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9日,“進化的力量·劉潤年度演講”如約而至。在這場演講中,我會和你分享8個主題。
演講的視頻,在劉潤視頻號上有全場回放,歡迎你觀看。
以下為劉潤年度演講全文。與你分享。
不確定性
大家好。歡迎來到企業微信獨家冠名的,2022,“進化的力量·劉潤年度演講!”我是劉潤。
我知道,2022,有些一言難盡。但如果只選一個詞,來概括這即將過去的2022,你會用什么詞?2022,我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不確定性”。
市場有不確定性。供應鏈有不確定性。疫情有不確定性。國際環境有不確定性。2022,似乎到處都是不確定性。今天的年度演講,我就斗膽和你聊聊“不確定性”。
那么首先,到底什么叫:不確定性?
明天,你要參加一個重要活動。一查天氣預報,降水概率,是30%。請問,你會不會帶傘出門?
有些同學,可能會帶。這個活動很重要,主要客戶都會參加,妝容不能花。有些同學,可能不帶。我把雙肩包頂頭上,跑兩步不就過去了嗎。不是大事。
但是,如果明天,你是要從上海飛去北京。一查航空預報。飛機掉下來的概率,是30%。請問,你會不會坐飛機去北京?你是在開玩笑嘛?當然不會。這不是賭命嗎。
你看,明天的降水概率,明天的飛機失事概率,是一樣的,都是30%,但你的決策卻不一樣,為什么?因為概率相同,但代價不同。
這種用概率乘以代價,來判斷能不能做的決策,被稱為風險決策。風險,不是真正的不確定性。因為風險,在數學意義上終究是可計算的。能算到的,都不是什么大事。因為可計算,就可評估利弊得失。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不確定性呢?
真正的不確定性,是那些連概率都無法計算的事情。
今年春節,我是在南京父母家過的。每年春節我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扔東西。為什么?因為,他們太喜歡囤東西了。家里除了冰箱外,還有個冰柜。兩年前買的海鮮,三年前開的中藥,四年前人家送的剛殺的土雞,還有五年前的明前龍井,塞滿了整個冰柜。
我一邊扔,一邊威脅說,我連冰柜都要扔掉。但因為是春節,所以回收站都休息。我只好在回上海之前,拋下了一句狠話:等我一回上海,就立刻找人來。然后,我一回上海……
……就“居家辦公”了2個多月。是的,那2個多月,我就在上海。和很多人一樣,拼團搶菜囤雞蛋。有一天,我發了一條朋友圈:“咱們小區有沒有要學競爭戰略的,一小時四個雞蛋”。這條“四個雞蛋”的朋友圈,刷屏了。
我找了個理由,給父母打了個電話。聊到最后,我問:對了,你們的冰柜,沒扔吧?沒扔?好。那先放著。我心里一塊石頭落地了。接著……我自己買了一個冰柜。
剛剛威脅父母要扔掉他們的冰柜,轉身就給自己買了一個。我是數學系畢業的。但我用盡全身的腦細胞,也無法計算這件事發生的概率。
這就是不確定性。
你知道一定會發生的,叫確定性。確定性,讓人感覺安全。不一定會發生,但你知道概率的,叫風險。風險,讓人感覺焦慮。連概率都不知道的,才叫不確定性。不確定性,讓人感覺失控。
面對不確定性,人類最自然的應對策略,就是:回到熟悉的世界里,找回安全感。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2022年的應屆畢業生,首次突破千萬。他們是第一批00后畢業生。去年的年度演講,我們講過:他們感性,他們獨立,他們注重意義感。他們非常優秀。但是,他們畢業在了充滿不確定性的,2022。
怎么辦?考研,考公。
2022年,應屆畢業生人數,增加了18.4%;但考研人數,增加了21.2%,達到了457萬。首次突破400萬。
2022年,考公人數,增長了34.7%。達到了212萬。首次突破200萬。
考研人數,考公人數的增長,都遠高于畢業人數的增長。
為什么?因為只要考上,就能回到那個依舊“熟悉”的世界里,找回安全感。
這很好。這沒問題。這是對很多人來說,正確的選擇。
但這,這并不是唯一的選擇。
這個小姑娘,叫林西。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看照片盲猜,你能猜到她的職業嗎?我估計你未必能猜到,甚至都未必聽說過她的職業:手機裝裱師。
我兒子叫小米。因此,我也是小米手機的重度用戶。有一天,我突發奇想。我能不能把我用過的所有小米手機都留著,等他長大以后,當做禮物送給他呢?
我越想越激動。于是就在網上找,誰能把這些手機裝裱起來。我找到了林西。幾天之后,她就把這些手機寄回來了。
我當時就震驚了。這不是裝裱。這是先拆解、再裝裱,而且還這么有藝術感。這手藝,不是老天爺賞飯吃,而是老天爺追著喂飯吃啊。后來,我把這些手機,寄給小米公司的雷軍,請他幫忙簽名留念的時候,他也愛不釋手,非常喜歡。
我問林西,你是怎么會做手機裝裱的呢?她說,來自畢業旅行時受到的啟發。有一次,我參觀了一個時裝周,看到設計師用塑料垃圾來做時裝。就想,既然塑料垃圾可以“變廢為寶”,我那么多舍不得扔的電子設備,是不是也可以呢?
于是,我開始拆解手機。并拍成視頻,發到了網上。沒想到,大受歡迎,收到了很多訂單。這些訂單,還不全是手機。千奇百怪。但最讓我受觸動的,是每個訂單背后,那個感人的故事。
這幅作品的主人,是一位男士。今年是他結婚十周年。但是,他深愛的妻子,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他非常想念妻子。于是,就希望把他們倆的手表和戒指,裝裱起來,可以日日夜夜、歲歲年年繼續陪伴。林西說,我一邊哭著一邊完成了這幅作品。我把手表做成了一棵生命樹,通往戒指。縱使山河有恙,不敵世間深情。
這哪是什么手機裝裱師。這是故事鐫刻師。把故事鐫刻在時間上,才能被永遠銘記。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2022,林西沒有在“熟悉”的世界里找安全感,而是到“未知”的世界里找新機會。剛畢業不久的林西,靠“手機裝裱師”這個創造性的新職業,年收入幾百萬。
安全感,來自確定性。但是機會,藏在不確定性里。
就像著名賽車手埃爾頓·塞納所說:你不能在晴天超過15輛車,但在下雨天你可以。
大雨越是傾盆,道路越是泥濘,你越有機會彎道超車。因為,機會藏在不確定性里。只要你能看清,那些被雨水和泥濘遮蔽的彎道。
哪些彎道?意外,周期,趨勢,規劃。這四個彎道,每一個都有你超車的機會。
今天的演講,我會帶你看清這些彎道。帶你認識,正在這些彎道上超車的那些新物種。帶你在這些彎道上,扒開2022的不確定性,找到2023的確定性。
在正式開始之前,我們先快速認識一下,到底什么是:意外,周期,趨勢,和規劃。
我們都知道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但是,前進的道路,哪有直線。這一個個的波折,就是意外。
所有人都在一個重要的項目里,加班加點趕工期。突然,一個關鍵同事離職。項目被迫延期。這就是意外。
你買了一只水產公司的股票。你怎么都想不到,突然有一天,他們家養的扇貝跑了。這就是意外。
今年2月份之前,你能預測俄烏沖突的發生嗎?我估計你不能。除非你提前知道。有兩位上海老人,一個支持烏克蘭,一個支持俄羅斯。打起來了。最后,甚至一個咬掉了另一個的耳朵。俄烏沖突,是意外。被咬掉耳朵,更是意外。
意外,總在發生。但意外,也終會回歸。意外帶來的震蕩,時大時小,時快時慢。但最終的最終,都會回歸到中間這條主線上。這條主線,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確定性。
只是,這條主線,并不總是一條直線。
這個數據,來自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今年10月的第二周,全國豬肉的平均價格,是19.35元一斤。你覺得是貴,還是便宜?今年4月,是9.4元。半年前的豬肉價格,是現在的一半左右。去年12月,12.5元。所以4月的價格,是從去年跌下來的。去年10月呢,9元。
你發現沒有?豬肉的價格,其實一直在變。而這種變化,呈現出一種“周期性”。如果拉長時間軸來看,這種周期性會更明顯。
這張圖,來自于澤平宏觀。圖上是從2006年到今天的豬肉價格的變化。在過去的16年里,豬肉的價格,經歷了明顯的四個周期。先高后低。再高再低。如此往復。
價格,不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嗎?一年吃多少豬肉,總體是平穩的。那豬肉價格,也應該是總體平穩吧。為什么會有周期呢?
你要是站在養豬戶的角度想,就明白了。
當豬肉供應量小,老百姓買不到豬肉的時候,價格就會升高,因此養豬戶就會賺錢。原來養豬賺錢啊。于是,就會有很多人進場養豬。然后,豬肉供應量就猛增,供大于求,這時價格又開始下跌。養豬戶開始虧錢。這就是豬賤傷農。于是,很多人就不養豬了。豬肉供應量減少。這時,豬肉價格又開始漲,養豬戶又賺錢了。如此往復。
這就是:豬周期。
你可能會想,養豬戶不會這么傻吧。你都知道有周期了,那“反向操作”,不就可以逆勢賺錢了嗎?
是的。
但也有養豬戶會想,估計大家都不傻,都會“反向操作”。那我“預判你的預判,反向你的反向”,也許才能真的賺到錢。
于是,2600萬養豬戶,每個人都在做自己“情理之中”,別人“意料之外”的決策。而這2600萬個決策,最終匯聚成了一條漲跌交替的曲線。這就是:周期。
最不確定的,是意外。比意外確定的,是周期。
但是,周期也是一種震蕩。一種更大幅度的震蕩。周期帶來的震蕩,是不是也會最終回歸到一條主線上呢?
是的。但是周期的回歸線,從來都不是水平向前的;周期的回歸線,是斜直向上的,不可逆轉的。周期的回歸線,叫做:趨勢。
什么是趨勢?
我們來看幾張圖。
第一張,是一幅19世紀的油畫。郵差騎著飛奔的馬,路過兩位架設電纜的工人。這位郵差一臉迷茫,他可能永遠也不能理解,這一根根桿子,未來竟然會取代他的工作。郵差被電話取代,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第二張,是1900年紐約第五大道的照片。你看1900年,紐約第五大道的主路上。跑的都是馬車。汽車在哪里?如果你仔細看的話,有幾輛汽車跑在輔路上。很遭嫌棄的樣子。是的,汽車很遭馬車嫌棄。甚至,英國還出過“紅旗法案”。就是汽車前面,必須有個人揮舞一個紅色的小旗子,邊走邊開道。為什么?怕嚇著馬。
第三張,你看1913年的第五大道。這時主路上跑的,就全都是汽車了。而馬車呢?只能跑在輔路上。不管馬車多么嫌棄汽車,它被汽車取代,都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第四張,是一幅20世紀初的漫畫。這張漫畫,是當時的人們,用來諷刺電力設施的。你看,有人被密密麻麻的電線,纏繞在了半空。當時的人們,一定覺得電線這種反人類的東西,很可笑。但是,今天你回過頭來看這幅漫畫,會覺得他們才可笑。油燈被電燈取代,是不可能逆轉的趨勢。
曾經的不可思議,都是今天的理所當然。
可是,為什么“趨勢”,就一定是不可逆轉的呢?因為,提高了效率。
很多人說長期主義,長期主義。什么是長期主義?長期主義,就是把公司的戰略,鎖死在趨勢的延長線上。絕不動搖。因為趨勢一旦發生,就再也不會回頭。因為高效,一定打敗低效。
周期,比意外要確定;趨勢,又比周期更確定。
那么,什么是“規劃”?
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重要支流,水量相當于黃河的1.5倍。岷江的水,從青藏高原,流經成都平原,在宜賓匯入長江。
和大部分江河一樣,岷江冬春水少,常常有旱災;夏秋水多,常常有澇災。怎么辦?
公元前256年,也就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的郡守,李冰和他的兒子,決定在岷江上建設一個水利工程,重新規劃岷江的水流,造福百姓。這個水利工程,就是著名的都江堰。
李冰父子對岷江的規劃,包含三個重要的設計:魚嘴,寶瓶口,和飛沙堰。
先說魚嘴。
魚嘴,是一個分水工程。它把岷江分成了內江,和外江。內江的水,從寶瓶口,流入了成都平原,用于灌溉;外江的水,流入主干道,匯入長江。
冬去春來,當岷江的水位低,這時,因為魚嘴的結構設計,四成的水,流入又淺又寬的外江,六成,會流入又窄又深的內江,保證大部分的岷江水,流向成都平原。滿足灌溉的需要。
夏去秋至,當岷江水位升高。這時,同樣因為魚嘴的結構設計,六成的水,會從外江流走,而只有四成會從內江進入成都平原,避免農田被淹。太聰明了。可是,如果水還是太多,怎么辦呢?
在內江水進入成都平原的寶瓶口旁邊,李冰父子“設計”了飛沙堰。當內江水位高于飛沙堰的時候,多余的水,就會從這里排入外江,從而保證成都平原的水量穩定。
2000多年前,完全沒有借助任何現代科技。李冰父子通過規劃了“魚嘴,寶瓶口,飛沙堰”這三個“設計”,把曾經旱澇無常的成都平原,改造成了,有60多萬公頃良田的天府之國,造福千千萬萬子孫后代。
這就是,規劃的力量。
規劃,就像是河床一樣,讓浩浩蕩蕩的趨勢之河,為人所用,而不是與人為敵。
意外,周期,趨勢,規劃。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如何扒開2022的不確定性,找到2023的確定性?就是要從意外里,看到周期;從周期里,看懂趨勢;從趨勢里,看清規劃。然后,讓我們一起化解意外,穿越周期,鎖死趨勢,擁抱規劃。
彈性
找到2023的確定性的第一步,就是:化解意外。可是,如何化解?
我們先從一個故事開始。
圖上是俞敏洪。
如果我說,2021年,俞敏洪遭遇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意外”,可能不會有人反對。新東方在教培行業,構建了強大的“護城河”。但是突然,“城”沒了。于是,這條“護城河”的價格,瞬間跌去了95%。
學費突然沒了,但工資依然要付。大量教培機構現金流斷裂,退不出學費,發不出工資。甚至,欠款跑路。但俞敏洪沒這么做。
他宣布,退還所有學生的預繳學費,支付所有老師的離職工資。甚至,還把退租教學點后多出來的8萬套課桌椅,捐給了鄉村學校。非常有擔當。
今年5月,我和俞敏洪老師,在“劉潤直播間”做了一場對話。我問,為這樣的擔當,需要準備多少錢?俞老師說,200億。
200億。這是多少上市公司,一輩子都掙不來的錢。我問,這200億,就一直趴在賬上嗎?董事會沒意見嗎?
俞老師說,董事會當然有意見。但是,這200億,給新東方的經營,帶來了巨大的“彈性”。
2003年SARS期間,我們其實遇到過一次類似的危機。也是突然就不能上課了。收入沒有了,支出還很大。我非常焦慮,到處找人借錢。最后,一個好朋友,連借條都沒打,就給了我3000萬。靠這3000萬,新東方度過了那次危機。從此以后,我就要求,新東方的賬上,始終要有足夠退還所有學費、支付所有工資的現金。面對再大的誘惑,這筆錢都堅決不能動。除非換掉我這個董事長。
企業隨時可能遭遇意外。
所以必須保持彈性,用彈性化解意外,這樣才能做到:存心時時可死,行事步步求生。
什么是彈性?
