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業是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卻因為其“高風險、輕資產”的特征,導致融資難、融資慢等問題時有發生。近日,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本市進一步放權松綁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的若干意見》,指出要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專門支持重大科技任務、戰略科技力量的金融產品,持續優化科技信貸、高企貸等金融產品。
如何引導金融機構改善科技中小企業融資條件,已成為各地政府關注的焦點。開年以來,多地頒發“科技貸”促進政策,支持當地科技企業發展:
江西省政府出臺15條舉措發展科技金融,提出要增強科技信貸服務能力;福建省科技部門強化與金融監管部門和各類金融機構的合作,出臺系列促進科技與金融相結合的政策文件。“科技貸”等專項信貸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合合信息旗下啟信寶企業端產品“啟信慧眼”通過科技信貸解決方案,助力銀行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貼合需求的信貸服務。
銀行缺乏科技研發能力數據,信貸服務“無的放矢” 盡管政策為“科技貸”的落地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具體執行中,銀行仍然會遇到獲客難、評估難的情況,缺乏有效數據是導致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于信息披露相對規范的大型企業,中小企業信息獲取、核查、跟進及調查信息的環節耗時耗力,花費成本較高。此外,科技企業自身出于科研保密的需求,公開信息相對較少,銀行獲取信息的渠道及數量十分有限,數據的分散也加大了統計的難度。
部分銀行已經在產品層面進行了創新探索,用官方評定的資格作為“標簽”來尋找企業,針對性地提供差異化金融產品服務,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為取得高新技術資格認證的科技成長型企業打造的“高新貸”便是其中的代表。
“人工智能+商業大數據技術”的組合能夠從各類科技“標簽”中挖掘出更大的價值。啟信慧眼依托啟信寶匯聚的境內2.3億家企業等組織機構的超1000億條實時動態商業大數據,將國家、省、市、縣區等多級科技認定名單整合為“知識數據”,形成超20類科技認定企業庫,包括專精特新、制造業單項冠軍、服務型制造業示范企業、雛鷹企業等。銀行可根據科技信貸產品的準入政策,有針對性地查詢、導出對應的企業庫數據及企業商機,為開展各項科技信貸業務提供數據支撐。
啟信慧眼“科技認定企業庫”名錄
從更宏觀的產業角度來看,科技企業往往誕生自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些產業板塊中的企業多為知識技術密集的科技企業,可作為“科技貸”重點發展區域。啟信慧眼推出“新興產業庫”,覆蓋超過1000個細分行業的1400萬家企業,便于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從重點行業中尋找潛在拓展目標。
用AI為科技企業成長潛力“打分” 找到具備信貸需求的企業后,如何挖掘數據價值,快速、有效、準確地評估科技公司的價值也是銀行面臨的一大挑戰。科創評估角度復雜多元,專利、軟著、資質等無形資產價值度量難,傳統風險評估模式不適用于科創企業的盡調場景;企業融資渠道豐富,無形中增加了銀行風險評估的難度。
如果銀行無法采用可信、可靠的手段去量化科技企業的技術價值的和信用等級,就難以給予企業強有力的信貸服務支持。為解決這些問題,以某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通過“以人才定貸”、“以投定貸”等額度核定方式來進行授信評估,啟信慧眼等科技產品也針對科創金融場景推出了“科創評分”,基于自研的企業科創能力評分模型,助力銀行解決企業潛力“量化難”的問題,精準挖掘、篩選優質客戶。
啟信慧眼“科創評分”模型
此外,在商業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啟信慧眼推出多個垂直細分的科創標簽體系,如科技認定、業務概念、榜單企業、技術領先、高成長企業、企業特點、政府扶持和獎勵等,可從企業科創資質、科技人才、融資能力、知識產權、成長性、行業賽道等維度,對企業科技屬性與實力進行定理分析與定性評價。
目前,啟信慧眼已為全國范圍內的多家銀行提供拓展科技企業、捕捉信貸商機、營銷篩選、快速審批落等“全周期”服務,曾助力某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進行科技企業拓展、綠色信貸拓展及科技企業名單數據挖掘,一年內獲取潛在客戶企業名單數量超三百萬家,導出商機數量近3.5萬條,對公有效客戶數同比增長超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