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老領域,天與養老算是一家很“年輕”的公司。
但也是這家在2019年1月成立的公司,接連完成了來自高瓴資本、長嶺資本、萬物資本、鐘鼎資本等機構的A輪、A+輪融資。在A+輪,天與養老更是完成了一筆2000萬美元的融資,且A輪投資人高瓴、長嶺、萬物全部追加投資。
在這背后,離不開一個核心人物——天與養老的創始人卜江勇。
卜江勇,在2003年(彼時僅28歲)出任上海永樂家電總經理,任職期間促成它的銷售收入從9億元增長至150億元,屬下管理員工更是超過1萬人,是線下家電連鎖三國殺時代的一員驍將。2007年,他辭職后聯合創辦了盛大在線——以商業保險為基礎的車后服務市場一站式服務平臺,在2014年成為國內第一家內資股掛牌新三板的保險行業企業。2015年,他出任了以色列科技養老企業NataliSeculife的董事長。而Natali,是以色列國內養老行業市占率最高的企業、是具三十年發展歷史的國民品牌,也是全球最領先的健康養老企業之一。
天與養老創始人卜江勇
“我本人是一個連續創業者。我的幾段工作經歷,恰好反映了最近這二十年,歷經改革開放、中國社會逐漸富裕起來后社會需求的變遷:最開始是需要越來越豐富的商品,其次是擁有資產,現在是要求有更好的福祉,也就是更好地享受生活。對這個過程的回顧,更加深了我的一個感受:每一個企業都是時代的企業。”
在不同商業領域接連闖下一片片天地的卜江勇,在采訪中展現出了一種少見的平衡:縝密的商業邏輯與宏大的戰略目標、全球化視野與中國市場深度、技術篤信與人文思考。既能聚焦業務與技術落地細節,又能抽象概括鳥瞰審視,他仿佛一個運鏡高手流暢地切換著視角和景深,卻毫無違和感。
也許正是這種平衡,決定了天與養老的獨特性,并決定了為何是他、而不是其他人創辦了這家企業。
養老行業亟待提升,破局方式在于打造數字及技術底盤
所有的差異,本質上都是認知差異。對于養老行業,卜江勇與其他人的看法多少有點不太一樣。在他看來,當前普遍存在三大誤區。
>>>>有規模≠有規模效應
中國養老需求大,人盡皆知。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仍在持續加快,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以下簡稱為“七普”)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量為2.64億。
“實際上老齡化的速度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想象”,他說道。2010年“六普”和2020年“七普”相關數據揭示了兩個重大差異:第一、“六普”數據預測中國人口將在2030年前后達到峰值。但是七普數據顯示人口峰值將在近兩年出現,隨后將掉頭向下;第二、相對“六普”數據,“七普”數據預示著60歲以上人口占30%的老齡化社會將提早10年到來——老齡化進程不是勻速進行的,而是加速進行的。
天與養老某地項目·數字化養老系統后臺
而從供給端來看,當前養老服務的供給總量不足,但更需要關注的是供給效率低下。
“如果不提高整個行業的供給效率,供需缺口是加速放大的。這是一道待解的數學題。”
效率來自哪里?經濟學告訴我們,規模增大帶來邊際成本下降、效率上升。但他指出,有規模≠有規模效應。人力密集型的傳統服務業態下,效率并不必然會伴隨規模而生,甚至是背反的——運營規模越大,不得不增加管理層級,人力成本亦剛性遞增。
“勞動力紅利”已經殆盡,如何去實現“效率紅利”,才是關鍵的破題點。只有通過新技術應用,才有可能實現成本結構的躍遷。例如,中國制造業正在通過采用機器降低人力使用的方式實現新的變革。在2021年,中國生產線安裝的機器人同比增長44%,新增安裝量約為全世界新增安裝量的一半。通過新技術的應用提升效率,無疑可以抵消因人力成本遞增帶來的問題,保障運營效率。養老服務行業跨越效率陷阱的通道,唯有技術。
>>>>有付費能力≠有付費意愿
