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初期,《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指出,要打造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平臺、集城市動態靜態數據于一體的智慧出行平臺。受益于相關政策的鼓勵和支持,國內智能交通行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數據顯示,2020年智慧交通行業市場規模為2287億元,同比增長19.2%,預計2023年突破4000億元。
普華永道思略特中國數字化增長合伙人劉昕
在政策與市場協同推動下,出行行業正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各省市紛紛涌現出各種各樣的出行平臺。普華永道思略特中國數字化增長合伙人劉昕還注意到,新冠疫情改變了消費者的出行方式,他表示,此前消費者紛紛擁抱共享出行,疫情之后,由于防疫要求和擔憂傳染風險,以及公共交通臨時關閉,消費者更傾向于私家車出行方式,共享出行增速明顯回落。
搶占“新四化”先機,電動化、互聯化成趨勢 公眾對出行平臺的依賴性逐步下降,出行平臺之間競爭愈發激烈,劉昕觀察發現,在汽車“新四化”領域,共享出行對消費者的影響減弱,用戶轉而向電動化投入關注,并由此引發對互聯服務的重視。這一轉變不同于移動出行帶來的業態變化,而是對汽車生產制造端和研發端形成了重大沖擊。“這就要求汽車行業從業者需要加強軟件能力提升,從而更好地應對智能化和互聯化的沖擊?!?br />
在劉昕看來,智慧出行近年來呈現出波段式的發展態勢,前期經歷了一波共享化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大眾普遍認為共享出行將向RoboTaxi演化,其背后的核心支撐是全球車企帶來對自動駕駛認知上的提升,以及國內新勢力紛紛推出各種各樣自動駕駛的功能,用戶對自動駕駛的接受程度逐年提升。
不過,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信任容易受外部影響,隨著有關自動駕駛的交通事故和網絡安全事件等重大新聞報道導致消費者態度迅速轉變,使用全自動駕駛汽車的意愿有所下降。這意味著自動駕駛和“新四化”的普及與推進,在消費端可能會產生反彈。對此,劉昕認為,一方面需要通過技術進步克服,另一方面需要善加引導。
聚焦實體產業,探索智能出行發展之道 目前,用戶對汽車的需求不僅是一駕移動的車輛,更多是對于第三空間的追求,如電動汽車在長時間充電時,用戶自然產生在車內辦公、娛樂等需求。同時,用戶隨著對車輛品牌認知的提升,會產生類似于情感上的連接,以及社群性的連接,這意味著汽車企業需要發現用戶運營的需求,做好用戶運營的探索。
當談及普華永道在參與汽車產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進行了哪些探索,劉昕表示,普華永道在服務端如何滿足消費者對場景化的需求,產品端如何做好車型定義等方面,以及針對微信群運營、APP運營,塑造用戶之間的社區性連接,支持車企銷售潛客轉化進行了諸多探索。
劉昕還提到,在用好各個觸點的用戶數據,為車企提供更好的服務;通過數字化改造,讓車企內部管理更加高效,以及數字財務、數字供應鏈、數字研發等普華永道均有涉獵。
打破信息繭房,全面探索數字化轉型 近期,普華永道集合100多位轉型力專家,全新打造了“轉型力共創會”頻道,同時在《中國企業報》中企視訊平臺上線,開啟了38場大型網絡直播活動,深入探索企業數字化轉型。
作為共創會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劉昕表示,此次活動為普華永道創造了更多與用戶直接互動的機會。在直播過程中,觀眾現場熱評直接反饋出直播嘉賓的觀點在用戶層面的真實認知,幫助普華永道直觀地了解真實的市場情況;同時,可以讓廣大企業同仁們更全面系統地了解普華永道實際運作情況。
“在參與活動過程中,能明顯感受到市場需求遠比想象中要更加豐富?!边^去很長一段時間,劉昕一直從事于用戶服務與營銷領域,形成了“信息繭房”,他表示,這次活動不僅讓他接觸到除用戶服務之外,如數字化財務、數字化風控等領域,也幫助他擴大了對數字化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