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第23期環境茶座成功舉辦。中國文化管理協會、中國環境記協組織相關專家、企業代表和媒體記者,圍繞“倡議綠色文化引領,推進企業減碳先行”主題展開交流討論,共同發布了《踐行自然與文化多樣性—中國企業綠色行動(CCGA)2030倡議》。
本期茶座也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自然與文化多樣性峰會的預熱活動。
助跑綠色文化
中國環境記協主席、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謝國明在茶座上指出,實現“雙碳”目標是一項復雜工程和長期任務,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需要全社會協同合作,共同發力。我們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堅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努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如期實現“雙碳”目標。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副主席、企業文化管理專業委員會會長解云天說:“我們牽頭完成了《企業綠色文化建設規范及評價準則》的立項,將邀請各行業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行綠色發展方式的頭部企業共同參與標準制定工作,構建一套可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企業綠色轉型實踐需要的價值評估體系;同時,我們還及時推出‘2022企業高質量發展助推計劃’,特別是助力企業踐行‘綠色’‘低碳’‘環保’價值理念,探索開創綠色發展新業態。”
國家圖書館原黨委副書記、副館長,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副主席常丕軍代表主辦單位宣讀《踐行自然與文化多樣性—中國企業綠色行動(CCGA)2030倡議》,號召企業要爭做綠色轉型創新的領跑者,爭做綠色發展合作的貢獻者,爭做綠色文化建設的播種者,共同攜手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自然與文化多樣性保護,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作出應有貢獻。
傳跑綠色行動
與會專家圍繞踐行自然與文化多樣性,企業如何落實“雙碳”目標、推進中國企業綠色行動,紛紛提出意見和建議。
“企業參與自然與文化多樣性保護,能為自己帶來經濟、社會等多重效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中國代表處主任張琰建議,企業可建立完善的企業生物多樣性新消息披露制度;制定生物多樣性管理策略;參與并支持各類自然與文化保護項目,珍視和保護自然的文化價值以及文化的自然價值。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對外合作交流部主任張志強表示,“雙碳”戰略是我國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實現自主發展的戰略選擇。企業應當抓住機遇,通過國家和國際的規則,積極參加碳市場交易,并在此過程中著力提高技術能力,從整體上減少碳排放,為其未來成長提供新的藍海。
“標準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引領和基礎支撐,企業應充分利用標準化手段,積極穩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手段。”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原司長、中國標準化協會理事長于欣麗說。她建議,企業應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標準;完善節能降碳標準體系;落實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標準,促進協同減碳。
領跑綠色轉型
倡議伙伴代表在會上交流了綠色轉型實踐經驗,表示將積極帶動所在行業綠色行動,助力區域流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和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中航工業產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姚江濤表示,“中航產融通過綠色產業投資和綜合金融服務,圍繞綠色產業鏈創新發展,服務綠色產業和實體經濟,并自主創新建設了ESG‘1+N’管理體系,積極引導和影響所屬單位開展綠色金融業務創新,助力核心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落實‘脫碳’任務,降低綠色產業鏈整體運營及管理風險,促進公司高質量發展。”
國能準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宋日表示,準能集團創新示范“采礦愚公移山、締造綠水青山、再造金山銀山”,帶動所在行業區域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為自然與文化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經驗智慧。
“中檢集團將繼續以認證作為節能減排的手段為企業提供服務,從制度和管理的角度幫助企業完善綠色建設,從第三方專業權威機構的角度,幫助企業貫徹綠色文化,提高節能、綠色管理水平,實現低碳和綠色發展。”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低碳與綠色發展產品線總監于潔說。?
中國環境記協秘書長白志軍表示,企業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主體,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的不斷深化,企業應積極響應碳減排要求,踐行綠色低碳目標;堅持可持續發展,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樹立新發展理念,做好綠色低碳傳播。“中國環境記協愿與大家共同攜手,廣泛傳播生態文明理念,以綠色文化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作為倡議伙伴,共有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中航工業產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京東物流集團、國能準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近30家企業響應倡議。企業紛紛表示,要堅決貫徹落實“雙碳”戰略,積極踐行綠色理念,弘揚綠色文化,開展綠色行動,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本期環境茶座由中國文化管理協會、中國環境記協主辦,中國文化管理協會企業文化管理專業委員會、中國環境記協環保新聞文化藝術專業委員會、中企文合(北京)科技中心承辦。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