從業者往往認為當前長者支付能力不足或者支付意愿不足,隨著享受了改革開放紅利的60后進入老齡階段,這個情況也將隨之明顯改變。但是卜江勇認為,這個觀點從根本上混淆了付費能力與付費意愿,有付費能力≠有付費意愿。
與購買有形的商品不同,在購買無形的服務時,人們實際上是基于“穩定的預期”做出消費選擇。例如,我們通過手機App使用出行平臺,本質上是已經充分信任了平臺的服務履約能力,“準時”和“不會因為司機繞路多付額外費用”就是我們的預期。
天與養老上海虹口數字化養老服務平臺客服人員工作中
如果養老服務質量能夠保證實現“穩定的預期”,并且通過信息共享的透明機制形成一定程度社會共識,剛需型的付費意愿在現階段就能獲得打開,可以實現良性的增長。卜江勇補充到,反之,即便未來付費能力充足,也未見得能夠打開用戶的付費意愿。
要形成“穩定的預期”,不僅僅依賴于對從業人員的技能訓練,更需要通過合適(成本與效果的平衡)的技術手段來提供保證。
養老服務全面良性發展的必要條件——“穩定的預期”,需要技術手段實現保障。而達成這一目標后,商保付費、個人付費的意愿都會進一步獲得打開。
>>>>養老需求≠護理需求
人的衰老不是一個瞬間完成的,而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從時間維度來看,人們會從充滿活力逐步過渡到肌體衰退,會經歷從活力到自理、再到半失能、失能狀態。
從場景來看,人們通常會經歷居家自理、社區照護再到機構照護等階段(一定程度上也與長者健康狀態有關)。
在這個長期過程中,家是最重要的時空場景,應該讓長者在家中安心生活,獲得安全預警、生活便利、慢病干預、精神慰藉等一系列核心需求的高質量供給。同時,圍繞這些需求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并非是割裂的、往往是融合的,例如從行為數據可以預判潛在的醫療風險。
有別于行業內其他各家企業往往從單點切入、在一個細分領域突破后再向其他領域滲透的方式,天與養老深刻地意識到了長者融合服務的需求,從一開始就將建設一個強大的數字化底盤—“地基”作為其戰略級目標,在該基礎上去建設更強大、更豐富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地上建筑”。天與養老做的不是“+數字”,而是“數字+”。
讓技術服務于養老場景,持續提升能力賦能養老生態
在意識到“數字+”是解決養老行業供給的真正關鍵后,天與養老從“數字化”角度進行了謀篇布局。
>>>>讓技術服務于養老場景,深入打磨“數字”產品
卜江勇提到,很多傳統服務行業都因數字化而被徹底改造,例如出行、餐飲、二手房交易等,養老行業必須研究和借鑒。在數字化參與改造之前,這些行業可能都存在一些共性,如剛性需求極大、供給極為碎片、服務過程非標等。“核心是研究這些行業的改造機制,也就是如何提高供給效率、保證供給質量”。在他看來,數字化改造機制分為三種類型:自動化、過程透明化、工業集約化。
當前,國內智能硬件包括傳感器、通信通訊、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為養老領域的適老化、智能化改造提供了便利。“技術是可選的,需求-技術-價格是一個三角平衡關系,要的是合適,而不是最好。”
一個問題在于,那些擁有純技術研發的企業為何沒能成長為養老行業頭部企業?在他看來,養老行業的一大重要特征是需要在服務場景中打磨自身的技術,迭代自身的產品。如果沒有落地到服務場景,無法獲取長者真實的反饋,技術很難真正去滿足用戶的需求。“沒有永遠領先的技術,只有永遠領先的運營。”
>>>>路線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
天與養老的藍圖,是從信息化到數字化再到智能化。
信息化,是最基礎的一步。在天與養老構建服務的過程中,其通過運營部門向研發部門提出訴求,再通過研發部門去滿足運營部門的訴求,真正地實現了整個系統的流暢運轉、提升了服務效率和服務體量。對卜江勇來說,早在2021年,天與養老便初步完成了信息化,即“在線化”運營。
