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緬甸留學生的中國情
我叫劉貴滿,來自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市。曼德勒,緬甸語意為“多寶之城”,位于緬甸的中南部,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這里是緬甸最后一個王朝雍笈牙王朝的都城,1857年緬甸君主敏東將此地命名為曼德勒。
2021年年初,受新冠疫情和國家局勢的影響,緬甸被迫關(guān)閉了所有學校。就在全家為我無法繼續(xù)攻讀大學而焦頭爛額時,中國華僑大學在我們這里招生的消息傳來了。之前,我曾參加過學校舉辦的夏令營、冬令營活動,去了一直很向往的中國,感受到了深圳、廣州、佛山、香港這幾座現(xiàn)代化城市的繁榮和熱情,更體驗到了北京和哈爾濱的北國風光,從那以后,去中國留學便成為了我的夢想。現(xiàn)在,華僑大學招生的消息對我來說就像是久旱逢甘露,瀕崖遇稻草。在學校老師的幫助下,我積極爭取,最終成功申請到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留學的名額。更讓我喜出望外的是,我成功申請到了陳江和“一帶一路”獎學金,讓我更加安心來中國繼續(xù)我的夢想。
在高中的時候,聽老師介紹過中國所提出的“一帶一路”。緬甸,作為中國東南部的鄰國,“親望親好,鄰望鄰好”,緬甸首批就加入了其中,與中國這樣一個的大國一起合作,一起發(fā)展。我的家鄉(xiāng)--古老的曼德勒近些年也正因“一帶一路”變得朝氣蓬勃起來。曼德勒是中緬經(jīng)濟走廊重要樞紐,在緬中兩國共建“一帶一路”中位置突出。緬甸首個百兆瓦級光伏項目群、中緬鐵路、曼德勒大橋等中緬“一帶一路”合作項目位于該地或部分項目位于此地。前幾年,在曼德勒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來游玩,越來越多的中國產(chǎn)品擺在我們的超市貨架上,路上越來越多的人會笑著用中文和我們說“你好”。
2021年9月,盡管因為疫情我暫時還不能到中國,但通過學校“云端”游華園,我被華僑大學美麗的校園震撼了,透過承露泉的陳嘉庚紀念堂莊嚴又高大,道路兩旁整齊如一的三角梅,紅得似火;而棕櫚樹讓我感到了一絲熟悉。
在華僑大學一次線上講座中,我了解到“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是借用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fā)展的旗幟,積極發(fā)展與沿線國家的經(jīng)濟合作伙伴關(guān)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jīng)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其實,早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前,中緬兩國就已經(jīng)開始了合作,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兩國的關(guān)系更是上升到了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guān)系,這也使中緬兩國源遠流長的“胞波友誼”更加深厚,中緬兩國人民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密切。我對我這個“第二個祖國”——中國的興趣更加濃厚,更加喜愛這個開放包容的國家。
與我的大多數(shù)同伴相比,我算得上一個“幸運兒”。現(xiàn)在的我能夠在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讀書,可以說是得益于中國“一帶一路”偉大倡議和陳江和獎學金的幫助。如果問這筆獎學金對我來說是什么,我會回答:“是夢想和未來”。正是因為這筆獎學金,我才得以實現(xiàn)我的學習夢,實現(xiàn)了在中國留學的夢想,也正是因此,我才能在華僑大學安心學習,不必為家庭經(jīng)濟狀況擔憂,可以沒有后顧之憂地去追尋我想要的未來。更重要的是,我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了解“一帶一路”。
我想對現(xiàn)在以及將來的自己說,“成功之門是為敢于拼搏,善于拼搏的人敞開的,只有耕耘才會有收獲。”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去改變現(xiàn)狀,奔赴未來,才能更好地回報關(guān)心和幫助我的人。陳江和獎學金幫我圓了我的“中國夢”,我要以此作為激勵自己不斷前進的動力,并以實際行動不斷助力中緬民間友好交往,讓更多的緬甸朋友了解中國、走進中國、讀懂中國!
相關(guān)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