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論壇三]企業家、專家答現場提問
主持人:
剛才幾位嘉賓從不同的角度談了他們關于政府角色和企業發展之間的關系,各位有什么問題或者見解請大家提。
(提問部分)
提問:
佛山市招商引資喜歡什么項目?推薦哪些項目到哪兒投資?你們招商引資和其他的地方的招商引資有什么差異?
周文:
作為招商引資來講,我們希望污染少、成本效、效益高的項目那當然是最好的。作為佛山來講,政府規劃其中有一點招商引資的時候,門檻的問題,比如污染比較嚴重的電鍍、漂染、水泥,打火機安全隱患比較多,我們就不給進入或者禁止進入,高科技的,用人又少,對環境污染很少的,但是產出非常高的,而且對當地提供的稅收非常多,我們是非常歡迎的。
市委市政府對招商引資來講,我們明確的一個目標,除了我們的企業要做強做大以外,今后我們的重點園區要留出一定的土地,而且要集中人力物力瞄準的是世界500強的企業,中國500強的企業,而且廣東是500強的企業,我們希望這些企業能夠進入到佛山去投資和發展。
提問:
剛才我聽了中國人民電器集團董事長的發言我很感動,我聽到96年5千萬資產資金,從十年當中發展工業產值120億,前幾天我在中央電視臺二套看到他在電視臺的講話,我問一下鄭董事長你用什么角色,什么思路發展這么快?下一步,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給省里的邀請,來到參加中國企業500強高層論壇,今后你的思路你的安排,你的策略怎么樣。
鄭元豹:
這位同志提問人民電器,人民電器96年五千多萬,到2006年120億,一個企業的發展通過資本整合,就兼并重組做大做強,人民電器是多元化的企業,人民電器是主導企業的多元化,物流、房地產都在做??缧袠I多元化的企業具備幾個條件,一要具備處理人才條件,二要具備品牌條件,三要具備管理體制和機制問題,四是要具備市場條件,這幾個條件以后跨行業,從5000萬到120多億,是產業重組和共同發展一條路。
提問:
在科隆股份和海信一系列事件當中,以及格林科爾這個事情當中,以及廣東健力寶這一系列的股權事情當中,市政府在這兩個事情當中有什么樣得失沒有?
周文:
剛才那位同志提出的問題,我這邊有些聽得不大清楚,我知道問健力寶和科隆的事情。健力寶是佛山山水區的企業,這個企業大家都知道了,改革開放以后,發展起來,而且做飲料的,規模比較大,另外科隆在佛山順德區,它也是做家用電器為主的,特別是科隆的冰箱、空調都比較有名,這兩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里邊,在經營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大家在報紙上、媒體上都看到了,而且也引起了很多企業家和市民,包括股東的關注。
這兩個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處理,現在逐步恢復比較正常的層面,像健力寶,它就是通過資產重組引進臺灣的統一,把過去的債務還清,而且蓄念開始到現在逐步有盈利。科隆也是通過重組以后引入了海信,所以最近情況的反映也是逐步恢復到事件發生之前的狀態,更詳細的情況,在這里說一聲比較抱歉的話,因為沒有具體操作這個事、參與這個事情的處理,更詳細更詳盡的情況在這里沒辦法向你提供。
提問:
我想做一個總結兩個評論,幾位嘉賓講到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有一個共識,河流、河床、魚的關系、魚和水的關系,政府和企業是分開的,政府能做的事情企業做不了,企業做的事情政府也做不了,這是一個共識,我要做兩個評論,從國際觀角度看政府和企業的關系。國際上政府機構、監管機構和企業,主持人做了交通警察和駕駛員的關系,實際上交通警察是不定交通規則的,足球場比賽和裁判關系,實際上裁判不定足球規則,是另一位更高層次定位,所以在西方國家,政策制定和監管機構在執行這個政策競爭規則,完全是分開的一個機構,如果政策制定和監管還是混在一起的,政府又制定政策又落實監管又參與競爭,三個角色混在一起,所以現在有一個想法,應該和政府的制定和監管分開獨立起來,監管機構、政府和企業起中間的作用。
第二個評論,還有體制的問題,政府和企業,為什么東部發展、中部落后、西部更落后,省一級、地一級、縣一級政府很多機構相對企業的機構來說過于龐大。佛山市有這么多家的企業和名牌企業政府官員的人數可能和中部和西部一個縣里面的政府官員的人數差不多,但是佛山市的企業和工業,包括產值完全可以使得政府更好,同時變得有效,從制定政策和提供服務來說。在中部可能一個縣里面只有十幾家企業,根本沒有什么大的企業,但是它還是有五六個副縣長,四五個副書記,還有所有的局、廳,佛山市有的,他們也有,這樣就導致譚總講到的問題,就這幾家企業所有都找到門,政府的職能變成支持鼓勵企業發展,變成阻礙企業發展,這是以后政府機構改革應該考慮的問題。
提問:
今天討論企業與政府的關系,核心實際上就是企業家與政府官員問題,我想問一下臺上幾位嘉賓,你們平時怎么樣處理和政府官員的關系?
