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中鐵八局退休職工孫貽蓀,中鐵八局建筑公司及成都車站站房項目部青年員工代表等共計40余人,到“北站記憶”展廳參觀,重溫新中國鐵路建設的輝煌歷史。
“修成渝鐵路有多苦?我們一手拿槍一手拿鎬,一邊剿匪一邊筑路。修路缺木材,很多老人將自己的壽材都捐了......”站在“北站記憶”展廳里,孫老指著老照片說道。
成都火車北站作為成都市重要的交通樞紐,70余年來在成都市民心中已經烙下了深深的記憶,目前面臨全面重建擴建,承載著多少人難舍的情懷。
如今,中鐵八局再度重建火車北站,在成都北站項目部駐地門口建立了“北站記憶”展廳,來展示成都火車北站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記錄幾代人的共同回憶,把成都北站建成成都門面的故事,通過一代代工程人身口相傳的文化鏈而得以延續,生動詮釋著工程人永遠不變的責任與擔當。
“北站記憶”展廳于今年6月28日正式揭牌運營,滿載了從1950年成渝鐵路開工建設到2022年拆除重建這71年間火車北站走過的不平凡的歷程。
今年是成渝鐵路通車72年,在“北站記憶”展廳聽孫老再次講述那段崢嶸歲月,仿佛穿越到奮戰在一線修建成渝鐵路的日子,久久不能釋懷。
1950年6月15日,是改變孫貽蓀命運的日子。這天上午,17歲的孫貽蓀像往常一樣和二野軍大的戰友一起出操,部隊領導卻突然讓他出列。戰友們知道他可能不會返回學校了,馬上請照相館的師傅拍一張合影。等他匆忙趕到幾十里外的西南軍區大操場時,鄧小平、劉伯承、賀龍等領導已經站在了主席臺上,警衛員趕緊領著他站在了隊伍的第一排。“我抬頭一看,‘成渝鐵路開工典禮大會’。”此時,孫貽蓀才知道自己被編入西南軍區軍工筑路第一縱隊直屬二團,開赴成渝鐵路建設前線。
1952年7月1日,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舉行了通車典禮。孫貽蓀當時被特批領到了“攝影記者證”,雖然是普通的綠條條,卻是如此珍貴。
他拿著相機,在主席臺上拍下了這一幕幕歷史的畫面。“現場有30萬多人的方陣,從成都火車北站到人民北路,滿滿的一片全是人,西南民族學院的學生還表演了舞蹈,火車汽笛響起的時候,大家都高聲鼓掌歡呼。”孫貽蓀說道。
今年已是92歲高齡的孫貽蓀,依然精神矍鑠,著述不斷。作為成渝鐵路和抗美援朝的親歷者,他著述出版了多部紀實文學,為成渝鐵路、成昆鐵路、抗美援朝等歷史事件留下了寶貴的文獻資料,同時走上熒幕,接受媒體記者采訪、專題記錄片攝制和擔任相關影視作品的歷史顧問。
“跟隨孫老的足跡參觀‘北站記憶’展廳,讓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了老一輩鐵路建設者‘敢為人先、眾志成城、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筑路精神。”員工倮伍克的子說道。
倮伍克的子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也是“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四川省“最美職工”、首屆“成都工匠”獲得者。他向青年員工發出倡議:一是聽黨話跟黨走,做企業改革發展的排頭兵;二是學技術強本領,要有創新思維,爭當企業發展新時期創新活動的領銜人;三是敢擔當講奉獻,以舍我其誰的拼搏詮釋“開路先鋒”精神,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一張張老照片,一個個久遠而動聽的故事,深深地感染著現場的每一位觀眾,尤其是剛入職中鐵八局的新員工們。大家紛紛表示,很榮幸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很慶幸能與孫老相識、交流,聆聽那段珍貴時光里的故事。未來,將牢記初心使命,繼承發揚革命先輩們的光榮傳統,在建設一流企業“強局夢”的新征程上勇當“開路先鋒”。
“作為新一代的小鐵人,要扎實基本功,有一天能接過前輩旗幟,不忘來時路,繼續傳承永遠的‘開路先鋒’精神,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技術骨干,為成都北站的建設貢獻青春才智,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書寫絢麗的青春篇章。”中鐵八局新員工趙凌霄說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