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青年和青年工作。今年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總書記在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回信中,語重心長地講:“你們在信中說,走進鄉土中國深處,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實事求是、怎么去聯系群眾,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說得很好。新時代中國青年就應該有這股精氣神?!币笠蠹恼Z,承載著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的深深期許。
“自找苦吃”這四個字,總書記曾不止一次提到過??倳浨嗄陼r代在陜西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時,種地、拉煤、打壩、挑糞……什么活兒都干,什么苦都吃,是鄉親們眼中“吃苦耐勞的好后生”。回首七年知青歲月,總書記說:“我對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他指出,只有跨過了勞動關,樹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礪思想,讓你的思想更加靠近老百姓,也讓老百姓更加信賴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時至今日,依然有這樣一群“自找苦吃”的年輕人,他們扎根科技小院,深入田間地頭和村屯農家,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解民生、治學問。也許有人會問,如今的青年生逢盛世,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為什么還要去“自找苦吃”?關鍵是因為這其中蘊藏著苦和甜的辯證法。從青年人的自身發展來說,“吃苦”可以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將艱難困苦化作成長和進步的階梯;對社會發展而言,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課題,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難關,總要有一批勇于擔苦、擔難、擔重、擔險的人沖鋒在前,涉過險灘、啃下硬骨頭,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正如科技小院的這些青年人,用他們的話來說:“我們‘自找苦吃’,是為了讓未來的農民少受苦”,“成長路上,所有曾經吃過的苦,都會變成未來回憶的甜”,這正為我們詮釋了新時代青年人“吃苦”的價值和內涵。
當前,我們正面臨著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任務,鄉土之中蘊藏著中國發展的密碼。青年人到鄉村吃些苦,方能了解到鄉村實情、聽到百姓心聲,培養出對老百姓的感情,搞清楚應該在哪里用力、對誰用情、如何用心。對鄉村的發展來說,這些“自找苦吃”的青年人更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們帶來新思路、新技術、新做法,在廣袤的鄉土大地建功立業,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雙贏。
當然,“自找苦吃”并非胡亂吃苦、為了吃苦而吃苦,而是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找準目標、明確方向、主動作為。青年人既要敢于吃苦、樂于吃苦,更要善于吃苦,要在實踐中磨礪本領,用智慧和汗水,戰勝苦、改變苦。全社會也要更好地為他們創造條件,讓年輕人少走彎路、不白吃苦,在吃苦之余能更多地體會到樂、品嘗到甜。
如此的“苦樂年華”,當更有滋味,也更有意義。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