桌上有三樣東西,花瓶,泥人,和籃球。
現在,我們制造一個“意外”。把這三樣東西,一個一個“扔”到地上。
我們先扔這個花瓶。
果然,花瓶碎了。花瓶,是由很薄的瓷片構成的。而瓷片這種材質,只要發生很小的形變,內部結構就會斷裂,外部形狀就會破壞。它經不起稍微大一點點意外。這種一受力就被破壞的特性,就叫做:脆性。
接著,我們再來扔這個泥人。你看,泥人,被摔成了人泥。它雖然沒碎,但是再也回不到原來的樣子。意外,“重塑”了它。這種一受力就變形,并且再也變不回來的特性,就叫做:塑性。
最后,我們來扔這個籃球。籃球彈了幾下,完全沒有損壞。什么叫“彈”了幾下?就是先短暫變形,再快速恢復。這種受力后,先變形再恢復的特性,就叫做:彈性。
脆性。塑性。彈性。對企業也是一樣。
一家具有“脆性”的企業,就像是花瓶。平常很光鮮。但稍微遇到一點點意外,就潰不成軍,七零八落。
而一家具有“塑性”的企業,就像是泥人。不出問題的時候,什么都好。一出問題,就行為扭曲,甚至價值觀變形。美其名曰:一切都是為了生存。
而一家充滿“彈性”的企業,就像是籃球。不管遇到什么意外,總能再次站起來。就像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老師說的,躺不平,又卷不贏,怎么辦?蹲下。只要你“柔軟,而不是脆弱”,意外,總能“化解”。
歲月靜好的時候,花瓶有花瓶的美,泥人有泥人的美。可是當意外來臨時,我祝愿你,是一只富有彈性的籃球。
日本豐田公司,提出過一個著名的管理理論,叫做JIT(JustInTime)。即時生產。
下午3點,豐田的流水線上,要裝配一輛汽車。一看清單,還缺一個配件。怎么辦?從庫房調貨嗎?不。“即時生產”的流水線,是不備庫存的。那怎么辦呢?豐田會通知配件供應商:請在今天下午2:30,把這個配件,送到流水線門口。下午2:30,配件果然準時送到。于是立即裝配。這就是“即時生產”。
即時生產,這大幅度降低了豐田的生產成本,也導致了豐田的巨大成功。
但是,這看似極致的“效率”背后,也有著同樣極致的“脆性”。萬一,供應商自己也沒有庫存呢?萬一,車拋錨在路上呢?
你說,那不可能,我們的供應商都非常專業。是的。在歲月靜好的時候,是的。可一旦遇到真正的意外,就不一定了。
2020年5月,豐田宣布,他們在日本的多家工廠停產。為什么?因為全球疫情,導致配件缺貨。再專業的供應商,也無法“準時”,把配件送到流水線門口了。而缺一個配件,汽車都無法生產。豐田的“即時生產”,變成了“隨時停工”。
怎么辦?
豐田最終宣布,開始囤積汽車配件。用庫存,來增加彈性。然后用彈性,化解意外。雖然,這增加了成本。
是的。彈性是有成本,但是意外猝死的代價更大。
你可以把全部的錢,都花在發動機上,以獲得讓人驚嘆的速度。但我,還是建議你,稍微留點錢,給車配個安全氣囊。因為,彈性,可以化解意外。那怎么化解呢?
一家企業,用彈性化解意外的過程,很像是急救,有三個步驟:先救命,再治病,然后養生。
救命,就是突然摔倒,流血不止,怎么辦?立刻打120送醫院,確保“活下去”;治病,就是開始尋找真正的病因,對癥下藥,逐漸“好起來”;養生,就是出院后,痛定思痛,從此改變生活習慣,變得“更健康”。
遇到意外,先救命,再治病,然后養生。
很多年前,上海一棟28層的公寓,發生大火。這是一個重大的意外。但是這個意外,要了很多人的命。我就問自己,如果是我遇到這樣的意外,如何才能救自己的命?于是,我買了一個這樣的“緩降器”。
什么叫緩降器?
就是,如果遇到火情,(我希望你一輩子都遇不到啊),但如果遇到,你可以把一頭掛在墻上,把另一頭的安全繩穿在身上。然后,縱身一躍。我家住在18樓,如果這個說明書沒騙我的話,我會緩緩地降落到一樓。這時,安全繩的另一頭,又升到了18樓,另一個人,可以再次縱身一躍。如此往復。注意,繩子千萬不要買短了。不然掛在17樓會很尷尬。
這個緩降器我買了很久,但從來沒有用到過。不過我知道,如果真的遇到意外,這個緩降器能“救命”。
有一次我去昆山出差,和一位企業家聊到這件事。他對我說:潤總,我們想一塊兒去了。我說,啊?你也買了個緩降器?他說,不。我買了個熱氣球。
很多人在說,2012,可能是世界的末日。這當然是瞎說。但是,萬一呢?于是,他就在自家別墅頂上,裝了一個熱氣球。他說,萬一真的洪水滔天,我就飛到天上去躲幾天。
俗話說得好,人不能吃太飽。電影都不敢這么拍。不過,如果真的遇到意外,這個熱氣球能“救命”。
新東方賬上的200億,就是它的緩降器,就是它的熱氣球。這200億所帶來的財務彈性,可能它一輩子都用不到,但是,如果真的遇到意外,這200億能“救命”。
我突然想起來,我父母家的冰柜。想起來,我每次給他們錢,他們都不用。為什么?因為他們總擔心你有一天會破產。然后,他們會從床底下拿出這些錢,說:拿去,東山再起。我說不會不會,但他們就是擔心。這些錢,就是他們能為你準備的,力所能及的“財務彈性”。
用彈性化解意外。先救命,活下去。然后,再治病,好起來。
如何好起來?分散業務風險,防止再次猝死。
2012年12月,在一次頒獎典禮上,王健林和馬云同臺領獎。王健林說:馬云的電商很厲害,但我不認為電商出來,傳統零售渠道就一定會死。
馬云回應說:我先告訴王總一個好消息,電商不可能完全取代零售行業。同時也有一個壞消息,它會基本取代你們。
王健林反擊:2022年,10年后,電商在全國大零售市場的份額,如果占到了50%,我給他一個億。如果沒到,他給我一個億。
這就是轟動一時的“億元賭局”。時光飛逝。一閉眼,一睜眼……
……十年就過去了。再過一個多月,這個賭局就要揭曉結果了。那么你覺得,最后會是王健林贏了呢,還是馬云贏了呢?
本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我放下手里繁重的工作,查了一下數據。
2012年,電商占消費品零售業總額的6.23%;2013年,漲到了7.7%;2015年,突破了10%,到了10.8%;2019年,突破了20%,到了20.7%;2021年,去年,達到了24.5%。那么你覺得,今年,2022年,電商的份額有多大機會到50%呢?
如果在未來的一個多月里,沒有發生逆天的變化,應該是機會不大了。那是不是說,王健林就贏了呢?
也不一定。
因為十年之后的今天,人們突然發現,你再也分不清楚什么叫線上,什么叫線下了。
比如,你覺得,瑞幸咖啡,是一家線上的公司,還是一家線下的公司?
有人說,當然是線上的。因為他們是用手機下單的。
沒錯。可是,我是站在他們家的門店里,問咖啡師你推薦什么,他說“海鹽芝士厚乳拿鐵”,然后,我才打開手機準備下單的。
那這樣,應該算線下吧。
沒錯。可是,我剛要下單,發現前面的人點了50多杯。于是,我訂單改成了“外送”。然后回到辦公室等。請問,這是線上,還是線下?
外賣啊。這應該算線上吧。
你看,你可能再也分不清楚,什么是線上,什么是線下了。
瑞幸的首席增長官楊飛說,線上線下,從來都不是關鍵。用戶在哪里出現,我們就應該去哪里,才是關鍵。
我給你講一個故事。
瑞幸有很多用戶,習慣在上班的路上,繞道買一杯咖啡。這是線下。但是我們通過氣象數據監測到,這個城市明天大雨。一下雨,用戶可能就不進店了。怎么辦?
楊飛說,我們在企業微信里,連接著2000多萬的用戶。我們的數字化系統,就會給這個用戶發一張“雨天優惠券”。雨天小心意,暖暖喝一杯。你的城市下雨,我就送過去。這樣,線下,就變成了線上。
用“私域+數字化”,整合線上線下,才能分散業務風險。這就是業務彈性。
2022年一季度,瑞幸營收同比增長90%,實現5年來首次盈利。
2022年,最熱門的商業模式,可能就是直播電商了。所以今年,我花了很多時間,參訪,調研這個行業的頭部企業。7月份,我帶隊去了“交個朋友”直播間。它的聯合創始人黃賀和我分享了兩組數據。很有意思。我分享給你。
第一組數據,關于直播規模。2021年,我們的電商總規模,達到了13.1萬億元,同比增長14.1%;那直播電商的規模呢?達到了2.36萬億元,同比增長83.35%,增速遠比其他電商快。直播電商在總電商規模中的占比,已經達到17.97%。發展極為迅速。
第二組數據,關于流量來源。那么,用戶是怎么進電商直播間的呢?黃賀說,大約20%的用戶,是看了短視頻之后,點擊進來的;有30%,來自于平臺的算法推薦。這對直播間來說,是免費的自然流量;而最大的40%,來自于付費投流。
這兩組數據放在一起看。一邊,是大量從業者正在瘋狂涌入直播電商,同比增長83.35%;而另一邊,是流量來源的最大頭,來自于付費。100人中間,40人是花錢買來的。
我們知道:供需關系,決定商品價格。當直播間的數量爆發式增長,而觀看直播的人數卻無法同步增長的時候,流量的價格,一定會越來越貴。
那怎么辦?分散業務風險。
在去年的演講里,我們講過,公域的流量,就像:自來水。付費用水,價高者得。你租金出得高,這個鋪位就是你的。你競價排名錢出得多,這個關鍵字就是你的。而私域的流量,就像:井水。打井很貴,用水免費。你辛辛苦苦打井,做公眾號,做視頻號,持續生產優質內容,很辛苦。可一旦打好了井,觸達用戶,就可以是免費的了。
今年9月,我們在視頻號里,開啟了一項“私域+直播”的實驗:潤米優選。這項實驗的基本邏輯,就是暫時完全不從公域購買流量,只用公眾號、視頻號這些私域工具,來觸達用戶,并把買流量的錢,用優惠、用贈品等各種方式,補貼用戶,看看是否可行。
趕在今天的演講之前,潤米優選做了四場直播,積累了一些數據。
直播電商里,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基本模型:停留模型,和成交模型。
停留模型,是看用戶是否喜歡直播間。喜歡才會停留。停留模型的重要指標,是:停留時長。
成交模型,是看用戶是否信任直播間。信任才會購買。成交模型的重要指標,是:UV價值。
UV價值,就是人均消費。100人進直播間,買了300元的東西,那UV價值,就是3元。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私域+直播”的實驗數據。
公域直播間的平均停留時長,一般在1分鐘左右。來了就走,來了就走。是純粹的買賣關系。潤米優選“私域直播”的實驗結果,是12.42分鐘。私域的用戶,可能因為喜歡,更愿意停留。
然后,再看UV價值。2022年9月,公域排名前十的直播間,平均UV價值,大約是3.84元。潤米優選“私域直播”的實驗結果,是16.62元。私域的用戶,可能因為信任,更敢于消費。
公域直播很重要。但是我希望能通過這組數據告訴大家,私域直播可能同樣重要。在公域,用錢購買流量;在私域,用心經營信任。2023年,私域+直播,可能會成為越來越多品牌的標配。
當然,我們這次實驗的數據量還很小。不能說明太多問題。所以,實驗會繼續進行。持續的復盤報告,也會發布在“潤米優選”的公眾號上。歡迎關注。
另外,這次實驗,得到了很多品牌的大力支持。在什么都沒有的情況之下,你們就無條件地信任我們,參與進來。非常感謝。
所以,如何治病,如何提高業務彈性?
不能只依賴線下,也不能只依賴線上;不能只依賴私域,也不能只依賴公域。以消費者為中心,全域經營。就算是天塌下來,都要有一攤生意能夠賺錢。
救命。治病。然后,是養生。是增加團隊彈性。
我們看這張地圖。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大理,烏魯木齊。再加上一個另一個國家的小鎮威廉斯堡。如果你有一個20多人的創業團隊,你會選擇把辦公室設在哪里?
日談公園的CEO樂樂說:都設行不行。這個非常年輕,但也非常知名的播客團隊,20多名員工,分布在了8個城市。
什么是播客?播客,是一種訂閱的音頻節目。比如,他們非常知名的《李淼談奇案》,講罪案故事。每期都講,每期都講,已經講了200多期。很受歡迎,單期播放量,能到幾百萬。
挺好。可是,一個20多人的團隊,為什么要分散在8個地方呢?
樂樂說,一開始,就是因為“居家辦公”。后來,居著居著,就居得不想去辦公室了。我們有的同事,把家搬到了大理。還有的實習生,去國外邊讀書邊工作。后來,我們就干脆放飛了,招人也不限城市了,深圳,上海,成都。因為有了企業微信,有了移動互聯網,在哪里都能高效協同。
比如,我們策劃了一個全新的音頻綜藝欄目,需要安排“陳飛”去邀請嘉賓。但陳飛沒參加策劃會,怎么辦?
在企業微信“文檔”里設一個待辦,叫:“邀請嘉賓”,然后@陳飛。你都不用問他,這會兒是在大理,還是在烏魯木齊。一旦被@,協同就開始了。
很快,音頻綜藝節目錄好了,但剪輯效果不滿意,怎么辦?
立刻,拉著成都的策劃,上海的新媒體,深圳的文案,開企業微信“視頻會議”。深圳的文案在貴州呢?不重要。有網就行。共享屏幕,在制作軟件一起商量著剪。會議開完,音頻就剪完。
節目終于制作好了,周一上午發布。所有相關人員,都要準備好。可萬一有人忘了,怎么辦?
建一個企業微信“公共日歷”。節目發布前,它會“彈窗”提醒所有人,不管你是在國內國外,有幾個小時的時差。
我們就這樣,一起工作了好幾年。如果不是因為團建,很多人素未謀面。但這個“未曾謀面”的團隊,有著超強的戰斗力。我們蟬聯5年的,蘋果最佳播客電臺,單期播放量最高超千萬,總播放量超10億。
真是一個年輕而優秀的團隊。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年輕。你不得不佩服年輕人的戰斗力,年輕人的彈性。
如何養生?如何增加團隊彈性?
企業微信的同學,對我說:增加團隊彈性的關鍵,是保持成員之間的高效連接。只要連接在,協同在,彈性就在,戰斗力就在。
救命,治病,養生。財務彈性,業務彈性,團隊彈性。我祝愿你,不管遇到什么樣的意外,都能因為有彈性,而:活下去,好起來,更健康。
回到新東方。
今年7月,我飛北京,和俞敏洪老師,以及一位叫做董宇輝的年輕老師,做了一場直播。對的。就是這個叫“東方甄選”的直播間,就是這個自嘲長得像兵馬俑的董老師。在直播間,我深深感受到董老師的謙遜,和才華橫溢;俞老師的慈祥,和愛才如命。在直播間,我們聊了半個多小時我的書。就這樣聊著聊著,你猜,最后賣了多少本?
賣了5.2萬本。難以想象。
從去年12月到今年6月,在默默耕耘了半年之后,東方甄選直播間,作為新東方轉型的重要項目,終于隨著董老師的一條短視頻,而火爆全網。東方甄選的帶貨能力,迅速沖到了最頭部。而新東方在線的股價,也因此暴漲了200億。
你不覺得很有意思嗎?
跌落時,俞敏洪發工資退學費,花了200億。反彈時,新東方在線的市值,漲了200億。一跌一漲,一落一起。這就是:彈性。
真好。
就像我在一篇文章里說的:你能好,一定是因為很多人希望你好。
祝福觸底反彈的新東方;也祝福你,擁有新東方一樣的彈性。用彈性,化解意外。
穿越周期
2023的意外,靠彈性化解。那么,2023的周期,靠什么穿越呢?
