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聯合會定于2003年8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2003中國500強企業發布會暨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大企業座談會”。搜狐財經頻道獨家圖文直播。
主講人:王志樂(商務部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
非常感謝胡秘書長和中國企聯,給我提供一個很好的機會,跟大家交流關于中國企業發展一些問題。
今天正好是關于中國500強的問題,這個確實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件大事。因為我們研究中心主要是研究世界500大公司,所以世界500大,從現在的統計數來看,中國500大和世界500大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因為按照我的了解,今年財富雜志最新發布的世界500大平均營業額去年達到261億美元,今年中國500大可能是17億美元,利潤還差得不大,因為去年整個世界500大的利潤比較糟糕。世界500大的利潤去年狀況不太好,大概是平均起來大概是2.2億美元的利潤,咱們是8500萬。
主持人:
人均利潤今年可以達到它平均數的70%,
王志樂:
中國企業狀況比較好。世界500大最強的那個公司營業額最大的那個公司是2400億美元,咱們大概是3800億人民幣,咱們最小的是25億人民幣,這個差距是152倍,世界最大和最小差的24倍,中石油特別地大,跟后邊的一比距離拉得比較大了。我覺得咱們經常要對標,對照世界500大公司看咱們公司的情況。我非常贊成黃翔先生講的,中國企業做強做大應該有全球化的眼光,就這個問題我簡單發表一些看法。
我們研究中心是商務部以前重點研究企業政策,對外資企業,對跨國公司,中國應該是什么樣的政策,后來進一步轉移到重點研究他們在中國的投資的戰略,進一步研究到中國跨國公司的發展和外國大公司合作的問題。所以我們重點做這幾個研究。另外我自己還兼了中國集團公司促進會的副會長。集團公司促進會是中國150家差不多最大的大集團在里面做會員,大部分也是中國企聯的成員。中國集團公司促進會促進中國企業集團公司的發展,現在也在促進走向全世界。所以我覺得我們怎么樣把外國大公司在中國的發展和中國企業在中國和外國公司的合作、競爭,在這個基礎上也走向世界,這個問題確實值得關注。所以根據這個想法,我想簡單提一下有幾個角度。我們講的內容主要根據我們調查的情況。我們研究中心主要研究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我們每年也出一本書,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報告,大家感興趣也可以看。今年正在編,最新的一本是2004年。
我想講的第一個問題,剛才提到了,現在競爭的局面,中國企業都在考慮,現在面臨一些什么樣的挑戰,這個問題我曾經問過通用電器的總裁杰克.韋爾奇,我問他你這樣具有競爭力的企業集團,面對新的世紀,你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呢?他這么回答我的,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最近五年、十年,世界變化快不快,你們一定認為會很快,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使我們的組織運轉加快,適應世界潮流的新要求,要把使公司慢下來的東西排除掉,什么是使公司慢下來的東西,它認為是企業內的官僚主義,我每天要對抗官僚主義,要不停地同它斗爭,要痛恨它、踢它、打它,不要讓它存在。這個回答多少有點粗,他面臨巨大的挑戰不是來自外部,來自企業內部,來自自己,自己的結構,自己的組織有問題,它的前提世界發生這么大的變化,最近五年十年,我們這個組織能不能適應這個變化。從這個地方簡單回顧一下,他講世界發生重大變化,這也是我今天想說題目的切入點。