主持人:
政府和企業的關系實際上是企業和官員的關系,請問企業家你們怎么處理和政府之間的關系?你們作為企業家處理和官員之間的關系。
鄭元豹:
企業家和政府官員的關系和政府的關系是兩個方面,講到一個問題關鍵是環境問題,環境就是標準問題,環境就是素質問題,素質就是文化的問題。小的企業必須靠個人的關系,從大的企業要搞好標準的關系,就是素質、文化問題。大環境和小環境,大家說到的環境就是有形比無形,無形和素質,素質和制度,紅燈打開,警察在那邊就不穿,警察不在馬上闖紅燈,差異在哪里,就是無形管理,無形出來就是約束,有形和無形,無形和素質,素質和制度化對接,企業的小環境和大環境,大型企業需要大環境,小型企業需要小環境。
徐斌:
企業家和官員之間的關系問題這是很敏感的問題,但是也是很實際的問題。剛才這位發言者對政府和企業的關系發表了非常重要的觀點,監督的責任本身就是規則的制定者,這種關系企業只是執行者,企業家是規則的真正執行者,這時候企業家和官員真正搞好關系,企業才能把規則玩下去,否則怎么玩這個規則,你跟他的矛盾是沖突的就沒法玩,企業和政府官員要搞好關系。這個關系首先要向官員換句話說向政府有關部門學習游戲規則,像稅務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行業部門等等,要向他學習和溝通,在這種過程中,也和他建立一些感情,這樣互相之間會有效幫助。
鄭元豹:
小企業假冒偽劣,需要和政府搞好關系,大企業沒有假冒偽劣,就是大環境,小環境不需要。
徐斌:
大連這個地方介于南北中間可能要好一點,不像譚總講得那么嚴重,不像一個官員到企業老總就要出面,但是和政府官員有一些交往,而且大家的關系相對來講有時候有矛盾,有時候很融洽,互相之間溝通多,交流得多,促使企業發展比較順利。
周文:
企業家和政府官員是朋友我也是非常贊同的,作為政府這個角度來講,我希望不是狗肉的朋友、權錢的朋友,不是報喜不報憂的朋友,也不是坑你害你的朋友,這樣子的話企業家和官員才是真正的朋友。
提問:
今天論壇主題就是政府和企業的關系,原來是政府官員,現在是企業的老總,我想這個問題您最有發言權,在這個角色轉換中您最大的感觸是什么?在角色轉換過程中,什么事情讓您最高興?什么事情讓你感到最痛苦?
陳國平:
我現在辦民營企業,辦國有非壟斷企業,所以有一個領導跟我說了一句話,假如你再當市委書記你首先要建立什么呢?我毫不猶豫地說,要搞整合。現在我總覺得我們企業和企業家的地位是不一樣的,納稅人的地位沒有得到尊重,我高興的是我們國家依法行政進程加快,最煩惱的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政府不辦事。企業按企業的規律辦,我們搞建筑企業,政府一個文件規定,要法人報名,我這個企業經營規模已經是幾十個億了,法人就我一個人,天天在飛機上飛,你去不去,你不去報名,你就沒有資格了,這些問題法需都有游戲規則,大家都按規則辦,招標。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政策要落實,要換位思考,要尊重企業,尊重企業家。中國人力資源還是很豐富的。正因為我是政府來的,我就等著政府的游戲規則,按照你的規則辦,沒有辦法,要下決心搞企業,把自己的事情搞好,首先和政府關系搞好,盼星星盼月亮。
譚歷:
我在政府待過,最后到企業,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政府到企業以后在企業最高興的是什么,當企業家把企業號,經濟效益搞好的時候,成就感非常好,老百姓、所有職工都給你鼓掌甚至流淚,那是最高興的事,你最痛苦的是什么,原來你局長提拔的干部甚至處長,為了搞政績的時候找你麻煩的時候,你是最痛苦的。
主持人:
謝謝!