前段時間,我和兒子在公園里散步。一邊散步一邊聊天。遇到一個鄰居,牽著一只小狗,很可愛的那種,也在散步。我很禮貌地對她說,你家的狗,很可愛啊。
她很高興。然后對我說,你家兒子,也很可愛啊。
我夸他家的狗可愛,他夸我家的兒子可愛。我覺得他在罵人,但我沒有證據。可后來一想,也許,那條狗在他的心中的重要性,就真的是像兒子一樣吧。
這件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上圖這個人,叫夏谞穎。愛寵游的聯合創始人。
愛寵游,就是愛寵,出去旅游。是“世界這么大,愛寵想去看看”。
夏谞穎說,潤總,現在人,是真把寵物當孩子的。我給你講兩個故事,你就知道了。
我們有個客人,養了三條流浪狗。養著養著,就想陪它們出來旅游。但三只狗一個人帶不了,就帶了其中一只。這只小狗玩得非常開心。越開心,她對其它兩只就越愧疚。于是一咬牙,分兩次把另外兩只也帶出去旅游。而她,一個人陪了三次。
我們還有一個客人,養了一只德國牧羊犬,想參加我們海島游項目。但這只德牧真的很老了,我們不敢帶。但是他很堅持。他說就是因為很大了,所以想帶它去看最后一次海。曬曬太陽,在沙灘上跑。最后一次。果然,在看完最后一個海之后,這只德牧在回去的路上,安詳地走了。
聽完這兩個故事,我腦海里只有一句話:最高級的主人,是以寵物的形象出現的。我問,做寵物旅游,賺錢嗎?他說,還行,反正比做人的旅游賺錢。
寵物行業最近很火。寵物旅游,寵物健身,寵物減肥,寵物殯葬。越來越火。為什么?因為寵物行業能“穿越周期”。
我們看這張圖。這張圖是大洋彼岸,另一個國家20年來的GDP增速。
他們GDP的增速,在2008年,和2016年,有兩次比較明顯的下滑。
但是,根據數據,在這兩個時期,寵物經濟逆勢增長。
即使在2020年。經濟遭受了新冠疫情的重大打擊,GDP負增長3.4%,但是寵物經濟的增速依然在5%左右。
數據,驗證了寵物行業能穿越周期的現象。在他們經濟表現不佳的2010年,服裝和服務消費下降了1.4%,住房消費下降了2%,食品消費下降了3.8%,娛樂消費下降了7%,而寵物消費,卻增長了6.2%。
美團的數據,再一次驗證了這個現象。
從2019年到2022年,美團上寵物相關的外賣訂單飛速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45%。2021年全年,用戶為寵物點外賣的平均客單價格118元,遠高于給自己點外賣。
大環境越是不好,寵物經濟就越好。可是,為什么呢?
有很多解釋。有人說,可能是因為越是在周期的谷底,人們的壓力就越大;人們的壓力越大,寵物提供的陪伴價值,就越重要;有人說,可能是因為養孩子的決策太沉重,而養寵物是養孩子的低成本平替。寵物萌化了的樣子,太像孩子了。你獲得了純享版的快樂,卻不需要給寵物買學區房。還有很多解釋。可能都對。我不知道。
但是,這背后一定有規律。基于周期的規律。
晝夜輪回是周期。陰晴圓缺是周期。四季更替也是周期。
要理解寵物行業為什么能順應周期,穿越周期,首先要理解周期。
2022年,我們有必要一起重新理解,三個非常重要的商業周期。它們是:庫存周期,投資周期,和技術周期,并向那些正在穿越周期的達爾文雀們認真學習,他們的穿越之道。
我們先從庫存周期開始。
回到澤平宏觀的這張圖。“豬周期”,就是一個典型的庫存周期。
為什么叫庫存周期?
因為,當豬肉供大于求時,庫存就會增加,甚至導致滯銷;當豬肉供小于求時,庫存就會減少,甚至導致缺貨。供需的此消彼長,導致了庫存的此起彼伏。這就是庫存周期。
最早發現這種周期現象的,是一位英國商人,統計學家,叫:約瑟夫·基欽。因此,庫存周期,也被稱為“基欽周期”。
所以,有時候,你的東西賣不出去,不是因為你的銷售不努力。而只是因為遭遇了庫存周期的低谷。在這個低谷里,供給大于需求。
不過,這種統計學家“歸納”出來的規律,并沒有被所有人認同。甚至有不少經濟學家并不同意庫存周期的存在。他們覺得這些變化,是隨機的。
但是,大經濟學家索洛說的: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完全搞明白,長頸鹿是怎么把血液輸送到那么高的腦袋里的,但你不能因為沒搞明白,就不承認長頸鹿有個長脖子。
我們假設“庫存周期”確實存在,而你又遭遇了這個周期的低谷,怎么辦?
應該順應周期,幫人“去庫存”。
上圖這個人,叫雷勇,好食期的創始人。
你知道,食品是有保質期的。你也知道,賣過期食品是違法的,違法的處罰很嚴重。因此,很多超市為了不踩紅線,他們會只允許剩余保質期大于2/3的食品進超市。也就是說,保質期12個月的食品,出廠4個月,超市就不收了。
那這8個月的庫存,怎么辦?通常會進入“特殊渠道”。比如,公司團購,酒店連鎖,等等等等。那如果還賣不完,怎么辦呢?那這些食品,就變成了損耗。
雷勇說,食品行業的損耗率,好的能控制在1%。聽上去不高,但是,食品行業的平均利潤率,才3%。而且,食品行業,通常銷售額巨大。統一一年200多億,康師傅一年700多億。所以,1%是好多好多錢。
那怎么辦呢?
雷勇說,這就要說到,我在一家咖啡館受到的啟發了。
有天晚上,我在一家咖啡館工作。已經很晚了。快要下班了。這時,咖啡館的一個工作人員,把冰柜里三明治拿出來,往垃圾桶里扔。我看到后說,這太浪費了吧。小姐姐說,我們只賣當天的三明治。今天賣不完的,確實要扔掉的。這是我們對客戶的承諾。
對客戶信守承諾,這很好。但扔掉,確實太可惜了。要不你便宜一點,我買走。小姐姐說,你要買,可以的。那就是原價。可你都要扔掉了啊。是的。但系統里只能收原價。你要不買,我就扔掉。
這件事,一下子擊中了我。
三明治的價值,是隨著保質期勻速下降的。在冰柜里說不定可以擺三天。但是,它的價格,卻在第一天的結束,瞬間從100%跌到了0%。這剩余的價值到清零的價格中間,被扔掉的差值,就是被浪費的利潤。
如果我用“倒計時”的定價策略,不斷打折賣,那些利潤,不就不會被浪費掉了嗎?
說干就干。
雷勇迅速搭建了一套數字化系統,把每一件商品的保質期透明化。注意,不是每一個“批次”的商品,而是每一件商品。是每一“瓶”水,每一“盒”餅干,每一“桶”方便面。我說這瓶水是9月7日生產的,你拿到手如果是9月8日,就不要錢。
然后呢?然后,倒計時定價。這瓶水還有60%的保質期,那就6折。過了一段時間,保質期只剩50%了,價格就自動調為5折。然后是4折,3折,2折,1折。
剛生產出來的食品,你別來找我。你有很多渠道。過了1/3保質期,你來找我。我幫你賣掉。就算1折,也比損耗有價值。但實際運行下來,大部分食品在6折就賣得差不多了。到了4折,基本賣完。
我們這個行業,被稱為“臨期食品”。但我們其實不是在賣臨期食品。還有40%保質期就賣完了。我們做的,是不讓食品“成為”臨期食品。
全國包裝食品業,大概有6萬億的規模。每年銷毀1千億的庫存。越是在庫存周期的低谷,銷毀的越多。幫助食品行業去庫存,就是一個“逆勢增長”好生意。
那么臨期食品“逆周期”了嗎?沒有。在夏天的時候賣冰棍,是順應周期;在冬天的時候賣棉襖,也是順應周期。其實從來沒有什么“逆周期”。所謂逆勢增長,皆是順應周期。
第二個你應該了解的周期,叫:投資周期。
這張圖,來自Wind和國泰君安證券,它描述的是全球GDP這40多年來的增速變化。你發現沒有,全球GDP的增速變化,也有一個明顯的周期現象。為什么?
法國醫生,經濟學家,朱格拉,對這種現象做出了解釋。
當經濟形勢非常好的時候,所有人都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這時候,人們拼命購入資產,債券、股票、房地產。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賺到了錢。而且,大家都樂觀地相信,這些資產的價格只會越來越貴,看不到泡沫的存在。
終于有一天,泡沫破裂,資產價格開始下跌。這就是著名的“明斯基時刻”。價格下跌,導致恐慌拋售;恐慌拋售,進一步導致價格下跌。于是,人們越來越“悲觀”。然后繼續拋售。然后繼續下跌。最終崩盤。
這就是投資周期。投資周期,是由情緒的樂悲交替,導致的投資的漲跌輪回。沒有泡沫,就沒有破滅。沒有繁榮,就沒有蕭條。
朱格拉說:蕭條的唯一原因,就是繁榮。
著名經濟學家歐文·費雪,加了幾個字。他說:蕭條的唯一原因,是建立在“債務”之上的繁榮。
投資周期,必然有起有落。
那么,當“悲觀”情緒主導市場,投資周期進入低谷時,我們該怎么辦?
應該順應周期,幫人省錢。
上圖這個人,叫魏穎。多抓魚創始人。多抓魚,是個法語詞,是“似曾相識”的意思。和什么“似曾相識”?和一本有緣的書。一本有緣的二手書。
你可能不知道,很多新書書店,五折進貨,七折銷售。有2折的毛利。但是,日本有個叫“BOOKOFF”的二手書店,他們用一折來收二手書,然后翻新、消毒、包裝,最后用五折銷售。BOOKOFF反而有4折的毛利。
這個“順應周期,幫人省錢”模式,啟發了魏穎。她創立了多抓魚。沒想到,二手書在國內果然賣得很好。很快,她拿到了多輪投資。他們的第一家線下店,甚至開在了上海的安福路。安福路,你知道嗎?上海最小資的一條路。很貴。新書書店都不敢開在這里。可能,是因為二手書幫人省錢,但其實很賺錢。
但是,書畢竟便宜。在投資周期的低谷,比二手書更賺錢的,可能是二手奢侈品。
二手奢侈品,就是大牌包包,名牌服裝,高級腕表,珠寶配飾,等等。
上面這張圖的數據,來自艾瑞咨詢。我國二手奢侈品的市場增速,從2017年開始,不斷上升。2020年,年增速高達51.8%。去年稍有滑落。但復合增速達32%。
現在我們疊加GDP的增速上去。2018年我們GDP的增速是6.6%,19年下降到6.1%,20年因為疫情觸底到2.3%,21年回升到8.1%。你發現沒有,二手奢侈品的增速,和GDP的增速,走勢正好相反。
為什么?
因為,雖然環境遇到挑戰時,但買奢侈品的心理需求依然在,只是一手的價格顯得高了。這時,成色稍差一些,但價格低很多的二手奢侈品,就顯得很有吸引力。這是:需求端的上升。而在另外一邊,環境遇到挑戰時,大量高凈值人群,需要通過出售高端奢侈品的方式,獲得資金。這是:供給端的上升。需求端和供給端同時上升,于是二奢經濟,就爆發了。賣二手奢侈品,幫人省錢,但其實很賺錢。
在投資周期的低谷,幫人省錢,就是順應周期。二手圖書,二手奢侈品,因為順應周期,而獲得逆勢增長。
即便是在冬天。
人類歷史上,有四大古文明。
你知道,他們有什么共性嗎?對。他們都在大河流域。
但是,除此之外呢?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這些古文明,都誕生在北緯30°附近。
為什么?因為這里有水嗎?水,是一個重要原因,沒有水,就不能耕種。但水,不是唯一原因。因為熱帶也有水啊,但熱帶,卻沒誕生這些偉大的古文明。
那是為什么呢?因為這里,四季分明。因為這里,有冬天。
熱帶,沒有冬天。而且熱帶的自然資源,實在是太豐富了。早在14世紀,周達觀就在他的《真臘風土記》里,記錄過熱帶生活:不著衣裳,且米糧易求,婦女易得,居室易辦,器用易足。就是說,要什么就有什么。也因為要什么就有什么,熱帶的人們沒有太大的生存壓力。
而在北溫帶,冬天冰天雪地,什么都沒有。如果你不能在冬天之前,儲備足夠的糧食,就會餓死。所以,人們必須研究勞動的技術,生產的效率。以應對冬天。是冬天,逼出了文明。
企業,其實也是一樣。優秀的企業,誕生于順境。而所有偉大的企業,都是冬天的孩子。
第三個你應該了解的周期,叫:技術周期。
什么是技術周期?
真正推動世界發展的,是技術。每一次革命性的技術出現,都會帶來爆發式的經濟增長。當這項技術被充分使用,增長就開始逐漸放緩。直到,下一次革命性的技術出現。
這些革命性的技術中,最知名的,就是:三次工業革命。每一次革命,都是左腳生產效率,右腳交易效率。永不停止。
第一次工業革命,又被稱為“蒸汽時代”。我們知道,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性事件,是瓦特改良蒸汽機。蒸汽機用的能源是煤炭。而蒸汽機的本質,是駕馭煤炭“這匹烈馬”的馬鞍。因為能夠駕馭煤炭,這種遠超人力的能源,人類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還記得在人力時代,人類是怎么把棉花紡成線的嗎?用手搖紡車。你說這一天能紡幾卷線?
到了“蒸汽時代”,英國人發明了可以同時紡8卷線的珍妮紡紗機,再把珍妮紡紗機,用蒸汽機上面。你想這樣,一個女工一天能紡多少卷線?這就是生產效率的提高。
左腳的生產效率提升之后,接下來就是右腳,交易效率的提升了。
蒸汽機推動了鐵路和印刷術的發展,鐵路提升了物理世界的連接效率;印刷術提升了信息世界的連接效率。
因為鐵路和印刷術,遠方變近了。右腳往前邁了一大步。
然后,全球迎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在這個時代,人們學會了駕馭另外一個更加“野蠻”的能源:石油。
一種在當時看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石油,被一種叫“內燃機”的技術駕馭了,在各行各業,像巨人一樣,做著人類永遠做不到的事情。因為石油,全球的“生產效率”全面提高。左腳這一步,震撼天地。
然后,套著內燃機的石油把飛機送上了天,把汽車推向了四面八方。全球的“交易效率”,閃電似地快速提升。
右腳這一步,瞬間十萬里。
再然后,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始了。這次革命被稱為“信息時代”。“算力”這種能源,被開采出來。
1946年,第一臺現代計算機ENIAC誕生。這臺計算機重30多噸,占地170平方米,每秒計算5000次。然后,計算機的算力就順著摩爾定律,瘋狂生長。今天,我們手上一部iPhone的算力,是這個30噸龐然大物的幾十萬倍。
那么駕馭算力的是什么呢?是軟件。是微軟的辦公系統,Oracle的數據庫系統,金蝶的財務系統,等等等等。有了被軟件駕馭的算力,工廠生產更快了。超市結賬更快了。銀行算賬更快了。一切行業的“生產效率”,都在以無法想象的速度提高。
這只左腳,像神一樣降臨。
那右腳呢?
右腳當然是互聯網,是移動互聯網,是萬物互聯。
讀大學的時候,有一次,我要和我一個國外的同學通電話。那是1994年。你知道1994年的國際長途,多少錢一分鐘嗎?很多人不記得了。是:十幾塊一分鐘。你知道我當時,一天吃飯多少錢嗎?5塊錢。所以當時打電話,都是數著秒的。57秒、58秒、59秒……對不起,對不起,不能聊了。啪,把電話掛了。因為晚一秒鐘,就三天不能吃飯了。
現在呢?你和你在國外的朋友、客戶、或者合作伙伴溝通,隨時隨地拿起手機,立即視頻,完全免費。
右腳,像另一個神一樣的降臨。
左腳,右腳。左腳,右腳。一步一步。左腳生產效率,右腳交易效率,技術周期帶來的進步,一直往前,永不停止。
這三次工業革命的左腳,是:蒸汽機駕馭的煤炭,內燃機駕馭的石油,軟件駕馭的算力。那么,會不會有下一次技術革命呢?
如果有的話,下一次技術革命的左腳,會是什么呢?
很有可能會是“第五要素”,人工智能駕馭的數據。
第五要素
什么是第五要素?為什么人工智能駕馭的數據,是第五要素?