最近十年世界發生最大的變化就是全球化的潮流。九十年代以來,最近十年世界變化特別快,連GE感覺到壓力特別大。九十年代以來發生了一些什么變化呢?第一個變化就是冷戰結束。在1989年11月9號柏林墻被沖開,到1991年12月前蘇聯瓦解為標志,兩個對立的陣營不復存在,這個問題在報紙上不太提這件事,國內不太愿意說這個事,覺得社會主義受到了挫折,但是作為研究經濟研究企業的人,不能回避這個問題。它對經濟帶來什么影響,對企業帶來什么影響?關鍵這個事件導致經濟全球化的政治障礙被掃除了。過去有兩個陣營不可能搞經濟全球化,91年以后,經濟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了,這是第一個變化。
第二個變化,在九十年代信息技術革命導致信息化速度也大大加快了。很多專家認為,1995年是因特網元年,這一年因特網開始普遍商用了。由于因特網推進全球化推進經濟的發展的作用,大家十年二十年以后來看,這個估計怎么說都不會過頭。由于這樣新技術的發展,使得技術更新、推廣速度加快,很多企業的產品生命周期大大地縮短了。這和八十年代企業面臨的挑戰面臨不同的。
最后重要變化就是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1995年WTO開始運行,這和1995年因特網開始普及化正好是吻合的。而且我們研究投資,大家看這些年,全球的跨國投資FDI,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時候并不多,九十年代前半期也不算多,兩千億美元左右,但是到95天以后急劇攀升,到2000年居然達到14919,去年進一步下降只有中國漲了,九十年代后半期全球化,從投資角度看全球化發展特別快。這三個變化是相互作用的,而且在短短的十年里頭,這三方面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在人類歷史上應該說是從來沒有過。時間集中意味著這些變化是同步進行的,在同一個時間里,他們都發生根本的變化,而且是相互作用,相互激蕩,所以加速度推動了世界的政治經濟技術的發展。九十年代成為世界經濟飛速發展的十年,這也是為什么連杰克.韋爾奇都感到最近十年發生這么大的影響,這么大的變化。
全球化潮流對于世界經濟帶來哪些影響呢?其實我覺得一個重要的變化,每一次全球化潮流來到的時候,都會使一批國家被核心化,還有一批國家或者經濟體被邊緣化,這跟企業發展關系非常密切。西班牙、荷蘭、英國、德國、美國、日本,經濟發展曾經一度領先世界,日本在制造業上面領先世界一段時間。在這樣一些時期都是經濟核心領先地位,有一些國家被邊緣化了,像中國前兩次被邊緣化了。
我們研究跨國公司和經濟全球化的關系,因為按照企業發展必然的規律,要銷售更多,成本降更低,這樣掙更多錢,銷售更多,進入更多的市場更大的市場。九十年代以來全球市場形成,要進入全球市場,在這個過程當中推動全球市場的形成和出現,一開始是地區級的小公司,后來變成國際的公司,后來變成國際公司,后來變成全球公司。世界500大公司,每年500大里邊大部分是跨國經營的,有一部分當然不跨國,隨著500大不等于是跨國公司。但是要考慮全球市場上肯定是這么一個發展過程。
為了適應這些過程,這些大公司不斷完善自己的運營系統。作為一個企業開始要把自己的價值鏈要做全,從研究開發到采購到生產,到營銷到服務這樣自我完善的價值鏈的形成的企業競爭力比較強。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種情況,用看得見的手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看不見的手市場的作用,用企業組織的作用,把這樣一些環節納入企業內部,用企業的組織一定程度上取代市場看不見手的作用,最近的趨勢是什么,這些大公司紛紛地又回歸市場,用看不見的手重新取代我看得見手的作用,資源外取。現在這些大公司,大家研究跨國公司,從研究開發、采購、生產、營銷、服務等各個環節,盡可能外包。什么原因呢?現在的競爭到這一步以后,原來組織內部化過程使成本上升了,競爭力下降了,要回歸看不見的手,也就是市場的作用,要把研究開發外包,到世界各地采購,生產外包,營銷外包,服務業開始外包,像人力資源、信息金融,這樣一些過程,導致什么呢?他們要提升運營系統,尋求全球市場,對全球經濟帶來重大的影響。