各位嘉賓和下面提問的問題和見解都非常好,今天下午探討非常感興趣的問題,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系,大家比喻成魚水關系,魚和水要有一個存活的平臺,但是這個平臺就一個區域經濟,這個條件下考慮魚水之間的關系,至于說是一條江還是一個海、還是鄱陽湖,總的來說是流動的,有資源進來,也可能有資源出去,對于區域經濟來說,可能要追求的是地區有活力,有更好的資源進來,而所不需要的資源出去,你說只出不進,或者只進不出,都不是一個良好的生存狀態,所以魚水關系要在非常良性生態狀態流動的、有進有出的環境中進行生存,但是這里頭對于整個國民經濟對區域經濟來說基礎是企業,但是要搞好這個環境,主導在政府,所以這兩者應該說對區域經濟而言是缺一不可的。
第二,如果對區域經濟正確處理企業和政府之間的關系的話,一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佛山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辦了,所以佛山要考慮自己原本條件、文化傳統和現在所處的位置和將來發展的方向,重點要發展什么?這就是說,區域要有特色,進來的企業也要有特色,政策也需要有側重,才使這個區域發展起來才有特色,每一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特色,整個國家就會百花齊放,就會繁榮,所以不要指望一個區域,讓你感興趣的企業,或者哪個企業想進來就進來,那個區域一定會有問題。
第三,有所為有所不為當中要著重在無為而治,無為而治不是說撒手不管,根本是在于規則系統和文化傳統。要制定一個非常完善的規則系統,遵守這個規則可以少跑。只要是健康的規則,用這個規則訓練民眾、政府,訓練每一個人,久而久之就變成一個文化,這個文化當它在實施自己行為的時候,并不像到這是規則當中哪一條,已經成為自己行為當中組成部分和本能的反映,本能的反映,如果說規則是良性的,本能的反映也是良性的,所以這時候你也不用管。就和我們在傳統當中,你在什么時間干什么,大家都知道,不用任何人說,他都知道初一吃餃子、初二串門,無為而治是在于規則系統,由規則系統最終形成的文化,對政府而最重要的職責是要制定好規則。至于說這個規則是由哪個機構制定,規則出來以后需要有一個實施機構監督,這都是非常好、非常對的,但是一定要有一個好的規則系統,而且政府或者是深大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制定、完善規則系統。當任何一個人離開崗位的時候,這個規則仍然在發揮作用,這是一個地區長期繁榮、長治久安的根本。
最后一個問題,所有的問題可能都有大有小,有軟有硬,有個體和群體,不會不涉及到企業家和官員之間的個人關系,我覺得剛才幾位嘉賓和下面同志講的都挺好,當它規模比較小的時候,或者是在小范圍里頭可能更多會處理一些個人關系,當規模很大的時候,在一個大環境里頭,它更多依據規則系統,你不能排除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人和人之間有親疏,親和疏的關系影響到官員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輕重緩急,不能說一點影響沒有,但是這種輕重緩急一定在規則范圍里邊,超出操作范圍就有可能出問題,一次問題不大,二次問題不大,久而久之會在破壞一個規則,因為一個企業會傷害大大數企業,久而久之對大多數企業傷害很大的,如果意識到這一點把企業家和政府官員的關系放在合理的范圍之內,所以說搞好或者處理好企業家和官員之間的關系應該說是必要的,也是正常的。當然,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系還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但是今天下午時間有限,下面如果還有交流機會的話,大家還可以利用各種機會,大家再進行交往。謝謝各位嘉賓,謝謝各位參與,謝謝各位提問題的同志們,謝謝大家!
[分論壇三]企業家答主持人和專家問
主持人:
剛才幾位嘉賓分別談了他們各自的見解,政府和企業的關系共同的平臺是一個區域經濟的發展,所以放在區域當中看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系,究竟應該怎么處理比較好?剛才幾位嘉賓談了,包括剛才譚總講到,司機跟交通警的關系,把企業看作是司機,自己在開車,交通警需要劃線和建立交通規則,至于司機往什么地方跑,只要不犯規,可以不管他,政府應該起到這樣的作用。陳國平總經理政府和企業之間要相互理解,陳總也是我們這里面曾經當國官員一位總經理,所以他在這方面體會得很深。徐斌董事長也講到放水養魚,企業要融入到政府政策里面,企業才可以活得好,同時政府的政策要有利于企業的發展,也考慮到兩方面的關系。周文副秘書長講佛山現在是廣東省在經濟實力方面屬于第三位,在第三位之前可能是第四位、第五位,為什么你可以從第三位、第五位到第四位、第四位到第三位呢?這里面就有一個區域經濟吸引力和區域經濟對資源聚集,這個企業為什么能夠這么有活力,剛才也講到企業和政府的關系。鄭元豹董事長特別強調魚水關系的問題,特別強調三個品牌:政府品牌、企業品牌、個人品牌,政府的品牌不好企業的品牌會受影響,企業的品牌不好,政府的品牌也建立不起來,這些觀點我認為都非常有見解。
