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的實際行動,8月23-27日,“2023年傳媒年會·生態傳播論壇”在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國際濕地城市”兩張國際名片的鹽城圓滿落幕,該論壇集會議研討、媒體采風、同屏倡議等多元素于一體,來自全國52家主流媒體等近百位傳媒“大咖”齊聚鹽城,用自己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共同見證鹽城的生態高顏值,共話生態傳播新路徑、新范式。
主流媒體共話生態傳播新范式
本次論壇以“打造生態傳播體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旨在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討黨媒生態傳播新路徑新范式,講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故事,為更好地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媒體責任掀起一場激烈的“頭腦風暴”。
在主旨發言中,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副理事長、光明日報原副總編陸先高致辭表示,生態興則文明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我們要深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大眾化傳播,借助各類交流平臺,豐富運用好各種形式,系統闡釋好中國生態價值理念的豐富內涵,生動宣傳好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舉措、取得的進展和成就”。
中國報業協會副理事長郭姜寧倡議,廣大新聞工作者,作為時代變遷的記錄者,作為黨和國家與人民的喉舌,要揚善棄惡,為優秀者樹碑立傳,讓環境破壞者無處藏身。他還特別呼吁年輕有為、意氣風發的青年記者、編輯,要了解生態,歌頌環境,在造就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化治理及大江、大河、大海良性循環的偉大生態系統工程中,做出應有的貢獻,且成就自己的事業,成為一個優秀的新聞人。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崔海教指出,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生態傳播是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做好生態傳播,引領帶動更多人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是主流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而對于主流媒體如何講好我國的生態環保故事?他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加強深度融合,推進內容供給側改革。主流媒體要用鮮活的新聞事實生動詮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筆頭、鏡頭、麥克風對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基層一線,以新聞傳播帶動思想傳播。
二是強化創新意識,用好融合發展成果。三是搭建生態傳播的全媒體傳播矩陣,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四是重視中國生態文明故事的國際表達。
“主流媒體要持續加強并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我國生態環境國際傳播議題的敘事能力,充分利用多種傳播渠道,展現中國生態文明故事及背后的思想和精神力量。”崔海教如是強調。
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高價值
以生態高顏值為底色,鹽城還是一座投資環境優良的“經濟高價值”之城,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為代表的綠色制造快速壯大,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特征日益凸顯。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裝機總量突破1300萬千瓦,新能源發電量突破120億千瓦時。
論壇期間,記者走訪了位于鹽城市東臺市高新區的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臺晶澳太陽能)的項目基地,這里一片繁忙景象,六七臺伸長“脖子”的起重車在一側新廠房旁同時作業;而另一間寬大車間里,光伏電池生產線正在有條不紊的出貨。
據了解,東臺晶澳太陽能新上馬的10GW光伏電池以及10GW光伏組件及配套項目,預計項目總投資100億元。最讓人驚奇的是其投產速度,從初次考察到云上簽約,僅38天;從土地摘牌到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圖審查合格書和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四證”齊發,僅10天;從開工建設到項目投產,僅100天.....
百億項目,百日投產,其效率之高、速度之快,讓東臺晶澳太陽能副總裁李守衛對于鹽城東臺優質的營商環境和高效的政務服務感嘆不已。“晶澳科技東臺項目整體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超300億元。加速建成一天,就可增加8000多萬元銷售。我們從心靈深處感知,什么叫東臺溫度、東臺態度、東臺力度、東臺速度”。
此外,由上市公司領益智造(股票代碼:002600)投資建設的領勝城科技(江蘇)有限公司也落戶這里,該項目預計總投資也是100億,規劃總建筑面積120萬平方米,是領益智造在國內最大和最重要的生產研發基地,具備三大主導優勢:產業整合開拓者,生產線貫穿前端材料、中端精密結構件、終端模組及整機組裝全工序流程,涵蓋模切、沖壓、CNC、組裝、自動化、結構件、磁材7大產業板塊,是集團內涉及產業門類最多的研發生產基地。預計2023年全年可實現開票銷售50億元,稅收1.5億元。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堅定踐行‘兩山理論’,傾力做美經濟與生態‘雙面繡’,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鹽城市東臺市委書記商建明如是說。
13家黨媒以身作則發出邀約倡議
在媒體采風行活動中,近百余媒體大咖,通過用腳步實地丈量的方式,先后到黃海國家森林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地候鳥天堂——條子泥、世遺小鎮巴斗村、千年古鎮——東臺西溪、濕地之尖.潮間帶沿海灘涂濕地核心區及藝術村、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丹頂鶴)自然保護區、鹽城環保科技城、老鹽城記憶地標——竹林大飯店等地采風打卡,通過親眼所見、親身體會感受鹽城的藍天、碧水和凈土,領略鹽城的城市溫度,感受鹽城的人文底蘊,盡享大美鹽城的星辰大海、詩與遠方。
活動最后,由鹽阜大眾報報業集團牽頭發起,與來自哈爾濱、海口、銀川、常德、常熟、東營、合肥、濟寧、梁平、南昌、盤錦、武漢等12家國際濕地城市黨媒,共同點亮“濕地大屏”,發布“濕地之尖倡議書”,拼出生態文明傳播新圖景。
而本次生態傳播論壇為何會選在鹽城舉辦,從聯合主辦單位,中共鹽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衛紅的致辭中可以找到答案。陳衛紅介紹,鹽城東臨黃海,因鹽而生,依海而興。坐擁丹頂鶴、麋鹿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兼具海洋、濕地、森林三大生態系統。擁有太平洋西岸和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生態保護最好的77萬公頃濕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線的“國際機場”,每年有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種、300多萬只候鳥用翅膀投票,選擇在這里棲息、換羽、繁殖,其中包括全球僅存600多只的瀕危物種勺嘴鷸。
用陳衛紅的話概括,鹽城之美,美在以新四軍文化為代表的“紅色文化”;以海鹽文化為代表的“白色文化”;以海洋文化為代表的“藍色文化”;以濕地文化為代表的“綠色文化”,四色文化的交相輝映,催動“生態高顏值”與“經濟高價值”同時“在線”。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