值的1.7%。
為此,ARM開始另辟蹊徑,試圖站上今年AI大模型這一爆火風口。在招股書中,ARM明確表示,隨著世界越來越多地轉向支持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的計算,自己將成為這一轉變的核心,堅信CPU在所有人工智能系統中都是至關重要的。
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AI市場的大頭還是被GPU公司賺走。GPU霸主英偉達便是最典型的案例,今年股價已飆升超200%,市值增加約8000億美元。根據華爾街的報告顯示,市面上被炒到4萬美元的英偉達GPU芯片H100 ,有超90%的收入幾乎全被英偉達收入囊中。
而ARM專注于CPU的架構基礎,并不是創建大模型所需的GPU以及AI專用芯片的架構,只能說是在構建AI大模型中發揮了外圍作用。例如英偉達新一代超級芯片GH200,其中就包含基于ARM架構的CPU。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市場是ARM的重中之重。在報告期內,來自中國的營收分別占ARM總營收的約25%、18%和20%,包括直接營收和來自與ARM中國的關系的營收。
眾所周知,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智能手機用戶,且在過去十年一直是半導體行業收入和增長的重要來源。為此,ARM在招股書坦言,如若未能保持來自中國的收入、進入中國新的和現有的市場或在中國獲得新業務領域的吸引力,或ARM在中國的競爭中失去市場份額,可能會對其經營業績和競爭地位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此外,目前整個芯片行業仍在與銷售低迷作斗爭,庫存過剩加劇了這一局面。尤其是在智能手機市場——這正是ARM目前最核心業務,沒有之一。就連芯片巨頭高通也撐不住,直言來自手機制造商的訂單仍在下滑。
黃仁勛垂涎,孫正義生涯最后一戰
有趣的是,當中還有一個插曲:ARM一度差點就被孫正義賣了。
原本一切順利的話,孫正義會收到一筆來自英偉達的660億美元巨款,但最終圍繞ARM的收購交易還是在去年2月宣告失敗。
這還要從2020年4月說起。彼時軟銀已開始深陷虧損泥潭,不得不將ARM擺上了貨架,以尋求緩解財務壓力。孫正義邀請高盛敲定買方,并希望買方能為這項業務支付約520億美元,超過2016年支付的320億美元。
隨后,高盛曾與蘋果公司接觸,但蘋果決定不收購。于是,高盛又試圖成立一個由高通、三星和英偉達組成的財團來收購ARM,但最終只剩下英偉達還留在談判桌上。后來,軟銀與英偉達之間進入到了拉鋸戰,直到同年9月才達成協議,確定將以現金加股票的形式完成。
一旦交易完成,這不僅是軟銀史上最大規模的資產出售,也將是全球芯片行業史上規模最大的收購案之一。彼時,軟銀與英偉達表示,擬議的交易需滿足慣例的成交條件,包括獲得英國、中國、歐盟和美國的監管批準,預計交易將在約 18 個月內完成。
但現實總是充滿了戲劇性的變化。因各方監管機構均未能批準,最終英偉達還是放棄了對ARM的收購。
時不我待,軟銀很快啟動了ARM獨立IPO的準備工作。但這個時機并不算好,過去兩年一眾科技公司的赴美上市計劃陷入了漫長的上市低谷。到底有多慘淡——今年截止目前,美國IPO交易融資規模僅為142億美元,相比2021年暴跌了94%。
但擺在軟銀的面前沒有退路了。“從一開始,如果不是軟銀身處危機,ARM是我們最不想出售的資產。”孫正義曾在去年11月如此反思。顯然,他當務之急是如何讓當年這一筆天價投資收獲回報,甚至彌補軟銀愿景造成的窟窿。
浮沉半生,孫正義算是完成了80%的人生目標,已經萌生了退意,正如去年宣布淡出軟銀財報會。人生光景來到了66歲,他多次隱約透露著,ARM大概就是生涯最后一戰。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