面臨的環境不一樣,有的幾乎是在民企百分之百的環境里面,有的在一半以上都是國企,所以政府面對的環境不一樣,所以采取的政策也不一樣,魚水關系就涉及到放什么水、養什么魚,有一個產業規劃的問題。如果講到產業規劃,在計劃經濟里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政府手里有資源,所以他可以做規劃,如果他沒有資源、資金、政策,企業不會聽他,因為沒有資源我為什么聽你的,政府所掌握的資源越多,企業對政府的依賴越大,就有放什么水養什么魚,政府掌握什么資源,資源怎么為企業利用。放多少水,養多少魚,放哪兒的水,養哪兒的魚,就有一個重點,你要支持一些大企業,有的說大企業本來生存條件比較好,你應該更多支持中小企業,放哪兒的水養哪兒的魚。
完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外政府管企業可能要抓住兩個基本問題:一是準入,給不給企業注冊;二是依法管企業。沒有更多的除了法律和政策以外人為方面的因素,中國是處于轉型時期,既有市場經濟方面的規矩,也有計劃經濟方面的遺跡。西方說在你準入的時候我主要看兩條:一安全,也就是說你的產品要安全、生產過程安全,不要對環境造成影響。二是就業,是否對當地的就業能夠增,按照法律就可以注冊,注冊之后就可以依法來辦,關于貸款其他方面的支持都由政策和法律規定。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法律法規方面比較完善,企業和政府之間的關系就比較明晰,在中國政府究竟管什么,涉及到的問題不僅僅是這么簡單。再一個,假定政府不管這個區域的經濟,也可以照樣發展,當然不可能永遠正常發展,比如說政府一年不管企業,企業照常發展,有時候可能會有一些困難。應該說,社會有一個自然增長率,加上政府的作用,自然增長率是6%,到年底以后實際的增長率是9%,3%就是政府的作用。政府在區域經濟和企業關系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大家一說起來主要是創造一個環境,提供一種條件,完善環境、創造條件,放水養魚,話可以這樣說,不同的區域面臨不同的情況。一面臨到具體情況的時候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又有不同形態呈現出來。下面能不能集中在環境問題上,大家談一談自己的見解。
一個區域的發展主要的問題是政府的作用,政府創造什么樣的環境,涉及到企業的方面,主要問題是在企業,一旦涉及到企業發展,主要的問題可能就是政府。政府如何完善環境,政府如何創造條件,有利于企業的發展,企業和政府之間對這個問題并不完全一致,就如何創造環境,如何創造條件,下面請幾位嘉賓再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鄭元豹:
張教授講到放水放魚的問題,一個企業的發展有三個成長階段,企業家比我都清楚,有三個階段,有三個階段對比起來,第一個階段是資本積累的階段,自己當董事長、自己當總經理、自己當技術員,自己當銷售員,自己管經濟,自己用經濟。自我積累的階段,政府如何做好使老板變成企業家,企業家不僅僅開發市場,不僅僅開發產品,重要是開發一大批人才,引進一大批人才,扶植一大批人才,有情的發展,無情的管理,擴大規模和實力、品牌效益,解決就業再就業,納稅再納稅,實現企業家的社會價值。企業家必然是社會的活動家,政府的政策、環境都不是一樣的,一懂經濟家,二是懂政府家,第三個社會家,這三個問題結合起來是企業的核心問題。我們企業社會的活動家,又維護我們的經過穩定,這個經濟不能斷。政府從三個問題扶植企業。政府只給金錢,土地給你多少,有什么用?環境更重要,政策要加環境,隨著企業的發展人才也是一樣的,引進人才政府要有人才政策,有一個自然環境給他,人才就留得住。企業的政治和經濟環境不能結合起來,這個企業也是不能發展起來的,尤其是在我們在政府政治發展,實際長他的發展不好,帶來企業的后顧之憂,非常大的問題。他的政治發展好了,發揮自己的能力就強,政策加發展就是文化特征問題。文化就是品牌,政府為什么要做品牌,過去政府和現在的政府不一樣,我是溫州人,溫州現在在全國、全球都有溫州商會,過去的溫州是假冒偽劣溫州,你是哪里人,溫州人,溫州人啊,是假冒偽劣的,現在的溫州人也不一樣了。我們是做溫州品牌,我們就跟國家品牌一樣的。胡錦濤主席到美國,前后兩百個警車,對我們的地位就是我們的品牌,過去的溫州是假冒偽劣溫州,現在的溫州不一樣了。政府必須建立經濟模式發展,所以經濟模式在哪里呢,溫州的經濟模式就是溫州的文化,結合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結合國際文化,三個問題結合起來,就是溫州發展經濟的模式。
溫州經濟模式第一個問題溫州的企業家把握國家的方向,發展得比較政策。2001年朱镕基總理拿出一千五百億搞高新技術項目,全中國拿600個億,企業要理解國家的方向和目標。第二,溫州這種文化、經濟模式是溫州一萬個精神,要代表溫州的經濟模式,這種吃苦的精神、冒險的精神,不知足,永遠不知足。第三經濟的溫州模式是什么呢?爸爸和孩子分離文化,走出去文化,走出去占領市場、占領資源、占領信息、占領空間,尋找發展。第四個溫州的經濟模式有形無形做品牌,有形是價值,無形是財富,所以說溫州對品牌有形和無形的機會做品牌。第五個溫州模式是什么呢?就是做大做強,每個人坐在這里,民殷企業有線經濟變成武縣,走向國際,國際的法律法規和游戲規則,大型企業要理解這種市場游戲規則,每一個政府一定注意給自己有一套模式的標準規范謀發展。在座的企業家都知道,企業現在比較靈活,政府的可信度不夠、誠信度不夠,我的產業方向轉移,這個結構馬上要轉移。企業沒有政府政策環境,也是發展不起來,這兩個問題尤其是企業家,企業家承擔社會使命感,一切都是法律法規,安全法、商標法、合同法、交通法、勞動法等等都是企業承擔這個責任,不是政府承擔這個責任,是中國13億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要承擔社會的使命感,維護法律在市場經濟中走出一條路,就業再就業,納稅再納稅,扶貧再扶貧,發展再發展,實際上是政府和企業結合起來維護社會的共同利益。