出現了超國家的經濟體,在一些國內出現了次國家的經濟體。這樣一個新的競爭面前,中國企業或者說世界外國企業也在探討新思路新戰略,按照哈佛大學波特的觀點,競爭實際上不是在國家競爭,而是在公司之間進行的。面對九十年代以來越來越強的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潮流,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進行了深刻而廣泛的變革,來適應潮流的迅速變化。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他們最近的動向,世界最大的公司。什么是跨國公司呢?跨國公司實際上是面是很寬的,不等于說一定是大型的跨國企業是跨國公司,有些中小企業也是跨國公司,更不等于世界500強就是跨國公司。我剛才說世界500強有一些企業不跨國,德國鐵路、日本鐵路不在世界范圍經營,這樣的企業營業額也超過了100多議美元,也進了世界500大,但是它不是。為什么500強畫一個問號,因為我反對用500強這個詞,因為營業額大,不等于強。我今天為了說明這個,我今天還帶來財富今年最新一期世界500大的排名,世界上最大的500個公司。非常遺憾,黃翔先生是代表財富雜志,居然也用500強,我覺得有點遺憾,他們自己的雜志用的是500大,原文用的是500大,它就是根據營業額排出來的,最大的營業額不等于是最強的公司,如果這么說的話,就給大家誤導了,還應該用財富雜志他們原來的定義。
什么是跨國公司呢,按照聯合國的定義,跨國公司由母公司及其國外子公司構成的聯合企業,包括子公司、分支機構、聯合企業在內,這個叫跨國公司。更簡單說,在兩個以上國家擁有生產設施的企業,這是聯合國在八十年代做的一個定義。按照這個定義,世界上跨國公司是非常多的,大約有六萬五千家,按照聯合國貿發會議認可所謂跨國公司,大概有六萬五千家。1949年聯合國認有512家跨國公司,到九十年代以后跨國公司迅速增加,90年35000家,到98年60000萬,按照2001年65000家跨國公司。跨國公司是指母公司,不算海外子公司,海外子公司是八十萬家。這樣一些大公司,在剛才講到全球化潮流到來的時候,他們紛紛考慮怎么適應這個變化。通用電器有這樣一個觀點,在一個機構里,如果內部的變革速度低于外部變化的速度,它的末日也就不遠了,唯一的問題只是什么時候末日來臨。在全球化到來的時候做了兩個大的戰略調整,第一個,服務化。通用電器把自己定位變了,他們認為現在競爭力最重要的部分,或者說經營最重點的部分是服務,所以他們把這里定位變成多元化的服務公司。剛才黃翔先生說了,通用電器現在已經不在制造業公司的排列里邊,而是在多種金融財務公司里邊了。第二個全球化。在海外銷售、海外資產、海外雇員三個重要指標里邊,都把海外這部分加大了。營業額達到海外銷售占全部的40%,海外資產35%,海外員工42%。但是這個統計是哪來的,這是聯合國貿發會議,每年有一個世界投資報告,它排出世界100個最大的跨國公司,根據這個來算,海外資產最大,它說你是世界最大的跨國公司。商務周刊每年按照市場價值,按照在股市里的價值計算世界1000個最強的公司,它叫1000強,那個強有一點道理,因為按照市場價值排的,不是按照銷售額。
財富雜志排的世界500個最大的公司,就是營業額,這樣三個大排名在世界中比較重要,研究外國公司跨國公司排名來講這三個公司非常重要,今天研究的重點按照銷售額排隊的公司。剛才講到的是GE公司做這樣的戰略調整。諾基亞在從九十年代世界全球化以來,連續進行戰略調整,原來一個多元化的公司,什么都干,橡膠、電器、通訊,通訊原來只占營業額的10%,92年放棄其它的工業,全面轉入搞電信,一個集團把90%業務部搞,就搞10%,把其它業務給賣了,這個轉變非常正確,97年跟摩托羅拉叫板,它的電信營業額已經超過了摩托羅拉,它連續進行戰略調整。在調整過程中,它迅速成為全球性的大公司。在2000年它在全球的營業額美國最大53億美元,中國第二,30億美元,英國28億,德國26,排到最后西班牙,前十個最大的市場沒有芬蘭,但是它是一個芬蘭公司。所以我非常贊成黃先生講的,你作為一個世界500大,你要走向強了,走大走強,全球化目標必須有,諾基亞原來在全世界影響并不大,現在成了無限通信領域的佼佼者,就是在這十年當中的時間變化的。從一個芬蘭公司,歐洲公司,最后一下子變成芬蘭在它的名單里沒有了。諾基亞的總裁曾經有一次開玩笑,他跟中國人開玩笑,我最希望干什么呢?有一天中國人到我們芬蘭來訪問,看到放藍有一個大牌子,芬蘭諾基亞感到奇怪,諾基亞不是中國的嗎?怎么跑到芬蘭來了,反應我這個公司想成為全球公司,被大家都認可的公司,而不是把我看成是一個芬蘭公司。芬蘭在整個營業額里排不上。全球跨國公司在最近一些年的情況。
