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碳排放大戶,鋼鐵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備受市場關注。
近日,在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的2023(第十四屆)鋼鐵行業節能減排論壇上,生態環境部、工信部、發改委等部門有關負責人透露了推動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目標和任務。
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劉炳江表示,鋼鐵行業減污降碳綠色高質量轉型任務依然艱巨。當前變相新增產能風險依然存在,結構性問題尚未根本解決。鋼鐵行業下游市場需求明顯下降,供需失衡矛盾出現,企業虧損面擴大,企業之間的綠色發展水平和環保成本的差距也在拉大。
劉炳江強調,必須鞏固鋼鐵去產能的成果,促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繼續推進鋼鐵超低排放改造,強化企業的規范化運營管理,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的盲目發展,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查處環境違法行為。
生態環境部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2.07億噸粗鋼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鋼鐵超低排放改造累計拉動社會有效投資約2000億元,帶動了環保及相關產業快速增長。
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處處長熊哲也提到,推動全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首要的是鞏固化解過剩產能的成果,嚴禁新增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產能,嚴格執行產能置換,項目建設要嚴格落實產能置換備案、安全環保節能等法規標準和政策規定,加強監督檢查,引導低效產能有序退出,堅決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技術和裝備。
他還表示,要加快推進高能行業兼并重組,提高行業的集中度,發揮規模效應,優化布局。要推動新建的合規的冶煉項目,依托現有生產基地聚集發展。
鋼鐵行業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是制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業,同時也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丁志軍表示,堅持推動鋼鐵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并不是當作低端產業簡單退出。我們應該看到產業發展是一個動態的歷史進程。今天很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制造業,也是從勞動密集程度高的傳統產業中升級而來的。把握好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推動制造業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加快補齊產業短板,鍛造優勢長板,傳統產業也會在綠色轉型中鍛造形成新的產業優勢。
鋼鐵行業的節能和綠色低碳轉型已取得明顯成效。下階段,工信部將重點開展三方面的工作。丁志軍介紹,一是以先進節能技術推廣應用為抓手,推進先進適用的節能降碳工藝技術裝備系統,提升鋼鐵行業的能效水平,推進廢鋼資源高質高效回收利用。
二是以加強能效對標達標為關鍵,持續組織開展工業節能監察,強化能效標桿引領,積極開展綠色工廠創建,帶動行業節能降碳整體水平的提升,加快推進鋼鐵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推廣,普及能源管控中心,推動企業運營管理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改造。
三是以用能清潔低碳轉型為導向,統籌用好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不同的能源品種,積極構建多能互補的用能結構,支持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工業園區建設工業綠色微電網,加快到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多元儲能、智慧能源管控等一體化系統的開發和運行。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范鐵軍表示,鋼鐵行業是碳排放重點行業,近年來鋼鐵碳排強度持續下降,但推進“雙碳”工作仍面臨挑戰。
他認為,鋼鐵行業應圍繞《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總體部署,以綠色低碳轉型賦能鋼鐵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優化工藝流程結構,加快推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推進數字化低碳轉型,實施鋼化聯產,提高鋼渣綜合利用水平,優化運輸結構,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實現與化工、建材、交通運輸、能源等多行業協同降碳。(祝嫣然)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