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生”遇上“父親”,當“小家”遇上“大家”,既為仁醫,又為人父,他們如何平衡患者和家庭之間的關系?又是一年父親節,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泰康醫療五大醫學中心,看泰康醫者中的“超人父親”,如何用愛與責任詮釋自己的“雙面人生”。
為仁醫,為人父,他是兒子眼中的“超級英雄”
“兒子說,我是他的超級英雄,能用魔法把疾病趕跑,也想讓我有更多時間陪陪他。”夏才偉是泰康仙林鼓樓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作為醫生,他的白衣中有了一絲牽掛;作為父親,他的臂膀上多了一份責任。從醫十多年,夏才偉的肩上一邊挑著并不沉默的父愛,另一邊挑著救死扶傷的使命。
夏才偉為患者進行骨科手術
身為兒子心中的“超級英雄”,夏才偉在工作當中是患者堅強的依偎。骨科手術量較大,有時要連續做10多個小時手術;體力要求也高,要穿上十幾斤的鉛衣,避免身體暴露在透視機射線中。夏才偉穿上鉛衣半小時全身就濕透了,盡管如此,他毅然在手術中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除了在工作當中盡心盡責,夏才偉也將醫者仁心體現在了日常生活中。在他所住的小區里,經常有孩子因為不小心發生骨關節脫位的情況,有時候發生在深夜,孩子一直哭鬧不止,家長不方便去醫院,就會在小區住戶群里聯系夏才偉。他只要在家就二話不說趕到現場,迅速就將脫位的骨頭接上,憑借這個骨頭復位的“絕技”,夏才偉也成為了小區里的“大明星”。“我愿意成為兒子成長之路的健康大使,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讓他理解醫生的大愛精神。
工作之外,夏才偉更擔起了父親應盡的責任,平時晚上有空時,夏才偉會和兒子一起讀書、輔導課業。周末不值班、沒有手術安排時,他還帶著兒子打籃球、騎自行車......陪伴兒子的時間里,夏才偉就是他心目中全能的“超級英雄”,讓他感受到父愛的溫暖。
夏才偉表示,父親的以身作則,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產生正向引導作用。他在家認真準備正高級職稱考試時,兒子就會在言傳身教中自覺讀書、學習。“要重視對孩子的陪伴,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要深入參與孩子的教育。父親需要承擔起榜樣和標桿作用,并通過親子陪伴交流,和孩子之間形成良性溝通。”
“我兒子以后也想子承父業,做一個扛起患者生命責任的醫生。”夏才偉自豪地說。
帶娃加班,他懷中抱著希望,肩上扛著責任與擔當
醫院里,一位剛滿1歲的小男孩,正乖乖的躺在爸爸懷里,不哭也不鬧,安靜地陪著爸爸在電腦前加班。這溫馨的一幕就發生在泰康同濟(武漢)醫院重癥醫學科醫生辦公室內,故事的主人公是李正和他的小兒子。
李正全家福
李正今年33歲,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大女兒5歲,小兒子才剛滿1歲。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泰康同濟(武漢)醫院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為了照顧年幼的孩子,李正和同為醫生的妻子總要錯開上班時間,夫婦倆常常幾天才能見一次面。當天是李正的休息日,但因兼任科室質控員,為完成科室安排的工作,他選擇到辦公室加班,因妻子在上班,年幼的小兒子無人看管,他便把孩子帶到醫院一起加班。
“我是一個父親,也是一名醫生。”每每提起孩子,李正總覺得虧欠很多。2022年底,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急劇增多,泰康同濟(武漢)醫院面臨著大幅增長的患者就診量與大批醫務人員感染減員的雙重考驗,所有科室均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其中,重癥醫學科作為醫院特殊的保障科室,更是成為保證急、危重癥及特殊患者的搶救和治療的最后一道防線。“當時常常連續工作30多個小時,一刻都停不下來。”面對異常繁重的工作量,李正日夜不歇,始終堅守在崗位一線,盡最大努力幫助患者闖過“生死關”,即使下班了,他也因擔心打擾到家里孩子休息,選擇自己一個人睡在車里。
“說起來慚愧,我們家里目前只有一張全家福,還是小兒子剛出生不久的時候抽空拍的。”李正說,除了在專業上能夠更加精進外,他未來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多多陪伴孩子和家人。
善意的謊言,隔空的擁抱,他用特殊的方式滿足了女兒的愿望
“爸爸,你什么時候回家?”“明天吧”。第二天女兒又問:“爸爸,你什么時候回家?”“明天吧。”......再后來,女兒也不問了,而是直接哭著說:“爸爸,你快回來吧,我好想你。”這段感人的對話就發生在寧波泰康腦科醫院(籌)手術室護理組長李強和他的女兒之間。
工作中的李強
當時疫情剛剛放開,李強所在的科室接診量驟增,每天的輸液量由原來的三四百人上升到一千人左右,處于超負荷狀態。當時,科室所有的護士都是超負荷工作,從早上接班后,所有的班次都沒有休息時間。“好幾次,我都是從早上一直加班到凌晨12點才下班,連續12天沒有休息。”
由于當時工作節奏非常快,同時也擔心會把病毒帶回家,李強就選擇了住在醫院宿舍。每天只能抽時間通過視頻與女兒聊聊天,稍微緩解女兒對父親的思念。后來為了讓女兒能“真正”的見到爸爸,李強就戴著N95口罩小心翼翼走到家門口,輕輕地喊:“果果,爸爸回來了”。
女兒聽到爸爸回來了,就立馬開心地跑過來要抱抱。當時李強也非常想抱一下女兒,但擔心自己身上有病毒,不得不讓女兒離自己遠一些。父女倆就這樣在家門口隔著一段距離聊一會兒天。臨走前,李強安慰女兒道:“爸爸已經回來看你了,你可以開開心心的了。等爸爸戰勝病毒,就回來陪你。”女兒說:“爸爸再見,你早點回來。”說完,李強仰著頭,強忍淚水再次踏上了回醫院的路......