我在一期短視頻里,講過一個案例。時間不長。我們一起看一下。
今天的快遞,主要是按“重量”收費的,也有兼顧“體積”的。但似乎確實沒有考慮到“形狀”的。但是,如果物品的形狀數據,和卡車的空間數據,一旦匹配起來,那快遞裝車,就會像拼七巧板一樣,最大化利用空間。
但是,如果你覺得這就是我說的數據價值了,那你還是低估了“人工智能駕馭的數據”。現在,我們再來仔細看一下這條視頻。
仔細看。再仔細看。看出來什么沒有?是的。這個人,不是我。而是我的分身。是一個數字人。
圖片中的這個人,叫司馬華鵬。硅基智能的創始人。
什么是“硅基”?人體的主要元素,是碳。芯片的主要元素,是硅。所以人類又被稱作碳基生命,而機器人/人工智能則被稱作硅基生命。
他說,潤總,你給我幾段你以前拍過的視頻。我讓我們的人工智能學習一下,然后幫你生成一個數字人。以后你閉關在家里,出差在路上,只要給同事們一段語音,就能驅動這個數字人,生成視頻。以后,就讓硅基勞動力,替你工作吧。
硅基勞動力。我的天啊。我的同事們說:元宇宙,是真的要來了啊。
元宇宙是不是真的要來了,我不知道。但是,我在數字世界的分身,是真的已經來了。而這個分身對我來說,非常有價值。
不僅對我有價值。對主持人,也很有價值。以后,主持人只需要負責寫稿。硅基勞動力,幫你主持。你再也不用在燈光下燒烤了,更不用擔心因為緊張而念錯稿子了。
對客服,也很有價值。以后,客服只需要處理意外情況。硅基勞動力,幫你回復絕大多數問詢。你再也不用同一句話每天重復100遍了,更不用擔心被罵到一天都心情不好了。
對演講者,也很有價值。以后,演講者只需要寫逐字稿。讓硅基勞動力,幫你在臺上講。各位,今天你們看到的,正在演講的我……其實……是我本人。暫時還是碳基生命。
用人工智能駕馭的數據,理論上,可以為社會“生育出”無窮無盡的,不眠不休的硅基勞動力。司馬華鵬說,他的夢想,是要為人類造出一億“硅基勞動力”,讓人回歸人的價值。
數據,正在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一個新要素。
現在,問你一個問題。社會的總財富,經濟的總增長,到底從何而來?來自消費,投資,還是進出口?
消費、投資、進出口,是拉動GDP的三駕馬車。但是這三駕馬車,為什么能拉動GDP的增長?他們的拉動力,又是從哪里而來?這三匹馬,靠吃什么為生?
法國經濟學家薩伊說,經濟增長的最終動力來源,是三種基本的生產要素:勞動,土地,資本。拉動經濟的馬,是因為吃這些草,才能長大,才能有力量,才能跑得快。
勞動這種生產要素,很重要。一個人勞動一天,生產10個饅頭,但自己只能吃5個。多出來的這5個,就是增長。那么兩個人勞動,就多10個。三個人勞動,就多15個。勞動的人數越多,增長越多。
土地這種生產要素,很重要。一塊土地能產1000斤大米。分給所有勞動者500斤,還多500斤。多的這500斤,就是增長。那么兩塊土地,就多出來1000斤。三塊土地,就多出來1500斤。開墾的土地越多,增長越多。其他自然資源,漁場、牧場,等等,同理。
資本這種生產要素,很重要。投入一萬元資本,買設備,生產、銷售、賺錢,然后發工資、付地租,賺了2000元。賺的這2000元,就是增長。那么投入2萬,就賺4000元。投入3萬,就賺6000元。投入資本越多,增長越多。
勞動獲得的,是工資。土地獲得的,是地租。資本獲得的,是利息。它們各自應該獲得多少,誰該多誰該少,是另外一個話題。這種用三大生產要素來分析經濟增長的方法,就是“古典增長理論”。
但是,經濟的增長,真的只是來自于這三種要素嗎?馬兒真的只吃這三種草嗎?這三種草,可以一直吃下去嗎?
后來的經濟學家,繼續研究,逐漸發現,還存在著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第四生產要素”:技術。
這張圖來自騰訊研究院,描述的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千年史。公元元年,全球GDP的總量,是456億美元。1700年后,增長到了3664.6億美元。在大家認為“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的這1700年里,增長了8倍左右。然后,發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后的300年,全球經濟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到2016年,全球的GDP總量,達到了113.50萬億美元。比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增長了309倍還多。
前1700年,漲了8倍;后300年,漲了300倍。后300年比前1700年,到底多了什么?就是多了技術。多了蒸汽機,內燃機,計算機。多了火車,汽車,互聯網。多了突飛猛進的技術。
技術,就是第四生產要素。
技術這種生產要素,以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叫做“知識”的方式,存放在人類世界。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說“知識,就是財富”,“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
那么,什么是第五要素呢?
第五要素,就是數據。
2020年4月,在一份重要文件,《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提出了: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數據,被正式當做一種新的生產要素提出。
數據有這么重要嗎?能和勞動,土地,資本,技術并列?如果數據這么重要,為什么那么多經濟學家,以前就不把數據當作生產要素呢?
因為,自從有了計算機和互聯網后,數據才大量產生。以前的經濟學家,沒見過這么多數據。
現在的人類,每天都要推送5億條推特,發送2940億封郵件,在WhatsApp上發出650億條信息,在Facebook上創建4拍字節數據,在智能汽車上產生4太字節的數據。到2025年,全球每年將產生175ZB的數據。
175ZB有多少?175ZB,就是1750萬億億字節。如果你有足夠大的硬盤,把這些數據,全都下載到你的電腦上,以今天200兆的網速來算,需要18億年。
數據,奔涌而出。而與此同時,另一個生產要素“勞動力”,卻在快速減少。
上圖,是我們人口的趨勢圖。根據聯合國的預計,地球人口將在今年的11月15日,也就是17天后,正式到達80億。然后,以自1950年以來最慢的速度,緩緩增長。而我們,可能最早在明年,也就是2023年,迎來人口的負增長。大家經常說碳達峰,碳達峰。但是2023年,碳未達峰,人先達峰。而同時,僅比我們人口少不到2000萬的印度,可能會在2023年,一舉超過我們,成為地球上人口第一大國。
上面這張圖,是1998年兩個國家的人口結構對比。當時,我們有大量年輕的勞動力,而且平均年齡不到30歲。我就在這條平均線附近。再看右邊這張圖。這是2050年兩個國家的人口結構對比。我們人口老齡化加劇,平均年齡接近50歲。此時,印度年輕人數量非常巨大,而且平均只有30多歲。
我們勞動力的絕對數量在減少,相對優勢在喪失。
很多人可能會困惑。你們總是說勞動力減少,勞動力減少。可我周圍,還是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啊。是的。100人可以工作,可能總會有10個人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這是結構性問題。而勞動力減少,是指可以工作的總人數,從100減到90,減到80,甚至更少。這是總體性問題。
過去,100人中間,假如有10人找不到工作,還有90人在工作;以后,就算所有人都在工作,可能也只有80人了。
勞動力此消,數據彼長。以后,我們再也不能只靠“勤奮”了。我們要向數據這個“第五要素”,要增長。
怎么做?三個步驟:連接,挖掘,使用。
商業的本質,是交易。而交易的基礎,靠連接。向數據要增長的最基本前提,就是越來越高效的連接。
在古代,我們最繁華的城市是哪里?是洛陽,是長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一個中部城市,一個西部城市,為什么那么繁華?因為古代的貿易,是陸路貿易。而洛陽和長安,是陸地連接的交匯點。
后來,我們最繁華的城市是哪里?是天津,是上海,是寧波,是深圳。為什么?因為后來的貿易,是全球貿易。而沿海港口城市,是海洋連接的交匯點。
今天,我們最繁華的城市是哪里?是阿里市,是騰訊市,是字節市。因為今天的貿易,發生在網絡上。而阿里、騰訊、字節,是網絡連接的交匯點。
不要在乎什么線上,線下。連接在哪里交匯,就去哪里交易。因為那里有用戶,有數據,甚至有很多,你以前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這就是連接的力量。
然后是:挖掘。
房地產行業,從黃金時代,到白銀時代,然后跳過了青銅時代,直接進了黑鐵時代。以前,只要廣告里寫了這些“咒語”,房子就能神奇地賣出去。但現在,你就算是寫“按照白金漢宮1:1打造”,估計都難賣了。怎么辦?
若缺科技的創始人,胡煒說:從連接里面,挖掘數據;從數據里面,挖掘交易。
若缺科技開始做公眾號。廣告能通知用戶,公號能連接用戶。那發什么呢?發“尊榮,尊享,尊貴”?根本就沒人看。發“娛樂、八卦、段子”?有人看,但連接的不是精準用戶。那發什么?發“知識”。新的房改政策出臺,代表著什么?新的房貸利率出來,有什么影響?
這些都是苦活累活,但是因此卻和真正的潛在客戶,有了“連接”。
然后呢?然后,開始嘗試“直播賣房”。沒錯,就是在直播間賣房。直播間賣幾十元錢的薯條、酸奶、土雞蛋,不難。但賣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房,就難了。但還好,你已經“連接”了潛在用戶,下面就是要“挖掘”出真實用戶了。
胡煒說,我們在直播間,推出9.9元能買2000元的購房代金券。用這個券,把真想買房的客戶“挖掘”出來。挑菜的,才是真正買菜的。今年初,我們為金華“山嘴頭未來社區”做了一場直播賣房。這場直播,賣了200多張券。最后,成交了12套。這個樓盤在金華的銷售,鶴立雞群。
現在賣房子,靠用大量“勞動”力去發傳單,早就不行了。現在賣房子,需要“連接”精準客戶,然后從連接中“挖掘”數據,從數據中挖掘精準的交易機會。
國內零售行業,在過去的十幾年,經歷了它這個年紀本不該承受的一切。剛發展沒多久,就遭遇了搜索電商。阿里,京東,到底是敵是友?終于搞清楚了,一場誤會。然后,就來了新零售。剛理解新零售,又來了“第五大發明”:直播賣貨。這個世界,變得難以理解,到處都是新名詞。怎么辦?
小鵝通的COO,小餅說:最重要的,永遠都不是這些新名詞。最重要的,永遠是用戶,永遠是如何和用戶保持“關系”。
小餅問我,潤總,你買襪子的時候,關心品牌嗎?是不是黑色的,棉質的,摸上去舒服的就行?是的。很多人買襪子,都是去超市,去電商,去直播,拿了就走,不關心品牌。品牌和用戶,沒有“關系”。只要關系不在,觸點就會一直在變。疲于奔命。怎么辦?
建立會員關系。
有個機構叫“法律名家講堂”。他們在線下做圖書、做出版的時候,就有很多用戶。這些用戶散落在高校、律師協會、律師事務所,很難聯系。怎么辦?他們開始在小鵝通上,用錄播課、社群、和直播,來“連接”這些用戶。并在互動中,“挖掘”出他們喜好數據。哦,你喜歡這樣的內容,他喜歡那樣的內容。再根據這些數據,推出了有針對性的“年度會員”服務。會員制的本質,是一種雙贏的契約關系:我承諾在你這里更多地消費,你也承諾給我更多的利益。加入會員后,用戶更經常來看專欄、看直播、看回放了。他們和用戶,建立了更緊密的“關系”。
連接。挖掘。然后呢?然后是使用。
上個月,我飛了一趟北京。學手藝。
你能看得出來,我這是在學什么嗎?我在學挖掘機。這不是藍翔。我重復一遍。這不是藍翔。我在的地方,是一家叫做拓疆者的公司。這是他們在北京國貿CBD的辦公室。你看窗外,這是28樓。我正在開的,不是游戲機,不是模擬器,而是一臺真實的,但遠在北京郊區的,挖掘機。
好玩嗎?真好玩。比打游戲還要好玩。而且,很簡單啊。我從操控臺上走下來的那一刻,心里就7個大字:藍翔就那么回事。
拓疆者的創始人隋少龍對我說,潤總,你可千萬不要小看開挖掘機。開挖掘機,其實非常難。
在高低起伏的礦山行進的時候,如何不側翻;你剛才挖掘和那一下甩臂的時候,如何不誤傷旁邊的人?很難的。而且,挖掘機的工作環境非常惡劣,煤堆粉塵、井下坍塌、工廠高溫,怎么保護自己的安全?全國有350萬的挖掘機手。你平常看不到他們。但是他們的工作,特別不容易。
于是我們就想,能不能讓挖掘機進入危險的礦山、井下、工廠,但是挖掘機手留在安全的地方,遠程操控呢?這個想法讓我們很興奮。但是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數據了。
于是,我們開始嘗試,在挖掘機上裝傳感器。
有IMU傳感器,我們用這個傳感器,獲得挖掘機大臂小臂的轉動角度數據,以判斷挖掘動作是否到位;有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我們用這些傳感器,獲得挖掘現場三維環境數據,以避免誤碰周邊障礙物;有RTK和傾角傳感器,我們用這兩個傳感器,獲得挖掘機自身的傾斜狀態和轉動狀態數據,以判斷側翻風險;有雙目攝像頭,我們用這個攝像頭,補足挖掘機手的視覺盲區,確保安全。
有了這些數據后,我們才可以坐在國貿CBD,遠程操作一臺真正的挖掘機。
那么,遠程操控挖掘機,到底有什么用呢?用處大了。
比如說,在遼寧省營口港。貨輪的船艙里,是5萬噸進口煤粉。挖掘機手和挖掘機,被吊入船艙,然后把煤粉一斗一斗的挖出來。粉塵非常大。煤粉一旦塌方,會有生命危險。而且,按照防疫要求,人員出入外貿船后,需要隔離一段時間。這就造成了港口挖掘機手非常緊張。怎么辦?用遠程挖掘機啊。挖掘機手不用上船,不用與外籍人員接觸,就挖完了一船煤。完全避免了感染的隱患。
比如說,在封閉的垃圾處理廠。我們每年產生200億噸廢料,其中2億噸為生活垃圾,剩余99%都是工業廢料。按環保要求,工業廢料的貯存區域,必須封閉作業,灑水控塵,以防止污染。你想,挖掘機手需要在這樣味道重、濕度高的封閉環境工作,太不容易了。因此,他們最多3小時就要換崗。怎么辦?用遠程挖掘機啊。這樣,就可以在有空調的辦公室里,一邊喝著茶,一邊處理工業廢料了。
再比如說,一家日本的公司,在安裝測試拓疆者的遠程挖掘機。我們的技術,正在走向世界。日本的人工成本,比我們貴很多。一旦有了遠程挖掘機,也許未來,日本工地里的不少挖掘機,都是我們在遠程駕駛的。國內的碳基勞動力,足不出戶,就可以遍及全球。
千言萬語,匯聚成一句話:我的天啊。這就是,數據的價值。
連接。挖掘。使用。人工智能駕馭的數據,正在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第五要素。
我們正在以同樣的速度進入未來,每小時60分鐘。但是,能者達人所不達,智者達人所未見。
祝你能從數據中,看見趨勢的機會,獲得自己的增長。祝你,順勢而為。
消費進化
意外,周期,趨勢。從意外中找到周期,從周期中找到趨勢,就是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那么,除了“數據”,是確定性的趨勢之外,還有什么,是“發生了就再也不會回頭”的趨勢呢?
先來看兩張圖。
請問,你愿意為這樣一個神奇女俠的手辦,付多少錢?500?100?50?
那請問,這樣的呢?
這真不是照片。這真是一個手辦。這個半身像手辦,是由開天工作室,用3D打印技術制作的。
神奇女俠身上的盔甲,頭套,護腕,是用52元一克的紅蠟,3D打印出來后,用樹脂材料翻模制作,再全手工涂色完成的。護腕金屬銀色增加了做舊痕跡,頭飾金色,盔甲紫紅色增加了戰損。而神奇女俠的身體,為了極致的逼真度,翻模時放棄了樹脂,改用了修復人體皮膚的醫用鉑金硅膠。你再看她手上的真言套索,這是一根真實的道具級的纖維繩。她的背帶,是用皮革手工縫制的。她的眼睛,是根據蓋爾加朵瞳孔顏色定制的醫用義眼。而她的頭發,是10萬根對人發有極高還原度的高溫絲,一根一根手工植入的。
嘆為觀止。
你猜猜看,這樣的神奇女俠手辦,多少錢一個?
2萬3一個。價格同樣嘆為觀止。
但是,開天的創始人大魚告訴我,這款神奇女俠,全球預售限量580個。2小時內,全部售罄,收入過千萬。銷量更加嘆為觀止。
人們不是不愿意花錢了。人們只是不愿意為不值得的東西花錢了。
真正的極致體驗,真正的極致價值,永遠有市場。即使它很貴。
什么意思?
我用一個模型,來解釋這件事。這個模型,我稱之為:“本價值”模型。
你做了一個無人機。成本1萬元。你打算把這個無人機賣多少錢?1.5萬?2萬?3萬?都可以。賣多少錢,就是“價”。但是這個“價”,能賣得出去嗎?那就要看,你的無人機,能解決多貴的問題。
假如,你的無人機可以幫人買菜。挺好。但是,這個問題貴嗎?不太貴。能幫我省100元的時間成本吧。再貴,我就自己去買了。這100元,就是“值”。假如,你的無人機可以幫人送婚戒呢?嗯,這個有意思。我愿意花2萬。價3萬,值2萬,我還是不買。假如,你的無人機可以噴灑農藥,幫農民省掉大量人工呢?這個好。這個好。我愿意花6萬。價3萬,值6萬。買了。這就是價值。
那,如果能夠航拍呢?