主持人:
有時候企業和政府之間并不完全一致,比如說政府放水,要貸款,水是銀行,企業是魚,政府覺得我放水于是放得夠多了,但是企業覺得你還得放水,水不夠,生活空間有限,這是經常所出現的矛盾。所創造的政策環境,比如鄭董事長講溫州,有人感覺溫州近些時間來,發展的勢頭和其他城市相比或者和自己過去相比不是那么猛,這里面有各種各樣的因素,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企業發展情況下和個人有什么樣的作為,才能保持以往那樣一種勢頭。
鄭元豹:
所以說溫州企業政策和企業環境對接不起來,企業走出去,溫州的人民到外面到處發展,溫州政府會走下坡路。
徐斌:
剛才講到放水養魚的問題,不光是政府放水養魚的問題,這和企業自身也有很大關系的,有個企業可能是長勝不衰的,有的企業發展到一定時間不是資金鏈斷了,就有其他的問題,就出現破產或者是這樣那樣的局面,政府放水不夠,但是實際上兩個問題是一個問題,政府政策導向是什么樣的導向,我放的是什么樣的水,企業怎樣接受這種政策,企業都接受這個導向,接受什么樣的放水,在什么樣的環境下生存,這個問題很重要,政府的政策導向一定是根據國家的政策,大的方向和區域特點和產業進行一些鼓勵性的政策措施,當地的企業如何在這種契機把握中這種契機的發展,如果違背了這種契機的話,可能走不了多遠就要擱淺,如果順應種契機,越走越好,越走越長遠。銀行這個水是這樣的,每個企業都有它自己可融資的渠道,中國母親河有兩條:黃河和長江。黃河到冬季的時候斷來,長江常年如一滔滔不絕,黃河整條河上沒有幾個像樣的湖泊,湖泊是干什么,當雨水多的時候,江里的水湖的水存到湖泊可以做到積蓄,等河里少的時候,湖泊水出來補充河水,長江就不一樣了,常有大的湖泊有洞庭湖,下面有太湖,當你沒有水的時候,就有效補充進去,當水的時候有效存在湖里,企業也是一樣的。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有一些儲備的時候,向什么方向投資的問題,可以投入到保險業,當需要的時候可以取補充補充在企業里面,單一指望政府一條政策跑到黑的話,像一條河流走下去沒有轉彎一樣,河流不可能沒有轉彎,放水的時候大家要看清楚這個水放在哪兒,怎么樣順應水流,把企業做起來,當水不足的時候,如何利用儲備的河水補充到庫存里,企業自身的問題要銜接好,把當地的優勢,中央政策結合到,企業把自身的情況和當地的政策要很好地結合,這樣才能夠把整個的企業越做路子越寬越廣闊。每個企業本身就是一個小的社會,做企業老總的,一兩年不上班,我們至少還可以吃飯,但是企業的員工如果一個月不上班的話可能就沒有錢吃飯了,企業本身是一個社會,社會上存在的問題,對社會的貢獻,遠遠不至于拿一點稅收,解決很多人就業問題,解決很多人吃飯問題,從而消化了很多的社會矛盾。至于額外的社會做的貢獻,我想重要的是不應該強求,而是企業的自愿,這樣企業對社會有貢獻感,沒有壓力感,社會也能夠有效吸納企業的資金,不是片面強調政府讓企業多一項社會責任,多做什么貢獻。沿海一帶捕魚的比較多,每到夏季的時候有一個休漁期,放水養魚。中國還有一句,竭澤而漁,把水淘干了把魚抓出來,魚水是雙方的問題,如何正確對待這個問題是區域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協調和整合。
主持人:
企業朝著政府的政策瞬時二游,政府往什么地方放水,往什么地方游,有一個調節的機制。有的政府并不一定的政策并不一致,今年放了明年不放了,名面開另外一個溝往另外一個地方放了,另一屆政府又開了一個溝,往別的地方放了,也有政策不連續性的問題。
周文:
政府如何創造更好的環境,如何為企業發展服務呢?這是政府一直以來在不斷努力和實踐的話題,也是不斷探索的話題,而且這個話題對政府來講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同時也是一種壓力,政府發展企業職責剛才有些企業家也講了,最好是不管或者少管,做好規劃,做好監督執法,除了這個之外,如何營造更好的環境為企業發展服務呢,政府服務是必不可少了,大家經常聽到一句話,優惠的政策比不上優質的服務,如何造環境,如何放水養魚,服務是政府最主要的標志。
作為佛山來講,企業比較多,工商企業個體企業接近十萬家,而且占了65%以上是民營企業,超億元是大企業,佛山有770多家,接近800家,中國500強里面的佛山就有5家,占了1%,這個比例還是少了一點,還要繼續努力,政府如何加強服務,為企業發展提供條件呢?把我們重點工業園區,規劃好、建設好,筑巢引進金鳳凰,過去佛山土地面積不大,3800多平方公里,但是到處建工廠,工廠冒煙,只見星星,不見蔭涼,調整思路,建設產業強勢的戰略發展目標,通過整合和規劃以后,工業園區原來接近一百,在臺下六大園區的同志也來了,通過統一規劃和宣傳幫助,統一的整合,把企業引進來,形成一個更大的聚集洼地,形成更大的經濟效益。
