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結構正逐步從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各公私機構正竭力使經濟“脫碳”。能源轉型或“綠色新政”勢頭強勁,新興生態系統及技術層出不窮。這些趨勢有助于發展可再生能源、開發新的能源載體、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碳排放和開辟碳及其他副產品新市場。與此同時,加速電氣化進程、擴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規模以及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普遍采用的諸多舉措均面臨不同尋常的挑戰。能源與資源(E&R)行業的許多參與者宣布了其碳中和的計劃。長期目標已明確清晰,對于E&R 企業而言,面臨的更加復雜的挑戰是在不久將面對的2030 年中期目標。眾多企業正設法弄清其宣布的碳中和戰略目標在未來幾年內會對其市場估值、企業運營、員工及市場產生哪些實質性影響。
鑒于此,德勤發布了《邁向2030脫碳之路 ——志存高遠 聚新合力 重構能源未來》報告(下稱“《報告》”),報告探討E&R行業某些特定領域,如化學品、石油與天然氣、礦業及金屬和電力、公共設施及可再生能源中的企業如何在未來十年加速脫碳進程并于2030 年前有效地實現中期目標。
報告指出,縱觀全球各國家及各行業均產生脫碳的訴求,并已經形成經濟脫碳的重要驅動因素。首先,在全球范圍內,支持氣候行動的呼聲高漲。2019年,出現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氣候變化抗議活動——數百萬人涌上街頭,要求政府立即對氣候變化采取行動以減少污染。
大約185個國家發生了此類活動,抗議者向政府和企業施壓,要求解決迫切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如所羅門群島海平面上升、南非有毒廢棄物、印度空氣污染與塑料廢物以及澳大利亞煤炭開采擴張等。報告認為,政策制定者最終會跟隨大眾所關注的問題。
報告中提到,全球各地因氣候變化引發的罷工活動和游行表明,企業員工、客戶均非常重視減排問題。公眾迫切希望政府對氣候變化采取行 動,因此,在制定減排目標及相關綠色法律方面,當前許多政府已勢在必行。
譬如,歐盟目標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實現溫室氣體(GHG)凈零排放的經濟體是《歐洲綠色協議》的核心所在,也與《巴黎協定》下歐盟對全球氣候行動的承諾相一致。此外,中國也宣布碳減排目標:在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完成《巴黎協定》目標。中國的近期目標是降低碳排放強度,即減少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碳排放量。繼2017年和2018年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排放量分別下降了5.1%和4%后,當前中國正向碳減排目標不斷邁進。
除制定減排目標外,部分政府機構還采用碳定價機制來加速其目標進程。現今,全球已有40多個政府機構采取了某種形式的碳定價機制,這些形式包括對化石燃料直接征稅以及“總量控制與交易”計劃。迄今,這些計劃產生的結果喜憂參半:某些計劃大獲成功;而在能源客戶無法承擔相關附加成本的情況下某些則無法有效實施且成本昂貴。有鑒于此,有些政府機構可能選擇精妙的方法對碳排放間接征稅,這些方法包括制定可再生能源組合標準、能效管理要求、排放規定及碳補償定價等。
報告中還提到,技術成本的大幅下降也推動E&R企業實施脫碳策略。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報道,電池組的平均市場價格從2010年的1,100美元/千瓦時暴跌至2019年的156美元/千瓦時,實際降幅達86%。據BNEF預 測,2023年,電池組價格有望降至100美元/千瓦時,從而有力推動全球經濟電氣化進程。此外,物聯網、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數字化技術和人工智能驅動型能源管理及交易平臺的發展也有助于確保傳統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價值鏈效率的提升以及成本的降低。
到目前為止,低碳經濟轉型主要由電力和公共設施(包括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機構主導。據世界經濟論壇(WEF)委托Point380(一家專業的數據分析公司)開展的一項分析顯示,自2015年起,全球主要電力和公共設施企業的排放量大幅下降。
基于取得的實質性進展,某些電力和公共設施企業在未獲得監管機構進一步激勵舉措的情況下,自發的對自己設置了更高的目標。譬如,意大利跨國電力公司——Enel,力爭在2030年實現碳中和,這遠遠早于眾多企業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為實現該目標,Enel正實施宏大的全球投資計劃,力求擴展其可再生能源發電組合。