中國企業面對跨國公司的發展,面對世界500大的挑戰,咱們要轉變觀念。
第一個轉變觀念是干什么呢?從過去被動防御型的戰略要發展到充分利用全球資源,積極參與全球競爭的新的戰略。過去咱們在計劃經濟下,從中央到地區,從政府到企業,對待外來經濟的競爭往往是防御型的,而且是被動的。貿易有關稅非關稅壁壘,投資有一系列的限制,傳統經濟學認為是正確的,一個國家盡可能多出口少進口,讓外匯存得越來越多,這個國家就強。現在看來有問題,因為現在世界上有些國家在實物貿易里邊,貿易逆差極大,像美國貿易逆差達到4500億美元,按照傳統的經濟理論,美國就得垮臺了。美國現在不但沒垮,仍然是世界最強。按照傳統的理論,一個國家被外國投資者占領,這個國家也就差不多亡國,現在看來也不是。新加坡三百萬人口,六百平方米公里土地,有六千個跨國公司企業,兩百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它在世界競爭力排在前三位,按咱們的理論也不行。在中國內部,這幾年拿一個省哪一個城市利用外資多利用資金越多,這個城市發展越快,像深圳和江蘇,它的發展就非常快。就說明原來那套理論有問題,在全球化時代行不通。中國加入WTO意味著什么呢?咱們要走向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要利用全球資源參與全球競爭,如果這個觀念轉變的話,中國企業才有可能更積極地參與全球競爭,這是第一點。
轉變觀念第二點,從民族工業到全球經濟。我在調查咱們國內的企業和外國企業矛盾中感到,影響中國企業發展一個重要的思想包袱就是民族工業問題。什么是民族工業,說句實話我問過好多鼓吹民族工業的人都說不清楚。而這樣一個東西,咱們有些企業一說我是某某飲料,我是中國的飲料,要跟外國人爭,往往缺乏更高角度看問題的方法。我為了說服這個事,曾經一次在中央黨校講課,我引用一個觀點來說服這些老領導,民族工業的觀念要改變,為什么要改變呢?共產黨原來有這么一個觀點,資本主義由于第一次工業革命,導致古老的民族工業被消滅了,而且每天都在被消滅,他們被新的工業排擠掉了,新的工業建立已經成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問題。什么是新工業呢?這些工業所加工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來自極其遙遠地區的原料,他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費。這是新工業。換句話說,一個國家能不能生存和發展,決定你這個民族生死攸關問題不是保存古老的民族工業,而是如何發展和振興新的工業。新工業是什么呢?來自全球的原材料進行加工,面向全球市場的工業,這是決定你這個國家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而不是保持所謂民族工業。大家都覺得馬克思有些話過時或者說得不對,但是馬克思基本方法還是對的,他這里講向前看,面向未來、面向世界,而不是面向過去,這樣一種方法這樣一些觀點是對的,誰是代表新工業呢,中國可以看,哪一個地區這種新工業發達,這個地區在現在經濟發展最快。哪一個地區新工業落后,它就要被邊緣化。比如動三省中央強調開發東三省,東三省在這二十年實際上被邊緣化了。它被邊緣化的原因不是別的,不能怪地方政府,但是從客觀上來看,它的工業結構它的工業沒有進入新工業領域。深圳珠三角、長三角代表的工業恰恰是這個。150多年前的話,咱們不是講社會主義聽馬克思的,馬克思150年講的話,到后來報紙上媒體上一些人講觀點的時候,老是用過時的東西講這些東西,馬克思150年講的話,咱們后人反倒不能理解了。中國工業要想面對世界競爭,一定要有這種新的觀點,這不是新觀點,這是150年前的觀點。而這種新觀點的代表就是跨國公司。