大家比較關心的就是政府收費和稅收,稅收我們沒有什么主動權和優惠稅收,稅收哪里是國家的政策、中央的政策,行政的收費基本上采取零收費的辦法,除了省以上規定的行政收費之外,地方一般不增加收費的項目和提高收費的標準,這一點抓得比較嚴,而且對政府的行為是有規范,擅自增加收費項目或者是增加收費標準可以通過行政投訴,為了方便企業辦事和群眾辦事,我們基本上把一些部門的窗口單位全部集中在一起辦公,形成行政服務中心,通過一站式窗口服務用更快捷、更便利的、更高效的方式方法為企業和群眾服務。
針對企業所反映的熱點、難點的問題,我覺得人才培訓,作為政府來講很有必要加大這方面的建設,通過建立職業學校、職業技術學院和勞動部門的技工培訓等等不斷為企業輸送更多智力方面的資源。佛山鼓勵企業走自主創新的道路和走創名牌的道路,佛山名牌比較多,有14個中國馳名商標,有40個中國名牌,最近有一些權威機構佛山被評為名牌之都,政府這方面采取一些政策,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或者中國名牌產品的企業我們給予一定的獎勵。企業在申報的時候,我們主動走上門去,給企業進行指導,當企業有困難的時候,我們一起和企業研究一些商量,甚至和企業申報指導工作積極和企業商量研究。服務在政府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這幾年來,佛山經濟發展比較快,推動企業科學管理和現代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大家所關心的安全的問題,作為政府來講,也是非常傷腦筋的問題。大家知道,市長現在最頭疼的是什么問題呢?最頭疼就是超過12點鐘以后有電話響,哪里死了人、哪里工廠著火了,哪里又出什么事了,市長最怕這個事、最擔心這個事,這么多的工廠,近十萬家的工廠,不可能每一家的工廠都上門指導,我們通過一些政策和平時安全檢查和建立安全監管的隊伍等辦法,推動現代化管理和科學管理,學到企業安全生產工作逐步走上規劃,是不是死人就找了,半夜12點鐘以后,打電話報不吉祥的事情、事故也少了,佛山這兩年來,我們成為國家非公有企業安全監管的試點。
作為佛山推動會展經濟推動企業的發展,我們有強大的產業,包括家用電器、紡織服裝、金屬加工、鋁型材、家具等等,通過政府的引導,舉辦一些會展,搭建平臺,讓企業在平臺上尋找更多的商機,瞄準市場把企業做大做強,這可以說是佛山經濟發展的因素。
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做法是,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這幾年來,我們通過改善改造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政府服務力度,引進世界500強的企業有34家,這個比例是比較大的,到2006年9月世界500強的企業達到7家,通過外資的進入,外面先進技術的進入提高本地企業競爭力和綜合能力,非常有好處和幫助。不管怎么樣,作為政府來講,在提供條件,創造更好的環境為企業發展服務的時候,服務這兩個字是不可少的。
主持人:
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主要做企業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比如說企業非常需要信息,政府最好能夠建立信息平臺,包括培訓,包括中小企業的貸款,這些企業很難做,這些方面做得越好,生態環境越好,就跟我們買房子的時候,這個小區環境好,就愿意住,小區環境不好,要這個沒有,要那個沒有,要員工沒有好的勞動力,他需要信息他不知道到什么地方找,他就覺得生存環境不好,就不愿意去,或者待在那個地方久而久之還會離開,政府通過服務創造一個區域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陳國平:
有一次我參加政府組織治理經濟環境的會議,我發言說,現在的環境對企業來說是不好的,說到這里我看到組織會議的臉色不對,我馬上不轉,持這種觀念的人是不全面的,對企業來說環境是不優的。散會以后,還是你的提法提得準,是環境不好還是環境不優?當然是不優。作為企業協會,我認為應該為企業說話,辦企業很難,現在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企業,我認為環境不講不好,至少是不優。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我當市長、當縣長放水,攔水我也攔過截過,作為企業來說,要集體呼吁,但是企業本身要立足自主創新,我有一句話可能片面一些,就環境而言,我認為政府要無為而治,企業要有為而安,我來這個企業五年翻了五番,政府給了什么政策也沒有給,但是政府確實又不怎么管理,我們依法經營。我們現在的環境很好,分勞模,我們公司還有指標,只要提的要求合理,政府都會同意,互相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創造企業發展的環境。
譚歷:
政府和企業的關系,企業和政府現在特定的中國環境下,還是應該有一個溝通的渠道。渠道有沒有呢?有的。比如協會,房地產有房協,有協會,我看溫州商會很厲害,我主張辦商會,不辦協會,因為商會是企業老板組成的協會,工人有工會,不應該由黨委、副書記、紀檢委書記和副經理兼職,應該是工人,反過來商會的頭應該是企業的老板,協會就不行。協會原來都是政府退下來二線的或者在政府兼職,溝通的時候不一定能完全反映企業家或者是企業的想法,溝通渠道協會是半政府,上面有政府,在和政府溝通的渠道商不如商會。