以前電影的航拍鏡頭,是用直升飛機來拍攝的。直升飛機一天的成本,大約是10多萬。一部《敢死隊3》,航拍鏡頭用了38天。這就是380萬。所以,這個問題更貴。所以,3萬的無人機,好萊塢會不會買?別說3萬了。10萬都會買。
用10萬解決了380萬的問題,這就叫做:“高性價比”。把1萬元成本的無人機,賣到了10萬元,這就叫做“高毛利”。
一提起“性價比”三個字,就總有人會無比憤怒:別跟我談性價比!沒有利潤,企業拿什么做服務,拿什么做研發?
可是,你看這張圖,高性價比和高毛利,根本都不矛盾。有性價比,是因為價值大于價格;有毛利,是因為價格大于成本。只要你能做出,有真正“極致體驗、極致價值”的產品,就像那個神奇女俠,那就算賣得再貴,客戶都說這性價比簡直是太高了。
提高價值,靠創造;降低成本,靠努力;而純粹的價格調整,是一場你和消費者之間的零和博弈。
2022年的消費市場,非常卷。2023,可能會更卷。想在這么卷的市場中,抓住確定性的機遇,核心抓手,其實不在價格上,而是在成本和價值上。核心做法,就是三件事:第一,把價值右移,解決更貴的問題;第二,把成本左移,創造性降低成本;第三,換一條本價值曲線,抓住全新的需求。
先說,解決更貴的問題。
有同學問我,潤總,哪個領域的咨詢,是可以做到全球最大的?
全球咨詢行業,包括戰略咨詢,管理咨詢,心理咨詢,婚戀咨詢,教育咨詢,留學咨詢,總估值1550億美元。我說,以我淺薄的認知,我覺得可能會是戰略咨詢。
全球這么多咨詢公司,排名前三的是:麥肯錫,做戰略咨詢的。貝恩咨詢,也是做戰略咨詢,波士頓咨詢,還是做戰略咨詢的。人稱MBB。MBB,動輒收取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的咨詢費。
為什么?因為它解決更貴的問題。一個戰略決策的好壞,關乎巨大的利益得失,甚至生死。再貴的咨詢費,在更貴的問題面前,都顯得便宜了。
反過來說,為什么婚戀咨詢公司……僅僅是學術探討,沒有貶低婚戀咨詢的意思……可以做到小而美,但就是很難做大呢?一個女孩子痛哭流涕的來咨詢,求求你教教我,怎樣我才能挽回我男朋友的心?嗯。這個問題,由我們的Alpha小組負責跟進。收費600萬。女孩子立馬不哭了。那換一個吧,我決定了。還是換一個男朋友便宜。我不咨詢了。
我再問你,一罐950ml的鮮奶,可以賣到多少錢,10元?15元?怎樣才能賣到30元,甚至40元呢?
解決更貴的問題。
朝日唯品的張蕾告訴我,一杯拿鐵,只有1/6是濃縮咖啡,其它都是奶。奶質不行,一杯動輒40-50元的精品咖啡,是無法贏得消費者的。奶質問題,對精品咖啡店,很貴。瓜果蔬菜好吃很重要。但是對注重健康的現代人,不能只是好吃而吃得不安心。安心問題,比好吃問題,更貴。
那如何解決這些“貴”的問題呢?朝日唯品拿下土地后,養土16年。好土才能孕育萬物。不打農藥,除蟲用手,除草靠人。堅持20年循環農作。這樣,蔬果才更安心,牛奶才更自然美味。朝日唯品雖然看上去貴,但年增長率依然高達50%。
因為在更貴的問題面前,答案就顯得便宜了。
剛剛說的是第一,把價值右移,解決更貴的問題。那么第二,把成本左移,創造性降低成本。
今年4月,我有個機會,和日本著名作家三浦展,開了一次會。在會上,他分享了他那本著名的《第四消費時代》。
什么是第四消費時代?
三浦展根據自己對日本的研究,提出來日本消費經歷過“西方化的商業社會雛形”,“以家庭為單位的大眾消費”,“以個人為單位的個性消費”三個時代后,進入了第四消費時代。在這個時代,人們開始追逐低價且符合內心感性的物品。
什么是“低價且感性”呢?翻譯一下,就是:不花什么錢,就可以“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天天有魚蝦”;就是:碎銀幾兩,也能三餐有湯;就是:對物質的欲望降低了。
為什么會降低呢?因為,在第四消費時代,日本的“出生率降低,老齡化加重,勞動人口減少,貧富差距拉大”。
你聽聽看,是不是有種“被點名”的感覺?這簡直就是我們今天的情況。我們來看看,日本的兩位學霸,怎么辦的。
第一位學霸,是位日本創業者。他和他的設計師朋友們,創立了一家公司,生產家居用品,和服裝產品。這家公司給自己的產品設計了一句宣傳語:無理由的便宜。以低30%的價格,提供與百貨店品質一樣的商品。
品質一樣,為什么能便宜呢?他的便宜,其實是有理由的:1)用低成本、可回收材料;2)產品包裝,簡約簡單簡潔;3)去掉了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顏色。
這位創業者,叫堤清二。他給自己公司起的名字,叫:沒有品牌的商品。也就是:無印良品。
因為品質低而便宜,不是本事。不降低品質,還能創造性地降低成本,才是本事。
另一位學霸,也是位日本創業者。1998年,他拍了一條廣告。一個推銷員拿著一件衣服,在街上問路人,你覺得這件衣服值多少錢?有人說值40美元,有人說值50美元。他說:只需要15美元。很多人驚了,當場想買。
估計有些創業者聽到這里,要拍桌子了。又是一個沒出息的公司,玩性價比。這個“沒出息”的公司,叫優衣庫。而他的創始人柳井正,一度成為日本首富。
優衣庫為什么能便宜?因為“創造性降低成本”:1)注重面料研發,比如低價高質的搖粒絨;2)SKU常年保持1000款,70%為基本款,以獲得規模效應;3)把衣服放在大倉庫里賣,讓用戶自由挑選。
2000年日本經濟遇到危機,優衣庫一飛沖天。2008年日本經濟再次遇到危機,柳井正第二年成為日本首富。
我舉了一些創造性降低成本的例子。但是,如何去尋找“創造性降低成本”的機會呢?我給不了你答案。需要你自己去發現。但我建議你觀察一個地方:豆瓣摳組。
豆瓣上,有個70萬人的群組,叫“摳組”。摳組的口號是:我們不是窮,我們只是摳。
手機屏摔碎了怎么辦?摳組的同學說,可以用指甲油修補。輕輕抹一層,幾乎看不出來。創業者的機會在哪里?開發一種新產品:碎屏修補液。
想花一瓶飲料的錢,喝三瓶飲料怎么辦?買一瓶茉莉蜜茶;喝一半,加水,就是茉莉清茶;再喝一半,再加水,就是農夫山泉有點甜。創業者的機會在哪里?賣“蜜茶和水”的套裝,名字就叫:三味真水。
想換新衣服沒錢怎么辦?襯衫剪短,可以改成九分袖。九分袖手肘磨破了,再改短袖。不想穿短袖了,再改馬甲。40塊穿7年,每天不到2毛錢。創業者的機會在哪里?開發一款潮流拉鏈衫。slogan我都幫你想好了:三個拉鏈,就是我的四季。
這是下一個超級平價品牌誕生的時代。我有種感覺,這個品牌的創始人,這會兒正在找工具剪袖子呢。
第一,解決更貴的問題;第二,創造性降低成本。第三,就是:抓住全新的需求。
什么是全新的需求?
這些詞,你知道多少?
比如,什么是早C晚A?是早上考試,不會的都選C;晚上考試,不會的都選A嗎?當然不是。早C晚A,是指女生爆火的一種美容秘籍。早上用含VC的護膚品,晚上用含A醇的護膚品。
你知道,什么是寵物沖鋒衣嗎?寵物也穿沖鋒衣?是個梗吧。不。真不是。就是寵物穿的沖鋒衣。現在的小狗,離上學,就只差一個雙肩包了。
如果你以前不知道什么是早C晚A,不知道寵物沖鋒衣,不用焦慮。我以前也不知道。我以前甚至不知道我不知道。這個世界,早已不是我認識的那個樣子。只是我還被蒙在鼓里。
小紅書的之恒對我說,潤總,別難過。你早晚會知道的。它們還正在向你飛奔而去,而有些人只是提前看到了。
當一個新需求、新產品出現時,總是先被少部分人先發現,先使用,從而產生了銷量。這個需求如果滿足得很巧,這個產品如果用起來很好,用戶就會忍不住分享,從而產生了聲量和互動量。
消費的變革,就像地震,一旦發生,就向前瘋狂進化。導致消費進化的,是銷量。但是,預警消費正在進化的,是提前抵達的聲量和互動量。
之恒說,所以,我們在小紅書上,想盡各種辦法,鼓勵并保護用戶的真實分享、真實互動。有了這些聲量和互動量,雖然我們無法“預測”,但卻可以“監測”那些正在發生的消費趨勢。小紅書靈感營銷團隊,把這種“監測”的能力開發成了一款產品,叫“靈犀”,幫企業高效捕捉正在崛起的消費新趨勢。
我舉個例子。
2021年,我們“監測”到,小紅書圖上這款產品的搜索量突然劇增,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全年最終達到了6000萬次。聲量和互動量的劇烈變化,預示著一場正在發生的消費趨勢。
于是,我們在去年年底的《2022十大生活潮流趨勢》里,向所有創業者,“預警”了這個趨勢。
果然,從去年6月份至今,產品的銷售額,一路快速上升。
這就是:銷量未到,聲量先至。銷量的前置指標,是聲量和互動量。
我對之恒說,這個《十大生活趨勢》的監測,很有用。但是,年底發太晚了。每年的11月,12月,是很多企業做第二年業務規劃的時候。能不能把這份報告,提前到今天發布?就算是部分也行。能提前看到“正在發生的未來”,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
感謝小紅書靈感營銷的同學,與我分享了這份未完成的《2023十大生活趨勢》。今天我“非官方”地分享給你其中三個。
第一,簡法生活。
現在的用戶,越來越關注產品和體驗的功能性,更加關注功效本身,更加相信“少即是多”。服裝的元素越來越少,食品配料表越來越短,護膚品在精不在多……極簡生活,在醞釀多年后,可能會迎來爆發。從數據上看,2022年,只講究功能的簡約裝修風,搜索量增長了138%;而只講究功效的精簡護膚,更是增長了196%。
第二,情緒自由。
反精神內耗、松弛感……與情緒相關的名詞紛紛成為熱門,在這背后,是大家在尋求關于內心的解答。擺脫焦慮,放慢腳步,關注內心,把目光投向具體的生活,在日常點滴里釋放壓力,獲得情緒自由。從數據上看,2022年,冥想的搜索量,增長了172%;心理相關的搜索,增長了203%。
第三個是:早C午T。
早C晚A之后,早C午T,也就是“早上咖啡,中午茶”,也開始流行。從傳統的白茶、烏龍,到腦洞大開的花茶、果茶,冷萃茶,很多新做法開始流行。中式飲品,出現更多新場景,年輕人,也把喝茶變得更新潮。2022年,白茶的搜索量,增長了121%;冷萃茶,更是增長了:132%。
簡法生活,情緒自由,早C午T。第一次看到這些,你可能覺得,這些年輕人很有個性。但是,你以為的個性,可能是我們幾千年的歷史,投射在他們身上的時代性。理解他們,才能理解這個多姿多彩的時代。
感謝小紅書,讓我們一起更早看到未來。
2022,消費市場非常內卷。是的。當我們把“價格”作為競爭手段時,什么行業都會“內卷”,在成本,和價值之“內”,來回“卷”,無法逃離。怎么辦?進化。
內卷的英文是in·volution。in,就是“向內”;involution,就是向內尋求改變。進化的英文是e·volution。e,就是外展;evolution,就是向外尋找機會。
你看兩個詞,是不是很像。是的。當然像。你知道,內卷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嗎?就是被人類學家,克里弗德·紀爾茲,在《印度尼西亞生態變遷的過程》這本書里,作為進化的反義詞,創造出來的。
內卷的反義詞,是進化。對抗內卷的唯一方式,也是進化。
那么,消費如何進化?向外尋找機會:解決更貴的問題,把價值右移;創造性降低成本,把成本左移;或者換一根“本價值曲線”,找到全新的需求。
祝你遠離內卷,瘋狂進化。
元宇宙
從意外,到周期;從周期,到趨勢。化解意外,穿越周期,鎖死趨勢。但是,我們要鎖死多遠的趨勢呢?
明年的?3年后的,10年后的,還是500年后的呢?
2006年3月,杰克·多西(JackDorsey),在自己剛創立的一個網站上,發了第一條消息:justsettingupmytwttr(剛剛配好我的推特)。他把這個網站叫Twitter。
我想,2006年的杰克,可能想不到有一天,這個只能發140個字符的網站,市值能到390億美元;想不到有家公司受它的啟發,創立了一個每天有2.5億人聚集的廣場,微博;想不到特朗普居然把這個地方,作為了第二辦公地點。我想,2006年的杰克,更想不到的是,他這隨手發的第一條Twitter,被叫做NFT之后,居然有人要買。而且還是巨資。多巨的資呢?
290萬美元。1,2,3,4,5。5個單詞。平均一個單詞,58萬美元。
所以,這是正常人瘋了,還是聰明人狂了?這個世界已經“瘋狂”到這個地步了嗎?這些瘋狂的背后,是有一個巨大的變化正在發生,但是我沒有看到嗎?那個變化是什么?
那個變化就是:元宇宙。
談元宇宙的話題,我還是有些顧慮的。因為一旦談到一些有爭議的話題,就總是會有人給我留言:
潤總,對于那些你不懂的東西,你其實可以不說的。我要是接著說,他們就會接著留言:取關了,通知你一下。你說你取關了,為什么要通知我呢。我要是再接著說,他們就會再接著留言:你這種情況,持續多久了。
這位朋友,我這種情況,持續很久了。我從小就這樣。有的人是缺根筋,而我是只有一根筋。不知道還有沒有得治。我只說我認為對的東西。即便,你認為它是錯的。
我上微博搜了一下。“元宇宙”這個主話題,有12.8億次閱讀。“元宇宙是人類未來嗎”這個話題,有1.1億次閱讀。這還算正常。下面這些,就讓我腦洞大開了。“元宇宙服飾也有中國風了”這個話題,也有1.1億次閱讀。“在元宇宙可以開車嗎”這個話題,有1.3億次閱讀。“女子在游戲中體驗元宇宙被侵犯”這個話題,有2.5億次閱讀。看看這滿屏的元宇宙話題。微博,是一個每天有2.5億人聚集的輿論場;微博熱搜,是一個各種“熱點事件的風向標”。當各種各樣的“元宇宙”,占據了這么多微博熱搜時,元宇宙,已經是一個全社會關注的熱點了。你很難視而不見。
那么,他們說的元宇宙,到底是什么?我聽不懂,是因為落后于這個時代了嗎?那些元宇宙創業者,是真的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我應該和他們合作嗎?
2022年開始,有很多人說自己是做元宇宙的。2023,會有更多。這些問題,對你很重要。所以,今天,我就斗膽聊聊元宇宙。
元宇宙真的正在到來嗎?如果要來,會在什么時候來呢?
