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提出,新時期的中心建設由注重速度規模向注重質量效益轉變,并要求打造國際航運頂級交流平臺。為進一步推進“上海航運”服務品牌升級,2022年3月,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促進會的批準下,航運與海洋文化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將全方位助力海洋與航運“軟實力”提升。
補短板鍛長板 厚植海洋文化
“在硬件設施建設方面,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已多年保持世界一流水平,但我們在軟環境建設上明顯存在短板。”航運與海洋文化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王永泓表示,目前,深化中心建設的主要抓手是航運“軟環境”塑造和“補短板”,對標國際高標準,形成新優勢,再上新臺階。
關于如何開展“軟環境”建設,王永泓認為關鍵在于航海文化的建立與傳承。“在走向深藍的道路上,我們需要有好的思想和文化基礎做支撐和引領。”王永泓表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促進會是服務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社會團體,回應新時代和新階段的要求,謀劃和籌建“航運與海洋文化工作委員會”恰逢其時。
航運與海洋文化工作委員會由《中國企業報》中企視訊牽頭,聯合航運研究中心、上海市虹口區航運服務辦公室、上海市航海學會、上海深淵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經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促進會正式任命中企視訊總編輯、青島西海岸新區中企海洋產業對外合作促進中心主任牛志艷擔任主任委員,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促進會船舶管理分會秘書長王永泓擔任常務副主任委員,上海市航海學會副秘書長徐沙擔任副主任委員,上海國際航運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資深仲裁員鄭田衛擔任高級顧問。
從淺海到深藍,從海洋大國到海洋強國
海洋強國戰略的實現需要有足夠的人才和技術作為支撐,王永泓把文工委的使命概括為十個字:挖掘、傳播、傳承、重塑、融合。
首先是挖掘,文工委的定位就是用敬畏之心去挖掘行業的積淀,將鮮活的歷史記憶整理出來。其次是傳播和傳承,用謙卑之心學習海洋與航運文化的知識與內容,再用包容和服務之心來影響更多人。隨后是重塑,用責任和情懷之心重塑航運和海洋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定位和價值觀。最后是融合,利用平臺經濟把相關的產業和跨界力量進行整合。
讓文化發聲 塑造強國海洋與航運IP
海洋與航運文化事業需多方參與、多方合力,王永泓表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凝聚文化共建的合力。通過持續走訪沿江、沿海各地政府、行業協會以及頭部企業,宣傳文工委的使命與愿景,達成共同推動航運與海洋文化的意愿。同時,加強與航海相關高等院校的合作,制作高質量的教培節目,使產學研能夠有機融合。
第二,激發大眾創新的活力。通過創辦具有獨特文化屬性的航運與海洋文化發展論壇,與其他專業性的論壇形成有效的互補。此外,牽頭發起以航運與海洋文化內容為主的繪畫、征文、攝影、短視頻乃至相關的體育賽事,讓創新活動成為文化建設的落腳點。
第三,擴大文化宣傳的影響力。借助《中國企業報》中企視訊平臺開設航運與海洋文化專題頻道,用豐富的節目內容,形成多層次、多維度、多元化的內容供給,為不同層級的受眾提供不同的文化產品輸出;初期準備推出“中國船長”“航運與海洋文化沙龍”“走向深藍科普”等原創節目。
王永泓表示,希望建立一個以文化為紐帶引領海洋產業發展的平臺,讓處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的中國巨輪,向著深藍色的海洋進發。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