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3日晚,承澤論壇第七期、北大博雅講壇第480期——經濟學的學問之道暨“林毅夫講習錄”新書悅讀會在北京大學承澤園舉行。本次活動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和北京大學出版社聯合主辦,多家媒體平臺同步直播。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南南學院院長、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教授發表“經濟學家的時代機遇和授人以漁的經濟學教與學之道”的主題演講。活動由北大國發院傳播中心主任王賢青擔任流程主持,北大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學術副院長王勇擔任對話主持,來自學界、業界的多位專家學者和青年學子參加座談。
在主題演講中,林毅夫教授首先分析了時代賦予中國經濟學家的歷史機遇。
林毅夫認為,大師級經濟學家與一般經濟學家最大的區別在于:大師都是從所處的時代的經濟現象出發,了解背后的因果邏輯,進而形成理論。對于如何抓住時代所賦予中國經濟學家的歷史機遇,林毅夫認為,“教”與“學”都非常重要。身為教師,應教會學生以“常無”的心態去觀察現象,了解其背后的因果邏輯,教會學生“釣魚”的方法,這也是自己在《解惑集》和《園丁集》等著作中反復強調的內容。而作為學生,在學習現有理論時,一是要帶著批判性的思維去學習;二是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要像畫家臨摹名畫一樣,不是為了畫得像,而是為了揣摩作畫的方法;三是要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的家國情懷。
最后,林毅夫寄語廣大青年經濟學家和青年學子,學習理論和做研究不應滿足于發表,而應立足于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進而推動社會進步。鴉片戰爭之后,為了實現民族復興,歷代知識分子都做出了很大努力。今天的中國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但“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國當前也面臨著很多挑戰。要克服這些挑戰,需要中國的第七代知識分子秉持“常無”的心態,從現象出發,提出能幫助人們真正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論,貢獻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終實現。
接下來的圓桌對話環節,由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學術副院長王勇主持。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執行院長胡必亮分享了對《解惑集》和《園丁集》兩本書的閱讀心得,認為其中最核心的是林毅夫對“常有”和“常無”的理解和傳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鎖凌燕分享了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實驗班對經濟學拔尖人才的培養理念和培養方式。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陳斌開進一步提出了學習的三個層次——知識、方法、家國情懷以及做教師的三個境界——解惑、授業、傳道。最后,北大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2020級博士后文永恒、2019級博士生張皓辰、本科生代表鐘睿煊分別從自身的經歷出發,分享了自己從“術業”的學習到“悟道”的過程,以及對經濟學學問之道的理解。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除了對經濟學理論的學習,林毅夫教授所提倡的授人以漁的經濟學方法以及知識分子的責任感和家國情懷,對于當前中國的經濟學者和青年學子至關重要,并希望通過努力學習和踐行這些方法,做到“知成一體”,進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林毅夫教授的上述教學理念和經濟學方法論,凝結為“林毅夫講習錄”(《解惑集》《園丁集》),于2022年5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叢書生動地記錄了林毅夫教授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以及師生共同探討學問之道的全過程。
承澤論壇是由北大國發院基于新的研究報告發布、新書出版,或者因應新的經濟、管理議題而面向公眾舉辦的專題論壇,通過理性、開放的研討,助力知識啟蒙與公共討論。
北大博雅講壇是北京大學出版社為弘揚傳統文化和推廣全民閱讀打造的高端文化平臺,講壇的宗旨是“閱讀中國悅讀經典”,自2015年開辦至今已經舉辦了480期精品活動,邀請500余位學界精英開講,累計參與讀者近億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