問元宇宙什么時候會到來,其實就是在問,元宇宙,作為一項新技術,正處于趨勢線上的什么位置。
有人說,元宇宙已經來了啊,潤總。睜開你的濃眉大眼看看。元宇宙的世界已經熱火朝天成什么樣了。你們這群“本宇宙”世界里夜郎自大的落后分子。
也有人說,什么元宇宙,就是一群大騙子收割小騙子,小騙子收割韭菜,而韭菜卻一直誤以為自己是個大騙子。沒想到潤總,你這濃眉大眼的,居然也看不清楚啊。
大家對“元宇宙是不是趨勢”的看法很有分歧。為什么?可能,不是因為大家誤解了什么是“元宇宙”,而是因為大家誤解了什么是“趨勢”。真正的技術趨勢,可能不是一條斜直向上的直線。真正的技術趨勢,是一條曲線。
這條曲線,就是高德納咨詢提出的技術成熟度曲線。又稱:高德納曲線。每一項重要技術的到來,都要在這條曲線上,兩次爬坡。這個“技術爬坡”的過程,分5個階段。
第一階段,叫技術萌芽期。一項技術,還沒有可用產品,沒有驗證模式,但這個概念引起了媒體巨大的興趣,被廣泛報道。
第二階段,叫期望膨脹期。一些嘗試者開始入場。但他們大多數都失敗了。而少數有階段性成果的公司,被媒體瘋狂追捧,被稱為“改變世界者”。
第三階段,叫泡沫破裂低谷期。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失敗,這項技術開始遭到唾棄。早期的嘗試者被罵成是“騙子”。人們不再關注。
第四階段,穩步爬升復蘇期。這項技術,到底可以怎么幫到這個世界,開始逐漸清晰。大家對他的期望值依然處于低谷,但進場的企業卻越來越多,不斷推出新產品。
第五階段,生產成熟期。這項技術,開始真的有用了。消費者不是因為投機,不是因為嘗鮮,而是因為真的有用,開始心甘情愿地買單了。企業開始獲得真正的回報。
這就是“兩次爬坡”。第一次爬坡,越到高處,就越會有人驚呼“你看,他在改變世界”。然后摔下來。摔得越低,就越會有人驚呼“你看,我說他是騙子吧”。
一項技術,需要爬2次坡,才能爬到“生產成熟期”。有時,甚至需要3次,4次,或者更多。
那么,元宇宙現在爬到哪里了呢?是在第一個山頭,還是真正的主峰?
今年8月,高德納咨詢發布了最新的技術成熟度曲線。這是完整的,2022年的技術成熟度曲線。高德納把那些現在熱門的,曾經熱門的新技術,都標在了這條曲線上。
元宇宙,在這條曲線上,處于技術萌芽期。
沒產品,沒模式,但是被媒體熱炒的技術萌芽期。而且看這個位置,技術萌芽期也才剛爬了一半。看來,元宇宙這項技術,爬得有點慢。那要多久,元宇宙才能爬到生產成熟期,也就是用戶會買單,企業有回報呢?你看這個三角形的標志,它代表超過10年。
那同樣最近爆火的Web3呢?
高德納認為處于期望膨脹期,即將見頂。
那NFT呢?
已經開始泡沫破裂,走向低谷期。
元宇宙成熟,真的需要那么久嗎?Web3和NFT,真的正在走向泡沫破裂嗎?
高德納的判斷,當然不一定對啊。所有的預測,都是用來被打臉的。比預測更重要的,是理解你正在預測的東西。是理解,到底什么是元宇宙?
元,在中文語境里是個大詞。宇宙,在中文語境里也是一個大詞。“元”和“宇宙”這兩個大詞放在一起,在中文語境里,就可以包含一切了。
這個概念太大。
概念大,部分是翻譯的原因。元宇宙這個詞的英文,是叫做:Meta-verse。但是,Meta-verse,應該被翻譯成元宇宙嗎?
100個知道Meta-verse的人中,可能只有10個人知道,這個概念最早源自于1992年,尼爾·斯蒂芬森的一本科幻小說《雪崩》。10個知道這本小說的人中,可能有1個人知道,這本小說在提到Meta-verse的時候,到底在說什么。
斯蒂芬森,在《雪崩》里構建了一個虛擬世界。現實世界的人,可以通過設備進入這個虛擬世界,操縱自己的虛擬化身,在這個世界里聊天,買東西,生活。這個虛擬世界,就是Meta-Verse。
Meta是超越的意思;Verse是宇宙的意思。Metaverse,就是“超越宇宙”的意思。超越宇宙,就是一個超越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不管你怎么認為,斯蒂芬森提出Meta-verse的時候,指的就是:虛擬世界。
Metaverse,就是虛擬世界。就是虛擬世界。就是虛擬世界。很簡單,一點都不復雜。
大家的不理解,主要源自于翻譯者用了“元”這個字。因為“元”這個字有“開天辟地,萬物初始”的意思。這就打開了人們無限的想象空間。
那么,人類的星辰大海,會是這個虛擬世界嗎?
SpaceX的創始人伊隆·馬斯克說,應該不會。他說,因為,沒人愿意整天把屏幕綁在臉上。
大家多想想,地球如果毀滅了怎么辦吧。在馬斯克的心目中,詩不是人類的歸宿。遠方才是。比如火星。
但是,萬一馬斯克錯了呢?人類的未來,不是移民到火星,而真的是移民到虛擬世界呢?
如果真是這樣,那么這場移民,大概率要經過“三重門”。
這三重門是:時間門,感官門,和選擇門。
為了溝通的方便,我下面還是會用“元宇宙”這個詞來指代“Metaverse”。雖然,我很想約這個翻譯者出來談談。2023年,如果你真的信仰元宇宙,也許可以在這三重門上,尋找創業機會。
第一重門,叫時間門。
羅永浩在微博上,轉了一個外國人,叫ShaanPuri的“元宇宙觀”。他說,元宇宙,可能不是空間概念,而是時間概念。
我非常認同。你到底生活在真實世界,還是虛擬世界,那個最關鍵的點,難道不應該是你在哪個世界生活的時間更長嗎?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你在手機上每多花一分鐘,你就離元宇宙更近了一步。我覺得,我現在已經站在元宇宙的門口了。
你們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每天早上醒來之后,先刷朋友圈,再刷牙?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機。我在想,我能不能做到,以后不把手機帶進臥室。出門再碰手機。我試了試,發現我做不到。你能做到的話,我非常佩服你。
你們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晚上睡覺之前想,一天好辛苦啊,刷20分鐘短視頻再睡覺吧。結果一不小心,刷了2個小時。然后非常自責。你怎么可以這么不自律呢。然后把短視頻APP刪了。第二天晚上又裝上了。
在很多手機的設置里,都有一個功能,叫“屏幕時間管理”。
你可以看看,你每天在手機上花多少時間。如果這個數字超過12小時,不要懷疑,你就是來自元宇宙。
對于創業者來說,用戶去哪里,你就去哪里。用戶在哪里花的時間最多,哪里就是你的元宇宙。
第二重門,叫感官門。
什么叫感官門?
既然要從真實世界,進入虛擬世界,那就有“入口在哪里”的問題。
手機是一個入口。但是手機這個入口能提供的感官體驗,畢竟有限,很難讓你覺得,你是在另一個世界。人的感官體驗有五個:聽覺,視覺,觸覺,嗅覺,味覺。手機只能提供聽覺和視覺。還是二維的。
那怎么辦呢?用全新的設備,提供更豐富的體驗。很多科技巨頭,在這條賽道上,一路狂奔。
扎克伯格認為,這個入口就是他的VR眼鏡OculusQuest。微軟認為,這個入口可以是它的HoloLens。字節跳動認為,這個入口也可以是自己的PicoNeo。這些就是馬斯克說的:把屏幕綁在臉上。但是這些綁在臉上的屏幕,可以在二維的屏幕,幫你虛擬出三維的體驗來。這一步非常重要。
那這個“感官門”的入口,變寬了嗎?
未盡研究在年底即將發布的報告《看DAO2023》里,提到一組對VR/AR眼鏡出貨量的預測。經同意,我也提前分享在這里。這份報告里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VR/AR眼鏡的出貨量,大約有3000萬部。2023年,預計將近5000萬。2025年過億。感官門的入口,越來越寬。
但這還遠遠不夠。VR/AR,還是視覺,只是變成了三維視覺,更高級的視覺。未來還需要有觸覺,嗅覺,味覺。但是,越到后面的感官體驗,越難提供。你很難想象,打游戲的時候,在嘴里裝一個牙套,感受刀尖舔血的味道。也許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才是“感官門”的終極入口。不把屏幕綁在臉上,而是把設備套在頭上。這一下子,什么體驗都有了。
聽上去很科幻。這是巨頭們的戰爭。那對創業者來說,我們的機會在哪里呢?
還記得《憤怒的小鳥》,《水果忍者》,和《植物大戰僵尸》嗎?蘋果創造性地提供了觸屏體驗,創業者們,就創造性地開發出了基于觸屏體驗的APP,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巨頭每多提供一種感官體驗,創業者就多一次創業機會。
現在,巨頭們開始提供觸覺手套了。新的機會,可能就藏在這個手套里。
第三重門,叫選擇門。
什么叫選擇門?
如果有人問你:請問,只能選一個地方的話,你愿意在地球生活,還是在火星生活呢?這兩個地方實在是太遠。單程6個月,來回1年。你無法突然興起,打個飛船去火星吃火鍋,然后再飛回來加班。只能選擇一個地方。你選哪里?地球吧。但如果火星真的宜居了,也許我也會慎重考慮一下。
好。那如果有人問你:請問,只能選一個地方的話,你愿意在真實世界生活,還是在虛擬世界生活呢?
你可能會想,你瘋了吧,這還要選?當然是真實世界。沒有在真實世界把眼鏡綁在臉上的我,哪有在虛擬世界如花綻放的我。
你看。只要二選一的時候,你會毫不猶豫地選真實世界,那么,那個虛擬的遠方,就永遠不會是一個同等重要的“世界”。
但是,會不會有一天,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同等重要呢?
也許,真正的虛擬世界,是你逝去的親人所在的那個世界。
這對創業者,意味著什么?
這對某些創業者,意味著可以用技術,去撫慰那些失去親人的巨大痛苦。
這位老人,叫安德魯·卡普蘭,是一位78歲的美國作家。他有非常豐富的人生經歷。當過戰地記者,參加過第三次中東戰爭,成為過成功的企業家,也是一名多產的間諜小說家,還是好萊塢劇本作者。他有好多故事和人生建議,想要分享給自己的孩子們。但是他意識到,總有一天,他會離開這個世界。總有一天,會沒有人記得他的這些故事。
《尋夢環游記》里有句經典臺詞:真正的死亡是遺忘,是世間再無有關你的記憶。
于是,卡普蘭決定參與了一個叫做“HereAfter”的項目,成為全球首個數字人類。他說,我父母已經去世幾十年了。但我有時真的很想向他們尋求一些建議,或者僅僅是一些安慰。我有一個30歲的兒子。我希望有一天,我的一些建議,對他和他的孩子,也會有一些價值。
卡普蘭“選擇”,移民“元宇宙”。
不過,這個項目在全球范圍內,都有著巨大的爭議。人們覺得它模糊了生死的邊界。不過,我特別想知道,如果有這樣的服務,你會購買嗎?
時間門。感官門。選擇門。這就是通往元宇宙世界的三重門。也許,我們真正應該關心的,不是太遠的世界,而是一路的遇見,一路要跨過的檻,一路要進入的門。時間門。感官門。選擇門。
現在,讓我們回到最開始提到的,那條被稱作“NFT”的推特。
什么是NFT?我剛才一直沒有解釋。現在解釋一下。NFT,就是“Non-FungibleToken”,中文叫:非同質化代幣。
這聽上去特別不像人話。我來翻譯一下。
元宇宙的世界,作為一個世界,必須有一整套的經濟系統,才能支持人們在里面生產生活,分工協作。這套經濟系統包括:產權系統(NFT),交易系統(Web3),金融系統(DeFi),組織系統(DAO),等等。
NFT,就是元宇宙世界里的產權系統,就是元宇宙世界里的“產權證”。
在古代,你買一套房子,會得到兩樣東西:一套房子,和一個“字據”。這個字據叫“民契”,民間的契約,是你擁有這套房子的“產權證”。
在現代,你買一套房子,會得到兩樣東西:一套房子,和一個“證明”。這個證明叫“房本”,是你擁有這套房子的“產權證”。
在未來,你買一套房子,也會得到兩樣東西:一套房子(不管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和一串數字。這串數字叫“NFT”,也是你擁有這套房子的“產權證”。
你買任何一項資產,都會得到兩樣東西:資產本身,和記錄資產所有權的“產權證”。這個產權證,過去是民契,今天是房本,未來可能是NFT。
今年4月,用290萬美元拍下杰克那條推特的買家,決定以4800萬美元把這條推特出手。他信心滿滿,表示肯定不會低于5000萬美元。但是最后,整場拍賣,只有7人參與,最高出價280美元。290萬美元。280美元。跌去了99.99%。
為什么?
因為雖然產權證很重要,雖然NFT本身,是一次了不起的“產權證”的技術變革,它更高安全、更低成本。
但是,真正有價值的,永遠是資產本身,而不是產權證。
于是,NFT作為一項技術,而不是資產本身,爬完了第一個坡,開始直線向下,進入“泡沫破裂低谷期”。
那是不是說,NFT就是騙子,就沒有未來了呢?
當然不是。NFT泡沫的破滅是好事。因為這樣,它才會開始爬第二個坡。在這個坡上,真正的創業者,才會入場。
也許在第二個坡上,NFT可以用于房產交易。以前買房子,我不敢先付錢,他不敢先過戶。我們要跑到房產交易中心,才放心。但房產交易中心是有成本的啊。一輪操作猛如虎,契稅收了一點五。契稅,就是我們的交易成本。也許用了NFT的技術后,我們的交易將會用“智能合約”自動完成,節省成本。
也許在第二個坡上,NFT也可以用于簽訂合同。以前簽合同,都是一式三份。甚至四份,六份。為什么,你怕我改,我怕你改。多放幾份在保人、鄉紳、公證處那里。請保人吃的飯,給公證處付的錢,都是成本。也許用了NFT的技術后,合同不可篡改,并自動執行,節省成本。
每一項重大技術,都要爬兩個坡。上第一個坡的時候,它是改變世界的人。下第一個坡的時候,它是騙子。而真正最后的成功者,都在通往主峰的第二個坡上。
對于新技術,我想送給所有創業者們一句話:
起得最早的,是理想主義者;跑得最快的,是騙子;膽子最大的是,冒險家;最害怕錯過往里鉆的,是韭菜;而最后的成功者,也許還沒有入場。
只要努力創造真正的價值,永遠都有機會。
祝每一位努力創造真正價值的創業者,都能爬上自己的第二個坡。
第一個坡,只是山頭,只是半山腰。半山腰總是最擠的,我們主峰相見。
擁抱規劃
化解意外,穿越周期,鎖死趨勢。然后呢?然后:擁抱規劃。
我們看這張圖。能看出來,這張圖上這些漂亮的卡片,是做什么用的嗎?你看,有風景,有建筑。有豐富的色彩,有巧妙的切邊。非常漂亮。是書簽?還是旅游紀念品?
都不是。
全球時代的聯合創始人,Ruky告訴我,這些,其實都是酒店的門卡。你看到的這套門卡,是和各地政府合作的,用于各地的酒店。這些建筑,是一些地標,比如珠海的港珠澳大橋,日月貝,情侶路,等等。游客們很喜歡。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門卡,不是塑料卡,而是環保紙質卡,環保木質卡,所以,也非常受全球連鎖酒店的歡迎。
有希爾頓的。有四季酒店的。還有洲際的,美居的,麗思·卡爾頓的,等等。我們向全球30大酒店集團,130多個國家,2萬多家奢華酒店,每年供應1億多張環保酒店房卡。我們是這個領域的隱形冠軍。
估計你很難想到,一家做酒店門卡的公司,能這么厲害。我問:你們是怎么做到隱形冠軍的?
她說,很重要的原因,是創始團隊的技術背景。我們是做銀行卡、手機卡出身的,有技術優勢。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抓住了2018年的一個機遇。
2018年,我們收到一位美國客戶的郵件,提醒我們,美國從2014年推出的限塑令,在2018年可能會逐漸收嚴。而同樣在2018年,歐洲委員會通過了一項塑料戰略,要減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2018年,韓國環境部,禁止咖啡店使用一次性塑料杯;2018年,蒙古國政府決定,將禁售一次性塑料袋;2018年,南非政府把塑料袋價格,提高到12美分1個;2018年,肯尼亞政府宣布,對特定區域內所有一次性塑料用品實施禁令。
2018年,全球禁塑。
可是,我們做的各種卡,酒店門卡,公交卡,校園卡,圖書館卡,都是塑料制品啊。難道,我們這個行業,要迎來滅頂之災?
雖然很焦慮,但塑料對環境的危害,是共識。就算限塑令今年不執行,明年也會執行;明年不執行,早晚都會執行。我們決定,主動擁抱,而不是消極抵抗。
2018年,我們試著把智能芯片,植入紙卡木卡,這些環保材料中,然后用材料合成、高溫層壓、切割成品、表面打磨、添加防水、激光雕刻、印刷圖案等工藝,做出了你看到的這些漂亮的“環保門卡”。
沒想到,環保門卡一推出,就大受歡迎。我們的收入大漲。去年7月3日,歐盟正式禁用有其他材質替代品的塑料制品。我們的銷量更加快速上漲。
今年,我們的收入已經從轉型前的6000多萬,漲到了預計2個多億。
祝賀Ruky,祝賀全球時代科技。祝賀你們從“規劃”的確定性中,挖到了自己的金礦。
什么是規劃?