部分礦業及金屬行業企業已著手推動其業務電氣化,并針對冶煉和煅燒等高耗能型工藝與行業協會及其他團體攜手開發創新解決方案。例如,必和必拓(BHP)于2019年7月宣布了一項應對氣候變化的投資計劃,即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向減排技術投入4億美元。力拓集團(Rio Tinto)也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入10億美元用于氣候變化相關項目。
一般來說,石油、天然氣和化工行業相關企業的業務轉型較為緩慢,因其核心業務模式非常依賴碳氫化合物的生產和加工。盡管如此,部分企業仍在抓住機遇向低碳經濟轉型,這不僅僅是針對企業的經營方式進行轉型,還包括其產品或服務。殼牌(Shell)、雷普索爾(Repsol)、Equinor、道達爾(Total)和英國石油公司(bp)已制定出初步投資計劃,以期實現其業務多樣化,并且設定了長期能源強度目標來減少碳排放。這些計劃包括向太陽能、風能、氫氣和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投資,以及拓展電池組、電力平衡技術等輔助型低碳業務。
為實現跨行業的目的,石油巨頭大規模的承諾可能會改變E&R行業的游戲規則。例如,英國石油公司擬在10年內將其年度低碳投資增加10倍,至每年約50億美元。該項投資預計會涉足多種低碳技術,包括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以及氫能和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的早期市場地位。道達爾宣布了其成為可再生能源國際領軍企業的計劃,并為實現該目標已投入大量資金。目前,道達爾將其資本支出10%以上用于低碳電力,并計劃在2030 年前(甚至更早)將這一比例提高到20%。
一些跨國化工企業制定了以可持續性為核心的轉型戰略。如杜邦(DuPont)做出以下承諾:打造循環經濟下的商業模式;100%依據可持續性標準(包括綠色化學原理)下生產產品、設計工藝;溫室氣體排放量到2030年前減少30%,其中涉及實現60%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
欲重塑自身的企業不僅僅局限于全球各大企業巨頭。譬 如,西方石油(Occidental)——一家綜合性能源公司,業務范圍涉及石油、天然氣、化學品經營及低碳業務,近期宣布了其雄心壯志的目標,即通過使用利用與封存技術及開發二氧化碳其他經濟應用方法來完全實現碳中和。
報告還指出,雖然有些國家和企業已經在碳減排方面取得進展,但是距離達到碳中的目標仍然有巨大差距。報告認為,以下四大E&R領域企業需要考慮不同脫碳戰略,以實現自身的脫碳目標:
化學品:企業應聚焦提高化學品及材料生產相關資源與能源效率,使用可持續廢棄物或生物原料,避免生產原生材料。
石油與天然氣:企業可推動商業模式轉型,包括多元化發展其他形式的能源及支持技術,將范圍3的碳排放(產品價值鏈活動產生的間接碳排放)轉變為商機等,以令投資者滿意及保持在能源轉型期間的運營活力。
電力、公共設施及可再生能源:企業在脫碳方面需具備強大的數據管理能力,并從數據中獲取洞察。企業可著手于價值鏈三個主要環節(零售電力、電網輸配及發電)中采用高級分析及情景建模。
礦業及金屬:礦業脫碳的棘手之處在于處理價值鏈排放,這需要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和運用生態系統思維方式。具體而言,各企業可就現有的合作伙伴關系、現行的試驗以及制定的解決方案設定目標。
脫碳是一項艱苦卓絕的任務。對于追求脫碳目標的企業而言,需要轉變運營方式:獲取、使用、消耗及審視能源和原材料的方式,以及與眾多利益相關者互動的方式。此外,還需要投資方和政府作出重大的財務承諾。同時,能源轉型亦會對各E&R企業之間的互動方式以及各領域之間合并、 融合的方式產生廣泛影響。
德勤中國能源、資源及工業行業主管合伙人郭曉波表示:“能源轉型是以長期趨勢為基礎,這有助于抵御當前的經濟波動。能源轉型或‘綠色新政’勢頭強勁,新興生態系統及技術也不斷涌現。這些趨勢有助于發展可再生能源、開發新的能源載體、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碳排放和開辟碳及其他副產品新市場,日益推動形成循環經濟。”
德勤中國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服務主管合伙人謝安指出:“脫碳將能為業界帶來轉型的契機。對于追求脫碳目標的企業而言,他們需要轉變運營方式,包括獲取、使用、消耗及審視能源和原材料的方式,以及與眾多利益相關者互動的方式。此外,還需要投資者和政府在財務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同時,能源轉型亦會對各E&R企業之間的互動方式以及各領域之間合并、融合的方式產生廣泛影響。”
報告認為,到2030年,許多企業可能不再考慮如何處理二氧化碳及其他廢棄物,而是將其所有產物(包括排放物、副產品和最終產品)均視為可交易的用于創造經濟價值的資源。因此,有可能形成新的合作伙伴關系和市場。而那些長期被排放或廢棄的高成本有害物質可能成為企業想要購買的產品。由此,可形成一個更加清潔、循環的全新經濟模式。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