為什么我說民族工業是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呢?主要點咱們在考慮企業問題的時候,混淆了國家問題,考慮經濟問題的時候,混淆了政治和意識形態問題。我在這個事上,咱們講實事求是,什么叫實事求是?就是就事論事。企業就是企業,不要把企業戴上一大堆高帽子,振興民族工業,它就是賺錢,不賺錢企業怎么辦,它沒法和外國人競爭,也可能我的話有點偏激了,但是我總覺得,在整個媒體宣傳的指導思想里邊,這么多年來,給企業帶來一大堆不該他承擔的東西。這樣的話,企業變成一種政治組織。而且一個組織,一旦政治化了,它就會爭權奪利,書記和總經理爭,總經理副總經理一大堆,你怎么可能形成一個有競爭力的企業組織呢?上綱上線,不要我代表的就是正確路線,他代表錯誤路線,在企業這個問題上不能這么總結,跟跨國公司發生矛盾,不要他是日本帝國主義,我這邊是中國民族利益,你本來是消費者,比如跟奔馳發生矛盾,就是消費者和企業的矛盾,你干嗎上升國家矛盾政治矛盾上,這么搞來搞去,企業家搞到一定程度不是專心搞企業,他老想搞政治,我覺得這要改變,不改變的話就矛盾,這個企業沒法搞。
轉變觀念之三,從面向國內到全球化戰略,我講的全部的動作都歸結到這兒。中國企業全球化戰略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內向全球化,被動參與全球化。前二十年大部分情況下,中國企業是被動的全球化,外國公司到你這兒來下定單,到你這兒來投資,它有一個全球戰略跟中國企業合作,而咱們是被動的接受全球,不能否認這個也很積極很好,通過這一段努力,中國企業借助外國的定單,借助外國的投資,咱們融入全球化,中國這些人發展快的重要原因。
第二階段應該是主動全球化。咱們現在已經看到全球潮流了,要看到中國企業要走出去了,在這時候不應該這么被動了,應該更加主動參與全球化,這時候應該是走出去的辦法,那時候好多引進來,這時候開始推動走出去,首先是產品走出去,別一走出去就是到外邊投資,外邊投資挺難的,成功率不高。原因就是說,咱們缺少經驗,在這時候首先應該產品走出去。第二步開始對外直接投資,走出去是一個挺艱難的過程,但是必須得做。
到第三階段,主導全球化的階段。在這個時候中國的企業在全球范圍建立自己的經營網絡,自己的價值鏈,而且在一些行業,成為全球性的企業、跨國公司,甚至在這個領域主導全球,剛才提到中國集裝箱集團,這也是我調查過的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就實現了全球化,而且是主導全球化。它在集裝箱領域,生產制造全球第一,研究開發全球主導,它主導研究開發,它當然是主導全球化了。這是我想講的轉變觀念。
在轉變觀念的基礎上,第一步繼續推進引進來跟跨國公司學習、合作、競爭。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戰略,其實最重要的一個開始主要是引進來。為了要考慮引進來,我想探討一下跨國公司最近中國入世以后,他們一些新的動向,對我們企業怎么來跟跨國公司合作競爭提供一些信息。
我認為跨國公司在中國入世以后,第一個動向加大在中國投資的力度。大家看最近三兩半的時間,2001年整年中國引進外資,外國來中國投資468億美元,去年達到了527億美元,而且是全世界最多的,排第一。今年前六個月有非典的影響,還達到300億,同筆增長34%。按照這個退下來,今年有可能超過600億,這是一個重要的動向,跨國公司在中國加大投資。
第二個,他們在投資領域進行調整。他們把它的投資項目要系統化,什么叫系統呢?一個是縱向一體化,從上游的項目到下游的項目都要投資,加強。橫向一體化,除了制造業以外,制造業旁邊的服務,包括物流、信息咨詢,一直到信貸、金融,研究開發。這樣三個領域都做了調整,投資研究開發、投資生產服務,導致它在中國的項目系統化。