這個世界上,有些事,誰都知道是對的,但在自身利益面前,對不對,似乎就沒那么重要了。比如,誰都知道,塑料袋不環保,應該少用。但是,用起來那真是方便啊。所以,這次就算了,下次我盡量。
這時候,就需要“全球禁塑”的規劃了。
比如,誰都知道,新能源車對碳減排有幫助。但是,傳統車企卻沒動力轉型。為什么?因為發動機是我的核心競爭力,我為什么要革自己的命?這款車就算了,下一款我盡量。
這時候,就需要“禁售燃油車”的規劃了。
西班牙宣布,2040年全面禁售燃油車;日本宣布,2035年禁售燃油車;印度宣布,2030年;挪威,2025年。
這種用“禁售時間表”來倒逼車企轉型的方式,就是規劃。
創業者,要學會擁抱“規劃”這種強大而確定的力量。
當房價不斷上漲,系統風險越來越大時,去庫存、去杠桿,就是規劃;當芯片行業被卡脖子,隨時可能被斷供時,加強自主研發就是規劃;當平臺經濟的頭部效應明顯,甚至可能會阻礙自由競爭時,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就是規劃。
想要擁抱,先要看見。多讀一些重要的規劃文件。比如十四五規劃。
我國的“五年規劃”,最早制定于1953年。每五年一次。從一五,二五,一直到2021-2025的“十四五規劃”。十四五規劃的全稱,叫《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標綱要》。
這份規劃,有5大類20個指標。其中12個是預期性指標,8個是約束性指標。
比如,經濟發展這個大類。規劃中沒有對于GDP的硬性增長指標。但有一個預期性指標: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9年的60.6%,增長到2025年的65%。為什么?因為工業化、城鎮化,帶動經濟。所謂預期性指標,就是引導靠政策,完成靠市場。通過各地市讓農民“進得來,留得住”的政策引導,到2021年底,這個數字已經達到64.72%。接近完成。
比如,民生福祉這個大類。規劃中有7條指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GDP增長基本同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5%,人均預期壽命從77.3歲,增加一歲,到78.3歲,等等。注意,這中間有一條指標是: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0.8年,增加到11.3年。這是一條約束性指標。所謂約束性指標,就是相關部門要領走,并確保實現的目標。這說明,我們要堅定地“從人口紅利,走向人才紅利”。
更具體的,你可以找原文,或者權威解讀,仔細學習。對于創業者來說,除了化解意外,穿越周期,鎖死趨勢之外,還要擁抱規劃,才能真正的順勢而為。
尤其,是擁抱那些“約束性指標”。比如:綠色生態。
我特別愛好旅行。總怕在自己還能走的時候,沒能走遍那些正在消失的風景。我問青山何時老,青山問我幾時閑。大山大河對我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這張照片,是2012年,我在南極拍攝的。這只非常可愛的企鵝,叫做阿德利企鵝。我給向導看照片。向導說,拍得真好。可惜啊,這種企鵝越來越少了。幾年前,它們死掉了80%。
為什么?
因為全球變暖。所以,這種企鵝,凍死了80%。
南極非常冷,氣溫常年在零下,最冷的地方測到過零下89.5℃的極端低溫。這樣的低溫,導致南極的天,只下雪不下雨。因為不下雨,南極的空氣反而非常干燥,比撒哈拉沙漠還要干燥。所以,阿德利企鵝下水捕完食后,上岸一抖,身體就干了。在厚厚的防水皮毛的保護下,它并不覺得有多冷。
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尤其是碳排放導致的溫室效應,全球開始變暖。在過去50年,南極平均氣溫上升了3攝氏度。有一年,幾乎從來只下雪的南極,突然下雨了。水里也是水,岸上也是水。整個南極都泡在了水里。無處躲藏的阿德利企鵝嚴重失溫,活活凍死了80%。這個物種,差一點就從地球上消失。
碳排放造成的全球變暖,不僅僅在殺死企鵝,還在改變整個世界。全球氣溫再升高1度,阿爾卑斯山冰雪可能會全部融化;升高2度,全球的海平面會上升7米;升高3度,亞馬遜叢林就會變成荒漠;升高4度,北冰洋所有冰蓋全部消失;升高5度,地球將面臨徹底的災難。
一定要減少碳排放。必須規劃。
2020年,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承諾,將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碳達峰,就是每年碳排放的總量,從2030年開始,不再增加,開始掉頭向下。碳中和,就是從2060年開始,每年的碳排放的總量,被當年碳吸收總量抵消,實現中和。
這是一個大國的莊嚴承諾。是真正的大國擔當。
那么,作為一個創業者,如何擁抱這個全球性的大規劃,擁抱我們的大國擔當,從而順勢而為呢?
天合光能中國區分布式總經理,許麗丹對我說,使用綠色能源。以前大家不用綠色能源,是因為貴。但是,因為國家規劃,因為整個行業過去十幾年的努力,光伏電價,已經基本和煤電持平,甚至更低了。
這張圖,來自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報告。這條黃色的線,是煤電的度電價格。綠色是風電,藍色是光伏。你看,2020年,大家的價格已經非常接近。2021年,風電和光伏的電價,都已經開始低于煤電。光伏下降得更快。
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無數的創業機會。
下面第一張圖,裝了太陽能板的屋子,是一個豬圈。為什么要給豬圈安裝太陽能呢?因為大型養豬場,其實是耗能大戶。為了豬的存活率和快速成長,熱了要開空調,冷了要開暖氣。如果用光伏,就可以白天隔熱的同時,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晚上供暖。但是,以前光伏電價太貴了,用不起。現在便宜下來后,太陽能豬圈變得可行了。
第二張圖,是太陽能車棚。一個單車位的太陽能車棚,現在造價大約1.5萬。光伏電價降低后,這1.5萬,大約4-5年能收回來。如果運行時間長,還能賺錢。
第三張圖,是太陽能園區。工廠,是真正的用電大戶。去年拉閘限電,拉的也是工廠的電。你們還記不記得,有的工廠“做五休二”,有的“做四休三”。就算不限電,工廠的電價,也比民用的貴。光伏電價降下來之后,大量工廠開始在屋頂裝光伏,打造“零碳園區”。用不完的,賣回給電網。
許麗丹對我說,光伏電價還會持續下降。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計,到2025年,光伏電價將降到3毛錢一度。2030年,價格比當前下降50%,2050年下降70%。光伏電價每下降1分錢,就有一個行業值得被改造。而這背后,是無數的創業機會。
能源革命,轟轟烈烈。
除了擁抱“約束性指標”,比如綠色生態之外,我們也要擁抱“預期性指標”,比如數字經濟。
今年9月,一位網絡大V炮轟東方甄選,說7毛錢一根玉米,賣到6塊,是喪良心。
這番言論,迅速激起了滔天巨浪。東方甄選的董宇輝回應,流通環節,也有成本。另外,玉米的成本是2元,不是7毛。
然后,這位大V繼續回應。然后,很多人參戰。一片混亂。
那么,東方甄選到底有沒有在助農呢?
當然有。幫助農民瞬間賣完所有產品,因此讓農民能掙到更多錢。當然是在助農。
這樣非常好。非常非常好。
但是,即便這樣,農民掙到的錢,依然還是很有限的。因為真正鎖死農民收入的天花板,是“生產效率”。
什么意思?
極飛科技的創始人彭斌和我說,潤總,我幫你算一筆賬,你就理解了。我們就以新疆的棉田為例。
新疆棉的每畝產量,大約是400公斤。國家的收購價,大約7元/公斤。也就是說,種一畝棉花,農民收入2800元。棉花一年只能種一季。這2800元,也就是全年收入。
然后我們算成本。
一畝棉田要用的化肥農藥,大約500元,機力成本(也就是租農機設備的成本)500元,人力成本300,水電400,種子+地膜+滴灌帶150,加上其他,一共1900元。
收入2800,成本1900。一畝棉田,農民能掙900元。你非常會種,畝產高一些,掙到1000多,就特別厲害了。
我們以前說,一畝三分地,一畝三分地。如果一個農民真的只種一畝三分地,那么就算賣得再快,一年1000元左右,也是他收入的天花板。
一年1000元。太少了。為什么?因為“生產效率”不高。只有提高生產效率,讓一個農民有能力種10畝地,種100畝地,農民的收入,才可能會有數量級的提升。
那怎么做呢?那就要先知道,農業最主要的效率短板,在哪里。
農民的一年的勞作,其實可以分為四個部分:耕種管收。
耕,就是翻整土地。做好播種的準備。
種,就是播種,有時,還需要插好滴灌的管道,覆好膜。
管,就是日常的澆水、施肥、撒農藥。
收,就是收麥子,采棉花,摘玉米,收獲成果。
耕種管收當中,耕、種,和收,這三個部分,其實占用農民時間并不多,而且已經有各種成熟的機械設備。比如拖拉機+犁頭,可以快速完成“耕”。拖拉機+播種機,可以快速完成“種”。用收割機、采棉機,可以快速地完成“收”。這三個環節用時少,效率高。
真正限制農民生產效率的,其實是“耕種管收”中的“管”這個環節。因為,澆水,施肥,撒農藥,是持續性的。它花費了農民67%的成本,占據了農民70%的時間。
那為什么這一塊,沒有完全機械化呢?因為水田里,很難機械化施肥;旱田里,又怕壓壞農作物。這部分,主要靠人工。
那怎么辦呢?彭斌說,用數字化技術。
我們在新疆棉田,嘗試用無人機來幫助農民噴灑農藥。
一塊300畝的土地,農民自己來撒農藥的話,大概要5-6個人干一天。無人機呢?1小時。
我們在電腦上勾出這塊棉田的形狀,然后一點“起飛”。無人機就像掃地機器人一樣,自動規劃路線。一小時,300畝的棉田,就撒完農藥了。
前進飛得快,農藥噴灑得也快。拐彎飛得慢,農藥噴灑得也慢。因為飛行速度、噴灑速度,都是數字化的。可以自動協調。這樣撒得比人工更均勻,比人工更節省。平均一畝的噴灑成本,可以做到4元錢。
農民的生產效率,大大提升。
感謝數字經濟。感謝彭斌。
澆水,施肥,撒農藥。撒農藥的問題解決了。那么,澆水和施肥呢?
這是新水源景的創始人,張宇。
她的創業公司,在用數字化的方法,幫助新疆棉農,澆水和施肥。
張宇說,人工澆水,人工施肥,當然是低效的。水要么澆在葉片上大量蒸發了,要么澆多了滲回地下了,非常浪費水和肥。還占用大量人工。
現在,新疆棉田用的,基本都是滴灌技術。就是沿著棉株拉一根水管,然后把細管插在棉株的根部,需要澆水的時候,一滴一滴地給水。需要施肥的時候,把肥料混合到水里。這樣能極大地節省水肥用量。
新疆棉,一年大約要澆9次水。什么時候澆水,每次澆多少水,是很有講究的。這要根據天氣,和棉花的長勢來判斷。澆早了,澆晚了,都會影響收成。
怎么辦?
我們請農業專家,開發了一套算法模型,自動推演出最佳的澆水時間,然后推送給農民。農民只要在手機上一點確認,就自動澆水。
有些農民,會有自己的判斷。他們會手動選擇自己覺得更適合的澆水時間。我們也會把這些數據,加入計算模型,不斷優化澆水時間的推薦機制。
這樣,一戶農民,就能在手機上完成,給幾百畝,甚至上千畝棉田的澆水、施肥工作。
感謝數字經濟。感謝張宇。
澆水。施肥。撒農藥。當這些都可以數字化之后,一戶農民就可以大大節省“管”的時間,從種一畝三分地,變成種幾百畝土地。從一年掙1000元,變為一年掙幾十萬。
現在,不少年輕人,開始返鄉當農民,用數字化的方式,種更大面積的土地。
總有人把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對立起來,覺得數字經濟的出現,是對實體經濟的打擊。但是,數字經濟,其實從來都不是實體經濟的對手。數字經濟的目的,是幫助實體經濟。
數字經濟,不僅能幫助農業,也能賦能金融業。甚至防止金融詐騙。
2021年,中國支付系統共處理9336.23億筆的交易,大約每秒3萬筆。
這3萬筆里面,有公司往來,有親友轉賬,有購房消費,這些正常的交易。但是,也有各種各樣被騙后轉走的血汗錢。
騙子的手段五花八門。有的冒充熟人,說猜猜我是誰;有的冒充公檢法,說你老公被綁架了;有的冒充客服,說恭喜你中獎了;有的冒充富婆,說重金求子。總有一款針對你。這些騙子讓人恨之入骨。
但是,怎么辦?
用科技賦能金融,用數據幫助反詐。信也科技的創始人,顧少豐告訴我,數據可以告訴你很多。
比如,我們從數據上能看到,騙子最活躍的時間,是下午4點-6點。被騙子聯系的每1000人中,有6個人被騙。其中,被騙最多的其實不是老年人,而是20-40歲的年輕人,占比高達77%。而且,其中男性是女性的1.4倍。且有51%的人受騙金額超過1萬元。
看數據,同學們,年輕男性才是受騙的重災區。老人要保護,年輕男性也要保護啊。那怎么辦呢?用數據幫助反詐。
基于15年來,超過1.5億用戶,上千億條數據的積累,我們開發了“明鏡”系統,幫助金融機構反詐。2021年7月至今,明鏡系統每天干預疑似欺詐行為7000多次,共阻斷詐騙3萬多次,幫助用戶免受損失將近6億元。
科技,不是來顛覆金融的。科技,是來賦能金融的。
回到今天的演講,最開始的問題:如何扒開2022的不確定性,找到2023的確定性?
化解意外。穿越周期。鎖死趨勢。擁抱規劃。
祝愿每一位創業者,每一位企業家,每一位管理者,以及每一個渴求進步的個體,都能在2023年,找到自己的確定性。
成為確定性
找到確定性,很重要。但是,也許有一件事情,比找到確定性更重要。
讓我們回到最開始的這個實驗。
這個花瓶摔碎了,是因為“脆性”。環境稍微差一些,就會“散伙”。這個泥人,摔成了人泥,是因為“塑性”。一旦被無情暴擊,干脆“躺平”;這個籃球,摔多深就能蹦多高,是因為“彈性”。觸底時積蓄能量,伺機“反彈”。
但是,桌上還有一樣東西。你們看到了嗎?對,就是這個啞鈴。
現在,我們試試把這個啞鈴,扔下去。啞鈴壞了嗎?啞鈴沒壞。這么高的地方摔下來,完全沒壞,甚至一點都沒變形。反而地板壞了。這種受了很大的外力,都不變形的特性,叫做:剛性。
這個人,叫趙德力。
他從小就喜歡做東西。把家里各種東西拆了,得到磁鐵、齒輪、馬達,然后用皮帶輪綁在泡沫塑料上,做成船在水里跑。
長大后他去東莞打工。早上7點,干到夜里兩點。后來還賣過保險,做過房產中介,開過小飯店。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直到有一次,他偶然看到有人在飛遙控飛機。夢想。那個久違的夢想噴涌而出。
趙德力給我講這段經歷的時候,眼里有光。
整整10年后,趙德力做出了一款重達256公斤的“飛行摩托”。然后,試飛成功。他把那款飛行摩托,叫“筋斗云”。
但是有人質疑:筋斗云上,要有孫悟空吧。你這個飛行摩托上面,沒人。沒人敢坐的試飛,怎么能叫成功?這時,他的公司也陷入低谷,走得只剩一個工程師。怎么辦?散伙,還是躺平?