一位醫生老爸的獨特育兒觀:成為孩子眼中的“大朋友”
當下,我們生活在一個“有事找媽媽”的世界,那作為醫生的爸爸們,又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爸爸應該是孩子的大朋友,陪著一起瘋玩,一起運動。”在四川泰康醫院全科醫生冉隆建看來,要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相處,盡可能不要過分說教,對孩子表達出足夠的尊重。
工作中的冉隆建
據冉隆建醫生回憶,在女兒很小的時候,他便把她拋在空中,拉著她的手轉大圈;如果女兒想要爬到某個高處,他也總是在做好保護措施的前提下,積極的鼓勵她獨立去做。“我好像真的是很少對女兒說,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一直都是盡可能滿足她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培養正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作為一名職業醫生,冉隆建對醫學疾病知識有更多的專業理解,所以相較于其他父母,他反而少了很多焦慮,帶娃的方式也比較粗放。他舉例,和女兒同年齡段的鄰居小孩在外面玩耍時,家長始終跟在后面,又是擦汗,又是在后背墊毛巾,總是擔心受涼感冒。“小朋友的身體在與自然環境的接觸中,會有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然后機體會漸漸產生免疫,中間可能會有幾次感冒感染,但不能因為這些小問題把原本屬于孩子的快樂時光給禁錮了,得不償失。”
針對現代家庭經常面臨的“兩代人”育兒觀念沖突的問題,冉隆建也有一套自己的獨特見解。他主張小孩要自己帶,爸爸媽媽多拿主意,主動承擔和享受育兒的過程。在當醫生累還是帶孩子累這個“終極”問題上,冉隆建也表現地很輕松。“我其實都沒覺得有多累,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重要的是,無論做任何事情,你都要帶著一份積極正面的情緒去做。”
無論是最“卷”父子,還是最“嚴”父女,他們都用行動詮釋了醫者初心
他,一家三口都是博士,父親是博士后,擔任哈醫大博導,母親是婦產科博士,兒子也是博士,擔任哈工大博導,家庭的學歷,放眼全國都屬于頂級的配置。他就是姜曉峰,現任深圳前海泰康國際醫院(籌)檢驗科主任。
“我工作的第一個十年,就是瘋狂地干,拼命地建實驗室。后來有機會去美國之后,意識到了與國外的差距,第二個十年就開始不斷武裝自己、努力專研。到了第三個十年,秉持踏實做事、要做就做最好的行事原則,主導籌建了黑龍江省內規模最大的實驗室。”回首過往三十年的檢驗生涯,姜曉峰無論是在臨床工作上,還是人才培育上,都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他是中國檢驗領域發展歷程的見證者、建設者、貢獻者。
檢驗科主任姜曉峰
得益于家庭的熏陶,姜曉峰的兒子也走向了與父輩一樣的醫學生涯,并且在33歲時就被聘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沒有什么靠聰明就能輕松得來的,學醫不靠聰明,從來都只有踏踏實實的干。”與常人家庭不同,姜曉峰父子倆之間的話題也常常是學術交流討論,尤其是當前生物醫學領域世界前沿的思維、科研創新等,他也感慨于兒子給他帶來的思想上的碰撞與沖擊。
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為人父,從姜曉峰的履歷上看,用一個字形容就是“卷”,但在他和他的孩子身上,這種“卷”不是無意義的內卷,而是一種追求卓越、踏實敢干的寶貴行事品質和人生態度。
在對子女的培養教育上,同在深圳前海泰康國際醫院(籌)任職放療科主任的黎靜每每談起女兒,內心則是充滿了愧疚和遺憾。“我工作很忙,愛人是一名兒科醫生有時比我還忙,我們幾乎很少有時間陪伴她,更多時候,我是一種灌輸式、管教式的教育.....”
放療科主任黎靜
黎靜出生在廣東梅州農村,父親因患有慢性腎炎在他上初中時不幸去世,自那時起他就勵志要學醫,“成為一名醫生,幫助像我父親一樣的患者。”同事們評價他是一位“為人正派、處事公正、醫德醫風好”的醫生。
工作上,他是一位懂得為患者考慮的好醫生;扮演父親的角色上,他卻走過一段彎路。黎靜坦言,自己采取的“專制型”“放養式”“野蠻生長”政策,將女兒養成了活潑好動的性格。直到后來女兒去上大學后,他才開始意識到自己以前的教育方式有問題,不該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孩子身上。不過,讓他欣慰的是,已經從英國留學回來工作的女兒,逐漸跟他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也改變了以前“霸道”的相處模式,從“命令者”變成了“建議者”,懂得了耐心傾聽女兒的想法。
“我的理想和初心其實很簡單,就是做好醫生的本份,盡可能服務好患者,我非常熱愛自己的職業。在生活中我也是特別普通的人,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希望努力做個好公民,在家里做個好父親。”黎靜說。
其實,在泰康醫療的各個崗位戰線上,還有眾多像他們一樣的“超人老爸”。他們的肩膀上,左邊擔著父愛如山,右邊扛著生命責任。他們常常舍“小家”護“大家”,自覺“虧欠”了孩子。但在孩子的眼里,他們依然是最棒的老爸,因為他們一直是自己最好的榜樣。父親節來了,向泰康醫者“老爸們”致敬!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