第三投資方式多樣化,過去他們在中國投資新建投資,一塊空地或者推平了,建廠房,引進生產線,建立一個新企業投資。現在他們開始了并購,中國政府從國資委到商務部都制定有關的政策,允許甚至鼓勵外國跨國公司并購中國的企業,或者一部分股份。第二從合資到獨資。過去大部分外資,特別是跨國公司大項目都是合資的多,現在獨資的多,甚至于把原來已經獨資的企業進行獨資化改造。第三,從過去單項目投資現在變成到產業鏈整體投資。諾基亞在北京開發區投資的星網工業園,一個生產手機的廠帶動二十來家零部件廠一塊投資,用整個產業鏈和別的跨國公司競爭,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用新的投資方法。第四投資管理一體化。他們把在中國的不同的資源重新整合,他們在中國的項目。因為有些企業在中國投資了幾十個項目了,按我調查最多二百多個項目都有,二百多個項目原來單項目投資,并不是一個整體,松下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公司,在中國制造業企業四十多家,加上服務性企業五十來家,它怎么辦,首先在中國建立一個地區總部,統管、整合、管理或者調令整個中國的資源,在總部下邊有好幾個運營中心、采購中心、研發中心、生產制造若干個中心,在中國分配。最后一層次就是生產企業。過去是分散的,單項目投資,現在怎么整合到一起,互相配合。通過這一番努力以后,松下中國不是原來的意義了,它是一個整合好的跨國公司在中國的一部分。它的目標到2005年,在中國的營業額達到700億人民幣,咱們今天新統計達到寶鋼的水平了。企聯搞統計將來越來越多跨國公司中國,這次進來有飛利浦中國,本田、摩托羅拉中國、諾基亞中國,將來會越來越多,因為他們正在整合它的資源,外經貿部系統允許他們這么干了。他們將在中國形成一個新的企業集團和中國的企業集團競爭。中國企業集團促進會想在九月初開一次大會,促進中外企業集團在一個平臺,請六七十家大企業集團,我們這兒請了幾十家跨國公司大公司,大家一起探討下一步兩類企業集團怎么合資怎么合作怎么競爭,他們非常感興趣,將來這肯定是新的趨勢。原來中國企業壓力并不大,通過這樣一次整合以后,我自己覺得,原來跨國公司由于被中國限制住了,不能做,跟一個巨人被綁住了手腳,下一段手腳越來越松綁了。
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中國企業應該向跨國公司學習,與跨國公司合作競爭。首先跟他對標,找到你的標桿向它學,學它的戰略管理,學它的管理結構,而且抓住跨國公司轉移制造業、轉移服務業的機會,跟跨國公司合作,引進來。因為我剛才說跨國公司現在正在做什么呢,資源外取型的經營系統,改造原來那段時間什么都干,什么都自己做,現在變成一種資源外取型的,好多資源要外包。在外包過程中,中國企業實際上帶來一個機會,你怎么樣引進來,這里邊我比較推崇一個什么樣的案例呢?東風汽車的案例。因為我覺得中國企業整體上向它學習、合作、競爭。東風汽車苗圩他們在前幾年就醞釀要跟跨國公司在頂端合資,由合資的頂端投資,這樣新投資的企業就一體化了,而不像很多外國公司,先有了兒子,再有老子,他們想先有一個老子,再有兒子,按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因為兩三個老總跟我們中心都探討過這個問題。他們和日產合資,167億人民幣,它的思路是什么呢,苗圩有這個發展,加入WTO以后,我們采取的策略積極主動吸引外資,和老的國有企業來一個嫁接來一個合作,在合作當中謀求雙贏。他們認為,他們的口號叫在柔入中發展,在競爭中和作。我非常贊成,因為我的觀點要學習、合作、競爭。他們利用外資要用什么方法呢?不去建更多的新廠,而是盡可能利用外資改造老工業基地,不光是引進資金,而且要引進現代企業制度,轉換國有企業運行機制。在入世以后,中國企業要走向世界,這一步不應該跨過去,應該做。把人家拉進來,我向他學,轉變我的機制,不是鋪新攤子,而是改造原有的老工業基地,用這種辦法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最后一點,積極推進走出去,參與全球競爭。剛才講,還要引進來,繼續引進來,走出去這也是企聯我的要求,讓我圍繞走出去再講。走出去面臨五個問題。用英文表示,我用德文講課,中國企業走出去有五個W,4個W加一個H,為什么走出去。誰走出去,什么走出去,走到哪兒,怎么走出去,這么幾個問題,需要中國企業進行探討和研究。英文的表示四個W一個H,德文是五個W。