趙德力的牙已經咬碎,再咬就只能咬舌頭了。
三天后,是老媽70歲生日。趙德力回家,陪老媽說了很多好話,就像再也沒機會一樣。然后他回到廣東,跨上了筋斗云。8米高空,就像在三層樓上施工卻沒有安全保護。
他說,我也怕。別人創業可能會虧錢,我創業可能會丟命。但是,當筋斗云緩緩落地的那一刻,他知道,這次是真的成功了。
今天的趙德力,已經開始造飛行汽車了。公司“小鵬匯天”,估值超過10億美元。他兒時的夢想,正在一步一步變成現實。
趙德力這個啞鈴,把“低谷”這個地板,砸出了一個大坑。
這個人,叫榮耀中。
1984年,被吳曉波稱為中國企業家元年。這一年,王石創立了萬科,張瑞敏創立了海爾,柳傳志創立了聯想。這一年,榮耀中創立了太太樂。
1984年,30出頭的榮耀中,到河南省南樂縣扶貧。這個縣很窮,但農民會養雞。因此,他有了開創“雞精”這個品類的靈感。后來,他創立了太太樂。
1991年,他身揣幾十美金,帶著兩集裝箱太太樂,去了美國。在唐人街擺攤了幾年后,太太樂終于走進美國超市,走向全球。
2002年,太太樂打敗了當時全球四大調味品牌:美國的家樂、瑞士的美極、日本的味之素、韓國的希杰,成為全球第一。
然后呢?全球第一,然后呢?
然后,50多歲的榮耀中,又創立了一個全新的,恢復腦力的能量飲料品牌,日加滿。
他研究成分,研究包裝,研究工藝。
成分,他找到植物瓜拉納;包裝,他用了綠色玻璃瓶;工藝,他也像第一次創業一樣死磕。即便是個瓶蓋。瓶蓋太緊,擰不開;太松,會漏氣。要能擰開,還要有一定的力量感。很難把握。他說,我找遍了全世界,只找到一家工廠,能做到我要求的程度。
一個產品,有90個細節要研究。一家企業,有9萬個細節要管理。這需要耗費巨大的心力。但,永遠不能說:算了吧。
最近,他又遇到了新課題:直播。以前不會。怎么辦?不會就學啊。72歲的榮耀中,不斷出現在直播間。
現在日加滿的銷量,即便在過去三年,依然持續增長。其中40%-50%來自于互聯網。
退休?躺平?絕不。再來一遍。
榮耀中這個早已功成名就的啞鈴,爬上桌子,把地板又砸了一遍。
這個人,叫鐘承湛。一個狂熱的戶外愛好者。登山,潛水,帆船,滑雪。愛好到什么程度呢?愛好到了,他甚至創立了一個自己的戶外品牌:凱樂石。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難道不就是以熱愛為事業嗎?鐘承湛瘋狂戶外,凱樂石瘋狂成長。他們一起,爬上了自己的最高峰。
直到,那次事故。2013年,因為一次意外,鐘承湛受了重傷,腰椎骨折,脊髓損傷。醫生說,他這輩子都要坐輪椅了。
你可以想象嗎?一個瘋狂運動愛好者,一個戶外品牌創始人,從此只能坐輪椅。命運把他重重摔在了地板上,然后使勁踩。
怎么辦?
鐘承湛手術醒來之后,就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了。他說,你可能不信,第二天我就開始上網查:坐在輪椅上還能做什么戶外運動。
生命突然給了我一座,自己從來沒有攀登過的高山。這座山,是高了一些。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那座高聳的“未登峰”。絕不服輸,堅持向上,不就是攀登的全部意義嗎。
幾個月后,他居然,真的重新出現在雪道上。只是別人是站著滑雪,而他,是坐著。
我說不出話來。
這兩年,很多人覺得,戶外生意一定受到了重創。是的。但鐘承湛絕不服輸,堅持向上。因為專注于登山產品,專注于推動登山和探險運動的發展,去年,凱樂石實現高質量的逆勢增長,其中登山類產品的增長將近3倍。
這個啞鈴,讓我突然有點心疼地板。
我們都希望地板軟一些。但也許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硬一些。我們都想“找到確定性”。但也許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成為確定性”。
在高度的不確定當中,趙德力,榮耀中,鐘承湛,把自己活成了確定性。然后,把確定性,傳遞給每一個人。
如果我們用一個公式來表示企業增長,它的動力或者阻力,其實來自于四個要素的相互作用:自身,結構,時代,和意外。為什么增長是不確定的?因為這四個要素,是不確定的。
時代,是一個“環境性變量”。
人們很容易把獲得的成就歸功于努力,但很可能,這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我們生逢一個偉大的時代。從1978-2018,中國改革開放40年,平均GDP增速9.5%。簡直是個奇跡。美國是多少?3%左右。德國呢?1%。日本呢?在過去的20年,幾乎是零。現在往回看,如果沒有50年代麥克萊恩發明的集裝箱,如果沒有60年代中國開始的第二次嬰兒潮,這個時代,可能不會是你熟悉的時代。
當時代這個“環境性變量”,起主導作用的時候,我們說:你有一個永遠都不可能打敗的對手,就是時代。
時代的變化,可能是緩慢的,但卻是無法阻擋的。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出生的時代,但我們必須理解它。想要理解“時代”這個環境性變量,我建議你讀一本書《槍炮、病菌,與鋼鐵》。
結構,是“機會性變量”。
很多年前,我去了一趟海寧。看到一套非常好的皮沙發,6000元。但是,他們不賣給我,說是出口到歐洲的。我問,那在歐洲賣多少錢?他們說6000歐元。當時歐元和人民幣,是1:10。也就是6萬人民幣。10倍的價格。為什么?因為中間很多環節要賺錢,采購商,貿易商,總代,物流,分銷,超市,等等等等。
現在,有了互聯網。一個海寧的沙發廠,可以在網上,把這個沙發直接賣給歐洲消費者了。可能3萬元就賣掉了。用戶省了很多錢,工廠掙了更多錢。互聯網改變了跨境貿易的交易結構,帶來紅利。這就是“機會性變量”。
當結構這個“機會性變量”,起主導作用的時候,我們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結構的改變,是快速發生的,是稍縱即逝的。所以,結構性機會,通常是勇敢者的游戲。因為需要放棄原來的安全感,縱身一躍。要理解結構這個“機會性變量”,我建議你讀一本書《創新者的窘境》。
意外,是“隨機性變量”。
今年9月,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價,突然出現大幅波動。連續12個交易日,8個漲停,累計漲幅超過100%。不。它不是東方甄選。它是彩虹集團。彩虹集團是做取暖業務的。簡單來說,就是電熱毯。“俄烏沖突”這個意外,導致了歐洲能源供應緊張;歐洲能源供應緊張這個“意外”,導致了德國氣價漲了3倍,法國電價漲了10倍;氣價和電價飛漲這個“意外”,導致英國某電商的電熱毯銷量達到了去年的13倍;歐洲電熱毯銷量飆升這個“意外”,最終導致了彩虹集團的股價8個漲停。這就是“意外”。你能想到嗎?
天上掉金子,還是天上掉刀子,都是天的事,與你無關。
當意外這個變量,起主導作用的時候,我們說:盡人事,聽天命。
意外的出現,是隨機性的,所以幾乎完全無法提前預測。意外的出現,總是讓人措手不及。要理解意外這個“隨機性變量”,我建議你讀一本書《黑天鵝》。
時代,結構,意外。這三個變量,作用于企業增長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外部變量。你無法控制,你只能接受和應對。那么,自身呢?
自身,是“內生性變量”。只有“自身”這個變量,是你可控的。
趙德力改變不了媒體對他的質疑怎么辦?改變自身。我一定要飛起來給你們看看。榮耀中改變不了大家開始上網購物怎么辦?改變自身。我就不信72歲不能做直播。鐘承湛改變不了意外對他的傷害怎么辦?改變自身。我不但能坐著滑雪,我還能坐著開摩托車。
他們啞鈴一樣的剛性,來自于自身無比的強大。
當自身這個變量,起主導作用的時候,我們說:巨人過河,是不需要策略的。
世人多看結果,自己苦撐過程。外部越不確定,越需要提升自身的剛性。外部越不確定,越需要重新苦練基本功,站樁,扎馬步,打十八銅人陣。
我不是在尋找確定性。我就是確定性。
2023年,如何判斷一件事值不值得做?就是看這件事,有沒有幫助你“成為確定性”。2023年,最稀缺的能力,不是“尋找確定性”的能力,而是“提供確定性”的能力。
關于自身這個“內生性變量”,我也推薦三本書。關于管理,關于戰略,關于營銷。
第一本,關于管理,是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彼得·德魯克,對企業界的最大貢獻之一,就是提出了“目標管理”。
下面的2個月,是很多公司制定明年目標的關鍵時候。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今天做年度演講,就是想在你制定明年目標之前,提供一些參考。
已經有一些創始人告訴我,聽完今天的演講后,他們明天就找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討論明年。很好。但我見過很多公司,討論完之后,非常激動。覺得這還得了,明年得上天啊。大家高高興興地回到辦公室,然后……該干啥干啥。
為什么改變很難發生?因為缺乏一套“把目標變為行動,把行動變為結果”的方法。這就是目標管理。
管理,很容易說,但是很難做。管理,是永遠的護城河。
我建議你重讀彼得·德魯克。
目標管理,是每個創業者都要補上的基礎課。
第二本,關于戰略,是企業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
時代,大于戰略;戰略,大于組織。戰略不對,一切白費。
2022年,有一個行業非常火:預制菜。但預制菜的價值,到底是什么?
請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覺得,是剁椒魚頭更適合做成預制菜呢,還是紅燒肉更適合做成預制菜?“盤點美味”的創始人伍俊峰告訴我:潤總,是紅燒肉。
剁椒魚頭,魚很關鍵。但做起來,很簡單。澆上剁椒一蒸就好。占用廚師時間不多。但是紅燒肉就復雜了。要提前做很多準備,還要燉制很長時間。做紅燒肉更費時間。而廚師的時間就是錢。越能幫廚師省時間的預制菜,就越有價值。
這就是戰略思考。戰略就是用最低成本,嘗試最高概率。有清晰的戰略思考,競爭才不是亂拳打老師傅。
戰略思考,是每個創業者都要補上的第二堂課。
第三本,關于營銷,是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營銷管理》。這本書今年9月,剛剛更新第16版。
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花哨的營銷理論。營銷的底層邏輯,基本都寫在這本教科書級的巨著里了。
你知道,為什么南城香的服務員,會把你引到落地窗前的沙發座嗎?因為這會讓路人覺得里面人多,忍不住進來。你知道,為什么古茗奶茶的柜臺退進了60公分嗎?因為這會方便下雨天路人躲雨,順便點杯奶茶。你知道,為什么喜姐炸串用撒粉調味,而不是用刷醬嗎?因為撒粉的品控比刷醬穩定,容易有口碑;你知道為什么新時沏的雞排要先炸2.5分鐘嗎?因為客戶下單后,再炸1.5分鐘,正好和奶茶一起出品,效率最高。
不要總想玩個大的。營銷,大多數時候都是一些基本功。
營銷能力,是每個創業者都要補上的第三堂課。
管理,請回到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戰略,請回到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營銷,請回到菲利普·科特勒的《營銷管理》。請回到基本功。因為,你以為的頓悟,可能只是別人的基本功。
最后的話
今天的最后,我想用一個故事,來結束我的演講。這個故事,有關3個人。
第一個人,叫斯科特。
1910年的一天,南極冰天雪地。英國探險家斯科特,和他的隊員,做完了所有沖刺南極點的準備,正式出發。
但一出發,他們就遭遇了不確定性。用于運送物資的雪地摩托,在極端天氣下無法工作。而矮種馬,也因為會出汗,汗液會結成冰,而大批凍死。
這,還繼續嗎?繼續。我一定要成為,第一個抵達南極點的人。
但路途,越來越艱難。最后,斯科特不得不在離原計劃還有67公里的地方,提前設置了補給站。然后用“火箭發射”的策略,沖刺南極點。走一段,30人選20;再走一段,20人選10;再走一段,10人選5。沖刺。
1912年1月18日,斯科特抵達了南極點。但他居然在這里,看到一面挪威國旗。阿蒙森,比他先到了。
帶著巨大的沮喪,斯科特往回走。
他們的食物越來越少。一個月后,一位隊員死去。幾天后,另一位。在離補給站只有17公里的地方,斯科特團隊全軍覆沒。就差17公里。如果不是沒按計劃設置補給站,也許就不會有這個悲劇。
大本營團隊找到斯科特尸體的時候,他身邊還有各種巖石標本和資料。這些資料,為后來南極地質學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斯科特,永遠消失在了充滿不確定性的南極。
第二個人,叫阿蒙森。
阿蒙森,有備而來。出征之前,他專門到北極圈和愛斯基摩人一起生活。他發現,矮種馬不是最佳的運輸工具。狗才是。因為狗不會出汗。所以,不會被自己的汗液凍死。
從大本營出發前,他安排狗拉雪橇,在南緯80°、81°、82°設置了三個補給站,放置了3噸物資。一切準備就緒后,他帶了一個5人團隊,正式向南極點出發。
這一路,阿蒙森像機器一樣控制自己,日行30公里。為什么?天氣好就多走,容易得意忘形,過多消耗體能;天氣差就少走,也會偏離日程,打擊團隊士氣。
阿蒙森的團隊,很順利地來到了南緯82°的補給站。然后,他們把物資裝上雪橇,往前推進到83°,84°,和再往前的一塊裸露的巖石上,分別重新設立了3個新的補給站。
1911年12月14日,阿蒙森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抵達南極點的人。他寫完給斯科特的那封信后,開始往回走。1月25日,全員安全返回營地。而“1月25日,全員安全返回營地”這件事,3年前,阿蒙森就已經寫在自家書房的一張便條上。
驚人的計劃性。
不確定性之所以是不確定性,就是因為它是未知的,而且常常會突然降臨。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強準備。在不確定性中,能救自己的,不是銀行,不是房東,不是其他人。唯一能救你的,就是你自己。
阿蒙森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找到了自己的確定性。
第三個人,叫沙克爾頓。
人類抵達南極點3年后,沙克爾頓決定,徒步橫穿南極大陸。
但很不幸,還沒抵達南極大陸,沙克爾頓的船,就被浮冰圍住。浮冰越來越厚。他們都能聽到船體被扭曲、桅桿被拉斷的聲音。
怎么辦?
沙克爾頓帶領所有27名船員,住在浮冰上。這一住,就是10個月!10個月后,浮冰融化。但船體已經被扭曲破壞,沉入海底。他們只好在浮冰上,又住了5個月!
怎么辦?
沙克爾頓和船員一起,登上救生艇。尋找救援。與危險搏斗7天后,他們飄到了一座無人小島上。
然后呢?
然后,沙克爾頓帶領5名船員,繼續尋找救援。他們在氣候極端惡劣的冰海中,史詩般地航行了16天,甚至用雙手劃水,前進了大約1300公里,相當于從上海劃到了北京,終于來到了南喬治亞島。
然后呢?
然后,沙克爾頓帶領2名船員,徒步翻越南喬治亞山脈,尋找救援。3天3夜后,精疲力盡的他們,終于看到了人類。被困700多天后,27名船員,最終全部獲救。
當整個團隊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時,沙克爾頓,把自己活成了確定性,然后帶領團隊,抵御寒氣,把確定性傳遞給每一個人。
你想成為斯科特,還是阿蒙森,還是沙克爾頓?
埃德蒙·希拉里爵士這樣評價:為了探索科學,給我斯科特;如果為了旅途的速度和效率,給我阿蒙森;但是當你失去所有的希望時,跪下來祈禱,給我沙克爾頓。
今天的演講,就要結束了。我要感謝。
我要感謝在過去這一年中,接受我采訪的,那些絕不躺平,絕不放棄,絕不認輸的創業者,管理者,和企業家們。不僅是因為你們是這個時代的達爾文雀,更是因為你們為這時代提供了確定性。
我要感謝我們所有的合作伙伴,沒有你們的支持,我們不可能為大家呈上今天這場演講。
我要感謝把年度報告提前在今天發布的伙伴,因為你們,大家可以更早看到未來。感謝所有的直播平臺,所有的媒體朋友們。因為你們,進化的聲音,得以傳揚。感謝我們的年度演講團隊。因為你們,這一切才可以發生。
最后,最重要的,我想感謝今天所有在現場,尤其是在直播間觀看演講的你們。是你們的關注,讓我們有動力,堅持做這件難而正確的事情。我多么希望明年你們能在現場。我多么希望今年你們就能在現場。我希望現在你們就在現場。你們,一直就在現場。
我希望2023年,你能抵御寒氣,把確定性傳遞給每一個人。
祝你們每一個人,都能在2023年,化解意外,穿越周期,鎖死趨勢,擁抱規劃,成為確定性。祝你們在2023,以夢為馬,以心為邊疆。祝你們明年10月我們再見時,依然是少年的模樣。
感謝大家。
明年十月,我們再見。
(來源:劉潤)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