徐斌:
我們的商會會長是政府官員。
譚歷:
企業談到環境問題,盡管環境有所改善,有很多政府由原來服務型轉型,有一些部里領導到哪兒,企業家基本上干什么,擺事的時間就是干事的時間,企業老板一說擺事都知道,紀檢委、檢委會、審計局所有來都得接待,稅務局的員老板都得出來,不出來試試,法院來一個一般的法警,司法局有一個法官我沒接待他,這件事過需了,下件事就麻煩了,環境還是一個問題,政府要干政府的事,不能與民爭利,與企業爭利,干政府公益的事,創造企業的生態環境,讓企業這條魚在大江大河能夠自由地翱翔。
反過來政府又要促進企業發展,又要搞好服務,這是軟環境,雖然多次都提,作為真正到企業家,真正的企業老板都有一肚子的苦水,你說到那兒的時候不能再說了,或者不能再講了,打贏一次你輸兩次,這次叫板能叫下去,那你以后怎么辦?
主持人:
譚總說到商會的問題,政府和企業之間要有一個過渡性的組織,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協調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系,一方面代表企業,一方面傳達或者是體現政府意志,中間有一個過渡,要不然很多問題不大容易解決,類似于商會或者是這樣一個機構,總的來說,中間有一個過渡性的組織,這個組織對協調企業和政府之間的關系,完善環境非常重要。
陳總說政府沒管我什么,我就發展得挺好,這里有一個規則系統,回到交通系統和汽車上,交通系統越完善,把信號燈給你了,地上都劃了線了,交通警察沒什么事,除非撞了車,除非有事故才出來管,這個時候這樣的交通規則用這個規則訓練我們的民眾和司機,這時候車往什么地方開,按規則辦就行了,犯規管他,不犯規不管,這種情況下,政府要輕松得多。有的情況是什么呢,該有規則的時候沒有規則,沒有規則只能用指揮解決問題,成天找市長,成天找官員,有規則按規則辦事,在規則和政策范圍里頭按規則辦事,超越規則和政策范圍以外你再用指揮干,系統規則再用指揮就亂套了。現在存在的問題還是說規則系統不是很到位,或者是有了規則系統不是很完善,這方面對企業而言,對完善整個環境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分論壇三]長春建工集團公司董事長譚歷:從企業改制看政府角色與企業發展
我是東北長春建工集團的,我們這個企業原來國有企業,通過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東北的企業正在改制,嚴格來說,長春建工大集團原來是政府的兩個局,建工局和建材局,經過改制以后變成大的集團公司,一直是國企,逐步向股份制企業過渡,下屬的企業大部分進行改制,就變成多種所有制并存的股份制大型企業。今天參加500強發布會非常高興,今天談這個題就是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政府和企業的關系是很清楚的,政府是裁判員,企業是運動員,政府相當于警察,咱們的政府在制定規則,嚴格到一定的程度,現在是政府制定游戲規則、市場規則,現在為什么又拿回來政府和企業的關系,還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在計劃經濟下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就是政府辦的企業,政府在辦企業,同時還有一定民營之企業的,國有企業是系統直屬的,是政府所有的,還有一種不是政府所有的,這兩種體制在國企。政府在抓經濟,有強勢政府的特征,政府讓房地產上就上,一調控房地產下,這種調控不一定十分到位,終究是強勢政府,真的要剎車的話,中央一發問就剎了,強勢政府和美國政府是不一樣的。美國政府是小政府,咱們是大政府小社會,他們政府和我們政府不一樣,政府在抓經濟,不管哪一個層面上的政府,省政府、市政府、區政府,政府官員任期政績主要還是經濟指標,有些地方政企分開。如果作為市場的話,讓它健康持續、永續發展,政府要劃清政府和企業的職能,公益是一方面,公共方面的事情,企業不做的事情,政府來做,企業做不了的,政府來做,真正企業做的事政府不要做,如果兩者都在做,運動員和裁判員都上場的時候非亂不可,首先在政府,政府控制資源,又在裁判,要做到服務型的政府,管理型的政府,找準問題,讓企業在有些規則場面下創造財富,企業創造財富之后不能浪費,回報社會。
政府官員在任期之內政績的評論也不完全靠GDP,政府在管理經濟方式方法得改變,轉變經濟職能還得削弱,太強,強勢調控、強勢主體,個別政府也有與民爭利的行為,強勢操作應該削弱,特別是政府有一些國企,中國500強一頒布,前面還是大國有企業在前面,市場規則有一些問題,不是在同起跑線上,不利于經濟發展,不利于企業主體培育。