為什么走出去?從主動方向上,從我們主動要做的角度來看,我們通過走出去可以積極利用全球資源。在中國現在思路應該轉變從過去被動防御型的對外經濟發展戰略,轉變為一種主動參與全球競爭的戰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積極利用全球的自然資源、市場資源、技術資源等等。而且要通過走出去參與全球競爭,來形成自己的跨國公司。從被動方面來看,也有一大堆理由。人民幣升值壓力這么大,美國人、日本人整天敲邊鼓,要求中國升值,中國人民幣早晚得升值,這是沒辦法的事,一個國家的貨幣跟國家經濟實力,特別是交易能力關系非常大,中國的人民幣確實在這些年,前些年,在八十年代,我從國外留學回來,好多人跟我換外匯,那時候外匯搶手貨,現在誰想要,甚至把外匯砸在手里,最近這些年把外匯換出去,擔心人民幣將來一升值外匯貶值了,這是市場交易,我估計早晚得升。但是這種被動壓著升,還不如主動,走出去把人民幣換成外匯投資,傳統的觀點是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實際上不一定,這么多國家給中國產品反傾銷,給咱們造成這么大的壓力,反傾銷最好的辦法是什么,到它那兒投資建廠,在那兒生產,繞過反傾銷問題了。從被動方面來看,也有很多理由要走出去,
江澤民總書記在去年明確提出來,從長遠看,要更有利開展國際競爭,我們必須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企業和跨國公司。要在加入世貿組織后的新形勢下,抓住一切機遇,努力形成和發展壯大一批中國式的跨國公司,這是我們擴大對外開放,增強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經受住經濟全球化各種挑戰和考驗,使我國真正成為經濟強國的迫切需要。這是代表中央講的這個觀點我非常贊同的。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它必須得有一大批世界級的大公司,而這些大公司絕對不能光在中國搞,中國搞當然也很重要,因為中國市場也是世界市場一部分。但是早晚得走向世界,跟人家去競爭。
這里邊我調查了一些案例,中國華源這樣的集團,在加拿大、墨西哥建立紡織廠,他的產品進入北美自由貿易區不存在所謂反傾銷問題了。它通過走出去,在外邊投資,繞過貿易壁壘或者貿易的限制,非常成功。這次集團公司促進會和研究中心一塊搞的論壇中外企業集團高峰論壇華源總裁介紹經驗。
中國石油走出去有一個W,為什么,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我們要拿到國外的資源。國外經營最大的公司就是中國石油。它有三個大的戰略發展區,中東、北非、中亞、俄羅斯、南美,蘇丹原產原油達到一千萬噸。到了去年年底CNPC中國石油在海外友26個項目,一年可以拿到1000萬噸石油。TCL收購并購繞過市場壁壘,進入了越南。想到國外搞菜單,在越南收購一家當地一家跟香港的企業,因為這個企業已經在越南注冊了,你進去以后不存在對它的限制,它在越南就搞大了。
誰走出去,國企、私企、外企都走出去,外企走出去現在被限制,不應該對外投資,我覺得中國的企業走出去要和跨國公司一起合作走出去。國外這些跨國公司在國外有一整套,一個非常健全的網絡。他們熟悉各個地方的經驗和規定,也熟悉當地的市場,中國企業應該和這些公司一塊往外走。走到哪兒去呢?去哪些國家,哪些地區,要有實事求是的研究,應該先易后難。中國周邊的國家最容易,先去。近也好管理。在遠處,企業性質決定的,中石油必須去有油的地方。商務部部長牽頭正在做一個研究,什么研究呢,把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的經商處,商務處派出的機構報告那個地方走出去的情況,當地的投資環境,當地的法規,每個地方抱來一堆材料,部里整理這個材料,由我們研究中心在搞。把120個國家和地區整理出一個國別戰略、地區戰略,甚至全球,到底哪個地方適合咱們中國搞,適合什么樣的企業做,適合什么行業去做,希望達到這樣的目標,跟企聯多聯系,爭取中國的企業少走彎路,到國外兩眼一摸黑,鬼子進村。中國企業走向全世界以后,你才能更理解中國企業在中國的行動是怎么回事,咱們更應該研究一下這些大公司進入中國的策略,學習怎么走出去。
