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戰略的發布,讓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風口。在今年,點亮你面前這塊屏幕的電力,很可能就來自風的能量。2021年,我國風電發電量已經達到了65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40.5%。在一望無際的草原、波浪翻涌的海岸上,一臺臺高聳分列的“風車”,正為驅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而奮力“發電”。
作為中國風電發展史的拓荒者和創新者,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運達股份)在“追風”的路上已經走過了五十年。從最早實現了我國在中型風力發電機組研制史上零的突破,到2021年在西藏圓滿完成世界最高海報5139.1M風場整體吊裝,運達股份已經建立起全球布局的研發創新體系,能為可再生能源全生命周期提供優質解決方案。隨著數字化轉型向著“深水區”邁進,運達股份在積極推動能源技術的革新同時,與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攜手同行,探索數字化技術與研發、生產、管理等場景融合的新場景、新模式、新應用,加速風電產業的企業數字化轉型。
以極致算力,拓展風電的創新邊界 在很多普通人眼里,風力發電機組是一臺臺迎風而立的大型“風車”,靠著風的推動就能產生源源不斷的能源。這些“風車”通過智能技術的加持和應用,成為了能夠自我管理和調度的智能化設備。例如為了實現發電效率的最大化,風力發電機組的風輪需要根據實時變化的風向進行動態調整,這就需要通過AI算法的仿真、推演、數據分析,來實時判斷調整的角度和朝向,而這些算法的開發、訓練和迭代,離不開高性能計算集群提供的強大算力支撐。
近年來,在數字化創新與風電場景的融合上,運達股份也相繼推出了風電機組智慧狀態監測系統、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系統等一系列的創新平臺,能夠通過多源數據的采集和分析,監測風力發電機組的健康狀況,在故障發生前進行預警,大幅提升風力發電機組運行的穩定性。而這些平臺運行的背后,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數據中心進行算力支撐。為此,運達股份選擇新華三集團的高性能計算解決方案,以CPU+GPU的異構算力,配合在智能存儲、智能網絡方面的深厚積累,構建驅動AI、數據分析的強大算力引擎。同時,在底層基礎架構之外,新華三還能提供容器化架構的傲飛高性能計算管理平臺,推動AI與HPC的融合創新,簡化整個高性能計算集群的管理和維護,搭建加速業務創新的新一代數字化平臺。
以穩定架構,讓智慧走進風電場 數據中心的改造和轉型只是第一步,要實現整個風電產業鏈的數字化,風電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由于風電場往往地處偏遠,環境惡劣,給場內數字基礎設施的部署、維護和管理帶來了一系列的難題,只有具備出色品質的設備才能保證新一代智慧風電場的穩定運行。基于五十年風電行業的實踐與積累,運達股份打造一個能夠服務于風電項目開發、設計、運行與技改全生命周期的風電場設計評估數字化平臺,為大基地、平坦地形集中式、復雜山地集中式、分散式、海上項目等提供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
在風電場的數字基礎設施的選擇上,新華三集團ICT產品以強大的性能、出色的品質和良好的適應性,成為了運達股份智慧風電場建設的首選。目前,新華三為運達股份的智慧風電場提供了H3CUniServerR4900系列服務器,憑借強大的性能和全面的品質,在惡劣環境條件下也能做到高效可靠、安全穩定的運行。此外,新華三更將SDN的能力引入到風電場網絡的設計和部署上,依托SDN更加智能、便捷的管理和運維表現,大大簡化整個風電網絡的設計、部署和調整,構建少人、透明、易維護、電網友好的新能源風電站,推動風能的快速普及和廣泛應用。
面對“碳達峰、碳中和”的新使命,運達股份正圍繞新能源和智能電網、儲能、光伏、制氫及綜合能源開發,積極打造以新能源和碳排放管理為主的現代化一流新能源企業。作為“雙碳”戰略的積極踐行者和創新賦能者,新華三集團也將以“云智原生”為指引,以不斷創新的解決方案深度賦能新能源行業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向著智慧、綠色的美好未來跨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