[分論壇三]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團總公司總經理陳國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府角色與企業發展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各位專家,各位企業家,上午好!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府角色與企業發展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也與我個人的經歷有關,什么是企業我越來越清楚,什么是政府,我越搞越糊涂。社會穩定、計劃生育、扶貧幫困,企業要不要做?肯定要做?不完全是政府的任務,但是一做,形式上又是政府的職責。因此我覺得,政府角色與企業發展做到三化,一是換位思考,政府是干什么的,企業是干什么的,又要有定位,而且都要互相理解、支持。我當過政府官員,在縣里面和市里面當縣委書記、市委書記干了14年,市委領導當了4年,組織決定就到企業。同樣辦事,作為縣長去辦事,好吧,這個問題你放心吧。這位老總去辦事,這個問題請你刀下、筆下留情。因此政府和企業都應該互相換位思考,政府抓宏觀,企業抓效益,這就有一個分工的問題。我們要理解政府要理解企業的難處,企業要理解政府的難處,要有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大家通過互相溝通互相理解。我干了六年的企業,我去的時候這個企業瀕臨破產,而且一個副總是第一女貪官,這期間誰也不敢請,請也請不來,一旦當我走出困境的時候,來的時候可以說說也說不清楚了。一會兒是審計,一會兒是財務。作為政府和企業,都要立法,政府要立法,企業要立法。
第三,現在我們的組織路線省市機關的干部就是到地市掛職,為什么不能到企業掛職呢?企業可以到政府,企業換位和政府換位要互相學習,這樣也有好處。這次論壇很好。
[分論壇三]大連實德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徐斌:政府的角色和企業的發展互動關系
我是來自東北大連實德集團有限公司,非常高興在這里見到大家。
今天咱們大家的話題是政府的角色和企業的發展互動關系,這使我想起了我在讀書的時候,有一門學科叫政治經濟學,今天這個課題和政治經濟學有一點關系。我走過世界很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我感覺到中國和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很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系。在發達國家,尤其是在美國或者歐洲國家,政府基本上不管企業,用法律的關系約束、控制企業的發展,中國不一樣,中國很大一部分是政策,甚至是說政府用政策導向引導企業的發展。
實德集團實際上也是很重要的粒子,從1993年開始起步,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以后,城市搞規?;慕ㄖ?#xff0c;我們當時搞總承包。到1995年1996年企業開始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實行轉型,我們從兩個角度考慮企業轉型問題,從環保角度考慮企業的發展,所以我們選定了塑鋼門窗的生產。政策的導向,尤其是到1998年的時候,長江水災和黑龍江嫩江水災,水災對整個行業的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剛開始建廠的時候,全國整個塑鋼門窗總量不超過20萬噸,到現在為止,據不完全統計,塑鋼行業上統計是140—160萬噸,建材行業統計是130—150萬噸,整個市場調查情況,保守一點講,到年底這個行業會做到150萬噸,實際上通過這個政策導向,從1995年開始到2006年十余年的時間,大概其漲了八倍左右,至少是七倍。所以,政府政策的導向應該說對我們企業的發展起了只要了決定的作用。
第二,政府對企業的扶持力度,對企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尤其是企業剛剛起步的階段存在這樣和那樣的問題,政府如何扶持它,從政策上的扶持、資金上的支持、人力資源的扶持、管理技術上的扶持,對一個企業未來的發展都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政府和企業的關系,在中國來講,是魚和水的關系。如果一個企業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政府的政策,企業壽命不會長,如果政策導向不能正確引導企業在一個正確方向往前走的時候,這個企業這個行業的發展也不會有很長的壽命。從這個角度來講,政府和企業的關系是至關重要的,甚至是超越了一些。
我覺得中國政治學對我們企業來講,不是可學可不學的,而必須要學的一門科學。中國政策從國家大的發展方針戰略,國家向何處去,企業從什么方向走離不開政策,從小的方面來講,政策甚至落實到每一個人的身上。
企業和房地產項目是息息相關的,最近中央政府提出來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和諧社會,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住房的建設,房地產的建設應該說是首當其沖的一件事情。有的人一生就買一套房子,涉及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做塑鋼這個產品是石油的副產品,取代于木材和鋼材材類的產品,它在環保問題上有效保護森林和土地開發,同時在節能方面也是優于其它材料的,所以我認為政策的導向對企業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啟示。
(根據速錄整理上傳,各媒體轉載請注明出處:中企聯合網)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