很多國家設立專門的吸引中國投資機構。四月份我作為團長帶了一個團,中國有八九家大公司中國企業集團中石油這些大公司,一塊去韓國、日本考察。本來考察企業管理經驗,非拽到這么一個地方,日本的商業支持中心。中國到那兒去投資,他幫助你。而且去的時候有24個辦公室,一個辦公室大概十多平方米左右,電話傳真都有,免費使用三個月。中國企業到日本去投資,在那個地方可以免費使用三個月,在這個期間辦手續或者找市場找廠房還幫你搞……日本人原來對外資也是民族主義很強的,不鼓勵外資,但是這些年日本人變了,拼命拉外資,連這個招都想出來了。我當時看到也是大為吃驚,日本人原來不是這么一個做法,他現在希望中國公司到那兒去。像韓國,韓國98年開始以后,金融危機以后,一系列促進外國投資,包括中國投資一些政策。中國對外資的優惠是什么呢,兩免三減,投資企業在中國盈利以后,頭兩年免稅,后三年減半,韓國來了七免三減,我去訪問的時候,也是一個研究學者,政府研究機構,實際上就是學你們的,我們比你們還優惠。一個開發區給我們來了一個傳真,要求提供中國所有開發區,中國所有的特區政策是什么,它要學。最新的材料,印度有一個省,來了五個部長,考察中國特區到底有哪些經驗,世界上各地都在爭要去投資。這時候中國企業得研究充分利用這樣的機會。英國這么一個國家,現在在大使館專門設立一個投資促進處,兩三個工作人員,整天鼓勵到英國投資的,現在環境比咱們前些年出去要方便了,這是半官方機構,它提供機構是真實的,國外的官方不像中國地方政府騙人家,他們多數情況下還是講真話的,咱們應該利用這樣的機會。
怎么走出去,無非幾種方法,一種是建企業,還有一種在那兒收購兼并當地企業,另外就是股權置換、股權參與。按照我的觀點,在發達國家投資,恐怕你去建新企業難度比較大,不如收購兼并。我這里也調查了幾個案例,比如上海電器集團,在咱們在排名里邊估計能排到前十來名,去年銷售額四百多億人民幣,這個集團2001年做了一件挺大的事,花九百萬美元買下一個在日本的公司,秋山印刷機械公司,這個技術先進,在印刷機方面僅次于德國的海德堡,當時資產狀況糟糕,經營不善,馬上就要破產了,上海電器給收購了,收購以后非常成功,有幾個做法。我在去日本訪問的時候,世界經濟產業省、日本貿易振興會都給我推薦這個經驗,這是日本人非常服氣一個經驗,中國在那兒成功地收購了這家企業,很快地恢復了生產,而且使中國掌握了這樣一個最新的技術。在這樣的發達國家,要從頭建企業不如選擇好的時機,好的對象,并購它的企業。包括京東方收購韓國現代顯示技術公司,規模比較大,3.8億萬美元。韓國和日本是制造業的王國,要想一般去搞新企業難度比較大,并購可能是一個辦法。
另外像民營企業,萬向不是傳統的國有官方企業,它也是在國外通過并次多夠,在國外名聲很大了,成為一個大的汽車零部件廠商。所以我覺得,像這樣一些案例說明,中國企業走出去有多種方式,不一定非要從頭建企業,在一些窮的國家,比中國還落后的國家,勞動力比中國還便宜的地方,有可能建新企業比較容易,但是在發達國家可能難度比較大。所以我剛才講了五個問題都需要研究,用什么方式走出去。
第一,我們中國公司在跨國公司進入中國以后,咱們被動參與全球化,在前二十來年的時候。他們找咱們合資找咱們合作,咱們是被動的,這階段是被動參與全球化。加入WTO,中國企業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要主動地參與全球化。到一定程度,中國一定會出現一些企業在某些行業、某些領域主導全球化的發展,這樣的行業現在太少了,咱們主導的太少,我也算跑得企業比較多的,好像就那么兩三個能算得上,其它都處在發展過程中,怎么樣能夠在更多的行業更多的地方,中國企業能夠主導全球化發展,這樣的過程就是學習、競爭、合作的精神,咱們也在搞排名500大,我還是建議叫500大比較準確。跟世界500大要對照,作為標桿,要追他們要趕他們。現在有11家中國公司進入世界500大,今年多一點,后年多一點,韓國最多的時候在世界500大有14、15家,現在也可能比咱們還多,通過企聯這樣一個工作,大家關注中國的大集團的發展,推動中國大公司的發展,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推動中國企業向跨國公司學習,跟它合作,但是目標要跟它競爭,躋身世界500大企業越來越多。
首先做成中國的500大,最后越來越多的企業能夠進入世界的500大。就這樣一個問題簡單說明一下。供大家參考,有些意見不一定對,謝謝大家!
主持人:
謝謝王教授的報告。王教授對中國企業怎么樣走向世界,談了很好的觀點,我認為非常的理性,對中國企業的領導人來說具有非常好的參考的價值,希望我們明年500大,按您的說法,明年我們500大出來的時候,繼續請王教授做報告,那時候有一些新的觀點企業新的發展的態勢。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