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研發類機械工程師6人、工藝及測試工程師8人;生產制造設備測試技工10人、電氣裝配技工10人……”近日,深圳市軸心自控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軸心自控)品質和可持續發展總監龔勇在朋友圈發布一則招聘啟事,共招99名人員。
“疫情以來,公司發展勢頭雖有減緩,但年均增長也有30%。人才,永遠都是要優先滿足、儲備的。”龔勇告訴《工人日報》記者,自2020年以來,全國各地規模性疫情與散發疫情交織,雖然公司生產運營的各項成本有所上升,偶有供應鏈物料短缺、物流中斷等問題,但提前做好準備、“練好內功”,還是能從容應對。
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市場主體380萬家,數量居全國第一,形成了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的發展格局。面對疫情等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深圳關注到了市場主體的困難和訴求。3月25日,發布了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的30條措施;4月8日,發布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措施,進一步激活市場主體活力。
成本上升、供應鏈跟不上
這是涂春光朋友圈的一個段子——致即將逝去的3月份:核酸結果出來了,公司封了;公司開了,員工封了;員工和公司都開了,客戶又封了……
“受疫情影響,企業面臨的困難確實不少:供應鏈物料常有短缺、物流被中斷、員工因為疫情不能正常返崗等……”深圳市建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滔科技)總經理涂春光直言,供應鏈遍布全國各地,公司停工了,供應商也會被迫停工。受疫情影響,物流運輸也會延緩。此外,生產本是環環相扣的,一環貨物運輸出現延遲,其他環節的生產也必須推后。而關鍵崗位員工被迫停工,公司還要想辦法培養新人定崗,同時安撫好不能返崗的員工。
涂春光粗略算了一筆賬,受疫情影響,公司每年人工、租金、物流等各方面成本增加近6%,即近3600多萬元。
對此,龔勇亦有同感。“受疫情影響,供應鏈偶有中斷,市場需求不穩定等因素導致原材料成本上升;不能隨意選擇交通運輸方式導致運輸不順暢,使交付受到影響,從而造成溝通成本增加。”此外,防疫人力物力投入、停工損失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公司生產運營成本上升。
談及疫情影響,龔勇認為與客戶溝通方式改變了。過去,公司的技術員與世界各國、全國各地區的客戶溝通大部分是面對面。疫情以來,公司不得不轉變為遠程溝通。“面對面指導、動手演示技術安裝、現場調試復雜系統等,肯定是技術員直接上門服務效果好,溝通更順暢,也能拉進彼此間距離。視頻、遠程講解使得解決問題周期更長了,效果也有一定影響。”
此外,龔勇認為,因疫情緣故,市場需求更謹慎、保守了,不確定性因素也高了,因此,公司投資發展也變得謹慎了。
“練好內功很重要”
3月14日至20日,深圳這座約2000萬人的超大城市,按下了“慢行鍵”,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動、活動,以“慢生活”實現“快嚴控”。
龍華區軸心自控廠房內,機器轟鳴,生產線上的員工有條不紊地工作著。記者了解到,在3月13日晚,該公司緊急安排,能居家辦公的員工,就居家辦公;住在工業園區宿舍的員工,則進行園區封閉式管理。公司在嚴格執行防疫措施、保障員工生活前提下,封閉式生產。
“提前做好準備,練好內功很重要。”龔勇告訴記者,深圳按下“慢行鍵”政策發布是3月13日晚,而此之前就有疫情情況通報,公司通過風險管理識別到有可能會停工,就早早做好相應準備。例如,及時進行宿舍調整,多安排床位;防疫物資準備齊全;進行訂單緊急程度分類,提前與客戶溝通。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自2020年疫情以來,軸心自控在“練好內功”上做了不少工作。在與客戶溝通方面,該公司建立了遠程溝通系統,完善了服務材料、技術指導方案、會議系統,將合同談判、技術性指導等“從線下搬到線上”。“經過兩年多的‘鍛煉’,面對疫情期間的生產,公司成熟了不少,也有信心了。”龔勇如是說。
“公司提前安排好宿舍,號召所有員工回公司,進行封閉式生產。”涂春光說,公司主要生產家用電器控制器,若停工,客戶也會被迫停工。而有客戶承接了方艙醫院空調等設備生產任務,建滔科技就必須將控制器部分趕制出來。
談及應對之策,涂春光告訴記者,供應商分布在全國各地,受疫情影響,原材料無法及時到位,對此,公司要求各供應商在公司附近設立外租倉,提前準備好物料。同理,建滔科技也在客戶處建外租倉,存放交付產品。
“要發揮工會作用,做好員工關愛工作。”涂春光說道,封閉式生產期間,員工積極性特別高,團結一致保生產。由此可見,平日里工會各項關愛活動在關鍵時期能起到大作用。關愛員工,能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
“能開店,就有希望”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等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在看到廣大市場主體的韌性和努力的同時,深圳政府部門也關注到了市場主體的困難和訴求。深圳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表示,近期政府部門通過企業服務平臺收集到的訴求,80%以上集中在成本增加、現金承壓等方面。因此,深圳針對性提出實施房屋租金減免、減輕水電氣費用負擔、補貼疫情消殺費用、緩繳社會保險費、降低擔保和再擔保費率等系列措施。
3月25日,深圳發布了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的30條措施,著眼當下、救急減負,支持市場主體應對疫情、恢復元氣。4月8日,發布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措施,激活增效,為市場主體發展成長保駕護航。
“街道辦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告訴我如何申請補貼、需要提交哪些資料。目前已拿到2500元補貼。”味佳包子店老板賴林遠告訴記者,3月22日,再次開店,但“元氣還在恢復中”。
停工一周,味佳包子店損失店租1000多元了,存放在冰箱的材料耗損500多元。“剛復工,生意并不好,一天營業額不到千元,收支平衡。”賴林遠說,2020年疫情以來,店鋪日營業額從2500元將至1000多元。他嘗試過不少辦法自救,汝給店鋪周邊的社區發送優惠信息、開展贈送活動等,但效果一般。
“慢下來是為了更快地回歸正常。對我而言,能開店,就有希望。”賴林遠說,在美團外賣平臺幫助下,近日包子店開通了“綠色通道”快速上線外賣。此外還獲得“外賣管家”服務,幫他出謀劃策,擴大營收。
“疫情之下,每家企業都不容易。餐飲店應對之策,還是要做好口碑。”日日香鹵鵝店華僑城店店長劉亞飛說,由于口碑好,質量有保證,疫情期間,門店承接了核酸檢測的醫護人員、工作人員一日三餐的供餐。記者了解到,為讓一線抗疫人員吃得更好,該餐飲店還主動贈送了水果、酸奶等。(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劉友婷)
相關稿件