到更高階的“數字化”,實際是通過研發部門實現“為運營提要求”,實現智能化的決策和管理,起到降本增效、提升整體服務的質量。舉例來說,通過系統自動抓取異常工單,促使運營部門及時回訪、分析原因來保證服務質量;通過應用聲紋、語音識別等技術則可以進一步提高效率。而“數字化”最終目的是可通過數據呈現的經營質量提升。
智能化,不僅僅是使用智能硬件。從養老領先國家的實踐來看,智能看護、遠程醫療、可穿戴無疑已在養老中充分發揮作用。觀察其發展歷程和趨勢,正是借助智能化解決方案,養老服務經歷了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從單純照料向非醫療與醫療整合的演變。
天與養老毫米波雷達監測長者活動軌跡、呼吸、心率等信息
天與養老也在通過智能化解決方案,實現對長者的主動照護。例如,將居家毫米波雷達設備記錄的行為軌跡及呼吸心率體征,結合室內設施的使用記錄進行分析。當長者行為模式發生明顯變化時,系統人工智能算法將分析長者身體不適的風險值,進而觸發系統不同級別警報,人工客服將主動介入對老人進行詢問并通知子女親屬。“數據是智能化的原材料,智能化的本質是洞察。非得要用戶說出來的需求,不叫需求。”他提到。
簡言之,信息化是為實現標準化、數字化則面向高質量運營、智能化面向洞察并滿足需求。
>>>>賦能養老行業生態,實現共同促進
天與養老在發展中逐步形成了三步走戰略,實現了從運營服務提供到智能化解決方案的提供再到對行業的賦能。
卜江勇介紹到,天與養老開局是從養老服務運營開始,這樣做是考慮到技術需要落地到具體場景中實現打磨。他提到,在實驗場景中近乎完美的解決方案,在真實場景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必須通過大量的檢驗、調試和校正,才有可能在業務端鋪開使用。通過養老服務運營實現在真實場景中打磨技術是第一步。而在這個過程中,天與養老陸續進入到10多個省份近50座城市中,用3年時間達成了其他一線同行8-10年間才能取得的成績。
在這一基礎上,天與養老開始構建智能化的解決方案,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舉例來說,上海疫情期間,彼時線下服務陷入阻隔,天與養老基于線上能力的服務發揮了關鍵作用,幫助了3萬余名長者解決舒緩情緒、生活急需品保供、常備藥短缺等問題。
為了更好地實現智能化,天與養老也在與部分廠商合作去實現適老化場景的改造,并將方案整合進平臺中。在部分剛需的無解決方案的應用場景中,天與養老也會下場尋求全球最先進的技術廠商提供解決方案。目前,天與養老跟全球22家知名科技企業展開了合作,與6家國際知名科技企業達成了戰略合作。這些都將在后續為其智能化解決方案的實施落地提供保障。
中國的養老市場是一個梯度化市場,南北、城鄉差異巨大,需要有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服務商共同去覆蓋提供服務,而SaaS化的運營平臺和智能化解決方案,能夠讓一個區域性的小服務商,不用前期投入和試錯,也可以擁有較高的運營起點。通過技術的支撐,可以實現服務具備“穩定的預期”。
而天與養老則將從養老服務提供逐步過渡到養老科技提供,未來將把自身構建起的能力和生態開放給更多行業同行。“在平臺生態下,天與養老的能力提升、迭代,反過來也會帶來行業供給能力、水平的提升。”而這無疑將更好地幫助我國應對當前形勢越顯嚴峻的養老場景。
提供有溫度的服務,讓科技更好地服務長者
“愛與科技,讓長者生活更美好”,這是天與養老的Slogan。如果其中“科技”對應的是工具理性,那么“愛”顯然對應的就是價值理性。價值理性比工具理性更為本質,正如手段是為了達成目的而產生的,工具理性的存在是為價值理性服務的。
對天與養老來說,從最初到最終,他們想要做的并不只是提供冰冷的科技,而是讓科技提供強大的支撐,讓服務者真正能夠發揮自身最擅長的部分——用有溫度的服務和愛心去滿足長者的需求。
“一切的一切,終須牢記,技術是手段。人,才是目的。”卜江勇強調到。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