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吉林各地冰雪經濟發展火熱,由此產生了雪場規劃師、冰燈雪景工、滑雪教練、電商賣魚人等冰雪新職業,讓當地村民也搭上了冰雪經濟的快車,奏響了鄉村“致富曲”。
“我們有非常專業的研學課程體系和團隊建設,迎接全國各地的小土豆、小辣椒、小湯圓、小豆包們。截止到2月末,一直都有研學團隊來這里。”春節前后,來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奶頭山村研學和旅游的客人絡繹不絕,吉林省銘睿文旅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麗娜一臉喜悅地告訴記者,靠著公司團隊的精心運營,在冰雪經濟的加持下,這個邊境小村還會更好、更熱鬧。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2月1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據文旅部數據中心測算,春節期間,吉林省接待國內游客2051.71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55.48%;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00.61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57.03%。猛增的數據背后,是冰雪經濟狂掀熱潮的澎湃動力,鄉村游也借勢喜迎發展良機,在伴生了很多冰雪新職業的同時,也為村民就業致富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深挖資源,邊境小村穿上冰雪“嫁衣”
奶頭山村茫茫林海下,白雪皚皚,美不勝收。在奶頭山精靈王國冰雪樂園里,游客們正坐著雪地摩托穿梭在原始叢林中,體驗著林海雪原帶來的極致浪漫和刺激。
“長白山真是太美太壯觀了,這里的雪在陽光下一閃一閃發著光。”來自江蘇無錫的范女士,一口氣坐了兩遍雪地摩托,從未有過的冰雪體驗讓她非常興奮,“我還在霍比特雪屋吃了火鍋,房子是用雪塊搭的,像是在童話故事里,非常夢幻。”
奶頭山村被稱為“長白山第一村”,不僅風景秀麗,還是“水稻之鄉”。近幾年,這里的旅游產業被逐步開發,成了網絡熱門打卡地,楊麗娜告訴記者,小村火爆的秘訣就是挖掘資源特長,做好運營服務。
2011年,楊麗娜返鄉創業成為老板,近年來她還成為“雪場規劃師”。在她的設計下,奶頭山村以“旅游+農業+科技+互聯網”模式運營,和全國各地的500多家旅行社、各OTA平臺合作,大力發展“紅色+民俗+冰雪+林下經濟”相融合的鄉村全產業鏈。2022年開始,該村重點打造冰雪樂園項目,包含原始森林穿越、雪地摩托、霍比特雪屋、雪地火鍋、雪地長龍等,廣受游客歡迎。
1月20日,奶頭山村溫泉度假酒店開業試運營,預售通道剛一打開,春節期間的客房就被訂滿了,新項目“開門紅”讓楊麗娜對市場更有信心:“今年冰雪樂園擴大規模,投資了2000多萬元,增加了研學活動,接待了好幾撥南方的小朋友。未來喜歡東北的游客一定會越來越多,我們鄉村游也會有更大的發展。”
雪花富萬家,鄉村就業迎來新機遇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東溝村的葉貴財,家里有15畝藍莓果園,夫妻倆一同經營,但到了冬天,他就要為找工作而犯愁。“年輕時上山摘松子把腿摔壞了,干不了重活,而且歲數大了還不能走太遠出去打工。”今年62歲的葉貴財說,趁著體力還可以,他總琢磨著想再掙幾年錢。
2023年冬天,靖宇縣著重發展冰雪旅游,東溝村作為吉林省鄉村旅游重點村,開始打造冰燈雪景,修建冰雪娛樂設施。村里的年輕人多數在外打工,葉貴財作為留守的勞動力,招工時被第一批選走。
“我負責人造霧凇景觀,就是在樹上噴水,結冰之后非常漂亮,同時也幫著做一些掛冰燈、切雪塊等基礎性的工作。一天100元,就在家門口上班,這工作多好啊!”葉貴財告訴記者,這些不算重體力活,他應對自如。
冰雪經濟的發展,為葉貴財這樣的村民提供了新的就業渠道。同樣在冰雪項目里“淘金”的,還有37歲的農民工王成。
王成老家在黑龍江哈爾濱市亞布力鎮,2009年來到長春打工,通過朋友介紹,成為了一名滑雪教練。“我學歷低,讀書少,沒什么一技之長,以前就是在老家種地,沒想到來長春學會了滑雪,還用這門手藝吃上了飯。”王成性格開朗,很愛笑,是雪場的明星教練,很多小朋友專門找他練習滑雪。
2023年11月,長春市各大滑雪場陸續開板營業,王成所在的天定山滑雪場第一天就迎來了3000多名滑雪愛好者。他一天接待了四五個學員,忙得吃不上飯,晚上11點多才下班回家。
據悉,“十四五”時期,吉林省將旅游業確定為三大萬億級支柱產業之一,計劃用5年時間將冰雪旅游收入提升至5000億元。在冰雪經濟的發展下,像葉貴財、王成這樣的農民工也依靠冰雪項目,迎來了事業的春天。
冬捕引流,小魚館做上大生意
從進入臘月開始,曲麗杰每天都要忙到很晚。客戶訂魚的電話,從早上一直響到夜里11點多。
“我家客戶遍布全國各地,近的有黑龍江的,遠的有海南、新疆的,都是來我家吃過魚后被圈粉加微信訂的貨。”春節前后,曲麗杰店里的訂單量大增,鮮魚禮盒每天要通過快遞發走200個左右。
曲麗杰是一名90后漁家姑娘,從小生活在查干湖畔。大學畢業后,她回鄉創業,和姐姐曲麗敏在查干湖北湖區域開了一家魚館。
查干湖位于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內,是吉林省內最大的天然湖泊,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每年一度的“查干湖冰雪漁獵文化旅游節”都會吸引大批游客前來體驗游玩。“今年來了很多南方客人,體驗冬捕文化,也必然會嘗嘗本地特色的大鍋燉魚。”曲麗杰告訴記者,今年漁獵文化節期間,客人比以往增加了三四倍。她家魚館最多一天燉了60鍋魚,接待了200多桌客人。
現在,姐姐曲麗敏主要負責魚館生意,她則把更多精力放在電商平臺上。“今年我們把店面擴大了一倍,門店的接待量上去了,電商客戶也會更多。”提到未來發展,曲麗杰充滿期待,家鄉旅游文化的發展,讓她可以守著家人做喜歡的事,過上自己“向往的生活”。
本報記者 彭冰 柳姍姍 本報通訊員 楊萌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